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水文概况.doc_第1页
绵阳水文概况.doc_第2页
绵阳水文概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绵阳市水文概况水系与水文特征受地貌影响,绵阳市境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所有河流、溪沟都分别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龙江与西河,全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市境最主要的河流,它在市境的流域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7.2%,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贯穿于绵阳市遂宁市至重庆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km,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在绵阳市境内长约380 km,流域面积约20230平方公里,流域地形西北部高、东南较低,南北地势高差达5092.8米。涪江对市境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涪江支流较多,市境内的主要一级支流有涪江右岸的平通河、通口河(湔江)、安昌河、凯江;涪江左岸有火溪河、芙蓉溪、梓江等,构成不对称的羽状水系。上游地处高山峡谷,植被较好、暴雨洪水汇流时间短,具有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市境多发洪灾,洪灾的区域分布以安昌江和涪江上游出现的频率最高,特别是涪江右岸及以西沿龙门山前缘一线的北川、安县、江油最为频繁。绵阳市是中国唯一三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之一。绵阳是少有的被三条江河包围的山水城市,城区河道总长达55公里。为了打造城市水环境,我市在城区规划了11座闸坝,目前已经分别在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上建成了7座,拦截形成水面7.8平方公里。4座新建的闸坝完工后,加上原有的闸坝,绵阳城区将形成至少14平方公里水面。河流概况绵阳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二级支流涪江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52条。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963.2mm。绵阳是一个工程水利大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5万处,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80座,小(二)型水库723座,中型引水渠堰20多处,主要分布于涪江中下游两岸丘陵地区,输水干、支渠总长12000多公里,蓄引提水能力达24亿m3,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总值已超过100亿元,目前每年仍以10亿元以上的投资继续高速发展。绵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7亿m3,人均水资源2208 m3,属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是,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全市70%的降水集中在6-9月,60%集中在西北山区,水资源分布与耕地、人口、经济发展不匹配,造成部分地区、时段缺水和季节性缺水。同时,全市整体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效率低下。2002年,全市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5,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不足40%,城市管网漏失率高达20%,节水器具普及率仅10%。所以提高用水价格。地表水生活由原来的0.01元-0.03元/m3统一调整为0.06元/m3,工业用水由0.04元/m3调整为0.085元/m3,地下水生活由0.04元/m3调整为0.15元/m3,工业由0.05元/m3调整为0.20元/m3。全市2010年征收水资源费可达1000万元以上。到2020年会预计突破4000万元。降水概况绵阳市降水量比较充沛,全市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其分布特点是:南北少,中部多;东边少而西边多。年际变化:绵阳属季风气候区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以绵阳站资料为例,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963.2毫米。而降水最少的1969年,年降水只有577.5毫米;但降水最多的1961年,年降水量达1700.1毫米,相差近3倍。经分类统计,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份占40.7;8001000毫米的年份占29.6;而少于800毫米的年份占29.6。年内变化:全市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有两种形式:一为双峰型,以盐亭为代表。因8月伏旱明显,7月和9月出现两个降水峰值。绵阳市的降水,主要受夏季湿润季风到来迟早和强弱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布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占全年的4961;冬季最少,仅占13,春季与秋季的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319和2129。暴雨(日雨量为50.099.9毫米)日数及其分布:我市的年均暴雨日数为2.06.7天。以北川最多,其中北川、安县为川西地区暴雨中心之一。平武暴雨日数最少,为两天。暴雨开始期一般出现在410月,平均暴雨开始期在6月下旬至7月初。盐亭偏晚,平均在7月中旬末出现。暴雨多集中在79月,形成洪涝多发时期。大暴雨(日降水100200毫米)和特大暴雨(日降水大于200毫米),出现的机率较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