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psychology,第一章人格的科学研究,一、人格探索的历程,思考问题什么东西使你与身边的人不同?为什么有人交朋友不费吹灰之力,有人却形单影只?我们能否测出什么人会升至公司高职,什么人又将难成事业?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它来自何方?为什么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却性格外向?为什么人格有时会出现问题?如何重新塑造一个人的人格?你如何看待心理学研究的人格现象?(附录一),人格奥秘的探索历程占星术:认为一个人出生时行星所处的位置会影响他的性格及其未来的命运。面相学:“面相乃心灵的图像”(附录五)。颅相学:高度发达的大脑器官会挤压头骨并产生突起,通过测量与各个器官有关突起的大小即可判断一个人的特点。体液说:体内粘液过多的人冷静镇定,黄胆汁过多的人性情急躁,黑胆汁过多的人沉湎于忧郁,血液过旺的人乐观自信。,人格奥秘的科学探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之路。华生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与强化理论。奥尔波特和奥德伯特的词汇假设与特质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人本主义理论。,二、人格的界定,西方学者论人格(附录二)关于“人格”的词源分析(persona)。Jung(1921):一是指人格的表层,即“人格面具”,二是指人格的深层,即“真实的自我”。Allport(1937):人格指“一个人真正是什么”,它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了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Pervin(1995):人格是个体认知、情感及行为过程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性和一致性,反映着天性与教养的作用;人格中包含了过去的影响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Burger(1997):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中国学者论人格“人格”、“品格”、“性格”、“人性”(附录三)、“个性”陈仲庚(1986):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郑雪(200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黄希庭(2002):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我们的结论人格并非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人格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组织。人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人格具有独特性。德莱加博士认为,“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Derlega,1999)。,三、人格的理论解释,稳定的行为模式来自哪里?精神分析论:个体的无意识而不是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决定作用。特质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元,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格的特质(trait)。遗传决定论: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决定了人格差异。行为主义与学习理论:人格是行为的习惯系统,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社会文化决定论:人格是众多社会角色的复合物,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有决定性影响。人本存在主义:关注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认知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及个人的经验、思想观念是影响人格形成发展乃至导致变态的主要因素。,思考与讨论:关于人格的个体差异或稳定的行为模式的来源,你持何种观点或更赞成(反对)哪种观点?如何用上述不同的观点或主张解释人类的攻击行为(或抑郁表现)?人格理论中的两难选择:遗传还是环境?稳定还是变化?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意识还是无意识?自由还是被决定?,人格心理学家面临的问题行为的目的无意识机制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人格信息的来源个性与共性人格的整合,四、人格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程序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选择研究的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试工具选择研究的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例子:为什么一些人经常被孤独感困扰,另一些人则很少感到孤独?假设:孤独者缺乏社会技能,不能保持和发展令他满意的人际关系。,临床研究(clinicalresearch)定义: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考察。适用对象: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优点:许多重要概念不易用实验检验(如无意识);适合考察一些罕见的个案(如多重人格);考察的对象在所考察的维度上与正常人没有本质差异时(如裂脑人);适用于心理治疗过程。缺点:结论难以推广;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缺乏客观性,研究者难免会做主观判断。,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research)定义: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适用对象:特质理论和生物学流派。优点:易操作,省时间;比较客观,生态效度高;可以研究法律或伦理上无法操纵的变量间的关系;对一些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的变量无需用实验考察。缺点:相关研究无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关的两组变量有时很可能是一种共变关系。研究中涉及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实验研究(experimentalresearch)定义:在控制条件下系统地操纵变量的变化,以考察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以及混合设计(附录四)。适用对象:行为主义与学习论、认知理论。特点: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缺点:实验情境下人格研究的内容非常有限;研究的推广性与生态效度问题;不能把握众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格因素;难以彻底排除实验对象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对实验过程的污染。,研究方法的比较(如右表)多种研究方法并用举例电视暴力片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人格特征与心脏疾病关系的研究关于“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的研究,多种研究方法并用,五、人格的研究历史,人格心理学的理性经历个人主义的信念:文艺复兴使人类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体性”。浪漫主义1运动:承认无意识和非理性的作用。测量学运动:心理测量不仅使个体差异研究成为可能,而且使人格领域的研究由定性转向定量。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影响精神病治疗的生物学模式与心理学模式之争。躯体派:以德国精神病学家格里辛格尔和法国学者沙可为代表,主张以脑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来解释精神异常和行为异常。精神派:以麦斯麦和伯恩海姆等人为代表,主张从精神与心理方面寻找精神病的原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技术。,人格心理学大事年表1883年,高尔顿发表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此书标志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心理测量运动的开始。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用“谈话疗法”合作治疗安娜欧的个案,并发表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由此逐渐确立了精神分析在精神病学领域的地位。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第一本科学解梦的著作释梦。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创立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用整体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1913年,华生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一文,由此标志行为主义产生。1921年,奥尔波特在文章中首次对“人格与性格”做了区分,提倡用“人格”而不是用“性格”一词,而在此之前,“人格”主要用于变态心理学领域。19221923年,奥尔波特在德国攻读博士后时受以下思潮的影响:韦特海默的格式塔心理学;斯普兰格的直觉法以及斯腾关于人格独特性和人格单元思想的影响。1924年,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人格与社会改良。1937年,奥尔波特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正式形成。1938年,默里出版人格的探索一书,该书与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同被视为人格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设立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学第三势力形成。,六、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主题,人格心理学的双重任务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作为独特的、整合的、整体的单个人的研究。人格心理学的四大主题人格与特质。人格与动机。人格与认知。人格与社会背景。人格研究的两大传统应用性研究的传统:体液说歇斯底里精神分析依恋理论固定角色疗法学术性研究的传统:早期的类型理论体型说内外倾学说近代的类型论特质论五因素理论,附录一:人格与常识,与智力一般的人相比,天才倾向于是古怪和难以适应环境的。无论是家庭中的头生儿、中间儿还是末生儿,出生顺序与他(她)的人格有关。大多数为社会做出显著贡献的人,如科学家、作家、作曲家等,他们在年老时所做的贡献最大。攻击性的人倾向于有低自尊心。30岁以后人格变化很小。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倾向于更健康。低自尊导致了人们的心理问题。一个人能够被轻易地归为某种类别或类型。人们受广告、流行音乐和自助录音带中潜藏的、无意识信息的影响并不大。多数人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都有一个极好的观念。,附录二:西方学者眼光中的“人格”,人格是对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预测(Cattell,1950)。人格是某科学家一次能给出的关于个人行为细节的最适当的理论解释(McClelland,1951)。人格是对个体环境的实际方面或感知方面的体验、分辨或操纵的相对持久的倾向系统(Bronfenbrenner,1951)。人格是个体特质的独特模式(Guilford,1959)。人格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或元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因其内部活动以某种方式进行而从环境中分离开来(Sanford,1963)。人格是个体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Eysenck,1970)。人格是能够进行测量的个体差异的所有相对持久的维度的总和(Byrne,1974)。人格是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们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Mischel,1986)。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并保持恒定的具有特征性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模式(Phares,1991)。,附录三:古今中外“人性论”,中国古代的人性观:“人之初,性本善”(孔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篇);“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告子);人生来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孟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亚里斯多德:人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中世纪:人性即神性,基督教认为,人是按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并使之管理其他所有受造物。因为他具有某种自我意识和能力来自由地爱,而这正是上帝自己的特征。文艺复兴以来:将人性看成是人类的善良天性或人类的理性。弗洛伊德:意识根本就不是自由的和理性的,人性就是人的非理性。萨特: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我们既不是被上帝也不是被进化或其他任何东西为任何目的创造的,我们只是发现了自己的存在,然后确定把我们自己造就成什么样子。洛伦茨:我们的行为方式与动物的行为方式有着根本的相似之处,即有着一种对自己同类采取攻击行为的天生动力。这是对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冲突和战争、对本属理性的人而不断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唯一可能的解释。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故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弗洛伊德强调个人的和精神的原因相对,马克思强调社会的和经济的原因。根本不存在单个人的人性这个东西,对某一社会或某一时期的人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另一地域或另一时代的人来说则不一定正确。“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附录四:实验设计的方法,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design):指一组被试中的每一个被试都接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的设计,目的在于控制被试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各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