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旅游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甘肃天水旅游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甘肃天水旅游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甘肃天水旅游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甘肃天水旅游市场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天水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今年4月26日,我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张小远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一次甘肃天水作了一个有关旅游市场的调研,两天时间我们主要去的景点有伏羲庙,伏羲博物馆,玉泉观,麦积山等,回来后我根据调研情况做了这个调研报告。首先我对这几个景点作一个介绍: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全国有两处,另一处为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庙坊、亭、房、廊等建筑,严格安排在纵贯南北的主轴线两侧,布局对称而紧凑,疏密相宜而有致;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轴线上,统领全局,雄浑端庄。当游人沿天水城内大街西行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可望见一座掩映在绿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庙前大门。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宽六点五米、长十七点六米的台基之上。台基围以砖砌勾栏,东、西、南三面均有垂带式踏跺。拾级而上,可见牌坊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 饰有鸱尾螭兽;檐下斗拱为四攒七铺作,六抄单拱,两柱头有转角斗拱,均系精雕细镂的上乘佳作。进大门牌坊,即入正门。此门五间门面,共宽十八米,进深两间。正中门楣,原挂有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巨匾一方,现悬挂太昊宫匾一,含义同与天地准相似,都是颂扬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广大无边。 玉泉观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在甘肃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顶有小庙,传为明魏忠贤生祠。侧边有雷祖庙,三官殿,诸葛祠,托公祠,三清阁,选胜亭,静观亭,苍圣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传为元代陆、马二真人羽化处。三清殿梁上墨书题记“明嘉靖叁拾陆年岁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书题记“嘉靖叁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径深幽。春来杂花丛生,碧草蒙茸,游人至此,流连忘返。 仙人崖 。距麦积山石窟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三崖,依其方位,名曰东崖、西崖、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姿态万千,若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仙人崖景区由三崖、五莲山、六大寺组成,翠峰林立,岩石万仞,松桧成林,鸟语花香。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下,融汇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现为一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有明清殿宇27座,房屋54间,及北魏、宋、明清各代塑像197尊,壁画83平方米,永乐年间的珍贵铜佛像5尊。仙人崖三崖中,以西崖面积和佛殿数量为最,14座殿宇内有唐、宋、明、清各代佛像100多尊,艺术价值极高。“仙人送灯”、“净土松涛”、“仙水湖光”、“十八罗汉朝玉帝”,仙境意趣,景景。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它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火车站东南约35公里的秦岭山脉之中。周围山奇林郁,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主要为了使天水市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从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全面了解天水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客源市场的构成、旅游六要素消费情况,以便更准确界定并有预见地开拓我市旅游客源市场,为旅游营销策划和深度开发市场提供重要依据。 一、调查内容和情况分析 (一)调查内容的设置 此次调查主要是根据游客的基本情况、最关注的旅游范畴以及最关心和敏感的问题进行的,在调查表中共设计了15个项目,分别是:游客所在地城市、受教育程度、在天水游览的时间、选择的交通工具、最知道的天水旅游景点、对天水现有旅游景点开发情况的评价、在天水旅游景点游览时每人每天平均总支出、通过那些渠道了解天水旅游信息、到天水旅游的原由。 (二)情况分析1、游客分布情况客源分布 总人数(人) 所占比例(%)国内 1066 98.98%海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11 1.02%华北地区 95 8.82%北京 36 3.34%华东地区 123 11.42%上海 31 2.878%山东 31 2.878%华南地区 30 2.785%广东 23 2.135%华中地区 65 6.035%河南 44 4.085%东北地区 25 0.464%辽宁 12 1.114%西北地区 652 60.538%甘肃 387 35.93%兰州 186 17.27%天水 66 6.128%陕西 162 15.041%西安 107 9.935%西南地区 76 7.056%四川 54 5.013% 从客源分布看,国内游客以西北地区最多,而在西北地区中本省的游客占据一半以上,说明目前本省和陕西地区是我市的主要客源地,而其他地区和省市没有形成气候;海外游客所占比例较低,仅仅为总人数的1.02%。2、游客的教育程度 初中 5.41% 高中 15.36% 大专 28.50% 本科 45.58% 研究生 5.15% 从游客的职业和教育程度分析: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比重比较大,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块平时被忽略了的市场学校,这部分群体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注重文化品位和休闲度假游,在这方面我市又极具吸引力,所以要加强针对性和渗透性的营销。 4、游客在天水旅游景点游览的时间情况 一天 19.08% 两天一夜 39.95% 三天两夜 25.89% 四天以上 9.97% 逗留时间看,来我市的游客一半以上能够在天水度过两到三天,其中两天一夜的占39.95%,三天两夜的占25.89%,这说明我市丰富的旅游产品足以吸引和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 6、游客出游时选择的交通方式情况 自驾车 24.37% 火车 28.98% 飞机 13.23% 长途汽车 24.54% 其他 8.88% 从游客来我市旅游选择的交通方式看,游客选择火车、自驾车和长途汽车的比例基本均衡,随着我市飞机场的正式通航,选择飞机的游客应该有所增加。7、 游客每人每天平均总支出情况 100元以下 15.38% 100300元 31.61% 300500元 32.71% 5001000元 13.42% 1000元以上 6.88% 从游客支出情况看,主要在100500元之间,平均每人支出377.95元,高出2007年大口径统计的人均消费水平335元,这种消费水平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应从刺激消费水平上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8、游客到天水旅游景点游览的原因情况 游览观光 32.94% 休闲度假 25.13% 探亲访友 17.09% 旅行社行程之一 16.22% 其他 8.62% 游客对天水景点开发情况的评价 很好 18.51% 较好 48.42% 一般 28.95% 较差 3.33% 很差 0.79% 结果显示,吸引游客到天水旅游的原因主要是以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游客对我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感受最深,对景点开发评价为良好的居半数,这些结果表明,我市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近年来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也得到了游客的基本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市的服务接待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0、游客最知道的天水旅游景点情况 麦积山石窟 35.95% 伏羲庙 26.51% 南郭寺 11.68% 玉泉观 9.81% 南宅子 4.58% 水帘洞石窟 4.28% 大像山石窟 4.24% 仙人崖 1.05% 大地湾 0.24% 温泉 0.31% 石门 0.31% 曲溪 0.07% 李广陵园 0.20% 姜维墓 0.03% 分析对天水旅游景点的认知情况:认知程度较高的仅仅是几个主要景点,麦积山石窟和伏羲庙的仍然是最被知晓的景点,其它景点所占的比例基本都在10%以下,由此分析,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完全被开发成市场需求的产品,缺乏特色和知名度,吸引力不大。 11、游客了解天水旅游信息的渠道情况 通过天水旅游网站 23.29% 通过央视旅游节目 12.42% 通过地方电视旅游节目 13.33% 通过旅行社来推荐 9.60% 通过旅游报刊杂志 12.70% 通过天水组织的旅游宣传活动 12.28% 其它 16.37% 游客了解天水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通过天水旅游网站的人数最多,占23.29%,通过其它渠道的人数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互联网是目前最被常用的查询工具。 (二)天水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现状与资源评估 1、天水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现状。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古文化的繁盛之地,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构成天水历史文化的基本框架和独特优势,与之相关的文物旅游景点228处。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6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5处,文物保护点638处,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古遗址、石窟寺、石刻、古墓葬等文物古迹,以及30000多件馆藏文物,是甘肃省具有一定影响的文物大市,为天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物资源是天水旅游资源的主体,天水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对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近年来,天水重视文物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以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发展文化旅游以及提高综合竞争力为突破口,在全市先后启动了“创优”、“三城联创”活动,实施了伏羲庙、胡氏名居、文庙、纪信祠等一大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并建设成甘肃省颇具影响力的旅游景点,着重围绕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与之相关的文物古迹,培育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如祭祖游、宗教游、民俗游等等,天水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天水文物旅游发展评估。 天水全面推进“旅游富市”战略和“1135”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将天水建设成为“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旅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品牌化成效显著,旅游产业市场主体迅速扩大,以主打“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天水”这一具有世界性潜力的旅游品牌主体形象,明显提高了天水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