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doc_第1页
海通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doc_第2页
海通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通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摘要】 目的 观察海通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MID患者随机分为2组:海通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海通口服。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MMSE)评分进行评价,测定海通治疗前后血脂、血黏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4、6周后MMSE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6周后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PGMS能明显降低MID病人的血脂、血黏度。结论 海通能快速改善轻、中度MID病人的认知功能。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 海通;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血管性痴呆(VD)是我国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VD中以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为最多见。MID每年发病率占人口的0.7%1.6%1,是威胁高龄人群生命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应用海通(甘糖酯, Mannose EsterMannose Ester)治疗MID 46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2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探讨海通发挥作用的机制。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92例MID患者均为200307200812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多发性梗死性痴呆。诊断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和统计手册(DSMR)制定的标准3;神经心理测试采用MMSE量表: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以上24分,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4>5分: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测试评分>7分Iq。痴呆严重程度经总体衰退量表(GDS)评定为35级,排除重度及极重度痴呆。9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6例。1.2 临床资料 治疗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5682岁,平均(67.38.7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210.62)岁;脑梗死发生次数14次,平均发病(2.090.92)次。MMSE量表评分1524分,平均(19.224.42)分。文化程度、既往史及临床表现。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5593岁,平均 (67.77.82)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190.73)年;脑梗死发病次数为14次,平均发病(2.130.71)次。MMSE量表评分1524分,平均(19.163.48)分。文化程度、既往史及临床表现见表1。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既往史、临床表现、痴呆严重程度、MMSE评分等方面均相似,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5593岁,平均(67.77.82)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190.73)年;脑梗死发病次数为14次,平均发病(2.130.71)次。MMSE量表评分1524分,平均(19.163.48)分。文化程度、既往史及临床表现见表1。表1 2组既往史及临床表现1.3 方法1.3.1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胞二磷胆碱0.5g;维脑路通0.5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 1次/d,14d为1疗程,间停3d,进行第2疗程,共3疗程。治疗组给予海通(化学名甘糖酯,青岛海尔第三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40081),100mg/次, 3次/d,连服6周。2组其他对症治疗相同。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凝、抗栓药物。1.3.2 评价方法: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分别进行MMSE量表评分,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1.3.3 实验室检查:海通治疗的病例在治疗前、后进行了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1.3.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CASIOfx3600p计算器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和秩和检验及Kidi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MMSE评分 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MMSE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周后评分显著提高,前者t=2.110,P<0.05,后者t=2.887,P<0.01。治疗6周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t=1.945,P<0.05)。见表2。表2 2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t=2.110,P<0.05,*t=2.887,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2.333,P<0.05。对照组治疗2、4周后,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周后评分显著提高(t=2.333,P<0.05)2.2 海通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 见表3、表4。表3 海通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表4 海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3 讨论MID是由于广泛的血栓或栓塞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多发性脑血管闭塞。脑循环、脑代谢障碍致使脑组织、脑功能累积性损害。有研究表明,MID与梗死的部位、梗死的面积大小有关,而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症状重者血压、血糖、血脂较高,动脉硬化程度较重,局限性脑血流下降明显,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显著6。MID的治疗正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海通是一种低分子类肝素海洋药物,能抑制凝血系统和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和脑细胞代谢,清楚氧自由基,保护缺血性脑损伤,从而改善神经元的功能711。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从而大大降低了MID发生的危险因素。海通治疗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治疗4、6周后MMSE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P<0.01),且6周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P<0.05)。对照组仅在治疗6周后评分才明显提高(P<0.05)。MMSE量表是反映病人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等总体认知功能的心理测验工具。本组结果表明单用胞二磷胆碱、维脑路通治疗MID,起效慢,疗效差,加服海通后见效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