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基金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1页
国家自然基金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2页
国家自然基金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3页
国家自然基金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4页
国家自然基金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2008版申请代码:受理部门: 收件日期:受理编号:第 22 页 版本1.005.5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 请 书(2008版) 您现在不能检查保护文档或打印文档,请根据以下三个步骤操作: 1)如果您是Word2000或以上版本用户,请把Word宏的安全性设为:中 方法: Word菜单-工具-宏-安全性-安全级,设置为中 (如果您是Word97用户,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2)关闭本文档,重新打开本文档 3)点击启用宏按钮,即可开始填写本文档或打印了资助类别: 亚类说明: 附注说明: 项目名称: 申 请 者: 电话: 依托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电子邮件: 申报日期: 2008年3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本信息0YgUuGr1申 请 者 信 息姓名性别女出生年月1973年1月民族汉族学位博士职称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农业经济 电电子邮件 传真 个人网页 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在研项目批准号 依托单位信息名称代 码21001412 联系人俞建飞 电子邮件 电网站地址 合作单位信息单 位 名 称代 码 项 目 基 本 信 息项目名称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亚类说明 附注说明 申请代码G0305:农林经济管理G031301:区域发展战略管理基地类别 预计研究年限2009年1月 2011年12月研究属性应用基础研究 摘 要(限400字):西藏草地面临着严峻的退化问题,过度放牧带来的负外部性使西藏高原面临着畜牧业增产和保护生态的双重挑战。西藏草地过度放牧程度如何?什么原因导致牧户选择过度放牧这一行为模式?如何缓解这一矛盾?以西藏自治区为案例区,从畜牧业发展的决策主体牧户角度出发,利用产量和利润最大化理论,在判断西藏草地牲畜业发展是否存在过度放牧、过度程度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及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不同类型牧户放牧决策差异及导致牧户过度放牧的内在机制,分析畜牧产品市场发育、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政府对草场管理投入以及牧户兼业行为、风险意识对放牧决策的影响,建立多元选择模型,模拟不同政策组合下过度放牧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意愿。本研究一方面从实证角度摸清牧户放牧行为的决策机制,掌握畜牧业生产主体行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为引导牧户科学利用草地提供政策依据。关 键 词(用分号分开,最多5个)牧户行为;过度放牧;草地管理;脆弱生态区;西藏 项目组主要成员(注: 项目组主要成员不包括项目申请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类项目不填写此栏。)编号姓 名出生年月性别职 称学 位单位名称电话电子邮件项目分工每年工作时间(月)11963-1-21 男教授博士南京农业大学 学术顾问 2 21973-10-1 男讲师博士南京农业大学 野外调研、管理政策 4 31979-12-1 女讲师博士南京农业大学 野外调研、模型构建 5 41979-5-16 女讲师博士南京农业大学 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 5 51978-9-21 男博士生硕士南京农业大学 野外调研、管理政策 5 61976-10-26 女博士生硕士南京农业大学 牧户行为分析 5 7 89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71420说明: 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人员数由申请者负责填报(含申请者),总人数自动生成。经费申请表 (金额单位:万元)科目申请经费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一.研究经费13.20001.科研业务费11.2000(1)测试/计算/分析费2.5000调查样本分析整理与计算(2)能源/动力费0.5000实验室能源动力(3)会议费/差旅费4.5000用于西藏农户行为调研以及专家咨询会议(4)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费1.5000论文版面费和文献检索费(5)其它2.2000西藏调研中不可预见费用2.实验材料费2.0000(1)原材料/试剂/药品购置费(2)其它2.0000草地样方调查及分析3.仪器设备费0.0000(1)购置(2)试制4.实验室改装费5.协作费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1.90001.项目组成员出国合作交流2.境外专家来华合作交流1.9000三.劳务费2.0000四.管理费0.9000合 计18.0000与本项目相关的其他经费来源国家其他计划资助经费其他经费资助(含部门匹配)其他经费来源合计0.0000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1.1研究意义西藏幅员面积120多万km2,是全球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和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亚洲重要江河源区和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同时又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沙源地之一(钟祥浩等,2003)。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资源开发强度的加大,特别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及人类经济活动的日趋强烈,以草原、森林等植被遭受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作用受到严重的威胁与挑战,特别是草地生态系统因干旱缺水、过度放牧而带来的草地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不仅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危及中国东部、邻近周边国家,作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地区,西藏高原生自然资源的破坏、生态与环境的退化直接影响到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变化和生态安全,并可能成为国际反华势力分裂国家的借口。全区现有天然草地面积82.67万km2,占西藏国土面积的69.1%,占全国天然草地总面积的1/5左右,草地面积居全国之首。然而,在传统、粗放畜牧业生产的长期影响下,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表现为草地生态系统建群种和优势种大为减少、产草量下降、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变差、退化草地土壤沙质化明显等方面,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趋减弱(徐增让等,2005),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用面临严峻挑战。西藏高原草地退化引起的生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区域草地退化?而且在近年来退化趋势逐渐加剧?西藏草地资源的公共性、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牧民过度放牧、国家在草地治理中的投入过少、草地管理决策不合理是不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有没有差异?主导因素是哪些?上述问题是实现区域草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作为畜牧业的主要生产者,牧户能够独立对仔畜等畜牧业生产要素投入进行决策,其放牧决策行为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产效果,而且会影响到草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等问题,正因为如此,现有的研究成果还无助于回答以下问题:牧户牲畜存栏量是否过量的判断标准如何?(现有以草地承载力为基础的超载分析更多从生态角度深入,对经济角度关注不够);过量程度以及区域特征如何?影响牧户放牧决策的因素有哪些?其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如何?过度放牧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态度、意愿如何?哪些经济管理政策可有效的控制或缓解目前牧户过度放牧的问题?总之,目前对我国畜牧业的主要经营和管理者、牲畜等畜牧业生产要素的主要投资者牧户放牧决策进行深入研究已非常迫切,这些研究对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牧户收入、教育程度、风险意识、商品率等内在决策因素以及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畜牧业仔畜价格、草场条件以及草场产权归属等外在因素对牧户放牧决策关系重大(Weil et al., 1973,Vogel, 1986,Paskett and Philoctete, 1990,Shannon et al., 1994,Croppenstedt and Demeke,1996;Lamb,2003)。但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学术界对牧户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还较少,具体到西藏地区,则基本上没有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这与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地位不相称。基于此,本研究以西藏为案例区,通过牧户行为调查,从牧户过度放牧的经济效果评价出发,系统研究影响牧户放牧决策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及其决策机制,分析过度放牧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态度及可能性,探讨引导牧户合理放牧、实现资源节约和减少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管理决策思路及对策,寻找草地管理的最佳方案,为区域生态恢复提供实践和科技支撑。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国内外进行较多,主要集中在在以下方面:(1)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Michael Stocking (1983)从人文视角研究了赞比亚的农场和环境退化间的关系,认为通过一系列政治、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农场和环境退化不可避免的联系在一起。人的需求使得农场具有特定的生产、商业功能,这就必然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植被覆盖变化、耕作方式、耕作制度等对环境的影响。因为理性决策,传统的农场较之商业目的农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要小许多。Sarah L. OHara.等人(1994)通过对墨西哥中部实际调查评价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为当地居民对景观有决定性影响,已引起了大范围的土地退化。Enrico Feoli 等(2002)选取人、畜密度作为经济指标,绿地盖率、未开垦林地、荒地作为环境退化因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得出人口压力更多的使得植被面貌改变,而不是植被类型改变的结论。Bayush Tsegaye(1997)以埃塞俄比亚为例,探讨了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技术的投入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Budry Bayard等(2007)以海地为案例区,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尤其是环境状况的影响。国内研究中,罗新正等(2002)在分析松嫩平原生态的脆弱性、人类活动史、人类活动方式及人类对生态影响的基础上,指出人类活动干扰了生态的缓冲因子,使退化因子因失去缓冲因子的制衡而强化,引起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卢松等(2004)作了人类活动对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影响的初步研究;土地荒漠化是生态退化的重要方面,李香云(2004)把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人类作用分为人类驱动作用、人类活动方式作用和人类管理作用等,构建了干旱区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作用的指标体系;刘树林(2004)认为人类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2)农户决策行为研究农户决策理论包括农户经济行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等,其中“劳动消费均衡理论”(恰亚诺夫作为代表人物)和“利润最大化理论”(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是两大基本理论传统。后来,赛谬尔波普金在舒尔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理性”范畴进行延伸,提出了农民是理性的个人或家庭福利的最大化者的中心假设,建立了用“公共选择理论”揭示农民社会和农民行为的解释模式。美国学者黄宗智(1985)在对中国20世纪从30年代到70年代的农村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经营式农场”更适合于用舒尔茨的“利润最大化”理论解释、而“家庭式农场”则更适合用恰亚诺夫的“劳动消费均衡”理论解释。在“劳动消费均衡理论”和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又提出了“农场户理论”,同时在农户经济的研究中引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出现了农户的“风险厌恶理论”,目前,农场户模型和风险厌恶理论已经成为西方农户经济理论的主流理论。 理论界认为农民对自身的认识和印象将显著影响到他的行为以及他对农事所作的决定,农村组织成员资格,在农业生产方面接受的培训,社会经济因素如性别、每单位资本收益、教育水平和每单位资本收益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都显著影响到农户对生产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接受程度(Curtis M. Jolly,2007, Chirwa et al.1994, Hernandez et al., 1995,Akyeampong and Hitimana, 1996),基于这一思想,研究者进行了较多的农户行为模拟研究,以Girard(1997)和Hubert(1999)为代表,此后Lea做了补充,并以海地为案例区,研究了农户行为与区域环境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Lea, 1995, 1996, 2000)。此外还有很多研究者从农业经济角度如农业投入、收益、农业发展风险等方面探讨了农户在环境管理中的积极性(Norris and Batie, 1987; Featherstone and Goodwin, 1993; Gould et al., 1989; Shields et al., 1993; Lasley et al., 1990)。在国内,卢迈(1987)对农村改革以来的农户经济行为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农户的生产、消费、储粮、借贷、雇工、打工等行为也日益受到重视(柯炳生,1996;韩俊,1988;孙中华,1992);农户消费方面,研究人员分析了农村消费模式的变动和发展趋势;生产方面,则侧重考察了农户的生产意愿、投资方向和数量结构(陈汉圣,1996)。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研究更加深入,主要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经营的一般特征,指出农户既具有企业共性的一面,亦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卢荣善,1996)。农户行为对环境、生态的胁迫方面,张欣等(2005)认为,农户的经营目标、经营行为对农业生态会产生负面影响,一是在解决温饱和致富欲望的驱动下,许多农户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对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只取不予或多取少予的掠夺式经营行为普遍存在,致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是农户投资行为乏力、可持续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三是农户的兼业行为使农业出现了粗放经营的现象。由于农业经营的比较效益低下,农户为追求纯收入的最大化,必然将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中的一部分投入到非农产业,形成了对农业的替代。张广胜(1999)认为,农户经济行为决定农村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并影响农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在农村日益稀缺,这些资源的利用状况主要取决于农户经济行为的方式。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农户经济行为直接关系到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过农户的兼业行为替代农业行为在社会总体上并没有形成完全替代,对大部分农户而言,还得依靠土地吃饭,只是农户在农业活动中要么尽可能少地占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这些研究成果,为从引导农户行为的优化和政策引导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上述研究加深了对农户经济行为以及农村市场的认识,为更进一步实证研究农户行为奠定了基础,但有关农户经济行为对对环境影响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亟待建立定量分析模型。(3)有关草地管理模式研究该研究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畜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以Cros M-J(2003), Garcia F(1996), Martin-Clouaire R(2007)等为代表,他们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农户行为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建立了农户行为与草地植被生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草地管理的SEPATOU模式,在草地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此后Walker( 2002),Mc Cown, R.L(2002)等又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国内,草地管理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和地学领域,管理学界则主要研究农户行为和农业生态之间的关系。蒋全民、王梦琳(2003)提出了草畜平衡的途径,李青丰、刘天明(2005)提出了基于时间机制的草畜平衡管理理念,辛晓平等(1999,2000)以松嫩平原为案例区,讨论了放牧、灌溉等人为活动对草地空间格局以及草地斑块的影响,王国宏、任继周(2001)分析了人类活动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李金花、李镇清(2002)分析了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李祥妹(2002)等对西藏那曲地区草地退化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从已有文献来看,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第一,农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方面主要集中在农业中,对畜牧业关注较少,尤其缺乏对牧户增加牲畜存栏量的经济效果评价的研究,不同生产目标下牧户增加牲畜存栏的实证比较研究还是空白;第二,缺乏对影响牧户放牧决策因素及其机制定量研究,这些也正是本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第三,基于我国草地退化特征,合理放牧,控制超载是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有关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态度、意愿和可能的政策引导措施效果估计目前还鲜见于文献,以上三点也正是本研究的基本目标。主要参考文献:1辛晓平,高琼,放牧和水淹干扰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空间格局影响的分形分析,植物学报,1999,41:307-313.2辛晓平,杨正宇,田新智.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斑块动态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0,24:656-661.3 王国宏,任继周,张自和.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草业学报,2001,10(1):1-12.4 王文颖,王启基.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草业学报,2001,10(3):8-14.5李金花,李镇清,任继周.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2,11(1):4-11.6李青丰,刘天明.草畜平衡管理以时间机制调控的思路,中国草地,2005,27(1),72-74.7 李青丰,草畜平衡监测和管理改革设想A.刘景涛,刘忠龄,李青丰,沈建国.沙尘暴成因及综合防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423-426.8 李祥妹,西藏那曲地区畜牧业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山地学报,2002, 20(6): 701-7059庚德昌,程春庭,储英奂:农户经济行为量化分析,中国农村观察,1996(1)27-3210胡瑞法,黄季焜: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结构变化与农业技术发展方向,中国农村观察,2001(6)11孔祥智,孙陶生:不同类型农户投资行为的比较分析,经济经纬,1998,(3)12刘承芳,张林秀,樊胜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影响因素研究 对江苏省六个县市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2,(4)13张欣,王绪龙,张巨勇:农户行为对农业生态的负面影响与优化对策,农村经济,2005(11)14徐增让 , 成升魁 , 闵庆文 , 邹秀萍,西藏生态脆弱区人为作用对生态退化的影响,干旱区地理,2005,38,6,740-74515钟祥浩,刘淑珍,王小丹,等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战略 J山地学报,2003,21 S1:1-616罗新正,朱坦,孙广友人类活动对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 (4):96-101 2004,13(1) : 65-7117卢松,陆林,凌善金,等人类活动对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影响的初步研究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13(1):65-7118Akyeampong, E., Hitimana, L., 1996. Agronomic and economic appraisal of alley cropping with Leucaena diversifolia on an acid soil in the highlands of Burundi. Agroforestry System 33, 111. 19Anim, F.D.K., 1999. A note on the adop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the Northern Province of South Afric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9,50, 336345. 20Bayush Tsegaye The significance of biodiversity for sustain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ole of women in the traditional sector: the Ethiopian experience,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62 (1997) 215-22721Bannister, M.E., Nair, P.K.R., 1990. Alley cropping as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r the hillsides of Haiti: experience of an agroforestry outreach project. American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griculture 5, 51592. 22Barbier, E.B., 1990. The farm-level Economics of Soil Conservation: the uplands of Java. Land Economics 66, 199211.23Burton, M., Rigby, D., Young, T., 1999.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doption of organic horticultural techniques in the UK.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0, 4763.24Chen, Y.S., Kang, B.T., Caveness, F.E., 1989. Alley cropping vegetable crops with Leucaena in Southern Nigeria. Hortscience 24, 839840. 25Chirwa, P.W., Nair, P., Kamara, C.S., 1994. Soil moisture changes and maize productivity under alley cropping with Leucaena and Flemingia hedgerows at Chalimbana near Lusaka, Zambi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64, 231243. 26David, S., 1995. What do farmers think? Farmer evaluation of hedgerow intercropping under semi-arid conditions. Agroforestry System 32, 1528.27 Ehui, S.K., Kang, B.T., Spencer, D.S.C., 1990. Economic analysis of soil erosion effects in alley cropping, no-till and bush fallow system in South Western Nigeria. Agricultural System 34, 349368.28Hahn, R.W., 2000. The Impac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39, 375399.29Huszar, P.C., Cochrane, H.C., 1990. Constraint to conservation farming in Javas uplands.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45, 420423.30Lasley, P., Duffy, M., Kettner, K., Chase, C., 1990.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use of practices to reduce commerci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45, 132136.31Lea, J.D. (Zach), 1995. Rates of adoption of PLUS project interventions. SECID/Auburn PLUS Report No. 22. South-East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32 Lea, J.D. (Zach), 1996. Project Plu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case study results. SECID/Auburn PLUS Report, unpublished. 33Lea, J.D. (Zach), 2000. SECID analysis of CARE and PADF 1999 PLUS project extensive surveys. USAID/Haiti Economic Growth Ofce.34 Lee, L.K., Stewart, W.H., 1983. Land ownership and adoption of minimum tillag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65 (2), 256264.35Horan, R.D., Shortle, J.S., 2001.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s for Agri-culture. In: Shortle, J.S., Abler, D. (Ed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for Agricultural Pollution Control. CABI Publishing, Wallingford, pp. 1965. 36Walker, D.H., 2002. Decision support, learning and r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Systems 73, 113127.37Woodward, S.J.R., 1999. Validating a model that predicts daily growth and feed quality of New Zealand2.项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2.1研究目标和内容2.1.1研究目标:在系统分析现阶段西藏牧区牧户过度放牧和草地退化区域特征基础上,研究牧户放牧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引导牧户科学放牧以减少草地退化、确保生态安全的合理途径。具体目标包括:通过牧户畜牧业生产产量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目标下边际产量测算,分析西藏高原草地过度放牧区域特征;从内因及外因两个角度探讨影响牧户放牧决策过程及其影响程度;探讨不同政策组合下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意愿,为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草地生态恢复提供依据和参考。2.1.2研究内容: 本研究中畜牧业品种为西藏高原典型畜种,包括:绵阳、山羊、牛(牦牛和犏牛)、马(包含骡),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西藏高原草地利用中过度放牧特征研究首先,以西藏自治区七地市为对象,从宏观角度分析西藏高原草地利用历史和区域变化特征,把握增加牲畜存栏量对畜牧业发展贡献的变化情况;然后,利用西藏自治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2006),分别从产量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两个角度入手,对样本乡镇畜牧业边际产量和边际产品价值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放牧条件和不同草地产权情况下,牧户出于追逐产量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过度增加牲畜存栏量、过度放牧的特征。最后,分析过度放牧对西藏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2)牧户过度放牧决策特征首先,从牧户自身特征出发,比较分析不同程度过度放牧区域牧户家庭结构、兼业化程度、畜产品商品率、文化教育程度、风险意识等内因之间的差别;然后,从区域农资市场、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和政府对草地管理投入等外因入手,分析不同农资市场发育、畜牧业科技推广模式、政府对草地管理投入以及畜产品市场对牧户牲畜存栏量决策的影响,其中,农资市场、科技推广服务和政府对草地管理的投入是本部分研究的重点;最后,以三种主要牲畜品种(绵羊、山羊、牛)为例,通过对牧户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牧户发展畜牧业的决策过程、各因素影响程度及其机制。(3)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意愿研究首先,调查研究牧户在当前状况下牲畜存栏量变化的意愿;然后,采用不同的政策组合,模拟和探索牧户在不同政策组合下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态度和意愿;最后,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政策组合对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意愿的影响程度。(4)未来政策方案选择分析合理引导不同类型牧户合理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并分长期、短期分别提出对策建议2.2拟解决的关键学术问题主要包括:(1)西藏高原不同区域畜牧业发展中过度放牧现状如何?有何特点?对西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影响如何?(2)牧户家庭自身决策特征以及农资市场、畜牧业科技推广、政府对草地管理的投入与畜产品市场对牧户放牧决策有何影响,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如何?(3)过度放牧农户未来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意愿如何?政策对其意愿的影响程度是否有差异?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1主要研究方案本研究以入户调查为主要手段,采用双重方法分项分析牧户行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引导牧户进行科学草地管理的政策和途径。重点分析牧户生产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包括牧户基本信息、养殖规模、舍饲时间、放牧半径、草场面积、养殖途径、草场管理、轮牧周期等,同时调研牧户不同生产方式下饲养牲畜的成长速率等,主要分析数据和过程包括以下方面:(1)牧户畜牧业发展是否出现过度放牧的测算本研究将依据西藏自治区2006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利用生产函数理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测算样本乡镇畜牧业发展是否存在过度放牧以及过度放牧程度。本研究中,假设草地生产潜力为定值,根据西藏畜牧业发展特征,随着单位草地上牲畜投入量的增加,牲畜营养得不到保障,从而造成成畜体重降低,奶、毛、肉、皮等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增加牲畜投入量的边际产量或者边际效益为负值,据此可以估算草地超载,同时可以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不同区域畜牧业发展的超载程度。方法:产量最大化条件下畜牧业发展是否存在过度放牧测量在产量最大化情况下,引入放牧草地实际仔畜(畜牧业成本之一)投入量,则C-D生产函数模型如下: (G=绵羊,山羊,牛)(1)其中:Q为单位草地面积畜产品最大产量;x1为单位草地面积上牲畜投入量;x2xn为单位草地面积上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其中其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灌溉量、机械等,同时还会引入自然灾害、降雨量以及土壤质量等变量。依据式(1),则牲畜投入量的边际产量MPF1为: (2)通过检验的C-D生产函数,可得到各投入要素的生产弹性系数1 ,因此可测算畜产品产量最大化条件时草地牲畜投入量的边际产量,根据生产理论,当MPF10时则表明畜牧业发展存在过度放牧问题,若MPF10时则表明畜牧业发展不存在过度放牧问题(其中MPF1=0,表示最佳载畜量)。并可根据西藏不同区域草地边际产量情况确定西藏7地市不同种类牲畜、不同类型草地过度放牧以及载畜量状况。方法: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畜牧业发展是否存在过度放牧测量在利润最大化情况下,引入生产要素的实际投入费用(本研究中为投入到草地上牲畜的成本),C-D生产函数模型如下: (G=绵羊,山羊,牛)(3)其中:V为单位草地面积畜牧业产值;Z1为单位草地面积上牲畜投入费用(为每头仔畜生长为成畜需要投入的货币资本),Z2Zn为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费用,其中其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灌溉量、机械等费用。通过检验的C-D生产函数(3),可得到牲畜投入的生产弹性系数1 ,因此可测算畜牧业产值与要素价格1的比值,即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比VPR1: (4)根据经济学利润最大化法则,当VPR11时,表明畜牧业发展牲畜投入量已经超过最优量,即处于过度放牧状态;若VPR11时则表明畜牧业发展中牲畜投入未过量。同样,可根据各地区牲畜投入量的边际产值-价格比情况确定西藏7地市以及乡镇区域牧户过度放牧的状况。(2)放牧决策行为研究数据获取实地调研与草地 生态系统取样检测。以上测算的是区域层次的牧户畜牧业发展是否存在过度放牧的问题,那么对具体的牧户,本研究拟选择西藏自治区7地市主要畜牧业发展区域进行实地调研,为牧户发展畜牧业决策行为系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具体方法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西藏七地市中每一地市抽选不同超载类型的牧业县(第一类,边际产量0但边际产品价值1;第二类,边际产量0但边际产品价值1;第三类,边际产量0且边际产品价值1,每个县市选择3个乡镇,并在每个乡镇选择2个行政村、每村选择15个牧户家庭,对牧户个体特征、畜牧业生产与出售、牲畜存栏决策、牲畜存栏量等做详细调查。同时,对样本地区农资市场发育、畜牧业科技推广模式、政府对草地管理的投入以及畜产品市场也进行实地调研,对于该乡镇的降雨量、日照条件等向当地农(牧)业站询问,牧户总样本量为1890户。本研究中,当牲畜投放到到草地后,必然对草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草地建群种、植被盖度、植株高度等的变化间接反映牧户是否存在过度放牧的问题。因此,为深入分析牧户过度放牧行为,本项目还将在样本行政村按照草地分布情况,在以上每个行政村已经抽取的牧户中随机选择5个样本牧户家庭的草地,按10m10m的标准选择草地样方,调查样方内物种组成,草本样地的盖度、多度、生物量,主要植物种类等,草地样本数为630个。(3)牧户畜牧业发展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二元选择与博弈分析模型这二种方法主要是对牧户过度放牧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即通过放牧决策的主体行为特征及其对外在因素的反应,分析牧户放牧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数线性模型根据前述产量最大化条件下MPF1=0确定样本乡镇(或行政村)的最佳草地牲畜承载量,则样本牧户实际牲畜投放量与最佳承载量之差(或之比)可反映牧户过度放牧的程度。为了研究牧户过度放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拟建立双对数模型,对牧户放牧决策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对比。双对数模型的数学形式如下: (G=绵羊,山羊,牛)(5)其中,yG表示牧户畜牧业发展中实际牲畜存栏量与最佳存栏量之比,xi(i=1n)为影响放牧决策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农户家庭教育文化程度(教育年限)、收入、养殖规模、草场利用投入量、畜产品价格、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灌溉量等; xj(j=n+1m)为牧户风险意识、牧户对单纯增加牲畜存栏量的评价、对过度放牧负面影响的态度及当地畜牧业推广服务(推广程度、推广目标)、政府对草场治理的投入情况等,为虚拟变量。通过对该模型的各种检验后,可测算和比较以上变量对牧户超载过牧的影响程度。以上变量所需数据均通过牧户实地调研获取。方法:博弈模型通过各主体的博弈分析,研究在一次博弈、重复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情况下,牧户对农资市场价格信息变化、畜牧业科技推广组织提供的服务以及政府对草地治理的投入的响应程度,分析上述因素在牧户放牧决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及其行为变化,阐述影响牧户放牧决策的机理。(4)农户降低牲畜存栏量意愿分析多元选择模型。研究假设:受牧户个体特征及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不同牧户家庭在不同政策引导下对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接受范围不同。因此本研究设定牧户牲畜存栏量的意愿接受程度分析模型如下:(6)其中,表示牧户对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接受程度,用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的10%之内、20%之内、30%之内,40之内和40%以上等几个等级表示,可以接受范围越高,说明其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意愿程度越高;自变量均为设定的政策情景分类变量,具体分类待将牧户过度放牧情况以及区域特点问题研究后再具体设定,其中CHMi表示农资市场价格变化幅度,TECi表示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程度,GRMi表示畜产品价格变化幅度,AOMi 表示政府对草地管理的投入变化程度,APMi为畜牧业生产政策变化。(5)探索与讨论在已有的研究草地超载过牧的文献中,草地过牧的估算主要从草地产草量和牲畜生物需求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入手,该方法从生态学和地理学角度能够有效解释草地超载程度,为管理草地者提供基础数据,但针对我国草地大部分属于公共资源的情况,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决策者,牧户以追求最大利润和产量为目的,不可能自觉管理公共资源,草地过度利用的局势难以扭转,草地退化日趋加剧。对畜牧业而言,牲畜存栏既是产品,也是投入的生产资料,本研究试图从牧户决策行为出发,基于经济学视角,建立生产函数,分析牧户投入牲畜存栏后的边际收益,从而估算是否存在过度放牧,这在草地超载研究中是一种探索,如果这一方法适当,则能够从牧户收益的角度引导牧户合理放牧,因为对于牧户而言,增加牲畜存栏量从经济方面看,可能是得不偿失的。3.2技术路线图 本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所示:合理引导农户实施草地管理的政策建议不同过牧情况下植被覆盖变化不同类型牧户实践活动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意愿比较牧户微观决策特征(收入、兼业、风险规避性等)微观模型,植被动态宏观措施、对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主要因素:牧户是否过度利用草地?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本项目试图通过连接农户放牧管理实践和生物过程系统来研究农户行为对草地退化的胁迫问题,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方法的探索性本研究试图基于经济学视角,在分析牧户投入牲畜存栏量边际收益基础上估算是否存在过度放牧,在草地超载研究中是一种尝试和补充。(2)研究角度的新颖性现有关于草地退化和草地管理问题从宏观层面研究较多,但对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过度放牧的定量研究很少,本项研究以牧户放牧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入户调查,系统分析牧户行为对草地植被变化的影响、牧户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将对引导牧户合理科学进行草场管理、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讲,本项研究的成果会丰富我国草地退化和牧户决策行为领域的研究。(3)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本研究从市场、生产管理以及技术服务方面,结合牧户自身的特征,对牧户放牧决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在综合比较影响牧户放牧决策的因素上,建立选择模型,模拟牧户在不同政策组合下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接受程度,提出引导西藏高原牧户合理放牧的政策建议,这在我国已有草地管理研究中是首次。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5.1年度计划:2009年01月-03月:明确项目组成员分工、研究内容细化和现有资料整理;设计调研、访谈提纲和有关问卷。2009年04月-06月:有关西藏高原草地退化和治理面上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包括到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农调队、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进行历史调查数据搜集和相关模型测算。专家咨询():拟于2009年6月中旬咨询农业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以及相关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结构专家和农业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组织等部门15-20位专家,就我国草地退化和畜牧业发展过度放牧程度及区域特征进行研讨。2009年07月-08月:西藏高原牧户放牧决策行为调查那曲、昌都地区,进行牧户放牧决策、生产情况和降低牲畜存栏量意愿调查,并进行草地生态系统植被样点观测。同时,对该样本乡镇的农资市场、畜牧业科技推广组织和政府对草地管理的投入进行调研,分析除牧户自身特征外其他因素对牧户放牧决策的影响。项目组讨论会():拟定于2009年8月中旬召开,讨论内容:抽样调查样本选择和抽取的标准、样本牧户实地调研和访谈提纲的修改完善;本次调研中存在的调研方法等问题。2009年09月-10月:西藏高原牧户放牧决策行为调查林芝、山南地区和拉萨市。2009年11月-12月:现有调查资料的整理。2010年01月-03月:2009年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编写以及2010年调查问卷设计的调整等。项目组讨论会():拟于2010年3月中旬召开,讨论:昌都、那曲、林芝、山南和拉萨市调研的对比分析;布置调研报告的撰写和下次调研安排等。2010年04- 08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