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1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2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育资源库我国是美的国度,语文教材是美的世界,语文教育是美的事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美育放在重要位置,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从而创造美,使德、美、勤、智、劳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之发现美、感受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也必然从感知开始。审美感知能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从整体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还要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更要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储藏有丰富多采、千姿百态的美: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偏重于内容的生活美,讲究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美。作家们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喜、怒、哀、乐诸情感都用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了。这种情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因素,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变为具有丰富美感的有趣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课文朗读,先声夺人。课文不是无情物,课文愈好,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的领会课文中的美单单依靠他人的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教学荷花淀时,我让同学们先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秀美清丽、情景交融的农村风景画。在这幅画面上,一个年轻美丽、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在干净凉爽的农家小院当中编席,月亮的银辉洒在席子上,她的身子下边像是一片“洁白的雪地”。远处的水淀广阔无垠,月光与水色交相辉映,淀面一片银白,依稀可见薄雾缥缈,时有晚风从水面上吹来,清爽可人馨荷沁人心脾。通过朗读使同学们受到了美的享受,体味到了作者对白洋淀的真挚的热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2、感受入手,渐入佳境。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配以相应的音乐,可以起到渲染意境的作用,使学生大脑神经兴奋,促动他们伴随着悠扬或激昂乐曲,捕捉课文中传送的美的信息,激发他们的储存记忆,丰富想象与联想的审美感受,使学生入情入境。3、适时点播,把握内涵。美的内涵丰富多彩,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适时点拔,使学生把握教材中美的内涵。第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指导学生赏美。鉴赏力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批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审美鉴赏力的形成,不仅要有扎实的美学知识作基础,还须有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作为鉴赏标准。审美鉴赏力的构成需要丰富的情感,需要有准确的评判力,还需要有审丑能力。美是连结情感的纽带。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审美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赞可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一个人只有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看到文章中美的形象,感到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作者的审美理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全面而强烈。教材中有不少反映自然美的课文,如荷塘月色、天山景物记、小石潭记等,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还要让学生鉴赏到其中的美,产生与作者同样炽热的感情。如教荷塘月色,可一方面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丰富的想象:荷塘上面荷花亭亭玉立,荷香不时飘来,月色如流水,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远山、树影一方面展示课件上的画面,听着配乐朗诵,欣赏荷塘风景。这样,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味,使学生在观赏自然景物,品赏声、韵、美的同时,学习人物的精神,赞赏形象美,从而理请文章结构,析赏思路美,把握文章主题,欣赏意境美。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倡导学生创造美。审美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为基础。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创造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赞可夫)。学生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能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和美育功能,具有创造力的审美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通过直观美读等方法将美的人、事、物进行还原,还要求学生能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各自的审美理念去创造美,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把景物与人物行为联系起来,根据文章内容分类,让学生体会情景,感受意境,从而创造美。如教学风景谈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朗诵课文,观看有关六幅画面的课件,让学生体会作者所描绘的风景,感受美的意境。然后要求学生画出其中两幅。大部分同学画出了精美的画面。如“沙漠鸵铃”中有无边无际的沙漠、昂首阔步的骆驼、猩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