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县中学校语文测试卷(7).doc_第1页
四川省安县中学校语文测试卷(7).doc_第2页
四川省安县中学校语文测试卷(7).doc_第3页
四川省安县中学校语文测试卷(7).doc_第4页
四川省安县中学校语文测试卷(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安县中学校语文测试卷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一、(12分,每小题3分)l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粗糙(co) 下载(zi) 羁勒(l) 教学相长(zhng) B菁华(qng) 骀荡(di) 跫然(qing) 悄然落泪(qio。) C铜臭(xi) 骁勇(xio) 龋齿(q) 数典忘祖(sh) D瓜蔓(wn) 稔知(rn) 纤细(xin) 逸兴遄飞(chu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濡染 吞噬 贻笑大方 铩羽而归B熨帖 阿谀 沸返盈天 通衢大道C疏浚 赊帐 不胫而走 安之若素D班师 黯然 蝇头微利 祸起箫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种有机猪肉悄然面市,其最贵的部分(上肩肉)每斤售价高达398元,令众多网民叹为观止,纷纷戏称只有“唐僧肉”才配得上如此天价。 B一架架战鹰在指挥员的指令下升空,在广阔的蓝天飞舞表演,展示双楔队、箭队、楔队、顺风队等一个个美轮美奂的动作。 C六安瓜片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富有白霜,清香高爽。要鉴赏真假六安瓜片,可从茶的外形、叶色、香气、水色和茶味等方面着手。 D10月15日是“国考”报名第一天,或许是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往常并不显眼的中国作协竞跻身热门行列。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贵州、青海和浙江的部分城市连续出现“全能神”邪教活动,邪教组织成员利用登门宣传、走街串巷、打横幅、发传单等方式煽动人们人教,并大肆宣扬“世界末日”等言论。B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作为第一条我国横亘西东的能源大动脉,累计供气l 380多亿立方米,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C2013年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来说又将是充满挑战和欣喜的一年。年中,“神舟十号”将载着3名字航员完成它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下半年,“嫦娥三号”将实现中国登月计划的新突破。D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再生农业与土壤固碳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随处可见的土壤也具有强大的二氧化碳固化潜力。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土壤学家瑞腾拉尔说,地球上的所有土壤能吸收大气中工3的二氧化碳。一些种植者已经开始采用被称为再生农业的方法。所谓再生农业就是通过堆肥、全年种植、减少耕作、增加作物多样性等方式,不使用农药化肥,让土壤的肥力自然恢复。这些手段也能人幅提高土壤吸收二氧化碳的含量。拉尔注意到含碳有机物耗尽的土壤往往干燥,易受冲蚀,而含碳有机物丰富的土壤则黝黑、松软、湿润且肥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拉尔在非洲潜心研究当地土壤,那些土壤因严重缺乏有机物质而像水泥一样坚硬。他在那里也结识了研究全球变暖问题的先驱罗杰拉夫尔。正当拉尔对这里的贫瘠土地一筹莫展的时候,拉夫尔猜测土壤所含的碳转移到了大气中。 拉矢尔的猜测是对的。数百万年来,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生共存,协力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植物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成糖和其他碳基分子。 这些含碳化合物一部分从根部被共生真菌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所摄取,最后变成腐殖质将碳储存在了土壤中。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土壤的天然再生过程随之遭受破坏。据拉尔的计算,整个人类的农业史中,因为此类土地利用变化,从土壤流失到空气、湖、海洋中的碳有近百亿吨。时至今日,溫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都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其他土地利用的变化。 为了量化测定土壤的固碳能力,芙国土壤学家斯沃在加利福尼亚州马林县一处牧场开展了首项此类研究,在“马林碳研究”中,斯沃借测定土地堆肥中储存碳的能力来研究土壤固碳。之前已有研究证实粪便堆肥能增加土壤中碳的含量,不过在农场主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利用堆肥改良自家土壤的问题上,斯沃的研究尚无先例。斯沃发现只靠粪便堆肥就能在两年内显著增加土壤的碳含量,原因可能和植物生长旺盛有关。据该研究结果,斯沃预计加州的2 800英亩牧场能够吸收4 200,吨二氧化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每英亩土地需要多吸收1.5吨二氧化碳。斯沃说:“我们的试验已经充分说明增加1.5吨的目标完全可行。” 澳大利亚的土壤生态学家克里斯汀琼斯正在验证另外一种大有作为的土壤增肥策略,即依靠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活的植物存在时,植物下的土壤才能够持续固碳。四年的观察期间,琼斯记录了草地固碳量的变化。和堆肥固碳一样,种草固碳的有效性也已被证实,琼斯现在希望能够将其实际运用。琼斯说:“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会让整个世界感到惊喜。” 斯沃和琼斯的项目说明,农场主、牧场主也能在人类抵御温室效应的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这将取决于他们改良土壤的工具、技术以及为他们改良土壤提高固碳量提供多少经济补偿。要改变传统的耕种方式,要让农场主不仅可以通过出售农产品获益,也能因为增加土壤的固碳量获得物质回报。拉尔说:“农场主保护生态系统的行为应该得到补偿。” 减少温室气体,抵御气候恶化是人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再生农业能否在改变传统农业观念的同时,显示出明显的环境改善效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选自人民网,有删改)5下列各项对“土壤固碳”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土壤上的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生共存,协力调节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B通过堆肥、全年种植、减少耕作、增加作物多样性等方式,自然恢复土壤的肥力。 C利用粪便堆肥来显著增加土壤的含碳量,或利用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来使土壤连续固碳。 D含碳化合物被植物根部的共生真菌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摄取。最后变成腐殖质将碳储存在土壤里。6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斯沃的研究也验证了前人关于粪便堆肥能增加土壤中碳含量的研究结果,他认为原因在于堆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B“马林碳研究”证明,1英亩土地每年总共能吸收1.5吨二氧化碳,地球土壤共可吸收大气中13的二氧化碳。 C一般而言,含碳有机物丰富的土壤湿润疏松且肥沃;欠缺含碳有机物的土壤则较干燥坚硬且易受冲蚀。 D农业生产破坏了土壤固碳的功能,以致土壤流失了近百亿吨碳,它们变成的温室气体,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l3。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再生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页1-12固化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它可以延缓全球变暖,抵御气候恶化。 B琼斯种草固碳的有效性已经被证实,几年后当琼斯的增肥策略投入实际运用后,将会让世界惊奇。 C世界的农场主以后除了通过出售农产品以获取利益外,还可以依据固碳量的多少领取环保津贴。 D增加土壤肥力可以起到固碳的作用,因此越是贫瘠的土地,在改良土壤的过程中增加的二氧化碳储存的空间可能就越大。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翟守素,济州任城人。守素以父任为殿直,历汉、周,迁供奉官,领承天军使。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全斌伐蜀,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蜀平,擢判四方馆事。以两川余寇未殄,虑致骚动,再令守素入蜀经略诸郡,分兵以防遏之。 开宝中,会麟、府內属戎人争地不决。因致扰乱,命守素驰往抚喻。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从征太原,命海州刺史孙方进围汾州,守素监其军,转引进使。 开宝三年,命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东上阁门使郭崇信副之。赐守素钱五百万,入谢日,复遣为岐帅符彦卿官告使。守素辞以锡赍优厚,不敢更当奉使之诏,上不许。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并垒未下,诏与治州防御使郭进率兵深入其境,蹈藉禾稼守素多所虏获。太宗即位,迁客省使,领宪州刺史。 太平兴国三年夏,河决荥阳,诏守素发郑之丁夫千五百人,与卒个人领护塞之。是秋,梅山洞蛮恃险叛命,召遣守素率诸州屯兵往击之。值霖雨弥旬,弓弩解弛,不堪用,明日,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制木为弩。及旦,贼奄至,交射之,贼遂败。乘胜逐北,尽平其巢穴。先是,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反侧以定。俄而钱傲献浙右之地,诏守素为两浙诸州兵马都监,安抚诸郡,人心甚悦,即以知杭州。岁满,为西京巡检使。秦王廷美以事勒归私第,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属洛阳岁旱艰食,多盗,上忧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未几,迁商州团练使。淳化中,夏帅赵保忠上言,其弟继迁诱戎人为寇且求援师。诏守素率兵复屯夏州,未几,又徙石州,以老病上疏求归本郡,从之。三年,卒,年七十一。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內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凡断大辟狱,虽罪状明白,仍遍询僚寀,佥同而后决;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新进后生多至节帅,而守素久次不迁,殊无陨获意,时论以此多之。(號自宋中。卷二百七十四,有删改)注菜(ci):官。佥(qin):众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再令守素入蜀经略诸郡 经略:经营治理 B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C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 劳:慰问 D时论以此多之 多:称赞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BA 以两川余寇未殄 乘胜逐北,尽平其巢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DC偯而钱俶献浙右之地 仍遍询僚寀,佥同而后决 我见相如必辱之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第二部分 (非单项选择题)四、(31分)10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守素辞以锡赍优厚,不敢更当奉使之诏,上不许。(5分) (2)凡断大辟狱。虽罪状明白,仍遍询僚寀,佥同而后决。(5分)1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且所谓文者,务 为 有 补 于 世 而 已 所 谓 辞 者 犹 器 之 有 刻 镂 绘画 也 诚 使 巧 且 华 不 必 适 用 诚 使 适 用 亦 不 必 巧 且 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节选自王安石上人书)12详略结合是本文叙事最大的特点,举例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东阿道中晚望袁宏道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可怜骊马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原冻雀一声啼。三归合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注此诗为袁宏道从京都至吴县任县令途经东阿所作。两年后,诗人辞官。骊马:纯黑色的马。多为达官贵人所骑。三归台:齐国名相管仲所筑。(1)请鉴赏颈联中“冻雀”这一意象。(4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形象。(4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6道题)(6分) (1)吞二周而亡诸侯 。 (贾谊过秦论)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苏轼赤壁怀古) (3)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淇水汤汤, 。 (诗经 氓) (7)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为天下笑者何也? 。 (贾谊过秦论)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雨雾漓江图丛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头上的纱巾,一直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与它形影不离。那江里的渔舟,江里的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朦胧诗里的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关编织成篇。 我漫步来到江边想撩开雨雾的盖头,看一看它的娇美。我先向最近的一个标点走去。它圆圆的像是标点中的句号,我推断那是一把伞,伞下坐着的该是江边的一个垂钓者。等我走近了,才发现伞下空无一人。待我转身要离去时,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对我问候:“你好一一你好”我定睛看了看四周,没有一个人影,还没容我醒过闷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诗中的佳句。于是我弓下身腰,仔细地寻觅。一看吓一跳,原来伞下竟是鸟笼里的一只伏在横杆上的鹦鹉。我忍不住失声笑了起来。这时,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面对这只漓江鹦鹉,我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不然的话,学舌的鹦鹉何以会出口成章呢?完全是出于好奇,我耐心等待它主人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它的主人有意安排在这儿,以鹦鹉的语言来吸引游客的。妙一一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来:“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我已痴醉就是没有他的邀请,我也会登上这条木船的,我想见一见这位摇船的民间奇才。上船后才发现这不是一只游船,而是一只渔船。那摇船人解释说:“无人游江时,我这只船在这儿打鱼;有人过江了,我的船充当摆渡;当然也有愿意乘小船游江的,我便载客游江。”说着,他拉开一块雨布,拉出来一把矮矮的木椅子让我坐下。这一瞬间,我才看清木船主人的脸:他的脸清癯瘦削,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孙猴子。特别让我吃惊的是,他长着一只跛脚。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未。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本想告诉他我是出于好奇,想看看撑船人的。不知为什么,嘴上却说出另一番话来:“随便你吧,随便你到什么地方。”“我还是头一次碰上你这样的游客。”他说,“没有准确的去处,怎么定出出游的船价?” 我说:“我相信你是个诚实人,不会宰游客的。” “何以见得?”他笑了起来,“说来听听!” “你敢把鹦鹉放在江边,不怕人顺手牵羊地拿走。”我说,“要是有人把鹦鹉偷走,你不是太亏了吗?”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至此,我不想再和他兜圈子了,言明是鹦鹉为媒,引我和他来相见的。我来船上,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的笑声从高空跌落了下来,瞬间变得肃穆无声,历经了片刻的等待,他才对我说出他的故事:他自幼是个残疾,生下来父母就把他抛到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抱回家里养大成人的。两个老人先后走了,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接过这船这桨,开始了摇船生活。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捕鱼的鱼鹰,遇到这只只有一条腿的鹦鹉,想到鸟儿与他的命运近似,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了。“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拔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因而又爽朗地笑了起来。轮到我沉默无言了。我不知这个残疾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顺手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递到他的手里;为了防止他拒收,我说明天我来坐船。这是先交上定金。之后,我匆匆下船,走进雨雾茫茫的江滩。“先生一一先生一一明天几点?”这是后边摇船人急切的声音。 我走近鹦鹉笼子,低声告诉它:“明天他回北京了一一你学一遍。”这只鹦鹉,当真是学舌的神鸟,它立刻把我的话重复了一遍。我想让它转达我的声音,以防摇船人在这儿等我。我回到江边公寓,站到玻璃的窗子前,想再看一眼那只木船的影子。一一此时,漓江也变得若有若无,从刚才的那首朦胧诗,幻化成了一幅印象派的画,朦胧的画(选自中国60年抒情散文l00篇,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朦胧的诗意;又引出下文对漓江上摇船人的叙述,也与结尾的景物描写遥相呼应。B文章中逗点、句号、破折号、惊叹号、省略号等新颖别致的比喻,既串起漓江上的景物,又标志着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也增添了文章语言的魅力。C当“我”看清摇船人清癯瘦削的脸时,想到的是“孙猴子”。加点的“孙猴子”在文中是贬义词,作者在看到摇船人并非想象中的“民间奇才”后,极度失望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