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教学研究以德中同行武汉项目为例.docx_第1页
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教学研究以德中同行武汉项目为例.docx_第2页
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教学研究以德中同行武汉项目为例.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9 卷第 1 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 29 No. 1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教学研究以德中同行武汉项目为例刘凡( 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3)摘 要: 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教学在国内还属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德中同行武汉平和打包厂项目为例,分析了数字化保护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的调查能力、数字化技术掌握以及教学时间安排等问题提出了改 进的设想。关键词: 建筑文化遗产; 数字化; 保护; 教学中图分类号: U 0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344X( 2012) 1-0072-03作者简介: 刘 凡( 1980 ) ,女,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视觉艺术。一、数字技术运用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教学的二、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的教学德中同行武汉平和打包厂这个项目是以建筑文化 遗产保护为主题的一个可持续发展项目,它以位于武 汉市江岸区青岛路的平和打包厂这个 1905 年英国设 计并建造的棉花打包厂的改造为基础,综合性地运用 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保护和展示。武汉平和打包厂的 数字化保护是一个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它需要建筑学、 艺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专业背景的学生合作。此次 项目主要由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德国慕尼黑技术学院以及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 院三所高校的师生联合完成。1 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的策划武汉作为近代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保存着 500 多处老建筑,其中既有欧洲不同宗教教派的教堂、修道 院,也有各个国家或地方的办公楼,如领事馆、银行、商 行、仓库和厂房,还有奢华的富人别墅、庄严富丽的中 产阶级小洋楼以及最简单规划的住宅。本次项目的主 体平和打包厂 1904 年由协盛营造厂在汉口英租界华 昌街( 青岛路) 新建,以经营棉花打包为主,隶属上海 平和公司。它是一座四层砖混结构建筑,墙面用红砖 砌筑,窗间用壁柱分割,建筑光滑平整,朴实耐用,是典 型的近代工厂建筑。现今的平和打包厂并不是单一一 栋建筑,而是由六栋单体组成。这六栋单体建筑并不 是在同一时间建造而成,而是不同年代的产物,最后组 成现在的打包厂。武汉平和打包厂数字化保护策划方案 第一部分: 文献资料: 建造原因、发展第二部分: 实地考察: 现状、改造遇到的问题、周围现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的发展经历着全面的新陈代谢。旧城改造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矛 盾不断加大,一批批经典的老建筑被推倒; 而一些被保 留下来的建筑也因为保护和修缮不当而失去原有的风 貌。如何多方位、综合性地探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 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 数字化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它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 成熟而日显重要,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效果展示,而是 将多种媒介形式整合起来,借助数字摄影、虚拟现实和 多媒体集成等技术,通过网络环境,使建筑文化遗产的 展示、传播与利用更多便利和充分。目前,我国的文化 遗产保护工程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 北京大学故宫数字化、浙江大学的虚拟故宫漫游、微软 研究院的兵马俑、南京大学三峡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 工程。1在国外的建筑文化遗产教学中,数字技术在保 护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受到了相当的重视。 比如, 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保护系就把“历史保护数字技术”列为核心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计算 机绘图、文字编辑、网页制作等软件。而在国内各个 大学的建筑系中,虽然设有历史建筑保护的专业,但 更多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研究建筑保护的理论和 建筑设计。在艺术院校中,虽然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的多媒介形式是学生选报时的热门专业,但其应用主 要局限于游戏、动画以及媒体开发等方向,真正用于文 化遗产保护的教学是凤毛麟角,只有中国美术学院、浙 江大学 等 少数院校开设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课程。172收稿日期: 2011 11 05第三部分: 数字档案: 最佳的保护方式: 照片、录像、CAD 图、三维立体模型、网上发布 在撰写策划方案之前,笔者不仅给学生讲授平和打包厂的历史,并且从宏观的角度,使学生理解文化遗 产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价值; 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现 实价值; 了解文化遗产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方法; 了 解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状和趋势; 学习 文化遗产数字化所涉及的方面,包括信息采集和记录、 展示与传播。学生根据整个项目的特点,搜集关于平 和打包厂的资料,制定详细的时间规划表、详细的拍摄 计划书,形成完整的项目策划方案。在设计建筑文化 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内容时,考虑到周围民众的参与 对整个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策划时,有 的学生特别提出了对平和打包厂周围居民的访谈。通 过几轮的讨论,综合学生所提的各种方案,项目组制定 出一个总体的数字化保护的策划方案。2 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的实施 根据前期的策划方案,学生们被分为不同的小组去完成不同的任务。有的学生做文案研究,查阅文献 和相关的文字资料,了解武汉的城市发展史以及平和 打包厂建造的原因。有的学生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建筑的使用状况、周围环境,对周围居民进行访 谈,直接了解建筑历史以及居民对平和打包厂未来改 造的设想。有的学生根据前两部分所搜集的内容,研 究最佳的建筑保护方式。有的学生对建筑本身进行拍 照、录像,绘制 CAD 图并制作三维立体模型,还制作网 页在网上进行发布。在平和打包厂项目实施的过程 中,笔者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比如,有的学生擅 长沟通交流,有的学生喜欢拍摄,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组 分工合作。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由于第一部分和第 二部分的内容是整个项目完成的基础,因此,这两部分 率先实施。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随机采访了周围居民,了解 了平和打包厂的原工人在里面工作的情况,解放后被 政府收购作为武汉市储运公司的仓库的使用情况,以 及后来出租给服装厂、卡拉 OK、老人用品商店以及美 容院的情况,而这些内容都是在文献资料里所无法搜 集到的一手资料。实地采访的影视资料与文献搜集文 字资料相结合,构成了本项目数字化保护的基本内容。在访谈拍摄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一些技术性的 问题。首先是访谈中的声音采集。本项目访谈的随机 性较强,采访多发生在路边,周围环境嘈杂,很难清晰 地录制下被访者的声音。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采 用了单独录音或者后期加字幕的方式,让观者能够明 白地了解访谈的内容。其次是提问者的沟通能力。随 机在路边采访行人时,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警觉和反感, 如何让被访者轻松自如地接受采访,对学生的沟通能问,在拍摄之前多和被访者交流,消除其紧张情绪后再进行拍摄。再次是如何拍摄,学生对最后所呈现的效 果没有太多的思考,拍摄的时候很盲目,不知道如何运 用镜头语言。出现这类问题可以通过观摩经典的影 片,比如 BBC 的一些纪录片来学习镜头语言的运用, 并且对照自己拍摄的画面进行总结,不足的地方事后 再去补拍。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发现,作为 100 多年的老建筑, 平和打包厂的改造在消防、内部交通、通风、生活设施、 停车等细节上都存在问题。根据考察搜集到的问题, 学生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将打包厂改造 成商务中心、文化艺术工厂、博物馆以及艺术剧院的设 想,并提出了在房顶上建造停车场、用可拆卸的盒子做 连廊等方法解决停车、内部交通的问题。进入第三部分制作阶段时,学生们遇到的最大问 题就是如何将所学的平面、三维以及影像知识联系起 来,综合运用。整个项目的参与者主要是高年纪的学 生,他们已经掌握了电脑二维技术、三维技术、视频制 作以及网页制作等相关软件,但平时的教学都是有针 对性的、单一的课程学习,他们并没有机会将所有学习 的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完整而全面地运用。在具体的网 页制作中,学生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重新学习动态网 页的制作,弥补平时课程学习时所欠缺的实战能力。三、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教学的思考武汉近代建筑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相关保护活动 开展得也比较早,但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只是刚刚起 步。特别是武汉的高校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领域 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笔者从以下 三个方面对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教学工作提 出思考。1 调查能力的培养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是一个跨学科的课 程,需要学生具有建筑学、艺术学以及数字化技术相关 的实践技能,并且能够独立地完成相关的考察调研以 及文献综述工作。它打破了传统学科设置,对单一的 课程式教学提出了挑战。这时更需要的是对学生调查 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不单单是学习某一项具体的技能。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讲授专业 知识,而很少有学校在本科阶段开设调查研究方法培 养的课程。另外,调查研究能力是一种默会性知识,不 仅需要老师的课堂指导,更需要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揣 摩。因此,应在大学阶段完成基础课程后,开设调查研 究方法的课程,并结合具体数字化保护项目加入实践 环节,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 数字化技术的掌握 传统专业设置将二维、三维、视频和网页设计的课程按照不同方向单独讲授,数字化保护需要将文字、图73起,传统学科设置的计算机课程内容需要做进一步调整。在原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网页界面设 计、动态页面设计、数字广告设计、二维和三维动画制 作、影视特效应用等,增加各种项目实习的机会,让学 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如何完成拍摄、录音等工 作,如何在沟通中完成数字化保护项目。3 教学时间的设置建筑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完 成平和打包厂这样的项目时,周期较长,在课时设计上 不能像一般的授课课程一样,安排 60 70 课时,5 6 周的时间,这样进行到拍摄和剪辑部分,课程就已经结 束了。在设置课程时间时,应安排 16 周,每周 8 课时 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学习和消化所学到的软 件以及研究方法,有时间去调整和修改不满意的视频优秀的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它们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精神依托的家园。高 等院校中,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进行研究的教师 不少,但研究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并将之转化为 教学的却不多。我们应当积极实施建筑文化遗产数字 化工程的教学,把武汉乃至全国的优秀历史建筑资源 转变成数字文化产品,为国家培养全面的文化遗产保 护人才。注释:1郑巨欣 2009 年浙江省精品课程文化遗产保护的数 字 化 展 示 与 传 播EB / OL http: / / whyc chinava cn / curriculum /1_1_1 html 2011 08 15.责任编辑: 陶晖On the Curriculum ofDigital Conservation ofArchitectural Culture HeritageTakingthe Wuhan Project of Germany and China MovingAhead Together as an ExampleLIU Fan(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Wuhan Textile University,Wuhan 430073,China)Abstract: The curriculum of digital con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heritage is still at the beginning in China This paper takes Pinghe Packing Factory project of German and China Moving ahead together as an example,analyz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