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概论期中前总结.doc_第1页
风景园林概论期中前总结.doc_第2页
风景园林概论期中前总结.doc_第3页
风景园林概论期中前总结.doc_第4页
风景园林概论期中前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第二章风景园林简史园林的发展阶段: 1、 原始社会果木蔬园; 2、 奴隶封建社会古典园林;3、 工业革命后现代园林; 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园林城市设计。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再平衡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基地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林和天然山水园(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2.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涵韵 (5) 叠山(掇山)是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 堆筑为石山的特殊技艺。 (6)、园林的植物配置 :“古、奇、雅”。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一)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 世纪-公元220年) 1、三种主要形式: 囿苑、台、园圃。2、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3特征: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功能从狩猎生产到游憩观赏 崇拜自然 设计粗犷4、代表案例:周:周文王的灵台、灵囿、灵沼 秦:秦始皇在咸阳营建的上林苑 西汉:武帝在长安营建的建章宫、上林苑(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长期的混乱时代。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 山水,风雅自居。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园林特点(1) 园林规模由大变小 (2) 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为自然文化。 (3) 创造手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4)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而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5)园林规划设计有粗放到细致。 (6)建筑与其他要素密切协调。 (7)皇家园林游赏活动成为主要甚至唯一功能。 (8)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9)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世俗化的方向发展。(3) 全盛期:隋、唐(公元 589960年) 园林特点 :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 私家园林的艺术有所升华。 寺观园林长足发展。 公共园林以更多见于文献记载。 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境界。 诗画情趣开始形成。1.皇家园林:(1)大内御苑:城内 (2)行宫御苑:城郊,办公休养 (3)离宫御苑:远郊,休养代表作品:西苑:隋炀帝的宫苑,是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一座皇家园林。一池三山、园中园。华清宫:体现了我国早期出现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随地势高下曲折而筑,因地制宜。2.私家园林(1)城市私园(山池院、山亭院)前宅后园,或园宅合一。白居易:履道坊宅园。(2)郊野别墅园 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优美的地段,如李德裕的平泉庄、杜甫的浣花溪草堂 。(3)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4)依附于庄园而建,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达到高峰的体现 3.寺观园林: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4.风景名胜园成熟期:宋朝、元明清初成熟期(一)宋:沧浪亭 、艮岳 、西湖 成熟期(二)元朝:元大都和太液池,私家园林 狮子林 明代:西苑、东苑、兔园清代:网师园、圆明园、颐和园、 拙政园、恭王府宋朝:宋园林特点:1. 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2. 皇家园林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 3. 叠石、置石技艺高超,理水也小有成就 4.基本完成向写意的转化。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其受诗画影响,写意山水园1. 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艮岳 行宫御苑:金明池、琼林苑 特点:规模小,更精密细致,更接近私家园林以艮岳为代表的写意山水园,因地制宜地建造在城市之中,称为城市园林。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2.私家园林 洛阳名园记 吴兴园林记 2. 寺观园林 4.公共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特点:1. 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2. 明末清初,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3.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4.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浓郁。5. 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6. 皇家园林:明代大内御苑:规模又趋于宏大 清初离宫御苑: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7. 私家园林(文人园林) 无锡寄畅园、上海豫园 计成所著的园冶,造园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李渔闲情偶寄(一家言) 文震亨长物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 皇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有许多创新 2. 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 3. 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 4. 公共园林有长足发展 5. 造园理论停滞不前 6.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比较分析 1、 环境特征 1.皇家园林是在依托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人工改造。2.江南园林大多是在一般的人文环境中进行模仿自然山水造园。在江南造园理念中,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由人工之“假”最终归复到天然之“真”。3.岭南园林是依托和利用自然环境, 对自然环境尽可能不作大的调整和改造。2、 性格特征1.北方园林 (庄重威严、雄伟壮丽)平面布局严谨,体量庞大,色彩富丽。敦实、厚重、封闭、富贵气固存,庸俗之处亦在所难免。2.江南园林 (含蓄、收敛的秀美)平面布局灵活,建筑体量小巧,色彩淡雅。清雅,秀丽,轻巧,通透,开敞,书卷气故在,寒酸简陋也自然难免。3.岭南园林 (开朗、明快、简介、直述色彩绚丽,造园者最多是商贾,讲究实用)平面布局:有韵律地接踵而成,体量轻盈舒展,色彩瑰丽鲜艳第二节 西方古典园林 一、古埃及:2.古埃及园林类型:墓园 宅园神苑 3.宅院特征:隐蔽闭合,封闭。大门建门楼(塔门)。庭院实用性强。内容:凉亭、水池、棚架、门楼、建筑。 4.埃及园林特征: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 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追求生命永恒,产生墓园、神苑。 形式为规则式。 园林开始以实用性功能为主。 种植常用树种。二、古巴比伦园林2.园林类型:猎苑 神苑 空中花园(悬空园和架空园)。3.古巴比论园林和古埃及园林的相似之处: 自然环境定论。 宗教思想的影响。三、古希腊与古罗马2.古希腊园林特点:有秩序、与自然界的和谐为最大特点。 花园作为建筑的一种延伸。 植物修剪为规则的人工形态或字母。 发展为花园:百合、月季、紫罗兰。 水的应用:喷泉与雕像相结合。3. 古罗马园林特点:古罗马花园建于环境优美之处。建筑与园林结合紧密。很好地利用了植物与水这两个要素。 4. 园林类型: 城市住宅园林。 郊区别墅园林。(劳伦提努姆别墅、塔斯卡尼山麓的吐斯库姆别墅、哈德良大帝庄园)四、中世纪园林(西欧)(5-14/15世纪)(二)、园林类型: 寺院式园林 城堡式园林(三)、园林特点:封闭、实用性小花园, 草药园、菜园,有高墙围合。五、伊斯兰园林2.来源:波斯园林。 3.特点地毯式园林:宗教园林园林特点:规整方形的园林布局。1.十字形水系布局。如伊甸园分出的四条河。 2.有规则的种树,在周围种植遮荫树林。 3.栽培大量香花。 4.筑高围墙,四角有了望守卫塔。 5.用地毯代替花园。伊斯兰园林的特点1. 以波斯园林为蓝本 2. 追求单纯的几何性,地毯式的花坛,色彩艳丽 3.布局简单,以树种、绿化庭园为主。六、意大利园林3.意大利园林的风格特点: 类型:附属于城市府邸的园林;供公共节庆活动的园林;专为消遣的乡村别野园林。 园林的主题:在布局上,由单花园或多个花园组成;以水、树木或建筑为主题。 园林的选址:山坡或丘陵 构图布局:几何形,轴线对称,花坛道路图案式 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吸收;逐渐过渡 4.园林要素:台阶:装饰性强,变化手法多 树木:常绿树多,常修剪植物成绿色围墙 花坛:几何形状,图案式花坛 水:动态水为主七、法国园林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1.主体建筑具统帅风格 2.轴线将花园和林园联系在一起 3.花园为建筑的延伸部分 4.建筑前无树,为花坛、水池 5.中轴线成为艺术中心,广阔,富于装饰性,有明确的几何关系,有逻辑性 6.园林规模大,有主有次,明快、典雅、庄重。8、 英国园林以植物为主题。以发挥和表现自然美出发,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采用“对景”“借景”手法,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由规则向自然的过渡手法。第三节 日本古典园林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日式庭园风格枯山水,筑山庭,平庭,茶庭:特点:源于自然,清纯雅致 ;小巧 ;植物比重大 ;体现禅意,超凡脱俗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飞石,汀步,石灯笼,手水钵,洞窟、岛 ,桥,流瀑中日古典园林差异的原因1.书香与禅意中國古典園林的主體是文人園林,彌漫著濃濃的書卷氣,而日本古典園林的主體是武士園林或僧人園林,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2.审美意识(物悦与物哀)中国古典审美意识是趋向于愉悦之情的,日本古典园林基本上表达的是一种物哀之美,而不是为世俗化的享乐活动服务的。物哀之美不是悲痛,而是让人产生一种深沉凝重的审美意识。3.审美观念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中和之美,日本古典园林追求空无之美。第四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异同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差异在于西方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中国(包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等)着眼于自然美。造成差异的原因1. 起源方式与状态受历史条件影响,各有不同,造成其艺术风格的差异。2. 哲学思想体系的差异影响园林艺术的审美思想,其艺术风格势必出现差异。3. 城市规模与规划布局的差异影响园林艺术风格。4. 造园材料、地理条件等物质方面的差异也导致艺 术风格的不同。5. 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寺庙园林艺术风 格的差异起源方式 哲学思想城市规模与规划布局造园材料、地理条件等宗教信仰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同一性1. 以人为本的同一性。2. 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3. 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4. 中西方园林艺术相互交流的同一性第五节 近现代国际风景园林发 展动态一、我国城市园林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 千园一面,模纹花坛,忙碌不知为何。(2) 公园当作花园做,情长意短。 (3) 自然地当作公园作,“无法无天”。2、 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1.以自然为主体2.以生态为核心3.以地域为特征4. 以空间为骨架5. 以简约为手法第三章 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第一节 自然环境要素 一、气候(一)区域气候(二)地形气候(三)微气候1.光 2.温湿度3.风:风向玫瑰图4.雨、雪、霜二、土壤 三、地质 四、水文 五、植被 六、野生动物七、污染第二节 人文环境要素历史 人口 文化 产业经济结构 教育与社区参与第四章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地形一、园林地形的功能作用1.景观骨架2.构成空间作用3. 背景作用4.造景作用(天然)5.观景作用(人工)6.工程作用7.实用功能二、园林地形的类型及景观特性1.平地 2.坡地(1)缓坡地(2)陡坡3.山体4.假山三、园林地形的表现方式1.等高线2.高程点表示法3.明暗与色彩法 4.模型 5.计算机绘图表示法 二 水体一、水体的功能作用1.统一作用2.系带作用3.景观焦点作用4.环境作用 5.实用功能二、水体的类型及景观特性(一)边界形态:1.自然式水体 2.规则式水体(二)水流的状态:1.静态水体2.动态水体三、园林水景相关要素1驳岸:具有防护堤岸、防洪泄洪的作用2.堤3.桥 四、水体的表现方式1.线条法2.等深线法 3.平涂法4.添景物法第三节 园路及场地 1、 园路 (1) 园路的功能作用:1.组织交通;2.引导游览;3.组织空间;4.工程作用(二)园路的分类1.主园路 2.次园路3.游步道(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