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活动保障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管理.ppt_第1页
重大活动保障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管理.ppt_第2页
重大活动保障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管理.ppt_第3页
重大活动保障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管理.ppt_第4页
重大活动保障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管理,张银豪,内容,相关基础知识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保障工作任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相关基础知识,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2003年12月,重庆开县井喷化学泄露,2011年7月23日,动车事故,社会安全事件,2011年7月18日,和田袭击派出所事件,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暴力犯罪事件,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暴力犯罪事件,公共卫生事件,2011年4月22日,榆林市一小学发生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特点突发性、公共卫生属性、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危害性,政府信誉公众信任,经济危害,健康危害,社会稳定,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直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向本级人民政府,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2小时,2小时,有条件,没有条件(采用最快方式),2小时,直报的同时,2小时,传染病:25种情况需要报告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甲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病例。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传染病由病原体(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潜伏期病原体进入机体到机体出现临床症状,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经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经水传播:饮水传播、疫水传播经食物传播: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食物被污染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影响传染病的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自然因素,传染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改善卫生条件环境、食品、饮水,开展爱国卫生,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免疫预防疫苗国境卫生检疫防治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由国内传出;鼠疫(6天)、霍乱(5天)、黄热病(6天),传染病的控制措施,传染病疫情报告针对传染源针对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疑似病人实施随访、医学检查、隔离治疗,尽早明确诊断病原携带者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后接触者(可能)检疫、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动物传染源捕杀、焚烧、深埋,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改水改厕、饮食卫生、通风换气消毒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杀虫安全套一次性注射器,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免疫预防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药物预防个人防护宣传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2种)、乙(25种)、丙(10种)三类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病例的发现与报告,12小时内,立即,24小时内,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患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食源性疾患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其他(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分析判断时可以利用的信息依据潜伏期判断1h(可能是化学性)17h(可能是金葡菌或腊样芽孢杆菌)814h(可能是其他细菌性)15h(其他因素)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判断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肠胃道紊乱为主,症状较轻微,发热较多(除肉毒外)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神经、精神、呼吸系统,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甲肝流感登革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霍乱,霍乱弧菌引起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水或食物经口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且隐性感染多,显性感染少。季节性多发夏秋季710月份,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7天,起病急,无痛性剧烈腹泻,水样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喷射状呕吐(先泻后吐)可有肌痉挛(以腓肠肌和腹直肌多见)。病人很快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循环衰竭。,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引起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多见,临床表现普通型(典型)突然发热、全身不适、腹泻。大便初为稀便,以后转为粘液便或脓血便。每天排便1020次或更多,量少。常有腹痛,便前加重,便后暂时缓解,便意频繁,里急后重。体检常有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重症患者每日大便次数可多达20次以上,以至大便失禁,偶尔排出片状伪膜,常伴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甲型肝炎病毒,甲肝病毒引起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季节性散发病例常年存在,临床表现潜伏期15-50天,平均30天急性黄疸型:起病急、发热、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随后出现尿色深黄呈浓茶样,巩膜黄染,继之全身皮肤黄染;肝痛、肝脾肿大、肝区叩痛。急性无黄疸型:一般症状轻,不出现黄疸,病程较短,易漏诊。,流感,流感病毒引起,分甲、乙、丙三型传染源主要是流感病人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经空气和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季节性冬季高发,易发生在人群集中的地方,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急起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和干咳,部分病人有鼻塞流涕喷嚏。,登革热,登革热病毒引起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占)。病人一般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有很强传染性,轻型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更重要传播途径经伊蚊叮咬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季节性69月份为高发季节,临床表现潜伏期2-15天,平均5-6天,通常3-5天。有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三个临床型。登革热:突然起病,畏寒、发热达39-40,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引起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常见,临床表现潜伏期1-2h,起病急。眼红、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畏光、流泪、刺激症状明显。双眼同时患病或一只眼发病后很快波及另一只眼。眼睑水肿,睑结膜、球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点状、片状结膜下出血。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性。耳前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细菌有数十种临床表现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保障工作任务,针对个体进行治疗原则小病就地治疗,大病及时转诊病种常见病、轻微外伤治疗针对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