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专业论文)六种金属元素与绿茶色泽相关性的研究.pdf_第1页
(茶学专业论文)六种金属元素与绿茶色泽相关性的研究.pdf_第2页
(茶学专业论文)六种金属元素与绿茶色泽相关性的研究.pdf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论文以八个省市同时期所产的绿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干茶 和茶汤色泽的检测评定,建立了绿茶色泽的评定体系;通过贮藏试 验( 恒温3 0 0 c ,18 0 天) ,分析了干茶色泽与金属元素、汤色与金属 元素浸出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f e 3 + 、m n ”, c u 2 + 、z n ”、c a 2 + 、m 9 2 + 等金属离子对茶汤稳定性的影响:f c 、 m n 2 + 、c u ”、z n 2 + 、c a “、m 9 2 + 等金属离子在绿茶加工中的保绿 效果;以及土壤中有效元素含量和不同茶树品种对茶叶中元素含量 的影响。7 试验结果如下: 1 绿豢干茶色泽的色度值a ( x2 ) 、c a b ( x 4 ) 、h a b ( x5 ) 与色泽 感官审评得分( yj ) 的多元回归方程二 y l = 1 2 0 4 8 7 9 + 6 0 8 1 4 x 2 + o 0 4 7 5 8 x 4 + 4 9 3 2 7 9 x 5 ,( r 2 = 0 8 5 1 3 ) ; 茶汤色泽的消光值a 20 ( x ) 与汤色感官审评得分( y 2 ) 的壹线回归 方程: y 2 = l3 2 4 68 7 2 6 5 3 5 4 5 x ,( r 2 = 0 9 0 7 2 ) 2 绿茶中的m n 、c u 元素有助于减缓干茶色泽的陈化,f e 、c a 元素可加速干茶色泽的陈化,z n 、m g 元素的作用不大。 3 金属元素对干茶色泽的影响:在贮藏初期,绿茶的干茶色 泽品质与叶绿索的c h l a c h l b 值呈显著正相关趋势;c u 元素可显著 地保持c h l a c h l b 值的稳定,从而减缓色泽的陈化。f c 元素可显著 地促进c h l a c h l b 值的变化,从而加速色泽的陈化。 当贮藏时间 12 0 天时,绿茶色泽严重陈化,其色泽主要决定于茶多酚、蛋白质 等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的程度。但金属元素在其中的作用机 理,还有待于进步研究。 4 f e 元素对茶汤品质的劣变有极显著影响;c u 元素对保持茶 汤品质呈显著正相关;而c a 、m g 、m n 、z n 等元素与茶汤品质的关 系不明显。 i _ _ - - _ - _ _ _ _ - 5 f e 、z n 卜、c a 可明显影响茶汤的稳定性,其作用按由大 到小的顺序为:f e j + c a 2 + z n2 + ;而m n 2 + 、c u 2 + 、m g2 + 可保持 蔫汤的稳定,其作用按由大到小顺序为:c u2 + m g2 + m n 2 + 。 6 通过对两种工艺的比较,发现金属离子作为保绿试剂在杀青 对使用,其保绿效果比干燥时使用好,并且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7 补充f e ”、z n 2 + 、c a 2 + 可促进叶绿素a 的降解。补充 :u 卜、m 9 2 + 能够显著地保护鲜叶中的叶绿素( 特别是叶绿素a ) , 羊改善c h l a c h l b 值,从而增加色泽中的绿色成分、减少黄色成分 达到保绿目的。f e 对于茶色泽有破坏作用导致绿茶色泽变暗、 偏黄;c u ”、m 9 2 一的保绿效果最好:而m n 2 + 、c a 2 + 、z n 2 + 的效果 下明显。 8 土壤中有效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茶园,其茶叶中的相应金属 元素含量也较高( 茶叶中的f e 、m n 、c u 、z n 、c a 、m g 元素含量与 土壤中的相应有效元素含量相关系数分别是:0 9 i8 l ”、0 9 2 9 7 ”、 ) 9252 “、0 9 12 4 ”、0 9 3 9 6 ”、0 9 17 6 ) 因此从改善茶园土壤肥 力入手可定向地提高茶叶中的元素含量。 9 ,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中金属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因此选 择适当的茶树栽培品种可增加茶叶中某些关键元素的含量,对提高 制茶品质有帮助。) 关键词:金属元素绿茶八色泽 相关性 2 s t u d y o n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 s i xm e n t a le l e m e n t s a n dt h ec o l o ro fg r e e nt e a z h a n gj i n g q i a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d8 g r e e n t e a s a m p l e s c o l l e c t e d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p r o v i n c e so fc h i n a ,w h i c hp r o c e s s e d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c o i o r ( i n c l u d i n g 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a n dt h et e ai n f u s i o nc o l o r ) e v a l u a t i n gs y s t e mo fg r e e n t e ai sf o r m e d b o t h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h em e n t a ie l e m e n ta n dt h ed r i e dt e a c o l o r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h em e n t a le l e m e n tc o n t e n ti nt h et e ai n f u s i o n a n dt h et e ai n f u s i o nc o l o rh a v eb e e na n a l y z e db yt h es t o r a g et e s t ( 3 0 0 c , l8 0 d a y s ) t h ee f f e c to ft h em e n t a li o n s ( f c 3 + ,m n 2 + ,c u 2 + ,z n 2 + ,c a 2 + ,m 9 2 + ) o n 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t h et e ai n f u s i o ni s s t u d i e d t h ek e e p i n gg r e e ne f f e c ti se x a m i n e db ya d d i n gm e n t a li o n sd u r i n g t h et e ap r o c e s s i n g a tl a s t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t h em e n t a le l e m e n tc o n t e n ti n s o i l ,t e at r e et y p ea n dt h em e n t a le l e m e n tc o n t e n to ft e ai ss t u d i e d t h e b e l o wi sc o n c l u s i o n : 1 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e v a l u a t i n gm u t i r e g r e s se q u a t i o n : y i = 1 2 0 4 8 7 9 + 6 0 8 1 4 x 2 + 0 0 4 7 5 8 x 4 + 4 9 3 2 7 9 x s ,( r 2 = o 8 5 1 3 ) ; y 1 ,t h es e n s o r yv a l u eo f 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 ;x 2 ,h u n t e ra ;x 4 ,h u n t e rc a b ; x 5 ,h u n t e rh a b t h ct e ai n f u s i o nc o l o re v a l u a t i n gb e e l i n er e g r e s s i o ne q u a t i o n : y 2 = l3 2 4 6 8 7 2 6 5 3 5 4 5 x ,( r 2 = o 9 0 7 2 ) ; y 2 ,t h es e n s o r yv a l u eo ft h et e ai n f u s i o nc o l o r ;x ,a b s o r p t i o nv a ! u eo ft h e t e ai n f u s i o na t4 2 0 n m 2 m n ,c u c a nl o w e rt h ed e c l i n eo f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 ;f e ,c ac a n 3 a c c e l e r a t et h ed e c l i n eo f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 ;z n ,m gh a v el i t t l ee f f e c to nt h e d e c l i n eo f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 3 t h em e c h a n i s m :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i sn o t a b l yr e l a t e dt o t h ev a l u eo fc h l a c h l b ,c uc a nr e m a r k a b l ys l o wd o w nt h ec h a n g e s o fc h l a c h l b ,s oi tc a ns l o wd o w nt h ed e c l i n eo f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 f ec a n r e m a r k a b l yq u ic k e n t h e c h a n g e so fc h l a o h l b ,s o i tc a n q u i c k e nt h ed e c l i r eo f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 t h ed r i e dt e ac o l o r d e c l i i q e d s e r i o u s l y a f t e r1 2 0 d a y s t h e n c h l a o h l b h a s1 i t t l e e f f e c to f ft h ed r ie dt e ac o l o r a n dt h ed r i e dt e ac 0 1 0 rd e p e n d so n t h e o x id a t i n g ,c o m b i n a t in g ,d is s o c i a t i n gd e g r e eo fp c l y p h e n o l , t h e i n e ,p r o t e i ne t a l t h e r 0 1 eo f f e ,m n c u z n ,c a ,m g i i lt h o s e c h e m ic a lr e a c tio n sn e e daf u r t h e rs t u d y1 a t e r 4 t h et e ai n f u s i o nw it hh i g hc o n t e nco fc uh a sg o o dc o l o r s t h et e aj n f u s i o l lw i t hh i g h e o n t e n to ff eh a sb a dc o l o r s c a ,m g ,m n ,z n h a v e1 i t t lee f f e c to nt h et e ai n f u s i o nc o l o r 5 m n 2 + ,c l l ”m g ”c a nk e e pt h et e ai n f u s i o nc o l o r 1 ns t a b i l i t y o r d e r :c u ” m 9 2 m n 2 b u tf e ”,m n ,c u z n ”,c a ”m g pc a ns p o i it h et e a i n f u s i o nc o l o r i nd e s t r u c t i v e n e s so r d e r :f e ” c a ” z n ” 6 t h ek e e p i n gg r e e ne f f e c to ft h es a m p l ea d d e dt h em e n t a li o t i s 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d y e n z y m ei sb e t t e rt h a nt h es a m p l ea d d e dt h e m e n t a li o n s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d r y i n g 7 t h et w os a m p l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d d e dc u ”,m g ”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c k ,t h e i rc o n t e n t so fc h l a ,c h l bb o t hi n c r e a s e ,t h e i rv a l u e s o fc h l a c h l ba l s oi n c r e a s e ,s ot h e i rd r i e dt e ac o i o r sl o o kg r e e n t h es a m p l ea d d e df e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c k i t sc o n t e n to fo h a r e d u c e s ,i t s v a l u eo fc h l a c h l ba l s or e d u c e s ,s oi t sd r i e dt e a c 0 1 0 risd a r k e na n dy e l l o w t h ek e e p i n gg r e e n e f f e c tso f m n ”。c a ”,z n 2 + a r e n t r e m a r k a b l e 8 t h eh i g h e rc o n t e n to ft h ee f f e c t i v em e n t a le 1e m e n ti nt e a g a r d e n s o l1 is ,t h eh i g h e rc o n t e n to f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 e n t a l e l e m e n t si f lt h et e a1 e e fis t h er e s p e c t i v ero ff e ,m n ,c u ,z n ,c a m g 4 is0 9 1 8 1 幸十,0 9 2 9 7 * * ,0 9 2 5 2 * * ,0 9 1 2 4 ,0 9 3 9 6 * * ,0 9 1 7 6 * s o , w ec a nd i r e c t i o n a l l yin c r e a s et h ec o n t e n t so fs o m em e n t a le l e m e n t s b yi m p r o v in g t h es 0 i if e r t i l i t y0 ft e ag a r d e n 9 t h ec o n t e n t0 ft h e s a m em e n t a le l e m e n t i nt e at r e e0 f d i f f e r e n tt y p eh a sg r e a td i f f e r e n c e s ow ec a ni n c r e a s et h e c o n t e n t o fs o m es p e c i a lm e n t a le le m e n t s i nt e al e a fb ye h o o s i n gt h et e a t r e eo ft h ep e r f e c tc u l t i v a t i n gt y p e i t c a nh e l pt oi m p r o v et h e q u a li t yo fg r e e n t e a k e y w o r d s :m e n t a lc l e m e n t g r e e nt e ac o l o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 5 文献综述 茶叶,特别是绿茶作为一种保健饮料,早已为世人公认,其饮用史 已有三干多年。而对茶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则是近两三百年的事。到目 前为止,茶叶中经过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有5 0 0 多种其中有机化合 物包括糖类、脂肪及类脂物质、蛋白质和一些二级代谢产物有4 5 0 种以 上【1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归纳起来有十几类如下表1 2 ,3 1 : 水分( 7 5 - 7 8 )干物质( 2 2 一2 5 ) 厂上 无机化合物( 4 7 )有机化合物 广j 水溶性部分( 2 一4 ) 水不溶性部分( i 5 3 ) 在过去段时期内,人们对茶叶有机成分的研究已比较深入,明确 了一些,如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类以及部分类黄酮 物质等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理效应。而对茶叶中含有的丰富的矿 质元素的研究则最早开始于1 8 7 9 年b l y t ha w 对茶叶灰分的研究他 提出茶叶灰分中含有钾和磷。到1 9 0 0 年n a n n i n ga w 分析认为茶叶总 灰分含量为5 5 ,其中5 0 是钾盐,】5 是磷酸【4 】。经过一百二十多年 的探索,目前已知茶叶中所含有的基本元素主要有3 0 种占自然界存在 的7 2 种元素的4 i 6 6 ,即为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 铁、铜、铝、锰、硼、锌、钼、铅、氯、氟、硅、钠、钴、镉、铬、镍、 铋、锡、铍、钛、钒等等【。除了碳、氢、氧主要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和土壤中的水之外,其它各种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及有机物。 将茶树器官、组织烘干剩下的9 0 左右再置于高温( 6 0 0 0 c 左右) 下 灼烧,有机物质中的碳、氢、氧、氮等以气态化台物的形式逸出,灼烧 后的干物质中有5 1 0 的残留物,称之为灰分其中含有的元素称为 灰分元素。又由于这些元素最初都是岩石的成分,所以又称之为矿质元 素【5 i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如铁、锰、铜、锌、钙、 镁等一向是茶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迄今已有不少中外学者进行了相关 研究,其范围涵盖茶树栽培、茶树生理、茶树高产优质、制茶、茶与人 体健康等方面。 ( 一) 茶树的矿质元素营养5 1 6 7 ,8 9 1 早期的矿质元素研究集中在茶树营养生理的范围。根据近代茶树营养 生理的研究,茶树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无机物,其中n 、p 、 k 、c a 、m g 、s 等元素,茶树需要量大,在茶树体内含量较高这类元 素必须供给相当多的分量时,才能使茶树旺盛生长,故称之为大量元素: f e 、m n 、z n 、m o 、c u 、b 、c l 等元素,茶树需要量少,茶树体内含量 甚微,量多了反而有害,此类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另外,借助于溶液培 养或砂基培养证明,茶树的必需营养元素有c 、h 、0 、n 、p 、k 、c a 、 m g 、s 、f e 、z n 、m n 、c u 、m o 、b 、c 1 等1 6 种元素,除了c 、h 、o 外,都属于必需矿质元素。茶树各部位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 茶树中n 、p 、k 含量很高,其中以n 最多,p 、k 次之。n 、p 、k 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提高起重要作用。在微量元素中,b 、m n 在叶 子中较多,而芽叶和茎中较少,种子和根部含量最低。c u 、z n 在芽叶中 含量最高叶内较少在根茎中含量c u 、z n 近似种子中含有一定数 量的c u 和z n ,而f e 则在根中最多,新叶中最少。在茶树叶片中,n 、 p 、k 、m g 等含量新叶比成叶多:反之,c a 、m n 、f e 、a 1 、b 、m o 等含 量新叶比成叶少。茶树体内的矿质元素含量还随品种、生育期、土壤情 况等不同而有差异。 ( 1 ) 不同茶树品种的矿质元素含量 四川茶研所微量元素课题 组分析了8 个品种( 品系) 的1 7 种矿质元素,结果如表4 。由表4 可见 八个品种普遍含有所测元素,但不同品种的元素含量不同。其特点是: 云大种c r 、v 含量最高,s e 、p 含量最低;蜀永l 号、蜀永2 号绝大多 数矿质元素含量相差不大二者以k 、m g 、c a 、s 、s e 、z n 、p 含量较 高,m n 、c r 含量较低;四川群体品种含n i 、c r 较高,含b a 较低,其 7 他元素含量居中;龙井4 3 、早白尖6 的k 、n a 、m g 、f e 、s e 、z n 、b a 、 a l 含量相差甚微,一般居中偏低。龙井4 3 号c o 含量最高n i 、c u 、s 含量最低、早白6 的m n 含量最高;福鼎种f e 、a i 、c u 、n a 含量最高 m n 、c o 、p 、k 较低;5 8 号k 、n a 、m n 、a 】、b a 、c o 、f e 、c a 含量较 低。全年测定的各品种矿质元素含量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品种问的k 、p 、 b a 、m g 、m n 、c u 、z n 、s e 、c r 九种元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f f 0 0 1 = 4 4 6 ) ,其他八种元素品种间含量差异不显著 ( f 茎 叶,茶梢中,以幼嫩芽叶中 含锌较高。锌是色氨酸合成酶的辅基,该酶催化丝氨酸与吲哚合成色氨 酸,而色氨酸又是吲哚乙酸的前身。所以锌影响到生长素的生物合成。 锌是碳酸酐酶的成分,其中含锌量为0 3 0 o 3 5 该酶存在于叶绿体 中可能与光合作用中c 0 2 的供应有关。锌也是某些酶的活化剂,如3 磷酸甘油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等。锌还促进细胞色素c 的合成对醛缩 酶有重要影响。因此,锌影响着呼吸作用,并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形成。 ( 5 ) c a 茶树的含钙量一般为0 2 - 0 8 ,老时含量较高。与n 、 p 、k 相反,c a 不易移动,不能在利用。钙是以c a 2 + 形式被根系吸收, 在茶树体内是离子态、盐形式或与有机物结合。果胶钙中含有钙它是 细胞壁中层组成部分,所以钙与细胞分裂、细胞壁形成有关:钙影响原 生质的状态,增加原生质的粘性,降低细胞透性;钙还是一些酶的活化 剂如精氨酸激酶、三磷酸酰苷酶等。钙可中和有机酸,钙与代谢产物 草酸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存在于老叶中,避免酸中毒调节体内的p h 值,使同化产物的运转正常进行。近年来,已知钙对植物细胞的运动、 伸长、分裂和生理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在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着调钙蛋 自( c a m ) ,c a m 不仅调节酶的活性,并且参与许多生理过程。钙还可以 中和土壤酸度,有利于硝化细菌、自生固氮细菌的活动促进根系对氮 素的吸收。 ( 6 ) m g 在茶树各部位,叶中含镁( m g o ) 量最高,新叶高于老叶。 土壤中镁呈水溶性的、可交换性的和固定的三种形式。在酸性土壤中常 缺镁茶园土壤中有效镁含量低于1 0 0 u g g 时就会造成茶树潜在性缺 绿现象。镁是以m 9 2 + 状态被根系吸收,镁在茶树体内呈离子态或与有机 物结合。它是叶绿素中的金属离子,占叶绿素分子的2 7 ,但这只是叶 内含镁总量的1 0 。缺镁时叶绿素不能形成,光合作用受抑制。镁离子 是许多酶的活化剂,镁对核糖体起稳定作用。因此,镁对核酸、蛋白质 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重要影响 ( 三) 矿质元素和莱叶品质e t 2 , 1 3 1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不仅与茶树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茶叶产量的形 成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还与茶叶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就一批茶 叶而言z n 、p 、k 、n i 、c u 元素含量较高的茶叶,品质较好:m n 、a 1 、 c a 、b a 元素含量高的茶叶。品质较次。严俊、黄财标测试了屯绿标准样 一至六级的钾、钠、钙、镁等1 9 种矿质元素发现:磷、锌、镍、钠4 种元素与品质等级呈极显著正相关( r = 0 9 9 1 0 ,0 9 8 0 2 ,0 9 7 3 7 ,0 9 1 7 3 ) 铜元素含量与品质等级呈显著正相关( r = 0 9 1 0 6 ) ,钙、锰、钡3 种元 素与品质等级呈显著负相关( r = o 9 7 2 2 ,- 0 9 4 0 5 一o 9 3 0 3 ) 。锶、铝的 含量与级别呈显著负相关( r = 0 9 1 0 7 ,o 8 3 0 5 ) 。另外钾元素含量与品 质等级正相关较显著( r = o 7 0 4 5 ) 锡、硼的含量与级别负相关较显著 ( r = o 7 8 1 6 o 7 5 1 4 ) ,铁、铬、钴、铝、钒、镁的含量与品质等级的相 关性不大( r = 0 1 6 1 5 ,0 3 7 5 l ,0 0 2 6 8 ,一0 5 8 5 4 ,0 2 7 3 7 ,0 0 0 4 8 ) 。 ( 四)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与人体健康【”1 4 ”】 茶叶所含的矿质元素中就有1 4 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碘、 铜、锌、锰、钴、钼、铬、硒、镍、锡、硅、氟、钒。膳食中的矿质元 素或与纤维素共存,或与脂肪共存,或与难溶的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体 消化,而茶汤中的矿质元素则以水溶的形态进入人体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利用。因此人们通过饮茶,可摄取茶汤中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和 矿质元素。以每日饮绿茶3 杯( 计1 0 9 ) 算,所摄入的矿物质量如下表: 衰2 日饮三杯屯绿茶矿物质的量入量( u g ) 元素干茶中含量摄入量元素干茶中含量摄入量 k2 3 1 13 02 2 6 0 0 0 锶 1 5 56 0 p3 7 6 8 01 1 4 0 0 c u 1 9 64 0 m g 2 1 7 6 01 1 0 0 0 b 1 1 03 0 m n4 0 5 21 8 0 0 n i 6 03 0 a i7 6 8 81 5 0 0 c r 2 01 0 n a1 9 1 61 2 4 0 s n 3 36 c a2 9 9 5 01 2 0 0 钒 7 43 z n3 6 l2 0 0 c o 3 32 f e3 5 5 518 0 戴东平、毛美飞、周梅芳研究认为,茶汤中所含有人体必需元素的含量 完全可与花粉相媲美。特别是茶叶具有高钾低钠的含量关系,使其价值 更高,这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人体需要摄取高钾低钠。而许多食物往 往含钾高,同时含钠也高。但茶汤的钾含量在1 0 0 u g g 以上,钠含量还 不到2u g g 。此外,人体维持正常生长、生殖和延长寿命所必需的锌, 茶汤中的含量皆高于花粉,出珠茶外,均为花粉的2 倍左右。另据彭珊 珊、石燕、邱斌、袁赛松试验得出,茶叶是一种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患 者极理想的高钾低钠饮料;与一般食物相比,茶汤中锰、锌含量极为丰 富,试验证明,锰、锌离子具有抑制癌症的作用,饮茶是补充锰、锌的 一条既方便又经济的途径;茶汤中镁含量也高,而试验表明,长寿地区 食品中镁含量明显高于一般地区食品中的镁含量;茶汤中还含有多种微 量元素,如铜、铁、钴、镍、铬、锶等,因此饮茶能很好地满足人体对 微量元素的需求。 l2 引言 绿茶中含有的各种矿质元素是构成茶叶品质的最基本匿素,对它们 的深入研究可以引导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对“茶”进行分折,有助于 提高人们对茶树栽培、茶树生理、茶树高产优质、制茶、茶妁保健作用 等方面的认识。绿茶向来讲究色、香、味、形。长期以来茶_ 十品质方面 就主要集中研究那些与上述品质密切相关的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 咖啡碱、叶绿素等生化物质。根据化学测定l lj 茶叶中氨基骏含量与绿 茶滋味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o 9 8 4 ,符合度达o 9 6 6 :各种儿茶素相应数 值分别为o 9 8 3 和0 9 6 5 。近年来,对茶叶矿质元素含量与茶寸品质关系 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又集中在滋味、香气方面,关于绿荼色泽( 包 括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 方面的很少。 我国的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均以“色” 命名,可见色泽品质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出制茶品质的高低这一点对 绿茶特别重要。就国内绿茶品质而言,江、浙一带明显高于昙它产茶区。 西部产茶区近十几年来茶树良种化、制茶技术等不断提高,但茶叶色泽 和茶叶贮藏过程的保绿方面和江、浙绿茶始终存在较大差罨。随着2 1 世纪名优绿茶消费的日渐增长,随着大西部的大开发,全面罨高西部绿 茶品质增强西部绿茶抢占市场的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本研究正是瞄准这一契机,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系统分析了我国 八个主要产茶区同一时期所产绿茶的f e 、m n 、c u 、z n 、c a 、m g 等金属 元素和干茶色泽、茶汤色泽的关系并探讨了f e 3 + 、m n 2 + 、c u 2 + 、z n 2 + 、 c a ”、m 9 2 + 等金属离子在制茶过程中的保绿效果以及对茶涯稳定性的影 响。为绿茶色泽形成、色泽变化中金属元素作用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 基础,为提高西部茶区绿茶的色泽品质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3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 1 1 试验药品 氯化铁 硫酸锰 硫酸铜 氧化锌 氯化钙 氯化镁 盐酸 高氯酸 硝酸 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钠 硫酸亚铁 酒石酸钾钠 丙酮 9 5 乙醇 无水乙醇 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 a r ) 。 蒸馏水高纯水 1 1 2 茶样 1 1 2 1 色泽评定茶样 a 兰馨茶 d 西农春绿特级 g 福建特级素茶坯 j 湖南一级素茶坯 m 云南二级素茶坯 1 1 2 2 地区荼样 分别取自:四川 f e c l 3 m n s 0 4 c u s o - z n o c a c l 2 m g c l 2 h c i h c l 0 4 h n 0 3 k h 2 p 0 4 n a 2 h p 0 4 f e s 0 4 7 h 2 0 c 4 h 4 0 k n a 4 h 2 0 c h 3 c o c h 3 c h 3 c h 2 0 h b 五峰云雾 e 西农春绿一级 h 福建一级素茶坯 k 湖南二叛素茶坯 c 龙牙茶 f 双绿绿茶一级 l 福建二级素茶坯 l 云南一级素茶坯 重庆 云南贵州 l4 湖北湖南福建 江苏 注:每个地区取五个不同产茶县相同时期所产茶样为代表 1 1 2 3 品种茶样 福鼎大白茶槠叶齐 福鼎大毫 碧云上梅洲 龙井4 3 号 安徽7 号苗科1 l 号 名山l3 0 名山1 3 l宜宾早自尖 城西2 号 注:以上1 2 个品种茶样均采自四川省沐川昌五马坪茶场莱科所苗皿 蜀永l 号蜀永2 号 蜀永3 号 蜀永8 0 8 号 蜀永9 0 6 号早白尖5 号 南江1 号 南江2 号四川群体种 注:i :上上9 个品种茶样均采自重庆市茶科所苗咀 1 1 2 4 土样对应茶样 黔江双绿牌一级炒青 长寿西山茶厂一级炒青 巴南区二圣茶厂一级炒青 四川五马坪茶场五峰毛峰 新胜茶场一级毛峰 东印茶场一级炒青 四川雷马屏茶场一级炒青 1 1 3 土样 。 分别取自:黔江 长寿重庆市巴南区 永川垫江东印 四川沐川 四j i l 雷马屏 1 1 4 仪器设备 a a s 9 5 4 2 c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北京苏辉仪器有限公司 7 5 2 紫外可见光栅分光光度计 重庆市j l 仪九厂 t c p i i g 全自动色差计 北京光学仪器厂 : j d 2 0 0 3 电子称量天平 龙腾电子称量仪器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培养箱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_ 厂 h a a k e s w b 一2 恒温水浴摇床 瑞士 恒温器 上海铝制品一厂 c s l 0 1 1 c 电热鼓风干燥箱 重庆四达试验仪器厂 电热恒温水浴锅 绍兴柯桥医疗器械厂 m i c r o w a v e o v e n - b 3 0 ”上海 t5 s s 2 6 0 型粉碎机 1 2 试验方法 顺德市金日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1 2 1 绿茶色泽( 干茶色泽、蓑汤色泽) 感官审评方法 绿茶色泽感官审评采用百分制,由九人审评打分,取平均值。 1 2 1 1 千茶色泽打分标准 表3 干茶色泽打分标准 汤色品质碧绿明亮黄绿清亮浅黄深黄、浑浊红汤 得分9 4 4 8 4 - 4 - 47 4 46 4 45 4 4 1 2 2 茶样处理 于1 1 0 0 c 恒温干燥箱内烘l 小时,粉碎后过4 0 目尼龙筛,取筛下茶 粉盛于棕色广口瓶中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备用。 1 2 3 贮藏试验 平均称取各茶样组成该地区代表茶样( 计6 0 0 9 ) ,在6 0 。c 下烘l 小 时后,装入统一包装袋中,并放于3 0 0 c 恒温培养箱内贮藏。分别于0 、 6 0 、1 2 0 、1 8 0 天时进行相应分析检测。 1 2 4 金青子保绿试验i j 6 1 1 2 4 1 杀1 i f 工艺 鲜叶一一喷洒o 8 金属离子液一一作用1 5 m i n - - - - 微波杀青一一干 燥一一茶样对照茶样( c k ) 喷洒蒸馏水。 1 2 4 2 干燥工艺 鲜叶一一微波杀青一一喷洒o 8 金属离子液一一干燥一一茶样。对 照茶样( c k ) 喷洒蒸馏水。 1 2 5 茶汤中滴加金离子试验 i 2 5 1 金属膏子溶液的配捌 分别配制以下浓度的金属离子溶液: f e c 3 ,0 5 m g gm n s 0 4 ,0 5 m g gc u s 0 4 ,0 5 m g g z n o ,0 5 m g g c a c 2 ,0 5 m g gm g c l 2 ,0 5 m g g 16 1 2 5 2 实验方法 3 9 茶+ 1 5 0 m l 沸水冲泡5 r a i n 后过滤,滤液用流水迅速冷却至室温, 用滴管分别滴加3 滴所配制的金属离子溶液,摇匀、静置,分别在0 、 2 0 、4 0 、6 0 r a i n 时检测茶汤色泽。不滴加金属离子溶液的为对照ck 。 1 2 6 干茶色泽的涮定1 1 8 , 1 9 】 用五点法测定:按直线复堆法取处理好的茶样3 0 9 置于直径约9 6 r a m 的培养皿中,在培养皿中取五个点测定5 组色度值数据( h u n t e rl 、 h u n t e ra 、h u n t e rb ) ,每组读数由三次平均而得,5 组读数的平均值即 为该茶样的干茶色度值。 1 2 7 茶汤色泽测定【2 0 】 每个茶样用3 个审评杯,每杯放入3 0 9 茶叶,冲入沸水l5 0 m l ,加 盖浸泡5 r a i n 后全部过滤,将三碗茶汤并入一只5 0 0 m l 烧杯内,混匀, 取茶汤1 0 m l 于已加入l m l9 5 乙醇的2 5 m 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摇匀。用】c m 比色杯,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于4 2 0 n m 处测定茶汤光密 度值a 2 0 。 1 2 8 叶绿素畲量测定 采用混合液法测定1 2 1 , 2 2 】:称取o 3 9 磨碎的茶粉放入2 5 m l 容量瓶 中,用混合液( 丙酮:无水乙醇:蒸馏永= 4 5 :4 5 :1 ) 定容,于常温、 黑暗条件下浸提5 小时后,取上清液,以混合液作空白对照,用l g m 比 色杯测6 4 5 、6 6 3 n m 处的光密度值,并根据以下a r n o n 公式计算叶绿素a ( c h l a ) 、叶绿素b ( c h l b ) 及叶绿索总含量( c h l ) 的值( 单位:m s g ) c h l a = l 2 7 a 6 6 3 2 6 9 a 6 4 5 c h l b = 2 2 9 a 6 4 5 4 6 8 a 6 6 3 c h l = c h l a + c h l b = 2 0 2 a “54 - 8 0 2 a 6 6 3 1 2 9 茶叶中金元素含量的滔定1 2 3 l 精确称取茶粉o 5 0 0 0 9 于消化试管中加入2 0 m l 浓硝酸后静置过 夜,再于恒温器上消煮约半小时后加入一定量的高氯酸,继续消煮至溶 液澄清并冒白烟即停止加热,将消化液移入5 0 m l 容量瓶内用高纯水定 容至刻度,上原予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金属元素含量。 1 2 1 0 茶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翼定【2 4 l 称取未研磨的茶样3 0 0 0 9 置于2 0 0 m l 烧杯中,用1 5 0 m l 沸腾高纯 17 水浸泡5 r a i n ,过滤,取1 0 m l 放入5 0 m l 容量瓶内,用高纯水定容至刻 度,并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金属元素含量。 1 2 1 1 茶叶古水率的测定【2 训 g b1 0 3 2 0 c 烘箱法 1 2 1 2 土样的制备1 2 5 】 将从各地茶园取来的土样在室内自然风干,拣去其中的植物残留物 等杂质,碾细,过4 0 目尼龙筛,筛下土样装入塑料瓶中备用。 1 2 1 3 土样含水率的涓划圳 g b1 0 5 2 0 c 烘干法 i 2 1 4 土样中有效元素古量的嗣定【2 5 j 称取制备好的土样l o g 于1 2 5 m l 三角瓶中,加入2 0 m l0 1 m o l l 盐 酸液,上摇床( 9 0 转r a i n ) 浸提2 h 后,取上清夜5 m l 于5 0 m l 容量瓶并用 高纯水定容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金属元素含量。 l8 2 结果与讨论 2 1 绿茶色泽评定体系的建立 2 1 1 干茶色泽评定体系 注。;l 为明亮度其值越大说明茶叶色泽的亮度越好,黑色程度越轻;a 为彩度其值越 小绿色成分越多,红色成分越少;b 为色相。其值越小黄色成分越少,兰色成分越多通过 数据转换得:彩度c a b = ( a 2 + b2 ) t s i 其值越丈表明颜邑越亮:色相角i 1 a b = t a n ( b a ) 其值越大 表明绿色成分越多,红黄色成分越少 对上表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式如下: y l = 1 2 0 4 8 7 9 + 6 0 8 1 4 x 2 + 0 0 4 7 5 8 x 4 + 4 9 3 2 7 9 x 5( 2 1 ) 上述多元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 2 为o 8 5 l3 说明色度值h u n t e ra 、 h u n t e rc a b 、h u n t e rh a b 三个因素解释了y l 的总变异的8 5 1 3 ,利用该 方程来预测茶样的干茶色泽品质得分结果如表6 : 表6 千茶色泽预测得分与癌官审评得分比较 编号预测得分感官审评得分i ; 差编号琢测得分感育审评得分误差 a8 7 1 08 9 6 7- 2 5 7h7 4 7 9 。 7 2 5 82 2 1 b8 7 6 68 5 1 62 5 0i6 6 1 47 0 6 94 5 5 c8 9 4 79 1 7 52 2 8j7 3 9 l7 4 1 4- 0 2 3 d8 6 0 38 6 1 7o 1 4k6 1 7 86 8 6 l- 7 0 3 e8 4 4 98 1 5 3 2 9 6l7 4 1 26 6 7 37 3 4 f8 3 9 78 3 3 40 6 3m6 5 1 26 5 4 7- 0 3 5 g7 7 7 77 6 3 31 4 4 注:误差一硬铡得分一巷官审评弼分 l9 2 结果与讨论 2 1 绿茶色泽评定体系的建立 2 1 1 干茶色泽评定体系 表5 干茶色泽检测和癌官审评结果 茶样编号鼍l 鲁鼍l 弋姜i - 蠹_ 意i 1 精 a3 5 13 78 59 32 3 8 9 6 7 b3 5 32 99 2 9 73 28 5 1 6 c3 4 13 17 9 8 52 59 1 7 5 d3 3 8- 2 4 9 9l o 24 18 6 1 7 e3 4 22 31 0 51 0 84 68 1 5 3 f3 1 72 61 1 2l i 54 3 8 3 3 4 g3 0 1一1 81 1 81 1 96 67 6 3 3 h3 0 61 91 3 41 3 57 17 2 ,5 8 i2 8 ,8- 1 61 4 71 4 _ 89 2 7 0 6 9 墨兰竺圭l 竺! 望釜! 兰丝堂= 三三皇 k i 广1 了瓦r 瓦r _ 而丁丽丽2 2 二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