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茶艺师公共理论知识模拟试卷(三).doc_第1页
初、中、高茶艺师公共理论知识模拟试卷(三).doc_第2页
初、中、高茶艺师公共理论知识模拟试卷(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技能鉴定初、中、高茶艺师公共理论知识茶文化基本知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1、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为() 的书籍。 A、食用 B、礼品 C、药用 D、聘礼2、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 A、北苑别录 B、神农本草 C、茶谱 D、茶经3、()在宋代的名称叫茗粥。 A、散茶 B、团茶 C、末茶 D、擂茶4、擂茶在宋代称为()。 A、米粥 B、茗粥 C、黍粥 D、面粥5、用黄豆、芝麻、姜、盐、茶合成,直接用开水沏泡的是宋代()。 A、豆子茶 B、薄荷茶 C、葱头茶 D、黄豆茶6、宋代豆子茶的主要成分是()。 A、黄豆、芝麻、姜、盐、茶 B、玉米、小麦、葱、醋、茶 C、大米、高梁、橘、蒜、茶 D、小米、薄荷、葱、酒、茶7、( )饮用茶叶主要是散茶。 A、明代 B、宋代 C、唐代 D、汉代8、明代饮用茶叶主要是( )。 A、团茶 B、饼茶 C、散茶 D、粒茶9、六大茶类齐全的年代是()。 A、明代 B、清代 C、元代 D、汉代10、清代茶叶已齐全()。 A、七大茶类 B、两大茶类 C、六大茶类 D、五大茶类11、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 A、补茶经 B、续茶谱 C、茶经 D、茶录12、世界上第一部()的作者是陆羽。 A、药书 B、农书 C、兵书 D、茶书13、社会鼎盛是唐代()的主要原因。 A、饮茶盛行 B、斗茶盛行 C、习武盛行 D、对弈盛行14、唐代饮茶风盛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鼎盛 B、文人推崇 C、朝廷诏令 D、茶叶发展15、唐代饼茶的制作需经过的工序是()。 A、炙、碾、罗 B、煮、煎、滤 C、晒、煮、擂 D、蒸、煮、泡16、煎制饼茶前须经炙、碾、罗工序的是唐代的()。 A、煎茶的技艺 B、庵茶的技艺 C、煮茶的技艺 D、泡茶的技艺17、唐代茶叶的种类有()。 A、绿、白、粗、散茶 B、粗、散、末、饼茶 C、团、粒、末、饼茶 D、黄、粒、粗、散茶18、()茶叶的种类有粗、散、末、饼茶。 A、汉代 B、元代 C、宋代 D、唐代19、宋代()的产地是当时的福建建安。 A、龙团茶 B、栗粒茶 C、北苑贡茶 D、蜡面茶20、宋代()的主要内容是看汤色、汤花。 A、泡茶 B、鉴茶 C、分茶 D、斗茶21、宋徽宗赵佶写有一部茶书,名为()。 A、大观茶论 B、品茗要录 C、茶经 D、茶谱22、大观茶论的作者是()。 A、蔡襄 B、孙樵 C、苏轼 D、赵佶23、点茶法是()的主要饮茶方法。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24、品饮乌龙功夫茶的起源时代是() 。 A、元代 B、民国 C、明代 D、清代25、清代出现()品饮艺术。 A、信阳毛尖茶 B、乌龙功夫茶 C、白毫银针茶 D、白族三道茶26、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称为()。 A、广义茶文化 B、狭义茶文化 C、宫廷茶文化 D、文士茶文化27、茶的精神财富被称为() 。 A、狭义茶文化 B、广义茶文化 C、市井茶文化 D、乡野茶文化28、茶道精神是()的核心 。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29、时兴()的地点是潮汕和漳泉 A、黑茶茶艺 B、茉莉花茶艺 C、红茶茶艺 D、乌龙茶艺30、泡茶和饮茶是() 的主要内容。 A、茶道 B、茶仪 C、茶艺 D、茶宴31、茶艺是()的基础。 A、茶文 B、茶情 C、茶道 D、茶俗32、品茗、营业、表演是()的三种形态。 A、游艺 B、文艺 C、画艺 D、茶艺33、茶文化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是()。 A、修身、齐家、入仕 B、寡欲、清心、廉俭 C、雅志、敬客、行道 D、益思、明目、健身34、雅志、敬客、行道是()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D、砚文化二、判断题( )1、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大观茶论。( )2、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大观茶论。( )3、擂茶在宋代时的名称叫米粥。( )4、宋代“豆子茶”的主要成分是玉米、小麦、葱、醋、茶。( )5、六大茶类齐全于明代。( )6、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作者是陆羽。( )7、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作者是熊蕃。( )8、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茶谱。( )9、唐代饮茶盛行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进步。( )10、唐代饮茶盛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鼎盛。( )11、唐代茶叶种类有绿、白、粗、散茶。( )12、唐代茶叶种类有粗、散、末、饼茶。( )13、唐代煎用饼茶需经过炙、碾、罗。( )14、唐代煎用饼茶需经过蒸、煮、滤。( )15、斗茶起源于唐朝,却在宋朝得以流行。( )16、宋代饮茶方法主要是煮茶。( )17、宋代北苑贡茶的产地是当时的福建崇。( )18、宋代斗茶的主要内容是看茶色、汤花。( )19、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赵佶。( )20、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蔡襄。( )21、广义茶文化的含义是茶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2、狭义茶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