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oc_第1页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oc_第2页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oc_第3页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oc_第4页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白口曰刀了、,.声lf校代写1()5:未8份十亥辛像封饿“姜 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之位,1,公占人姓名:学少币酬一名、职称:六了补货院:少业:政法学院行政法与林业法勺少学利1侧一究沦文提交日期: ResearehonEnterpris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 DiselosureSystemby CAOJia 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satisfactionofthe 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 MasterofSeiellCe EnvironmentalLaW 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andTeehnology 498ShaoshanSouthRoad, TianxinDistrict ChangshaHunan410004,P.R.CH刀呵ASuPCrvlS0r ProfessorXIANGZuoqunMay, 2010中南林必科杖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目目佳;肠怕,月扔了尸V作者签名扮(0年中南林典科杖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口了“了”)袄择1J.l.1加刁六、/.习,/、作者签名:嗜佳(请您在以上相应方框打导师签名:训(“年吞月矛日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摘可石.3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企业为促进与公众的环境交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一定形式定期向社会披露企业运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等造成影响的有关信息。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它的产生以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知情权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状况的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立法上与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法律体系不完整、相关规定的不具体、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程序、责任与救济不完善;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数量少、企业篡改伪造环境信息、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基本国情,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首先,应明确环境权、环境知情权的法律地位,确立环境信息公开的权利基础,把公开环境信息作为企业的法律义务。其次,应制定环境信息公开法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指南,明确企业环境信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对企业进行分类,再规定共同但有区别的公开内容;在公开的程序方面,可以设立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引进美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第三方认证制度;在公开形式方面,可以学习日本制定企业环境报告指南,统一公开环境信息的形式;在公开途径方面,可以效仿德国和美国建立统一环境信息数据库并结合G工S等技术公开环境信息;法律法规中与责任和救济相关的规定也必不可少,因为责任与救济机制是任何法律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关键词:环境信息;环境污染;环境知情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了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Abstract Themeaningofenterpris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elosure15thatancorporation deelaresrelevantenvironmentalinformationinthesociety50thatthePublieunderstandthe stateoftheenvironment, sharingofenvironmentalinformation, Whiehbaseonthetheories of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 thesocialresPonsibilityoftheeorporationandthe environmentoftherighttoknow. Basedontheanalysisoftheenterpris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closuresystem ofUnitedStates, EuroPeanUnion,JaPan,Indonesia, andPhiliPPines.Moreover, related totheenterpris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elosuresystemofChineselegislationand Praeticesituation.Wefoundthattheenterpris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closure systeminChinaarise50manyProblemsinitself, 5content,Proeedures, resPonsibilityand relief.Duetothelegalsystem15noteomPlete, therelevantProvisionsofthenon一sPeeifie; inaddition, therearesomenon一 ignorableProblems, theweakenvironmentalawarenessinPraetiee, fewenterpriseswithoPeningofth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eorporatet田力Pering, forgeryofenvironmentalinformation, thePublicwithlowactiveP理rticiPation. ChinashouldlearnfromforeignsuceessfulexPerienees, eombinedwithitself, 5basie nationaleonditions, andthenimProvingtheeorporat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 disclosuresysteminChina.Firstofall, thelegalstatusoftheenvironmentalrightand environmentoftherightto知 owshouldbemadeclear, andthebaseofrighttothe 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elosureshouldbesetuP.Next, thelawsofthe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andtheguidelinesofcorporat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elosureshould beformulated,meanwhile, ensuringthePrinciPleoftheeombinationbetweenthe voluntaryandmandatoryineorporateenvirorunentalinformation.Onthatbasis,aeeording tothedifferentlevelsofeorporateenvironmentalimPacts, enterprisesareelassified,and thentheProvisionsofeommonbutdifl笼 rentiatedoPencontent.InresPectoftheoPenProeedures, theadministratorinsti加 tionofPollutioneontrolinJaPanandthecertifieation systemofthird一 PartyinU.S.Abotheouldbeintrodueed.InresPectofthePublicform, JapanesedeveloPmentofeorporateenvironmentalrePortingguidelinesanddeclarationof environmentalinformationinunifiedformcouldbelearnt.InresPeetoftheoPenaPProach, ChinaeanfollowfromGennanyandtheUnitedStatesbasedonthattheybothhavesetuP aunified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atabase, whicheombineswithGISetaltoPublie environmentalinformation.ThestiPulateofliabilityandremedyinlawandregulationareII必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bothessential, beeausetheliabilityandrelnedyareimPortantguaranteesfortheeasy imPlementationinanylegalsystem. Keyword:Environmentalinformation;EnvironmentalPollution;Environmental rightto腼 ow;EnterPris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elosure111夕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目录摘要.IAbstract.,.111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11.2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11.3文献综述.,.22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概述2.1环境信息与企业环境信息的概念.82.2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概念与分类.92.3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102.3.1有利于政府加强环境管理,提高行政效率.,.102.3.2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竞争力.,.,.,.102.3.3有利于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保障公众权益.,.H3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3.1可持续发展理论.,.,123.2企业社会责任理论,.133.3环境知情权理论.卜.144国内外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概况4.1国外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概况.,.,154.1.1美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概况.巧 4.1.2欧盟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概况.164.1.3日本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概况.,.174.1.4印度尼西亚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概况.184.2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概况.,.194.2.1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立法概况.194.2.2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践概况.215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5.1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立法上存在的缺陷.,.235.1.1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立法体系不完整.:.,.,.23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5.1.2环境信息公开例外原则缺位.,.、.,.、二.、二、二.235.1.3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主体单一.,.245.1.4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内容不具体.245.1.5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程序缺乏.,.,.255.1.6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形式和途径不统一.,.255.1.7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责任与救济制度不完善.,.255.2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65.2,1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数量少.265.2.2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可靠性低.265.2,3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公开程度低.,.266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6.1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立法上的完善.286.1.1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体系.286.1.2确立自愿与强制相结合,自愿为主强制为辅的公开原则.296.1.3拓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主体.,.296.1.4细化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内容.306.1.5规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程序.,.,.326.1.6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形式与途径.346.1.7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奖惩制度.,.356.2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在实践中完善的措施.366.2.1加强环境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366.2.2提高技术水平,为信息采集提供保障.,.376.2.3发展非政府环保组织,加强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376.2.4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创造全民环保的氛围.37结语.,.38参考文献二,.39附录.44致谢.45户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1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20世纪中后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排放与日俱增,在造成大量环境事故的同时,也导致了能源资源的严重短缺。政府单方的环境管理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公众一企业一政府三位一体的环境保护模式是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的最佳途径,而环境信息公开则是将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环境信息是一项重要资源,在环境决策、监督管理、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环境信息最全面的企业将环境信息公开化,是企业承担环保责任、接受公众监督和政府管理的有效方式。环境信息公开作为环境管理信息手段是继环境控制手段和环境经济手段后出现的第三种环境管理方式,它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减少政府的环境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环境经济手段的调控效率,促进全民环保氛围的形成。鉴于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各国对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和实践也蓬勃发展起来。欧盟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通过的奥胡斯公约和关于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指令、英国于2004年实施的环境信息法规、美国于1986年推广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印度尼西亚于1995年实行的工业污染控制、评价和评级计划等都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做出了具体规定。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起步较晚,实践以1999年呼和浩特和镇江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试点为开始。立法以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现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发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规定为开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作为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开始受到关注。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规定了企业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公开原则、公开的内容公及公开的期间等,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一些相关规定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2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我国学者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以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为主要研究对像,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放在次要位置。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企业多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研究,企业环境信息无疑是政府环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企业自愿充分公开环境信息,政府从企业搜集环境信息这一程序就可省略,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节省环境保护的社会成本。有鉴于此,本研究简要介绍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详细分析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分析我国的不足,总结国外成功经验,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公开的内容、公开的形式和途径、公开的程序及公开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本研究运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国内外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研究,并针对我国在相关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议。1.3文献综述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两部分,学界普遍把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为研究的重点,但最近几年,公众与政府逐渐重视企业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作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公约中得到确认,并在美国、欧盟、日本甚至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因其发展时间不长,把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为主要对像的研究并不多见。以下就对这些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的文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总结。关于环境信息,学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环境学词典将环境信息界定为,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多种物质能量流进入环境系统之后所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后果的反馈性识别信号,为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认知手段和共享资源。l环境信息公开理念与实践一书认为,环境信息是指表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过程中各固有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规律等数字、文字和图形等总称;是经过加工的、能够被环境保护部门,公众及污染者利用的数据,是人类在环境保护实践中认识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一种共享资源。21这两种定义突出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是从环境信息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资源的角度来定义环境信息。笔者认为欧盟签署的在环境问题上获得信息、公众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的公约(奥胡斯公约)对环境信息的定义是最科学全面的,其中第2条第3款指出:“环境信息”指下列方面的书面形式、影像形式、音响形式、电子形式或任何其他物质形式的任何信息:(1)各种环境要素的状况;(2)正在影响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或可能影响各种环境要素的状况的各种因素;.(3)正在或可能受环境要素状况影响或通过这些要素、活动或措施影响的人类健康和安全状况、人类生活条件、文化遗址和建筑结构。31在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定义莫过于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对环境信息的界定,其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政府环境信息,是指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除以上对环境信息的定义外,还有一些学者也对环境信息的范围做出了界定。马燕从环境知情权的客体角度来概括环境信息的范围,其认为环境信息应包括以下几类:(1)环境立法和环境政策信息;(2)环境管理信息,包括国家管理机构及管理程序方面的信息;(3)国家的环境指导;(4)环境状况信息,包括国家环境管理结果和环境事故处理结果的信息;(5)环境知识,主要是环境科学和环保方法的信息;(6)环境生产生活信息。4张建伟则认为环境信息的范围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环境状况信息、环境危害行为信息、环境保护措施信息。钊应该说,以这两种分类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定义相比更容易判断什么信息属于环境信息。学界有关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研究不多,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定义还很不统一。周汉华认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指企业依据法律的规定以适当的形式将其所有或控制的环境信息向公众公开的行为,可以按照其公开内容、使用方式、时空尺度、公开主体等出不同的分类。张式军认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公众团体或个人将获取和收集到的污染或污染企业的相关信息以一定的形式向企业管理者、企业雇员、消费者、投资者、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公众等利益团体进行公开;通过信息公开,将社区和市场的激励机制引入到污染控制中来,使得原有污染控制机制经济而富有成效。6王秀兰认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指企业将其所掌握的并应予以公开的环境信息通过某种方式让社会公众知晓。7由此可看出各观点都大同小异,只有张式军认为主体可以是掌握环境信息的政府、公众团体或个人,其他学者都认为主体是掌握本企业环境信息的企业。有关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国外发展状况,学者们主要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国际上的发展概况和各国国内的立法和实践概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国际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一些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的相关工作情况,各国国内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状况主要是介绍欧盟及主要成员国、美国、日本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起步较早的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状况。1991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调查了222家跨国公司,评估各公司遵循其环境报告公开建议的程度。1993年,联合国在印发的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对一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环境资料情况的调查。总之,联合国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环境公开”的多年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及发达国家在此领域的探讨与研究。8,一些国际组织在建立和推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做出的努力。1993国际标准化组织(150)第207技术委员会(TCZO7)开始制定 15014000,这是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A)、环境标志(EL)、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绩效评价(EPE)、术语和定义(T&D)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向各国政府及各类组织提供统一的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的国际标准和严格、规范的审核认证办法。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于1997年6月颁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之考虑”,主要针对环境法规、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相关的内部控制。9,另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主动通过公司年报或环境报告的形式进行环境信息公开的行为逐年增加,一些知名企业每年都通过因特网主动公开自己的“环境报告”。KPMG(国际五大会计专业服务机构之一)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跨国性大公司中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比率从1994年的650k增长为1995年的770/0,其中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全部编制了环境报告,到2000年,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全部编制环境报告。1。欧盟的相关规定对各成员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90年6月,欧共体理事会(欧盟的前身)通过了关于自由获取环境信息的指令,对所有成员国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公开例外、公开时限、法律救济作等出了规定。1998年6月,“欧洲环境”第四次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在环境事物中获取信息、公众参与决策和获取司法救济的公约(即奥胡斯公约),主要规定了环境信息的定义、环境信息的获取、环境信息的收集与传播、法律救济等。为了减少生态破坏带来的损失,美国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采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控制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丹,磷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有毒物质控制法和紧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担法中都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做了相关规定。I11美国联邦政府于1986年1月颁布实施的有毒物质排放条例,该条例要求企业每年按照一定的要求做出环境报告,并定期向公众发布。Il2另外,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会计标准执行委员会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做出的相关规定十分具体,公众可以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对上市企业环境形象有一个清晰了解。1131日本环境省 2000年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环境业绩指标指南和环境报告指南,之后经过多次修订。【14,1999年3月颁布的(关于环境保护成本的把握及其公布指南、2000年5月发布的建立环境会计系统、2001年2月发布的经营者的环境责任指标和环境报告指导纲要都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相关内容做了规定。对日冰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最具影响的是2004年3月发布的环境报告指南,其具体规定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等。l15日本内阁在2003年3月发布的促进可持续社会建设主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有500/0以上的上市公司和30%未上市、但雇员超过500人的企业应发布环境报告的目标。1161印尼和菲律宾是最早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级与公开的发展中国家。1995年印尼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实施了“工业污染控制、评价和分级计划”(PROPER)ll;菲律宾从1996年开始推行了一个“生态观察”计划,主要内容是根据企业的环境行为包括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为企业分级。181中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概况我国规定了与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第H条和第27条规定了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和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制度、以及排污企业申报登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为公众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应接受公众监督。”1912003年9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规定了企业“必须”和“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的内容与方式。1202008年5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环境信息公开相关内容的规定之系统性,具体性,先进性,是以往我国所有法规无法比拟的,但也有不足之处。不过它的出台与施行势必会推动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21在法律、法规的规制以及绿色竞争压力下,国内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也取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得了一定的进展。最早的企业环境报告是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健康安全环境报告。221宝钢股份、高桥石化和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如上海大众、金光集团)都相继发布了环境报告,宝钢所编写的环境报告2003采用了国际环境报告书的通常写法,简要介绍公司的历史和生产工艺,系统描述环境政策、环境因素、资源和能源消耗、污染预防和控制、环境指标等环境方面的信息,图文并茂,中英对照,并在公司网站提供了电子版本。2勺999年,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合作组织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己经在呼和浩特和镇江市等一些城市开始了试点工作,该工作经过试公开、正式公开两个阶段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在全国推广这项工作,2003至2005年,在世界银行帮助下,原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在重庆市、安徽铜陵市、内蒙古包头市,广西柳州市、浙江宁波市镇海区、甘肃嘉峪关市等其它一些省市也纷纷进行了试点工作。川学者们提出的关于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缺陷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无论是对于政府进行环境管理,还是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不少的问题。吕忠梅指出我国法律没有对环境知情权进行明确的规定,环境知情权是环境信息公开的权利基础,许多国家的法律就公众环境知情权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我国现行宪法没有关于公众知情权的规定,现行环境保护法等环境法律法规也没有关于环境知情权的明确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25有学者指出我国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数量少。由于缺少规范指南,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的内容缺乏可比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地理情况也很不同,所产生的问题自然也是千差万别,至使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模式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内容普遍单一,大多数的环境信息只是对企业如何支持环境项目,在环境方面从事了哪些社会义务等一般说明,目的是树立和强化企业的良好形象,并非真正去履行社会报告责任或公共会计责任。2幻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模式的不统一、内容要素的不一样造成了我国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内容缺乏可比性。川有学者建议,应当在宪法和环境基本法中对公民环境知情权作原则性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可以在宪法中增加一款公民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利,有权获得环境状况的信息,有权参与环境保护运动。川有学者认为应制定专门的环境信息法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指南。主要内容应包括环境信息公开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公开程序、公开对象以及公众请求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与自己实际利益相关的环境信息公开未获满尽帅救挤等。29王灿发等学者认为应确立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例外原则,指出应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的成功经验,明确环境信息公开豁免范围的决策机构,严格界定环境信息豁免情况的范围,健全环境信息公开豁免范围的决定程序。:30李奇伟认为我国应总结镇江市和呼和浩特市试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其重点是形成一套客观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评价体系和评定标准,规定充分有效的公众参与形式,加强对责任的追究,使其扩展到民事、刑事等各个方面。川张式军指出要进一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影响。环境信息公开应该更加灵活,并引入动态化管理的思想。当企业环境行为有明显变化时,环境管理机构应当及时评判,并给予相应的认定,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刺激作用。川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2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概述2.1环境信息与企业环境信息的概念环境学词典一书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环境信息的含义,环境信息是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多种物质能量流进入环境系统之后所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后果的反馈性识别信号,为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认知手段和共享资源。:331环境信息公开理念与实践一书则从信息使用角度定义了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是指表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过程中各固有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规律等数字、文字和图形等总称;是经过加工的、能够被环境保护部门,公众及污染者利用的数据,是人类在环境保护实践中认识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一种共享资源。仁:34j在1998年欧盟签订的在环境问题上获得信息、公众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的公约(奥胡斯公约)对环境信息做了最全面、最科学的界定,在第2条第3款中指出:环境信息指下列方面的书面形式、影像形式、音响形式、电子形式或任何其他物质形式的任何信息:(1)各种环境要素的状况,诸如空气和大气层、水、土壤、土地、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包括基因改变的有机体,以及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2)正在影响或可能影响以上(1)项范围内环境要素的各种因素,诸如物质、能源、噪音和辐射及包括行政措施、环境协定、政策、立法、计划和方案在内的各种活动或措施以及环境决策中所使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其他经济分析及假设;(3)正在或可能受环境要素状况影响或通过这些要素受以上(2)项所指因素、活动或措施影响的人类健康和安全状况、人类生活条件、文化遗址和建筑结构。剐从上面三种定义方式可以看出,环境信息的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所有的政府和企业事务,甚至是个人行为,只要和环境有所关联,都有可能成为环境信息的来源。环境信息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环境数据,只有单纯的数据是不能体现环境对人类、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的,信息应该是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笔者认为环境信息是可以用文字、图像、数据形式记录的有关环境要素状况、环境行为及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管理方针政策等内容。从环境信息公开的角度来说,这更能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而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信息,是环境信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息最主要的一部分,不仅包括环境状况信息.:环埠,危害行为信息、环境保护措施信息,还包括环境管理信息和环境政策信息。国家环境保护部在2008年5月1日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规定: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2.2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概念与分类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指企业为促进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环境交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遵循信息公开一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形式定期向社会公开企业运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等造成影响的有关信息。1361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重要方面,也是环境管理信息手段的重要环节。学者们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分类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其内涵都与强制和自愿公开密不可分。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一书认为按信息提供方式不同,环境信息公开可以分为“积极型”环境信息公开和“消极型”环境信息公开,所谓“积极型”环境信息公开,也称环境信息的主动公开,是指政府或企业主动向社会公众发布、传播环境信息;所谓“消极型”环境信息公开,又可称为环境信息的被动公开,是指只有在公众提出某一明确、具体的环境信息申请后,才有可能获得有关政府部门提供的环境信息。371政府依申请公开环境信息和企业迫于政府处罚、公众舆论压力而公开环境信息,当然都属于“消极型”公开。环境信息公开理念与实践一书亦认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1381无论积极与消极公开、主动与被动公开都与我国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5月1日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