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与问题洪明 内容提要:本文在考察以欧美为代表的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经验,考察了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使社会加速进入到一个全民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崭新时代。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的浪潮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球,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影响还处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化的过程中。本文将在考察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近况的基础上,对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基本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发展近况教育信息化的过程率先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90年代中期之后教育信息化日渐成为全球的趋势,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上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无疑是较高的。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据全美教育统计中心的统计的数据,截至2000,与96 年相比,美国公立学校的入网率已由65上升到了98;每一教室计算机与网络的联通率由14%上升到77%;学生数与计算机数之比由10:1升至5:1,已经达到了“总统科学与技术咨询委员会”所说的“许多专家认可的学校中有效利用计算机的合理水平”;学生数与联网的计算机数之比也从1999年的9:1提高到2000年的7:1。在这一新的发展平台上,由美国国会两党共同任命的“网络教育委员会”又于2000年11月发表了重要报告 “学习中因特网之力量:从承诺到实践”,对Internet在教育中的前景作3点判断:1$2 网络学习将取代课堂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1!2 每一个不同的学习者的优势和需要都可以在网络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满足;102 网络教育将使终身学习成为现实。基于这些判断,委员会认为网络教育实施的国家动员是十分必要的,委员会为此提出了* 点建议,突出强调了要将以下0 个领域作为工作的重点:开发高质量的网络教育的内容和软件;通过因特网的远距离教育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设以“宽带”技术为核心的快速的网上通道。90年代中后期以后,欧洲各国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推出了不少重要的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计划。德国教育科技部与电信部发起了一项关于在3年内使10000所学校联网的动议;芬兰教育部于95年提出一个名为“信息社会中的教育、培训与研究”的国家战略五年计划,规定到2000 年时将使全部学校和教育机构联网;意大利教育部于95年提出一个行动计划,打算2005年前为20%的小学和30%的中学配备多媒体设备与软件;法国政府于$%& 年确定了一批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课题,建立了一个批网上信息资源,将13个学区的学校先行联网。除了各国推行的教育信息化计划外,欧洲的一些区域性组织也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的教育改革计划,如推进信息社会中的学习的“欧洲教育创议行动规划1996到1998年”;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苏格拉底”计划(1995到1999年);改革职业技能培训的“ 达芬奇” 计划(1995到1999年);开发多媒体教材的MEDIA与INFO2000计划(1996到1999年)等。鉴于欧盟各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欧盟委员会已满怀信心地宣布,欧盟要在2001年初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欧洲科研和教学因特网,以进一步提高欧洲的科研能力和竞争水平。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属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Center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简称CERI)也在积极推动欧洲的教育信息化进程。2001年4月,在5年一度的经合组织教育部长会议召开前夕,该中心举办了一场“信息和通讯技术与教育”的专题论坛,吸引了包括各国教育部长和高级官员在内的200多名代表参加。该论坛的中心议题就是教育亟需重大变革,教育信息化就是这种变革的重要方向。二、基本经验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息动力,当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生存方式,人类文明由此也将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形态。能否培养出适应这种新的文明形态并能够站在社会前沿的新一代也就成了各国政府和社会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 政府的战略目标制定和相应措施的推动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各国政府都十分注重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对这一系统工程的战略性建构。信息网络体系的建立、信息产业基础的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形成等等都是这一战略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先后两次制定了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在实施战略上,已大体完成了从注重以联网为中心的设施建设阶段向网络教育的实际实施和完善阶段的过渡。其他发达国家也大体如此,而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这一转变。这些目标的实现和转向都是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为前提的。美国1997年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技术专家组要求至少将全国每年教育开支中5%约($130亿美元)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美国克林顿政府为实现1996年提出的2000年全国学校和图书馆的联网的目标,特批的联邦拨款是20亿美元;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和教育部共同建立了一个容纳900个教案的图书馆,并利用全国性的专家网和数据库来解答教育者提出的问题;许多国家级的实验室也通过联网向中学生开放。英国政府将“全国学习网”作为“知识社会”教育培训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之进行了战略性构建,宣布从2002年开始,英国的3.2万所中小学将全部入联因特网,与其他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部门连通,并为每一位学生配备-Email 地址,整个计划投资近12亿美元。德国计划目标到2000年让所有中小学联网。日本文部省曾于1998年底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校园因特网建设的计划,目标是1999年度中小学因特网接通率为47.3%,2000年度接通率达到73.8%,2001年度接通率将达到100%,到2005年,为中小学每个教室配备两台计算机。2. 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推动教育信息化,仅凭教育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除教育部门外,政府其他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都鼎力相助,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也是国际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共同经验。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投入的20亿美元对实现克林顿提出的2000 年国家目标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其他部门、社会各界、企业界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除美国地方学区在新技术方面每年投入的约40亿美元外,联邦通讯部门在帮助学校和图书馆联网方面的投入大约是每年22.5亿美元;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对学校和图书馆的联网与通讯享受优惠服务的计划,降价幅度为20 %至90%;太平洋Telsis公司发起的一项计划,支持加州的9000所学校和图书馆到2000年全部联网,以半价收费提供上网服务;IBM 向10个学区的中小学免费提供硬软件和教师培训;据统计,从1996年到1999 年,美国有成千的志愿者帮助学校联网,受惠的州多达有40个,受惠的学校累计3万所。其他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国家也是如此。至20年代末,德国也有27家国际大型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企业成为德国中小学计算机入网的承办单位;英国的信息技术教育除了得到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各政府部门的支持外,也得到了各专业团体、广播公司、出版商、企业培训部门、软件公司和硬件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日本电话公司也专门面向中小学推出因特网低价位收费服务。3. 开发新技术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验研究信息技术本身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新技术能否为教育和教学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发展水平和对这种技术的有效利用。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通常都十分注重对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积极探讨对信息技术的最为合理有效地运用方式。在开发新技术方面,美国的“下一代因特网”项目NBI正在研制当中。这种实时传输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技术, 速度是第一代因特网的100%_1000%倍,可以极大地提高传输效率;在实验研究方面,为确保研究资金,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技术专家组建议将中小学教育经费的0.5%约15亿美元 用于进行旨在提高K_12教育效率与费用效益的研究。日本为推动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也加快了对高速网相关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正着手将全部中小学因特网线路由ISDN 改造成25倍速的(1.5兆高速线路,在2005前建成校园高速网(1.5Mbps以上水平)。4.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养和培训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作用,不遗余力地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为鼓励、组织和支持教师使用新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美国教育联合会等几家著名的全国性教育组织联合建立了21世纪教师服务网络,计划培训10万名教师,并为参与这项服务的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场所。苹果公司为这一组织的教师培训工作设立了专门的“21世纪教师工作室”。英国政府在师资培训上投入了巨资;1997年政府提供100万英镑为中小学教师配备计算机以及联结信息高速公路的中小学课程软件。1998年和1999年分别拨款1亿200万英镑和1500万英镑用于训练所有教师使用互联网。2000年拨出2.3亿英镑专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同时还投资2300万英镑为1万名中小学教师购置了多媒体便携式电脑。日本要求对所有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在2001年底前,让所有的教师学会使用计算机。三、问题与对策世界教育信息化之所以获得长足的进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关联。当然,这里所说的较好解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往往是在复杂的动态关系中演变着的,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质量问题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或者说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个自明的问题。一方面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计算机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效果非常显著。如美国曾进行过一项被称为“苹果未来课堂”的项目调查,从1995年开始用了10年的时间考察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标准化考试的分数上去了,且学生更富有活力,学习更富有激情,学生的退学率已从30下降为0。但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上述结论表示怀疑,认为传播媒体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工具,它们不会影响学习结果,计算机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种种研究报告,可能是研究者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所致;或者是因为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对使用计算机的新奇感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通常不能长久,有些实验报告表明:在实验时间较长的研究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那些短期研究结果所显示的要低些。因此,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达到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效果,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教学软件的设计质量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除要对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设施上进行投入外,还要适时地将关注的焦点转到网上学习内容的设计和软件的开发上来。2. 网络污染和网络犯罪问题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为学生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不受拘束的“漫游”提供了可能。这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和知识面的扩大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也易于使学生陷入网络污染和网络犯罪的陷阱之中。正如人类的真实世界一样,网络世界也充斥着色情、暴力、毒品等不良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学生接触网络世界中的这些不良因素比真实世界更为容易。美国某一私立调查机构2001年10月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13-17岁的美国青少年,约有58%的人进入过某个不健康的网站,25%的人进入过播放黄色内容的网站,20%的人的进入过宣传暴力行为的网站,19%的人进入过有赌博内容的网站。低年级的学生的这一状况更令人担忧,进入不健康网站、黄色网站、有赌博内容的网站的学生的人数比分别是78%,34%,35%。这种状况在其他国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为防止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安全、纯净的信息环境。美国的不少学校都制定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的规则,开列出具体的网上应禁止的行为,如,禁止进入有明显色情、主张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或宗教敌对,以及倡导暴力或组织吸毒等非法活动的网址等。上述抽样调查中,就有95%的青少年表示学校已经为他们制定了如何使用因特网的规则。美国政府也在这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美国联邦政府近年来已开始把一部分政府拨款用来资助学校安装互联网信息过滤装置。其他国家也有诸多类同措施。但各种防护措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作用,是否真正使学生们远离网络中不良内容的影响仍令人担忧。上述抽样调查中,只有17%的青少年表示:学校英特网上的过滤软件真的阻止了他们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因此,如何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护学生免受网上不良信息内容的影响仍然是摆在各国面前需要加以有效解决的紧迫问题。3.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育管理问题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推展给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使人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学者将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学习变化分为多媒体学习、虚拟环境学习和网络学习等几种方式。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对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管理也面临着新课题和新挑战。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有时并不像理论推理那样完美,比如进行网上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办法,但如何保证学生在网上全程参与并不是上网本身就可以保证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刚开始上网参加讨论时,可能热情很高,然而不久兴趣便骤然下降,甚至停止参加讨论,结果学到的东西少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管理提出的挑战是全方位的。2001年,日本有的大学已开始对函授生进行“在家考试”,即允许学生在家里通过网络参加学校进行的考试。为防止“在家考试”极易产生的作弊等一系列问题,大学对学生在家考试提出了种种限制性条件要求,如,规定学生在家考试之前必须参加4次测试,且测试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为考生提供由计算机处理生成不同的试卷,等等。尽管如此,这种新的管理措施是否有效,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孰优孰劣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4.技术不成熟和教学成本带来的问题信息技术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网络教育,网络学习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是需要通过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来解决的。尽管不少国家正在开发和推广新的技术,但就目前的整体情况而言,技术不够成熟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和普遍。令人心焦的下载速度、听课时的掉线问题、高昂的上网费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教育的推广。此外,与传统课程相比,网上课程的课程准备工作量更大,费时更多,实践过程工作强度大,由此带来教学成本的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学成果不彰,或者与传统的教学效果相差无几,那么,网上教育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种种问题,但国际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是势不可当的,各种问题也可以随着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之有意识地关注而被克服或缓解;而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整个人类的学习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将会把整个世界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全民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时代,我们正处在这个时代的边缘。参考文献1 陶增乐等欧洲三国信息技术教育分析与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01.112 李丽桦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增刊3 张倩苇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新进展比较教育研究1998.64 祝智庭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展外国教育资料1999.2.members from key minority outreach,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strictly administering the party into the branches, put it into every party member, give full play to each party organization fight fortress function, each the exemplary vanguard role of party members. Is to promote the inner-party education extend from the concentrated education to regular education, in the regular education efforts, real party ideology in the all party members and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through system. Is to boost the spirit of all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guide all members of the party in their respective work positions, responsible and dependable officer, make contributions. Therefore, we must from the height of political and global, fully aware of two learning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put two education as a major political task and practice well. All members to active participation, really into, in learn, and do, and modified, and promoting upper and 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掌握家居融资
- 工厂安全培训教育教学课件
- 运动与健康共舞
- 工厂安全培训心得
- 适应性进化预测-洞察及研究
- 动态响度实时控制-洞察及研究
- 咨询交付方案班
- 印刷厂网络扫描仪系统维护规章
- 腐生菌代谢产物分析-洞察及研究
- 股权托管合同范本模板6篇
- 企业融资培训课件
- 工具式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工法
- GB/T 3810.1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
- GB/T 32465-2015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要求
- GB/T 26567-2011水泥原料易磨性试验方法(邦德法)
-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形成性测试题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专利挖掘工作概述课件
- 【高等数学练习题】兰州交通大学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完整版】锁骨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在商会中秋团圆会上的讲话
- 大学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