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洁净室臭氧灭菌消毒效果验证.doc_第1页
四区洁净室臭氧灭菌消毒效果验证.doc_第2页
四区洁净室臭氧灭菌消毒效果验证.doc_第3页
四区洁净室臭氧灭菌消毒效果验证.doc_第4页
四区洁净室臭氧灭菌消毒效果验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验证技术标准文件编号:STP-PV08-005臭氧灭菌消毒效果验证参与部门:制造部、质量部、液体制剂车间、化验室现行版本:技 术 标 准题目: 臭氧灭菌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版本号:制订部门:制造部参与部门:制造部、质量部、液体制剂车间、化验室验证方案制订部门姓名日期制造部验证方案审核部门姓名日期质量部验证方案批准部门姓名日期质量部目录概述1.验证目的2验证范围3.人员和职责4、验证内容5.偏差和漏项6.验证周期7.结果与评价概述液体制剂车间四区为b级洁净区,主要生产滴眼液,空调净化系统经验证合格后,投入使用,整个洁净区的消毒为臭氧消毒方式。臭氧灭菌的流程:关闭新风进风口和回风对外排放阀门,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间通过洁净系统风道形成循环状态,保持消毒空间相对密闭,预防臭氧泄漏,以确保臭氧在空间分布均匀,使洁净区的臭氧浓度达到10ppm,从而达到对洁净区空气、物体、设备、墙壁等的灭菌,同时还能对过滤系统、循环系统进行灭菌1.验证目的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消毒效果2.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臭氧灭菌消毒的整个过程。3.人员和职责验证小组人员:成员分工姓 名所在部门职务、职称责 任1.2验证小组责任1.2.1、验证小组组长:负责验证方案起草,组织实施验证的全过程,验证结束写出验证报告。1.2.2、验证小组组员:分别负责本方案中具体工作。1.2.3、实验室、实验员:QC理化室及必须的检测仪器为本项目验证实验室4.验证内容4.1设计确认确认本系统使用的关键设备臭氧发生器的技术指标及臭氧消毒系统设计要求,包括规格、尺寸、材质、电流电压,臭氧产量、灭菌空气体积、灭菌消毒杀菌等是否符合要求,文件系统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操作指南、使用手册、制造和设计标准等)。设备技术指标及设备要求确认表技术指标及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技术指标及设计要求实际情况滴眼液车间空调箱机组型号QB-K42 功率4.6KW电压220V材质要求不锈钢壳体臭氧产量42g/h空气灭菌容积800M3控制系统GSK-1电源控制柜附属设施升压变压器生产厂其他系列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2.5h检查人检查时间按洁净室体积及空调系统风管体积等计算所需臭氧量。洁净室体积为V1;HVAC系统风管体积为V2,V3为保持洁净室正压所补充的新风的臭氧量。消毒空间体积为:V=V1+V2+V3式中V3=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m3/h)25%(新风补充量) 10%(保持洁净区正压需补充的新风量) 37.75%(计算应用臭氧半衰期的预算值)循环系统总风量0.944%。JK-1:V1=987.55m3;V2=27.5m3;V3=250000.944%=236m3; V=V1+V2+V3=987.55m3+27.5 m3+236m3=1251.05 m3。JK-2:V1=961.83 m3;V2=27.5m3;V3=250000.944%=236m3; V=V1+V2+V3=961.83m3+27.5m3+236m3=1225.33m3。消毒空间体积V=1251.05+1225.33=2476.38 m3。空气中的臭氧浓度(C)应达到1010-6,折算为19.63mg/m3.臭氧发生器工作1h后,臭氧自然衰退率(S)为62.25%;则选择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量W(mg/h): W=W=128771.76mg/h130g/h以上计算结果表明,两台空调机组控制的净化面积所需的臭氧最大量是130g/h,因此,一台臭氧发生量为130 g/h的臭氧发生器,即能满足要求。 确认臭氧发生器设备上的仪表在校验期内;设备关键性仪表及消耗性备品登记表设备名称臭氧发生器设备编号GY-JZ-007规格型号QB-K42关键性仪表仪表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校方确认计时器电流表电压表检查人检查时间4.2安装确认目的:评价臭氧发生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及工艺要求。方法:检查电气部分、辅助设施配套情况、机器安装情况、机器安装区域等。标准:a、电气部分:电源控制系统和臭氧发生器一体式装置;电源380V/50HZ,连接方式正确,触点牢固,有良好接地。b、辅助设施配套情况:冷却水:进口管道4PVR管,阀门控制进水量;出水管道4PVR管,直接排出,出口通畅。压缩空气进气系统包括:捷豹EV51空气压缩机、油水过滤装置、吸附干燥制氧装置、精密过滤器、减压装置等。捷豹EV51空气压缩机具有:安全可靠的结构设计;运转平稳、噪音低;自动压力开关及自动卸载系统等功能。 排气量:0.21m3/min(12.6 m3/h)。c、安装:臭氧发生器安装位置:臭氧发生器放在净化系统送、回风管道的外面,将自净的臭氧化气体,通过4不锈钢管,直接连接到两台空调机组回风段,充入HVAC系统的中,然后被送到各洁净室;臭氧出口管路上不能安装阀门;臭氧发生器和主控柜基本水平,柜体高度方向与地面垂直水平,各连接部件应坚固、牢靠;主控柜到臭氧发生器之间的连接线,应穿PVC阻燃管加以保护,且布线应整齐、美观。安装确认所需的技术资料一览表。安装确认所需的技术资料一览表设备名称型号QB-K42 臭氧发生器生产厂家庆宝电子机电有限公司技术资料资料名称编号存放处设备采购订单安装调试记录仪器仪表鉴定证书操作手册检查人检查时间测试结果组件检查情况电器部分辅助设施配套情况安装检查结果:检查人: 复核人:4.3运行确认4.3.1目的:确认洁净区在臭氧发生器正常消毒时间2小时内,臭氧浓度符合设计要求。 4.3.2方法及合格标准:臭氧发生器各步程序运行正常,与操作说明书相符;臭氧浓度:在臭氧发生器开启后40min内洁净室内臭氧浓度10ppm (19.63mg/m3);且所有洁净区域中臭氧浓度均10ppm。4.3.2.1消毒时间:所有洁净区域内臭氧浓度达到10ppm时开始计时,直到臭氧发生器停止工作臭氧浓度降至10ppm时终止,时间应60min;臭氧灭菌后,臭氧浓度衰减至安全标准0.15ppm 所需的时间应30min。4.3.2.2试验条件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628;相对湿度4565%;室内无外界强气流,无强烈阳光照射或其他热辐射。消毒时关闭新风口和回风排放阀门,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臭氧浓度测试仪器:ZG-1型真空式手动采样器,生产厂家:北京市劳动保护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4.3.2.3测试原理:检测管测试采用化学比色原理,直读分析数据。臭氧浓度测试方法:割断检测管的两端封口;将检测管插在采样器的进气口上,将采样器手柄拉至第二档位,采样100ml,待检测管中指示剂变色终止,即可从白色柱所致刻度,读出臭氧体积浓度(ppm)数据。臭氧检测浓度单位mg/m3与ppm的关系及换算公式 质量浓度(mg/m3)=臭氧分子量(M)/22.4(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B)体积浓度(ppm) (273/(273+T))(Ba/101325)体积浓度(ppm)= 质量浓度(mg/m3)/(臭氧分子量(M)/22.4(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B))/(273/(273+T))(Ba/101325)每一测试点应同时测试两个平行样;测试时检测人员应戴防毒口罩,防止臭氧中毒。4.3.2.4测试过程首先,应将下列工作准备就绪:设备安装稳固;电气连接;检查臭氧出口是否通畅;打开外接冷却水进水阀门;在主控柜程控定时器器上设定臭氧发生器消毒时间为2小时。按下启动按纽,绿色指示灯亮,定时器开始计时,同时臭氧管开始工作,缓慢调节浓度旋钮至正常值区域。具休操作程序见臭氧发生器标准操作程序。4.3.3 臭氧浓度时间分布测试。a、目的:检测洁净区空气消毒时,设定臭氧发生器消毒工作时间2小时内,空气中臭氧分布密度和作用时间:确定臭氧灭菌所需的浓度10ppm所需的时间:40min;确定所有洁净区域内臭氧浓度达到10ppm时开始计时,直到臭氧发生器停止工作臭氧浓度降至10ppm时终止,维持时间应60min;确定臭氧消毒后,臭氧浓度衰减至安全标准(0.15ppm)所需的时间:30 min。b、测试地点:选取距离空调箱送风口最远且送风口分布最稀少房间(D101男脱衣洗手间)进行测试。c、测试方案:臭氧发生器开启时开始测试,每10分钟用ZG-1型真空式手动采样器采样测试一次;发生器开启40min后,此时臭氧浓度呈缓慢上升,近似平台;连续监测2h;臭氧发生器关闭,空调送风时测试一次,10min后测试一次,连续监测1h(监测在空调送新风时臭氧浓度的衰减)。d、测试结果:时间臭氧浓度检查结果:检查人: 复核人:4.3.4 臭氧浓度空间分布测试。a、目的:检测在该HVAC系统所控制的洁净区域各洁净室内臭氧分布浓度的一致性,确定灭菌过程中,各洁净室内,均能维持必要的浓度。b、测试地点:选取关键房间进行测试。c、测试方案:从臭氧发生器开启40min后,每10分钟用ZG-1型真空式手动采样器采样测试一次。d、测试结果:时间房间编号臭氧浓度检查结果:检查人: 复核人:4.4性能确认4.4.1洁净区空气消毒方法原理:4.4.1.1 是采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后,通过 HVAC 系统机组的正压送风段和送风管送入洁净区,再通过回风管回到机组,组成一个闭合的空气循环系统,控制消毒过程中的循环时间或密闭时间,从而使一定浓度的臭氧气体在规定的时间内,杀灭洁净区内的微生物。4.4.1.2 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应确保空气消毒时,HVAC 系统运行或消毒剂气体循环时,外界新鲜空气不得进入 HVAC 系统内,以防止消毒剂气体浓度下降,达不到规定的消毒浓度。4.4.2 臭氧灭菌机理及特点:4.4.2.1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和单个氧原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遍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害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4.4.2.2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但其具有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故在利用臭氧消毒时,应对洁净区内容易被氧化或加速老化的物品(如塑料、橡胶)、产品等进行防护。4.4.2.3 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4.4.2.4 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1-0.02mg/L 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 1mg/L 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5-5mg/L 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故臭氧消毒时,严禁洁净区内具有人员在操作。4.4.2.5 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臭氧发生器停止发生后,HVAC 系统继续运行通风分钟,使臭氧完全分解后,人员才可进入洁净区进行操作。4.4.2.6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对空气中浮游菌,臭氧灭菌浓度为 2-4PPM,对物体表面的沉降菌,臭氧的灭菌浓度为 10-15PPM,臭氧 1H 的的衰退率约为 62.25%。应根据等消毒的空间体积(V)、要求杀灭微生物的浓度(C)和臭氧 1H 的的衰退率确定臭氧发生器的发生量。公式为:W(臭氧发生量)=(CV)/(1-62.25%)mg/h。4.4.3、消毒频率:10万级洁净区内的空气消毒,必须在下列情况下进行:4.4.3.1 每天消毒:洁净室和 HVAC 系统日常消毒只采用臭氧消毒进行,目的是消灭空气中的浮游菌;4.4.3.2 每月定期消毒:洁净室和 HVAC 系统每月消毒采用甲醛和臭氧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株,目的是消灭环境中浮游菌和沉降菌;4.4.3.3 环境监控:当洁净区内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超标时,按每月定期消毒执行;4.4.3.4 停产:洁净区内停产一周以上,生产前按每月定期消毒一次。4.4.4消毒设备及消毒剂:4.4.41酒精灯,36%的甲醛溶液;4.4.4.2 臭氧发生器、臭氧;4.4.5消毒方法:4.4.5.1 消毒前准备工作:4.4.5.1.1 洁净室内应进行了全面的卫生清洁工作,包括厂房、设备、容器、清洁工具等;4.4.5.1.2 洁净室内应无中间体、半成品、原辅料的暴露存放及无操作人员;4.4.5.1.3 用洁净抹布醮纯化水擦拭设备、墙壁的外表面,用洁净拖把醮饮用水擦抹地面,保持洁净区湿润;4.4.5.1.4 关闭车间内所有强排风口,打开洁净区内传递窗内侧门;4.4.5.1.5 关闭 HVAC 系统的新风口阀和全开总回风阀门。4.4.5.1.6 臭氧和甲醛消毒前的准备工作相同,但利用甲醛时,应对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容器等内表面进行防护,以防止甲醛集合附着在其表面,而臭氧可不必考虑。4.4.6臭氧消毒方法:4.4.6.1 HVAC 系统正常运行后,接通臭氧发生器电源,电源指示灯亮,电压表显示电压为220V;4.4.6.1 将臭氧发生器按纽旋至“手动”位时,启动臭氧发生器(A、B)消毒按纽,电流表显示工作电流 3.6A,同时指示灯亮,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记录开始消毒时间;4.4.6.2 消毒时间:臭氧每天消毒时间为 11.5 小时(消灭空气中的浮游菌),每月定期消毒时间为 22.5 小时(消灭环境中浮游菌和沉降菌)。4.4.6.3 日常消毒或每月定期消毒在规定消毒时间结束后,关闭臭氧发生器启动按纽,关闭总电源,臭氧发生器停止工作。4.4.6.4 臭氧消毒结束后,洁净区内需人员进行操作时,HVAC 系统应继续运行 30min,再打开工艺排风机和新风阀补充新风,机组继续运行 30min 后,使洁净区内臭氧完全分解后,人员方可进入洁净区。4.4.6.5 臭氧消毒结束后,洁净区内如不需人员进行操作(如当天生产结束后消毒),可直接关闭 HVAC 系统风机,第二天 HVAC 系统运行达到自净时间(40min)后,人员可直接进入洁净区操作。验证过程:4.4.7日常臭氧灭菌 灭菌周期:3天。 灭菌时间:1小时;1.5小时; 2小时 灭菌后检测(每个时间连续做三个周期的检4.4.7.1 方法:检测沉降菌 生物指示剂进行细菌挑战性试验,生物指示剂菌种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在使用测定前要测定其初期菌数,应不少于10个。在消毒灭菌前,将装有生物指示剂表面皿置于被测房间内的中央地面,灭菌前打开表皿,灭菌结束后,回收生物指示剂放入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3天。4.4.7.2认可标准: 5.1.3.2.1 沉降菌:100级,沉降菌1个/皿、1万级,沉降菌3个/皿、10万级,沉降菌10个/皿。测试结果: 菌落房间点1点2平均空白检查结果:检查人: 复核人:4.4.8大消毒 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