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环境监测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环境监测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环境监测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一、 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3.大气采样效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4.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5.生物污染监测:当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收到污染后,生物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也吸收了污染物质,并在体内迁移、积累,从而受到污染。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生物监测法。6. 总悬浮微粒:(TSP)指漂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7.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引起污染。8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9、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10、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11、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12、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13、何谓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14、何谓优先监测? 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监测称为优先监测。15、何谓环境质量图 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16、何谓硫酸盐化速率? 大气中含硫污染物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17地表水:汇集在地球表面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和沟渠等地的水。18.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在一定生境中,各个生物种群互相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19.系统误差:指由于测定过程中某些经常性的,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其特征具有单向性。二、填空题: 1.二次污染物是指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 ) 之间相互作用,或与大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来(颗粒小、毒性大)的污染物。2.粒子态污染物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大约在(0.011000) m之间,其中大于10m的叫(降尘) ,小于10m的叫(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IP)。3.大气布点时,在城市的功能分区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宜采用(功能区)布点法。4. 大气采样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二类,即(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5.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为三类,即(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环境监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检测)。6.河流三断面布设法中的三断面是指 (对照)、 (控制)、(削减)。7.废水监测中,可根据废水采样是否混合测定,以及废水排放量是否恒定,可以分别采取( 瞬时水样 )、(平均混合水样 )、及( 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8.通常所说的三氮是指(氨氮)、(硝酸盐氮氮)、(亚硝酸盐)。9.大气中的高架点源,应采用(扇形)布点法;当存在着多个污染源,并且分布比较均匀时,采用(网格)布点比较合理。10.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可以分为两大过程:(样品的烘干)和(磨碎和过筛)。P27811.索氏提取器是提取( 有机物 )的有效仪器,它主要用于提取土壤中( 苯并芘 )、( 有机氯农药 )、( 有机磷农药 )和( 油类 )等。12.植物样品采集时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13.污染物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根茎叶穗壳种子) 。14.总悬浮微粒的粒径是指粒径在(100)m以下的液体或固体颗粒,缩写代号是(TSP)15从信息角度看, 环境监测的实质是(环境信息的捕获) 、(传递) 、(解析) 、(综合)的过程; 16在一条垂线上, 当水深 (_小于等于5m)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水面下0.5m),当水深(510m)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水面下0.5m和河底以上0.5m) ; 17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 浓缩样品 )、( 消除干燥 ) ;p50 18氰化物造即刻中毒的原因是(氰化物进入人体后,主要与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失去传递氧的作用,引起组织缺氧窒息。)p95; 19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 20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 酚 )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二苯碳酰二肼); 21大气采样时要求相对高度是( 1.5m ); 22.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其污染物分布量和残留量最多的部是(根)。23.水质监测可分为(环境水体监测)、(水污染源监测)两种。24. (硫化物)测定是酸雨调查最重要的项目。25.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分为(急性作用)和(慢性作用)。26.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小于10m)。27.简要表达下列符号所代表的意义:DO(溶解氧) 、BOD5(生物化学需氧量) 、COD(化学需氧量) 、TSP(总悬浮微粒) 。28.水质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用(误差)来表示的。29.大气中的气态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氢)。30.“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三、简答题: 1.简述优先监测原则的内容。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监测称为优先监测。2.简述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方法。P383.简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原理。P175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奈乙二胺配成吸收液采样,空气中的NO2吸收转化为亚硝酸和硝酸。在冰乙酸存在条件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再与盐酸奈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染料,其颜色与气样中的NO2浓度成正比。4.简述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原理。P1095.简述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的原理。P1016.请作出质量控制均数控制图。并说明该图的作用。P4477.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监测中心站的主要功能。P482-4838.什么是光化学氧化剂?它和总氧化剂之间是什么关系?P180光化学氧化剂是指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关系: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0.269*氮氧化物9.简述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P234235对于陈旧的固体废物,可以分成采集等量的单个样品,对于新鲜的固体废物,可以根据排放量是否均匀来采集:如果均匀则采集等量单个样品,对于不均匀采用比例样品。10环境监测的全过程都包括哪些内容?P1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11、水样保存一般采用哪些措施?P48(1)冷藏或冷冻;(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值,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12、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几类?请说出各类的名称P9分为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13、凯氏氮的测定操作主要包括哪三个步骤?P105首先,取适量水样于凯氏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和催化剂(K2SO4),加热消解,将有机氮转变为氨氮;然后在碱性介质中蒸馏出氨,用硼酸溶液吸收;最后以分光光度法或滴定法测定氨氮含量,即为水样中凯氏氮含量。14、影响大气采样效率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P1691.收集器和吸收剂;2.采样的速率;3.采气量和采样时间15.简述化学需氧量的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