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患姿势的摆置1、将电动治疗床直立。2、请病患部在治疗床的脚踏板上。3、请病患面向治疗床,并将脸部置放于治疗床的凹槽中,双手掌心放于两侧治疗床上。4、须告诉病患不论在将降下治疗床之前、或正在降下治疗床时, 降下治疗床时,请病患降下治疗应酬时均不要移动身体,且必须 平位置(horizontal position).5、当治疗床下降时,将手放在病患背部,此举可帮助神经紧张的 可减少因治疗床改变高度所引起的不舒适的感觉,另一方面可防止病患在治疗床下降时移动身体,治疗床必须下降至水平位置。6、当治疗床降至水平位置时,请病患放松,并在完成长短脚 动身体,病患的双脚应能伸出治疗床的底部,并有足够的空间 脚部能自由移动。目视检查-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病人两脚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病人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1、在未碰击病人之前,检视病人两脚的特定点( 注:如两脚踝或两脚根)以找出两脚托度差异。2、找出两脚是否有不对称翻转。3、检查病人两脚是否地度内八(toe-out),或外八(toe-in).4、两手攀形成杯状,置于病人两侧脚踝,将两脚跟并排,并且将 平的正确角度。第一位置(position#1)步骤一判定PD脚。所有AMCT调试都从这个第一位置开始,病人(置于治疗床上,两膝自然伸展,脚踝、脚掌均处在自然及不受外力的 )以下步骤可以协助我们找到真正的PD脚,建立AMCT的分析 1、两手拇指分别置于鞋跟正下方,食指置于两侧脚踝后方,中指置于两侧脚踝前方(如图4-5)2、轻轻地以拇指排除病人两脚内翻或外翻现象,使两脚根及脚底保持平行。3、以拇指轻轻地将两脚往上(dorsiflex)推,直到感到有阻力为止。4、让病人脚趾自然外展(或外旋转)约10到20度。5、轻轻地以拇指将病人两脚往上推,力道须经过病人双脚从轴。6、此时即可将短脚者判定为PD脚。第二位置步骤(position#2)-判定半脱部位第一位置的目的在于决定病人是否有半脱位现象,而第二部份位置则更精确地提供我们有关病人半脱位的部位与方向等资料,进而找出真正的患侧所在。简而言之,第二位置是将病人双脚向后弯曲以测试脚长,而其角度则不宜超过90度。第二位置脚的测试法:1、站在治疗床下侧,以能轻松接触病人双脚为主。2、双手在指分别置于人脚背,位于蹁骨与趾骨之关节处。(metatarsar-phalangial junctions).3、将脚上抬之前,以中指为支撑点,将脚弯曲到感觉部的昆绷为止。4、 一条以病人身体中心为主的参考线。5、将脚上抬,上述手指摆置方式的目的在于使病人双脚外开的程度和第一位置相同。同时将手肘向身体靠近,并依第4步之参考线保持双脚避中,平行,记住,要维持与第一位置时双脚外开的程度。6、 拇指 引,使病人两脚掌自然外张,以缓解腿及肢踝的紧张,尽量保持与立姿相同的外张程度。7、将双脚上抬,直到两膝弯曲,但不超过90度或直到我们能明确分辨PD脚的长度变化为止。8、以两脚跟接 的边沿为参考点,目测两鞋跟间的差异,找出PD脚的长度变化。状况一(Possibility One):当病人双脚被 抬到第二位置后,PD脚变长,列为状况一。所谓PD脚变长是指相对于比第一位置时更长而言。当状况一出现时,即可进行膝盖及脚掌调试与试正。状况二(Possibility Two)当病人双脚被抬到第二位置后,PD脚变短,列为状况二,所谓PD脚变短是指相对于比第一位置时更短而言。当状况二出现时,即可进行第四腰椎的调试与敌正。状况三(Possibility Thre):状况三在最初脚长分析时很少发生,即使是没有症状的病人通常也会有明显的PD脚,而且每次求诊这支脚会一直被定义为PD脚。如果在最初的脚的长度分析中,病人在第一位置时没有短脚出现,而且在第二位置时脚也没有变长或变短的现象,但病人却感觉没有骨盆或脊椎异常的问题时,则我们可以进行移骨(pubie bone)异位的分离测试与矫正。测试的种类在进行AMCT疗法时,曾运用三种测试及一项定律,且大部份则和脚的长度分析有关,前各分别为分离测试(isolation test)、应力测试(strisstest)与压力测试,以及长短定律(sltort-long rule).分离测试(Isolation Test)病患依医师指示而做的特定动作,每一动作均有助于让医师找出脊椎及四肢关节的半脱位而进行评估。应力测试(Stress Test)医师在病患脊椎,关节或身体组织半脱位的方向轻轻施以推挤或牵引的力量而使半脱位状况更加明显。压力测试(Pressure Test)相对于逆压测试,医师在病患脊椎,关节或身体组织半脱位的反方向,亦即矫治方向轻轻施以推挤或牵引的力量而使脱位状况有所改善。长短定律(Short-Long Rule)长短定律是用以决定患侧的通则,当病人处于第一位置时,我们以各种分离测试来检查相对应沁人肺腑 椎或关节产状况,当PD脚变短时,就表示该对应的脊椎或关节有半脱位现象。接著将病人双脚抬到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用来决定脱位患侧所在。在第二位置时,如果病人PD脚变长,表示患侧与PD脚同侧:反之,如果PD脚变短,则表示患侧在PD脚的对侧,当然,如果能再以压力测试来确定患测所在更好。压力测试(Pressure Test)相对于逆境测试,医师在病患脊椎,关节或身体组织半脱位的反方向,亦即医治方向 施以推挤或亲引的力量而使脱 位状况有所改善。最短定律(Shirt-Long Rule)长短定律是用同决定患侧的通则,当然关于第一位置时,我们以各种分 来检查相对应脊椎或关节的状况,当PD脚变短时就表示该对应的脊椎或关节有半脱位现象。接著将病人双脚抬到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用来决定脱位 ,在第二位置时,如果病人PD脚变长,表示患侧与PD脚同侧,反之,如果PD脚变短,则表示患侧在PD脚的反侧。当然如果能再以压力测试来确定患边所在更好。 基础检视通则(Basic Sean Protocol) 状况一(Possibility One) 下肢部位:膝部与足部(请参阅AMCT教科书第六章)当我们检查病人的膝、足部时,一定要从PD脚的膝部内侧开始。膝部内侧(Medial Knee)压力测试一检查病人膝部内侧是否脱位进,应自膝部内侧的韧带处轻轻加压,其施力方向为向外,向下,而且力道必须能穿透膝关节。如果病人在第一位置时的双脚长度变得比较等长时,即可矫治该脚的距骨(talus)及膝部内侧(如图6-1)矫治方法-上述压力测试结果为阳性时,信据AMCT矫治通侧应对病人患侧进行矫治。此时距骨应是向前、向下、向内脱位:矫治时接触点在距骨下方内治,亦即内脚踝的前下方、施力方向(line of drive ,LOD)为向后,向上、向外。膝关节通常是向内、向上半脱位,先按压膝关节内侧韧带,为了能将 器突 置于正确地方,我们在 诊时可以将病人的膝关节做前伸及后弯的动作以便找也胫骨在膝关节内侧突出的部位。矫治时接触点在接近胫骨高丘(tibial plateau)的上方。施力方向为向外,向下直妆打向膝关节。如果在PD脚进行膝产内侧的压力测试后,病人双脚未变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未见改善:或者在PD脚进行距骨与膝部内侧矫治后,病人双脚仍未变成等长或长敌差异未见改善,即于PD脚对侧膝部内侧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后如果病人在第一们置时双脚成等长或长短差有所改善。即可对此脚的距骨及膝部内侧进行矫治,步骤同前。膝部外侧(Lateral Knees)假如:膝部内侧经顺压测试及矫治后,病人双脚长度如果仍然未变等长或长短未见改善,应即进行膝部外侧的诊治。压力测试一自膝部外侧韧带处轻轻施压,不要接触到腓骨(fibula)。施力方向为向内,向下,力道要能穿透膝关节,经此压力测试后,如果病人于第一位置时,双脚变等长或长短差异有所改善,即可对股骨及膝部外侧进行矫治。矫治方法-压力测试判定膝部外侧有问题后,依据AMCT矫治通则,应对该 股骨及膝部外侧进行矫治在所有脚骨中,股骨最常脱位,而且通常会向前,向下,向外半脱位,矫治接触点为股骨下方外侧,亦即股骨与第五脚掌曾骨的接合处的后方。施力方向为向后,向上,向内。膝关节也可能会几外,向上半脱位,先用按压膝关节外侧韧带,为了能将仪器尖端置于正确地方,我们在触诊时可以将丙人的膝关节做前伸及后弯的动作,以使找出在膝关节外侧上方突出部位的胫骨高丘。施力方向为向内,向下,直接打向膝关节。如查在PD脚进行膝部外侧的压力调试后,病人双脚仍未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未见改善。或者在PD脚对侧膝部外侧进行压力测试。调试后旭果病人在第一位置时双脚变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有所改善,即可对此脚的股骨及膝部外侧进行矫治,步骤测试。 骨 盆 (请叁阅AMCI教科书第九章)早间、膝部经过上述敌治之后如果病人双脚仍未变等长,即应进行第一阶段骨盆压力测试。肠骨向前、向上半脱位(Anterior-Superior llium)压力测试一向下,向内按压PD脚对侧的肠骨育(the lliac crest)肠骨育的施力平面与肠道关节面平行。随后检查病人双脚在第一位置时是否变为等长或长短差异变小,或是,则表示此侧肠骨为AS,应施予矫治。矫治方法:矫治AS肠骨须以 Activator打三枪,位置分别为:1、第一关椎结节向外半英时处的蔗椎基部后方,旋力方向:向前,向下。2、PSIS上方约一英进处的肠骨育。施力方向:向下,向内。3、坐骨结节上方。施力立向:向前,向下。完成AS肠骨矫治之后或做完压力测试之后,如果病人双脚长短差异没有改善则须考虑进行PD侧的PI肠骨矫治。一般而言。PI肠骨的发生率较高。肠骨向后,向下半脱位(Posterior-Inferior llium)压力测试,以拇指向后,向上,向外按压PD侧的蔗椎结节韧带。施力平面与肠蔗关节面平行。随即检视病人在第一、第二位置时的脚长变化( 注:AS时只检视第一位置的变化)。矫治方法-矫治PI肠骨须以Activator打三枪,们置分别为:1、PD侧坐骨脊(spine of the ischium,靠近坐骨结节内侧)。施力方向:向后,向上,向外。2、随即矫治蔗椎,施力点为坐骨孔内蔗椎旨节韧带下方,施力方向:向后、向上、向外。3、腓骨凹挤侧背处(靠近肠蔗关节的外侧)。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常在做完足、膝部及AS及PI肠骨矫治之后,病人在第一及第二位置时的双脚应已等长(至长会十分接近等长)。最后,就骨盆的矫治而言。还需考虑一个问题,心骨联合的半脱位。心骨联合(Symphysis Pubis)分离调试-请病人将两脚膝夹紧,观察PD脚在第一位置时是否变短,若是,将双脚抬至第二位置,在栓视双脚长度变化,叵PD脚变长,表示PD侧的心骨向上脱位,若变短,表示心骨在PD 脚对侧向下脱位。心骨向上脱位的矫治方式-请病人仰卧,施力点在心骨上缘(靠近心骨结节上沿)施力方向:向下。心骨向下脱位的矫治方式-请病人仰卧,施力点在心骨弓下缘(靠近心骨联合外侧,)施力方向:向上。附注:完成上述各种矫治之后,病人双脚在第一及第二位临时的长短差应可获得明显的改善。接著我们要进行舂椎矫正。 腰 椎 (请参阅AMCT教本第九章)测试并矫治骨盆之后,依据AMCT基本检视通则应该进行腰椎的诊断。AMCT基础检视通则只对L5,L4,L2进行测试,其他腰椎则视状况再分别予以矫治。第五腰椎(L5)分离测试-请病人将PD侧的手置于下背部(图12-2), 注:病人此种分离测试时,脊椎应有扭转的感觉。)矫治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乳头突(mammillary process)。施力方向:向前、向上,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图12-3)第四腰椎(L4)分离测试-请病人将PD脚对侧的手置于下背(图12-4)矫治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乳头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镜。(图12-5)第二腰椎(L2)分离测试-请病人将双置于下背部。矫治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乳头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镜。 胸 椎 及 肋 骨 (参阅AMCT教科书第十四章)腰椎矫治之后,依据AMCT基础检视通则应该诊断下胸椎的T12,T8以及上胸椎的T6,T4,T1;其他胸椎则视状况再分别予以矫治。下胸椎及肋骨第十二胸椎(T12)分离测试-请病人将PD侧的手上举,置于头部上方的治疗台(图14-1)矫治方示-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60度角,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镜。在矫治第十到第二胸椎时,我们通常会连带矫治相对应的肋骨,但在处理第十二及第十一肋骨时,我们要依据病人的所描述的症状予以测试。也许是因为第十二及第十一肋骨 。其症状的产生可能和第十二及第十一胸榴的脱位无关。因此常病人的疼痛是自肋椎间向外侧扩散。可能就是这两 根肋骨脱位的结果。第十二肋骨(R12)分离测试-请病人将PD侧的手上举,置于头部上方的治疗台(与第十二胸椎的分离测试相同,如图14-1)深吸一口气后人作短声 息。此一动作 肋,椎连接处,受到压力。钱后学病人 观察病人在第一位置时PD脚是否变短,菲是,则依长短定律。决定患侧。矫治方法-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时处,施力方向:向外、向下 度。有进第十二肋骨会向下,向内脱位,此时施力方向缘向内,向上。第八胸椎(T8)分离测-请病人将双手上举,置于头部上方的治疗台(图14-4)。矫治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第八肋骨(R8)第八胸椎矫治后,即做对侧肋骨的矫治。矫治方法-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时处,施力方向:向外,向上四十五度。 上胸椎及肋骨 第六胸椎(T6)分离测试-请病人将脸朝向PD侧后保持此-姿势。矫治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甩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第六肋骨(R6)第六胸椎矫治后,即做对侧肋骨的矫治。矫治方法-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时睡,施力方向:向外、向下三十度。第四胸椎(T4)分离测试-此时病人脸仍朝向PD侧,并请病人将PD侧的肩膀向后(头向天花板的方向)离开治疗台,然后放原位。矫治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第四肋骨(R4)第四胸椎矫治后,即做对侧肋骨的矫治。矫治方示-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时处,施力方向:向外,向下二十度。第一胸椎(T1)分离测试-病人脸仍朝向PD侧,并靖病人双肩向头部方向运动次后放松(图14-3)。矫治方法-依据长短定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图14-14)。第一肋骨(First Rib,Rl)他离测试-矫治完第一胸椎后,我们接著测试第一肋骨,请病人脸仍朝向PD侧并将双肩向上(头部方向),向后、向下(脚方向)做一半圆形动作(图14-15),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有时病人两边肋骨都会有脱位现象。因此,矫治守一边后再做二次相同的分离测试,观察是否须要矫治另一边的肋骨。矫治方法-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时处。施力方向:向外,向下(图14-16);某些病人的第一肋骨可能比较接近水平、此时施力方向可能须头部为向前、向下。4、接触手背腕骨靠近手掌边。施力方向为向前。对大部分病人而言,须要打两枪,对手掌较大的病人则可打三枪。 劲椎与枕骨 (参阅AMCT教科书第十二章)测试并矫治胸椎与肩胛骨之后,依据AMCT基础检视通则应接著诊断劲椎及枕骨,在基础检视通则中,我们通常只做以下部位的测试与矫治。第七劲椎(C7)第五劲椎(C5)第二劲椎(AxisC2)第一劲椎(Atlas,Cl)后枕骨第七颈椎(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C7)分离测试-做上胸椎及肩胛骨分离测试,病人的脸是朝向PD侧,现在请病人将转回面朝下的自然姿势。矫汉方法=接触点为椎茎=析连连处,译注:应即为关节突处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第五颈椎(Fifth Cervical Vertebra,C5)分离测试-完成第七颈椎测试多后,病人的脸部应是自然朝下的姿势,现在请病人将头轻轻后仰(图20-3),然后摆回原来脸朝下的自然姿 势(图20-3)矫治方示-接触点为椎茎-板连接处(I译注:应即为关节突处)。旆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图20-4)第一、二颈椎(Axis-Atlas Vertebrae,C2-C1)分离测试-第五颈椎测试后,病人的脸部应处于自然朝下状态。现在请病人将往胸部缩一巴(图20-5)。如果病人在第一位置时,PD脚变短,则将双脚抬至第二位置,观察PD脚 的长度变化,如果变长,表示第一颈椎向PD侧脱位:如果变短,表示第二颈椎向PD对侧脱位。矫治方计(第二颈椎)-接触点为PD对侧,椎弓与椎弓根的连接处(译注:应即为关节突处),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图20-6)。矫治方法(第一颈椎)-接触点为横突最外侧,施力方向:直线向内(图20-7)。后枕骨(Posterior Occiput)分离测试-测完第一、二颈椎后,病人应处于脸部朝下的自然状态,现在请病人将脸部向治疗 面直下推压(图20-8)这个动作会使后枕骨产生应力作用。矫治方法-接触点为下项线的枕骨后侧,施力方向:身前,矫治后再重覆分离测试,观察另一侧的枕头是否需要矫治。 状况二 (参阅AMCT教课书第十二章)病人在治疗台上就俯卧位置后,我们将病人双脚抬至第二位置,如果PD脚变短则属状况二,依据AMCT基础检视通则,我们可以跳过足膝部与骨盆的处理,直接做第四腰椎的测试、矫治。然后依上述各项步骤,循序由下往上检视各部位。 状况三 (参阅AMCT教课书第四章)状况三在最初脚长分析时很少发生,即使是没有症状的病人通常出会有明显的PD脚,而且每次求诊这双脚会一直被定义为PD脚。如果在最初的脚长分析中,病人在第一位置时没有短脚出现,而且在第二位置时脚也没有变长或主变短的现象,但病人却有因骨盆或脊椎异常而引起的症状,则我们可以时行心骨异位的分离测试与矫正。(第16页完) AMCT基础检验通则 (参阅AMCT教科书第四章)Activator Mcthod Chiroractie Techmique(AMCT)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析求胗者两脚长度的变化,在尚未对病人治疗之前,须先仔细而正确的判定其脚长度的变化之后,才可以决定是否给予求胗者进行AMCT的治疗,分析求诊者两脚长度的变化已成为AMCT通用的临床规则。当患者因各种不同的症状 胗时,临床医师均可确实依循此一通则找出半脱位(sublation) (pressure)测试,透过这些测试,我们分析其两脚长度变化, 出较短的一 ,对AMCT而言,此一步极为重要,因为上述三种测试的目的几乎都是在观察较短一脚的反应的变化,习惯上,我们将软图解短的一脚( 以下略为短)定义为骨盆变化(peivis defioinm,简称为PD脚),本书中所有的讨论及指导都将沿用此一定义,有时,我们也将较短的称为反应 (rinctive leg),因为在做不同的测试时,这支脚会有变长或变短的反应,对同一个进行测量PD 定后,将来复诊就 用这 脚为反应脚,而且,如果在最初诊断时,就能正确地制定PD脚,那么通常在继续的治疗中就在沿用这支脚为PD脚,不过,常病患因受严重外伤、重大疾病、身体结构或神经系统受损时可能会改变两脚长度。就因为PD脚在AMCT的疗法上具有相当关键的地位,因此我们还须有一款精确嘏肯定的方法来判定PD脚,PD脚是在病患一开始俯卧於治疗床(adjusung able)时,由医师以目视方式测得,由此可知,正确地将病患诊治疗床,以后仔细进行最初两脚长度分板是极为重要,因为判定结果将决定 AMCT疗效成败。原始两脚(initialeg)长度的判定原始肢长的分析应依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n 病患姿势的摆置避免病人姿势不良而变形。n 目视检查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变异。n 第一位置(positiln#1)步骤判定PD脚。n 第二位置(positiln#2)步骤判定半脱位部。从第二页起东西方医学文化结合之精品(代序)香港国际中医药研究学院院长 伍卓林 博士医林浩瀚,学海无边,谢庆良教授在浩瀚的东西方医学文化中,深入钻研脊椎神经疾患之复康治疗,将西方医学之神经爱说与东方医学之辨证论治理论,结合起来,取其所长,融会贯通,把自己临床应用之心昨,写成临床脊椎神经病矫正学,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树一格,成就骄人,实为后学者之典范。麻、痹、酸楚、疼痛、肌无力、甚致肌肉萎缩等疾患,甚为常见,治疗此等疾患,似易而非易也。谢教授著临床脊椎神经矫正学,为治疗该等疾患,提供了理论依倨及技术指导、治疗方法等。是一本在理论指导下,关于临床治疗的一本好书,是东西方医学文化结合起来之精品。医道无穷,幸者为师,谢庆良教授以其专著,为我们开创了东西方医学文化交流的先河,对人类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可喜可贺。伍卓林一九九五年九月十八日写于香港自序 目前传 统医学对各种疾病所发表的病理学,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如老人痴呆症、柏金森氏症、僵直性脊椎炎、晕眩症、梅尼尔氏症、非心肺性胸闷痛及最常见的高血压、中风、气喘、子宫、卵巢肿瘤、免疫性疾病等等,在治疗上大都效果不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乃在于对脊椎神经学缺乏深层的认识所致。人类身体由许多器官、系统构成。这些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排泄系统。其中又以神经系统为最重要,并且管制其他各系统。人类的结构既然是如此的复杂,各部份都有其特殊机能和活动,因此各器官系统之间要如何相互呼应合作,使人体能适应外界的生活环境,都是依赖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功能。所以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脊椎神经即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是神经系统中最容易出现病变,又是为目前医学界忽略的一部份。神经系统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椎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十二对脑神经和三十一对脊椎神经构成。不论是中枢神经系统或是周围神经系统都具有支配身体体表和运动系(如四肢)的躯体神经,和具有支配身体各相对应内脏器官的自律神经(自律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构成)。所有周围神经系统和大部份的中枢神经系统(除脑外),都由脊椎中间管道通过,在从椎间孔伸出而分布于身体各个部位,并传达脑的命令,同时将末稍部位的变化快速地传达到脑部。因此脊椎与脊椎神经及疾病的关系,更显得密切重要。本书是将个人多年来对脊椎神经矫正术之心得做-较完整的整理,并以脊椎因异位、倾斜、旋转或脊椎关节及软组织等原因,而使脊椎神经遭受损害后,造成脊椎、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所引起的病症,做一系列介绍。并从脊椎神经的理论基础做为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根剧。希望为目前临床不少疑难病症,藉脊椎神经学的理论基础及矫正技术,开避了一条新的诊治途径,更希望能抛砖引玉的唤起现代医学界能重视脊椎神经对各种疾病的关系。谢庆良写于台湾、台北、1997/04/29目 录 一、脊椎矫正学二、半脱位(SUBLUXATION)三、影响脊椎的三要素四、脊椎生理弧度(Lordosis)五、脊椎定位六、腰椎矫正技术讲解七、美国网式X光判读八、骨盆定位九、骨盆X光判读十、腰椎X光判读十一、藤椎基础角度(SBA)十二、测验十三、腰椎矫正的杠杆姿势十四、腰椎常见疾病十五、胸椎矫正技术讲解十六、胸椎常见疾病十七、劲椎矫正技术讲解十八、环椎角度(Atlas angle)十九、劲椎常见疾病二十、脊椎神经测试二十一、四肢关节推拿矫正技术二十二、脊椎和各疾病的临床关系二十三、美国对各种疾病脊椎矫正治疗效果评估表二十四、脊椎矫正治疗自我评估表二十五、美式脊椎矫正技术二十六、资料表(1)二十七、美国背部健良测试计分法(NBFT)二十八、亚健康者的调理二十九、减肥三十、宋美龄的养生秘决三十一、人体工学枕资料表(2)一、脊椎矫正学(一)何谓脊椎矫正学:脊椎矫正学,原文为Chiropractic,此字为“Chiro”及“Practic”两字所合并,其原来说明书义,“Chiro”应译为“手”,“Practic”应译为“技术”之意。亦即以社经、解剖及生物力学为理论基础,利用杠杆力学的方法,在无痛、自然而巧妙手法之下,将受压迫的脊椎社经矫正归位,讯带恢复相对应的躯体及内脏器之血液迂圈,并得以消除证状之意。亦可将之定义为:利用矫正脊椎手法,促使移位之脊椎复位,进而促进神经疏通及而液迂圈,并以疾病消除为最终目的。亦可谓【矫正脊椎、神经疏通、疾病消除】等十十个字为其定义之。(二)脊椎矫正学的来源:1、脊椎矫正学是属于美国医学,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由西洋医祖Hippocrates首创,而於1895年,由美国爱华州巴摩尔医师(Dr.Daniel David Palmer)所发展出来,之后,其子B.J.Palmer医师更将脊椎矫正技术发扬光大。B.J.Palmer后来发展出“H.I.O.”(Hold In One)理论,认为人体脊椎的问题点,首重上部劲椎(C1C3),只要矫正上部劲椎,其他椎骨的问题,皆可轻易解决。2、目前美国已有十七所政府合法立案的五年制脊椎矫正学院(Chiropractic College),修学十学期,共修268学分,其课程包括:前两年之基础医学课程一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胚胎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遗传学及营养不等。后两年之医床医学一骨科学、皮胃科学、妇产科学、小儿科学、老人医学、神经学、X光放射学、精神科学、临床检验学、药理学、公共卫生学、脊椎生物力学、动力学、脊椎矫正、物理治、复健医学等。最后至少须有一年以上之医院实习,才可完成脊椎矫正医学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共有五万多位整脊医师(Dr.of Chiropractic,简称D.C.).台湾目前由於尚未成立学院,因此国内之脊椎矫正医师仍属少数。3、在美国第一位接受脊椎矫正病人,是在1895年9月18日,位于D.D.Palmer所居住的莱昂大大厦清洁工人哈威里日(Harvey Lilard)在接受D.D.Palmer矫正后,将长达17年听力障碍的痼疾完全恢复,证明脊椎矫正术对人体疾病治疗的效果卓著,从此将此技术推展至全世界。(三)原理:目前在疾病病因学的研究上,均认为疾病是由外来因素影响所致,忽略了人体内部因素。因而在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外来因素的治疗,而忽略内在因素的治疗,形成只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殊不知内在因素影响外在因素才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人体的内在因素就是自愈力。人体自愈能力由脑部发起沿著脊椎神经贯穿全身内脏及全躯体,形成一完好的保护网。所以常脊椎神经受损,该管制之部位就会失去保护能力,因而衍生疾病,这才是整个致病的主因。脊椎矫正术就是恢复这种能和的唯一、快速、安全而有效的疗法。1、 医学理论:属於西医的理论基础,而以神经、解剖及生理学为生。 2、技术理论:属于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而以生物力学或杠杆力学为主。3、脊椎矫正的技术理论又分:(1)腰椎矫正原理:利用间接杠杆的矫正理论。(2)劲椎矫正原理:利用直接杠杆的矫正理论。(3)胸椎矫正原理:利用直接杠杆的矫正理论。(四)脊椎矫正的原则:1、广义:建立(治疗)与维持(保健)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2、狭义:使不正常的关节回复正常位置,为脊椎矫正之主要原则。(五)脊椎矫正的观念:1、切勿当做一关节移位处理,应有上下关节均需合并处理的观念。如L3有问题时,应考虑L2+L3或L3+L4是否同时有问题。2、脊椎关节,肌肉、刃带、肌腱、椎间盘及脊椎骨均属整套系统,不可只考虑脊椎关节,而忽略其他因素,年龄及老化亦与上述因素有关。3、高活动度的关节如四肢关节,如果纯属软组织问题,应严禁矫正,并令其休息。4、若有紧绷或弯缩的肌肉存在时,应先做软组织处理,再矫正。软组织处理方式有很多种,如热敷、电疗及徒手操作,其中以徒手操作效果最好。软组织处理时,所用力量,必须渐进、匀称,不可用力过猛,伤及肌肉组织。5、若使用重力施术时,如胸椎矫正,尽量利用患者本身的体重,以最小的出力,达到最大的效果,并注意力道、施力时机须恰到好处。6、为使初诊患者免于紧张,施术者必须以举止优雅、态度温和及言词中肯,使患者在轻松并深具信心的气氛下,完全放松自己以配合矫正。(六)脊椎移位或伤害的原因:1、本身体重与地心引力的双重影响。2、运动不当或运动伤害影响。3、外力伤害,如车祸、摔伤害。4、长期姿势不正影响,故切记单一姿势不可过久。上述为大部分引起脊椎移位或伤害的原因,轻则致使四肢酸痛肿胀,活动不便,重则致使全身瘫痪,需人扶持。因此,早期治疗则治愈率较快。二、半脱位SUBLUXATION在整个脊椎矫正发展历史中,半脱位这个观念曾经被广泛的讨论、争论、研究、甚至被从哲学马点来切放解释。如果真的要试著去定义它,其中最没有引起争论的说法就是:半脱位在脊椎矫正这个职业上是被用来表达其整脊治疗本质的一个字眼。半脱位存在的基本原理1【静态的观念】骨头(关节移位):以静态的观念而言,出可说成关节表面的不对称(misalignment),这个和西医的标准义是一样的。2、【动态的观念】异常的关节活动:动态的观念对脊椎矫正业已逐渐增加其重要性,因为深入研究整脊技术的功效,已经有比较成功的证明其改变是在关节的活动而非关节的相对位置。将骨头归位的观念已经渐渐不流行了。化学性(Chemical):指身体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荷雨蒙(Hormone)。心理性(Mental):心理可影响肾上腺,肾上腺可影响内分泌腺,进而影响荷雨蒙的分泌。脊椎半脱位(subluxation)的影响:脊椎半脱位会造成椎间孔(IVF)狭窄,因而压迫椎间孔内的神经、血管及淋巴腺。因此,当脊椎半脱位时会影响五大项目,分别是:1、神经(N),2、淋巴腺(Neurolymphatic、NL)3、血和(Neurovascular,NU),4、脑脊髓液(CSF)5、经络穴位(AMC)。四、脊椎的生理弧度Lordosis“lordosis” is spine mechanic.“lordods”is which proctects the intervertibral disc(I.V.D)。“lordods”分为Normal lordosid Hyper lordosis 及Hypo lordosis1,Normal lordosis(Normal lordotic curve):当上椎压力往下传时,由於于lordosis的效果,压力会向每椎的椎间的前方(Forees anteriorly),此时,disc就不会受挤压。2、Hypo lordosis(Hypolordotic curve):当上椎压力往下传时,由於lordosis太直,压力会将每椎的椎间盘向下挤压,容易造成椎间盘向前,后两则突出或破裂。3、Hyper lordosis(Hyperlordotic curve):当上椎压力往下传时,由於lordsis遇於前凸,压力会将每椎的椎间盘过度向前挤压,容易造成椎关节直接压迫神经根。五、脊椎定位1、劲椎:(1)方法:采坐姿实施,并令患者正坐:(2)劲椎椎体位置判定:劲椎椎体判定以C2及C7较易判定,其余各劲椎椎体则以此两椎体来推定。a.C2:由头骨以下,首先摸到的棘突:b.C7:靠近双肩,较突出的棘突为C7及T1,但当头部摇动时,会跟着活动的是C7。c.C1:此椎体由棘突无法摸到,但其横突位于枕骨下方、耳朵正后方位置。2、胸椎:(1)方法:采俯卧姿势实施,并令患者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身体两侧。(2)胸椎椎体位置判定:胸椎椎体判定以T4、T7及T1较易判定,其余各胸椎体则以此三椎体来推定。a.T1:如上所述,靠近双肩,较突出且不会随著头部转动的椎动即是T1b.T4:在肩胛骨靠人体内侧较突出的正中点联机之椎体即是T4。c.T7:在肩胛骨最下端的平行联机之椎体即是T7。dT10:以T4-T7之等倍巨离,由T7向下延伸点的椎体即是T10。eT2,T3:由T1往下一、二椎体是(或由T4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3,T2)。f,T5,T6:由T4往下一、二椎体(或由T7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6,T5)。G,T8,T9:由T7往下一、二椎体即是。H,T11,T12:由T10往下一、二椎体即是。3、腰椎:(1)方法如胸椎。(2)腰椎椎体位,置判定:腰椎椎体判定发L4较易判定,其余各腰椎椎体则以此推定。a,L4:与骨盆顶点的联机即为L4。b,L3,L5:由L4往上及往下各一椎体,即为L3及L5。C,L1,L2:由L3往上一、二椎体即是(或由T12往下一,二椎体即是)。六、腰椎矮正技术注意事项:1、小孩与老年人,因骨骼较脆弱,应小心行之。2、腰椎两旁肌肉太僵硬者,须先做软组织处理,处理时须按照前述软组织处理要点实施。3、若怀疑有关节脱位,骨骼断裂时,应先照X光后,再行处理,以免造成更严重后果。4、严重者及长期病患,切勿有一次见好或一次见效的心理存在,以免因求好心切,致使用力过猛,造成肌肉拉伤,甚至小面关节磨损。5、患者姿势应调整至最佳杠杆姿势,以使用最小施力,达到最大效果为目标。七、美国 氏X光判读一、骨盆定位(Pelvis listings)二、骨盆X光判读。三、腰椎X光判读。方位名词:1、一度空间:S: Superior,上方。L:Inferior,下方。L:Left,左方。R:Right,右方。A:Anterior, 前方。P:Posterior,后方。IN:Internal,内方。EX:External,外方。2、二度空间AS:Anterior Superior,前上方。AI:Anterior Inferior,前下方。PS:Posterior Superior,后上方。PI:Posterior Inferior,后下方。PL:Posterior Left,左后方。PR:Posterior Right,右后方。2、三度空间:ASIN:Anterior Superior Internal,前上内方。ASEX:Anterior Superior External,前上外方。PIIN:Posterior Inferior Internal,后下内方。PIEX:Posterior Inferior External,后下外方。PLS:Posterior Left Superior,左后上方。PLI:Posterior Left Inferior,左后下方。PRS:Posterior Right Superior,右后上方。PRI:Posterior Right Inferior,右后下方。八、骨盆定位(Pelvis listinga):肠骨( Ilium):Flesin/ExtensionInternal/External正面X光片:1、点面骨盆腔10个基准点:(1)两侧股骨顶点(2)两侧肠骨顶点(3)两侧坐骨底点(4)两侧蔗椎最外侧点(5)第二蔗椎脊突中心点(6) 骨联合中心点2、划出两侧股骨顶点平行线(股骨平行线,基准线),以基准线分别由两侧肠骨顶点划出平行(第一横线),再由基准线分别由两侧坐骨最底部划出平行线(第二横线),再基准线分别由两侧蔗椎最外侧点划出垂直线(左、右垂直线),以基准线平行沿第二蔗椎脊突中心点划出垂直线(底部垂直线)。九、骨盆X光判读1、测量左右两侧第一横线至第二横线距离,较长侧即为PL,较短侧即为AS。2、测量底部垂直线与 骨联合民主点的距离,较宽侧即为IN,较窄侧即为EX,并可注明所测量的距离,如IN-2、EX-2(2等于0.2公分)。3、测量左、右垂直线至第二蔗椎脊突中心点的距离,较宽侧即为Posterior。触诊1、PI侧脚较短,AS侧脚较长。2、病人脸朝下(趴下)躺卧时,小腿半弯成90度角,向内、外侧推压,若向内推压时感觉较紧,则为EX,若向外推压时感觉较紧,则为IN。诊断PI:测量左右两侧第一横线至第二横线距离,较长侧即为PI;AS:测量左右两侧第一横线至第二横线距离,较短侧即为AS;IN:测量底部垂直线与 骨联合中心点的距离,较宽侧即为IN;EX:测量底部垂直线与 骨联合中心点的距离,较窄侧即为EX;PIIN:同时具有PI及IN的条件。PIEX:同时具有PI及EX的条件。ASIN:同时具有AS及IN的条件。ASEX:同时具有AS及EX的条件。十、腰椎X光判读正面X光片:1、划出两则股骨顶点平行线(股骨平行线)。2、划出各腰椎椎体上、下线平行线(椎体平行线)。3、以股骨平行线由下往上平行比对椎体平行线,先出现不平行者即为原发性半脱位,Primary sublusxation,以L4为例。4、测量L4棘突中心点至两侧椎体边缘的距离,距离较短侧即为半脱位则(决定PR或PL),以右侧为便(PR)。5、测量L4下缘平行线与L5上缘平行线左右两侧高度,高度较大侧为“superior”简写“I”,若以右侧为例则只需判别L4的右侧,若是高度较大则为“PRS”,若是高度较小则为“PRI”。侧面X光片1、先在各椎体后缘由上往下划出“George line”,找出往后突出的椎体,即为“Posterior”,简写“P”。2、划出每节椎体前后缘的平行线,上下两线提早交叉( converge),且最靠近脊突的上节椎体,即为原发性半脱位,Primary subluxation,若在原发性半脱位的上方若有出现上下两线成平行,或者出现反交叉线(diverge),即为代偿性前突消失,Compensating hypolodosis.3、检查各椎间柜,若有椎间距狭窄,表示该节脊椎有退化性病变。十一、蔗椎基础角度Sacrum Basic Angle (SBA)1、正常37度,可接受范围为35-39度。2、大于37度度蔗椎Posterior,表示L5-S1(下腰椎弧度)过度内凹,矮正手法:蔗椎向内手法。3、小于37度为蔗椎anterior,表示L5-S1(下腰椎弧度)过度后凸。矮正手法:L5-S1向内手法。网式判读地标记Adjustins Contact pointsPRS or PLS: S.PPRI or PLI:Cervical spine: articrlar process(AP)Throcic spine: transverse process(TP)LamberSpine: manillaey process(MP)C/S:PRI-a orPLI-AT/S:PRI- or PLI-tL/S:PRI-M or PLI-m十二:测验1、 上述X光片中,请以红色笔画出骨盆腔10介基准点及其判读所需的测量线?(20%)2、 如何以X光片判读肠骨是否有PI、AS、IN及EX?(20%)3、 何谓骨盆腔基准线?(10%)4、 如何以X 光片判闱蔗椎是否R-posterior或L-posterior?(10%)5、 如何以X光片判读sacral base posterior?(10%)6、如何以X光片判读L4是PRS?(10%)7、如何以X光片判读L4是PLI?(10%)8、何谓Georges line?(10%)十三、腰椎矫正的杠杆姿势1、患者姿势:若矫正左侧舂椎时,则患者向右侧侧躺,左脚在上侧,右脚在下侧,左腿膝弯处,双手交叉置於胸前,右手抱住左手上臂,右手上臂与身体平行,前臂与岙体垂直,身体靠近床沿,身体与床沿成一直线(右侧腰椎方法亦同)。2、术者姿势:面对患者,左手握住患者右手腕,压固于患者左手臂上,右手掌压于侧骨盆之中点,两脚尽量外张,右脚由后外侧往内弯曲,并压住患者左膝,使患者左膝盖部位垂向床沿,以右脚下压及左手稍前推的相反方向,做成杠杆姿垫。腰椎矫正技术体解(以左侧腰椎为例)1、向上手法:(1)完成杠杆姿势。(2)在杠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成孔径雷达在北极海域海浪波高与海面风场遥感反演中的应用与挑战
- 节日复工安全培训课件
- 第四单元 课件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 宁津辅警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招聘35人笔试备考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第五小学分校塔拉壕小学招聘1人笔试备考及一套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全真模拟模拟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试题打印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福建省《信息技术》专升本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 花艺沙龙合同协议
- 新闻采编基础知识课件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基础医学知识及公共卫生试题卷
- 规划自然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遴选招录129人完整版及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部队用电安全
- 《机械基础(第二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课件
- 2024年全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研究报告
- 人工智能导论-第2版-全套课件
- 颈椎病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