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doc_第1页
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doc_第2页
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doc_第3页
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doc_第4页
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基于对目前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的思考周晓芬(漳州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 091304201 )【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出现关于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食 品添加剂的认识已经被扭曲了,认为只要是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健康的。在这 里我将展开对食品添加剂的理性认识,客观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从而指 导我们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范食品安全问题。【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安全,利弊, 防范前言: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2400多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有364种。 主要有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其他等23类。 现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两类: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相比较,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许多国家在食品加工行业普遍使用合成色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问。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最近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了很多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负面报道,如双汇的“瘦肉精”,台湾部分食品的“塑化剂”等等,都使得我们惊慌不安,我们问自己到底我们吃得什么东西没有食品添加剂,又有多少食品是安全的。这一系列扭曲了我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很多人都是谈食品添加剂百变色。食品添加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下子变成了所有食品安全的罪恶根源。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食品添加剂并不等同与非法添加物,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报道中要保持理性,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做好食品安全的防范工作的同时,提高我们的食品的美感。 1 食品添加剂的利1.1 利于保存,防止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1.2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以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1.3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4 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现在市场上已拥有多达20000种以上的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尽管这些食品的生产大多通过一定包装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但在生产工程中,一些色、香、味具全的产品,大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着色、增香、调味乃至其他食品添加剂。正是这些众多的食品,尤其是方便食品的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1.5 有利食品加工,适应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有利于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1.6 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食品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制成无糖食品供应。由此可见,食品添加剂其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大部分的添加剂对均衡营养、改善食品质量都有很好的作用。2 食品添加剂的弊 虽然说食品添加的出现推动了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核心灵魂,但是不能不说的是,食品添加剂的出现也提高了人体安全指标的危险性系数,如果不能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量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话,可能就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食品添加剂应该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但是总有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掩盖质量缺陷等在食品中掺入有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从无数的报道的中,我们很容易看到食品添加剂对我们的食品安全照成了很大的威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当会危害我们的健康,轻则造成慢性的生理疾病,重则造成食物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转化脂肪、精制谷物制品、食盐、高果糖浆四种成分是在加工食品中最多见的,这几种成分危害着人体健康。选择精制谷物制品如白面包、白米饭或白面食而放弃全谷物的话,患心脏病的危险可增加30%以上。“由小麦粉或全谷物制造”或白面包上撒一些燕麦片或涂些褐色糖浆等食品与原有的精制谷制一样,有增加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脏病发作、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或腹部肥胖的危险。添加剂中的食盐是维持生命的一种必需成分,但当你吃入超过身体所需的食盐会怎样呢?身体会保留更多体液以稀释血流中的过量钠。因而增加了血液的容量,促使心脏搏动更费力;同时会使静脉和动脉变得狭窄,会使血压升高。高果糖液体甜味料可能会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增加患心脏病和糖尿病危险。有些若过量也有危害,如: 柠檬酸、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甜蜜素、芬兰白色素、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山梨酸钾基本上都没有危害,只要它的添加得不过量。 所以,食品添加剂也不是完全无毒无害,要把握慎用、少用的原则,避免因滥用食品添加剂危害健康。食品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主要存在4大类问题,一是使用目的不正确,一些企业使用添加剂并非为了改善食品品质,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而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感官需求、降低成本,违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二是使用方法不科学,不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范要求,超范围、超量使用;三是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没有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四是未在食品标签上明确标志,误导消费者。2001年1月,浙江杭州地区因为食用了含“瘦肉精”的猪肉,60多人食物中毒;2003年3月,辽宁海城地区部分学生和教师饮用豆奶发生食物中毒,292人中毒,1人死亡。经调查为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分子未完全消灭;2004年4月,安徽阜阳发生假奶粉事件,导致171名婴幼儿营养不良,13名婴幼儿死亡。经调查为奶粉严重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2004年5月,广州市白云区发生假酒中毒事件,46人住院,9人死亡。经调查为食用了甲醛含量极高的工业用酒精兑制的假酒;2005年的苏丹红、孔雀石绿、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雀巢奶粉碘超标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体制不顺、安全标准落后以及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3 正确防范3.1 政府职能部门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对现行的食品卫生法进行全面修正,构建相对独立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总结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尽快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二是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由卫生部主管全国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质检总局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和批准发布食品标准,负责食品生产企业计量标准的落实和其他有专门法律规定之外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工商总局负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营业执照的管理,负责食品流通秩序的监管;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其他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业的管理;三是加大对不法商贩出发的力度。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是国家给政府职能部门的上方宝剑,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相信此法的实施会对不法的食品生产企业有力震慑。 3.2 消费者要学会维护自身利益首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选购食品的时候,我们应带着疑问:为什么这种火腿颜色这么鲜亮?为什么这种冰淇淋这么便宜?为什么这种大米这么香?为什么这种面粉这么白?为什么这种蔬菜沙拉一直不会蔫?具备了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后,如果我们购买的食品色泽、味道、形态等超出了我们的常识,就可以怀疑添加了非法添加物或者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存在;其次,切莫贪小图方便。根据专家意见,大多数通过正规厂家生产销售的食品,不容易发生滥用、误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消费者不要为了一时的方便或贪小而购买一些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因为这些生产者没有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其本身也不具备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条件;最后,学会查看原料表。在购买食品时,除了看生产日期外,还要养成看标签和原料表的习惯,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按照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要求,在食品中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必须要按照规定进行明确的标识。因此,如果想了解自己选购的食品中添加了哪些食品添加剂,可以在购买时详细查看食品的标签,通过标签获取我们想了解的内容。企业应该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得合法权利。3.3 尽量让儿童远离各种加工食品 实际上,用的食品添加剂整体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在正常用量下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加工食品来说,很多食品添加剂必不可少,例如低盐酱菜和酱油中的防腐剂,方便面和各种曲奇点心等中的抗氧化剂,还有防止面包长霉的丙酸盐,等等。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就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 然而,尽管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毒性都很低,但如果在膳食中的摄入量过大,仍然可能带来副作用。同时,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食物成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详尽的研究。因此,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仍然是明智的做法,特别是对于解毒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 国外研究发现,在让儿童远离各种加工食品之后,不少孩子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侵略性行为等都有所改善。也有研究发现,合成色素如柠檬黄等会妨碍锌的吸收,而酥脆食品中的明矾和氢化植物油等原料不利于智力发育。 总之,家长应当尽可能不给两岁以下幼儿吃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包括彩色的糖果、甜味饮料以及添加味精和膨化食品(使用了明矾)。应当尽量选择添加剂较少、用优质天然原料制作的食品。同时,通过反思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树立正确的食品选择和评价观念,不要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而是珍视自然的风味,并把健康的民族饮食传统传承下去。3.4 重视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和规范 食品添加剂和化工原料是截然不同的,历次的问题都出在色素、防腐剂和漂白剂上,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福尔马林,都属于这三种。而这三种原料都是化工原料,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实际上,添加剂没有错,出错的是对它的滥用和整个行业的不够规范。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的一位人士认为,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是出在“人工合成的化学品”,比如着色剂、防腐剂等上。“正是由于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大量应用,甚至是滥用,到了上世纪初,人们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还发现有的甚至可以使动物致畸、致癌。”因此,标准和规范异常重要。 我国现在使用的90的食品添加剂,从合成技术到毒理试验,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单品添加剂,自主研发的很少。原因很简单,即一个单品添加剂的问世,从实验室阶段到走向市场,至少需要十几年的研究和毒理试验,才能拿到国际认证,投入生产。一个认证大约要花费1000多万欧元。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的人士介绍说,从产量、规模讲,食品添加剂还是个小行业。我国现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大约2000家,不断有小企业进入,管理难度很大。另一大难处就是标准模糊。“目前批准使用的品种已达2300多种,但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品种不到300种。此外,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复合食品添加剂也没有产品质量标准。” 对此,我国有关部门启动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将分三步:第一步组织食品行业开展自查自纠。第二步是全面清理整顿。追查非法添加物源头。第三步是健全长效机制,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食品行业诚信和自律机制建设。最后我们的媒体要加大监督的力度。只有通过政府,消费者,企业,媒体等监督力量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才不会成为我们担忧的问题。参考文献:1蔡亦时. 正确选择和使用食品添加剂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7,(03) . 2刘忠清.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与防范措施J. 科技信息, 2007,(04) .3程惠娟. 试论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J. 职业与健康, 1999,(07) . 4王健,蔡启明.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J. 科技与经济, 2007,(05) .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ood additivesbased on current thinking about the safety of food additivesZhouXiaofen(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ood Science 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