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县基础资料.doc_第1页
永胜县基础资料.doc_第2页
永胜县基础资料.doc_第3页
永胜县基础资料.doc_第4页
永胜县基础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胜县基础资料一、区位交通 (一)地理位置 永胜县地处滇西北高原与横断山脉交接地带,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疆域东接华坪,南连宾川,东南与楚雄州大姚县隔江相望,西临金沙江与丽江县和大理州鹤庆县一衣带水,北与宁蒗县山水相连。永胜县城永北镇西距丽江市大研镇102公里,东南距云南省会昆明市514公里,海拔2140米。县境辖域面积4950平方公里,东西横距82公里,南北纵距140公里。 (二)交通区位 永胜县境内有丽攀公路和祥宁公路两条省道,呈“十字形”分别自东西向和南北向穿过,联系着古城区、华坪县(东至攀枝花)、宁蒗县和大理市,交通区位十分特殊。 二、历史沿革 永胜县历史悠久,永北镇为古代茶马古道重镇之一。据永胜县志记,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园前111年),永胜为遂久县地,属越嶲郡;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改属云南郡。唐贞观十一年(795年),南诏置北方赕。两宋时设善巨郡,属大理。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称北胜州,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为北胜府。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降府为州。二十九年(1396年),置澜沧卫军民指挥史司。正统六年(1441年),升北胜为直隶州。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升为永北府,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降为永北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再降为永北县。民国22年(1933年)更名为永胜。1950年1月16日,永胜县彻底解放,成立永胜县人民政府。1960年华坪县属之仁里河东岸高寨、宏德、新田、良田等地划归县属。1961年、1970年,因扩建羊坪水库,宁蒗县的羊坪乡先后划归县属。 1985年实行公社改区, 全县设永北镇和其他15个区, 区以下设135个乡, 5个小镇。 1987年区改乡时设永北镇和其他17个乡。2005年末,永胜县辖永北镇、三川镇、程海镇、期纳镇和仁和镇5个建制镇,片角乡、涛源乡、顺州乡、大安彝族纳西族乡、松坪傈僳族彝族乡、光华傈僳族彝族乡、羊坪彝族乡、六德傈僳族彝族乡、东山傈僳族彝族乡、东风傈僳族乡等10个乡集镇。 三、自然条件 (一)地质地貌 永胜县地处程海大断裂带北端,断裂呈北、北东南北走向。程海断裂带在县境以独特的地貌景观著称,如县城海拔2140米,往西与其相邻的三川坝海拔骤减为1560米,出现高差四、五百米的断层。 永胜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衔接部和滇西高原与横断山脉两个地形单元的结合部,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在东西两山之间,有一条直距长110公里的宽河谷盆地和水域,即三川坝、程海、星湖坝、期纳坝、涛源坝,穿过金沙江,直达宾川坝,显系第三迭纪中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断层地堑。最高为羊坪乡它尔布子峰,海拔3963.6米,最低为仁和镇汇源村河门口金沙江畔,海拔1056米。全县为两山对峙,一江环绕的立体地形。 永胜县跨横断山脉和滇西高原两个地貌单元,新生代以来,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造成地貌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形成断层谷和断陷盆地,如羊坪永北三川西部山原的中间低两边高的地貌。 从地层看永胜县的地质,由元古界和新生界,除古生界志留系缺失外皆有分布,只是分布面积和沉积厚度多寡而已。地质构造主要受经向(南北向)构造带所控制,而纬向构造也有所表现,但远无经向构造发育。 程海大断裂纵贯境内中部,北起米厘一带,经程海、期纳,穿过金沙江至片角并延伸出境。在县内多形成盆地,呈断续分布。中羊坪大厂断裂带,与程海断裂带走向近于平行。 褶皱一般为宽缓和对称或以短轴不对称为其特点,从北向南主要有金沙江(小松坪)倾状背斜,梓里复背斜,期纳褶皱带,鞑靼河褶皱区以及四角山向斜等。 境内新构造运动强烈,以间隙性升降运动为主,继承和复活老的断裂构造而形成现代的地貌景观。由于新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震频繁,历史记载最大震级7.5级。 (二)气候条件 受西伯利亚和青藏高原冷气团影响。随着高压气候流和冷气团交错运动的复合运动作用,加之境内海拔高低、坡向、坡度、山脉、江流湖面和植物群落等诸因素,形成高寒,中凉、中暖和低热四个气候层次,且随季节,垂直、水平差异有明显的变化。主要的特点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高多湿寒冷,低干旱燥热和南热、中暖、北高寒;这种由北至南,从高到低,从冬春到夏秋的水热分布模式,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永胜县年平均气温13.5,全年最高气温32.3,最低气温11.2。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510 月份为雨季,雨季降水占全年降雨量的81.9,多年降雨量为924 毫米,年蒸发量1488.5 毫米。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3.6 小时,冬春两季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占全年可照时数的54.86。当年11月至次年5月,每月日照时数200小时。 (三)水文条件 永胜县降水年际变化突出,当年11月至次年5月境内上空受干燥劲西风控制,不易形成降水过程而成为旱季;5月下旬至10月当孟加拉湾高压气流形成和来自西南浑厚潮湿气流控制,暖湿气流沿迎风面腾升而受山阻和冷却作用而形成雨季。南片的程海、涛源、期纳、片角属云南省第一少雨中心范围,年降雨量585-710毫米,6-9月降雨约占全年降雨的81.4-85.6,年蒸发量1608.2-2232.2毫米,大于降水量的2倍。仁和、永北、三川降雨丰富,6-9月降雨一般在815.3-924毫米,占全年的81.9,年蒸发量1488.5毫米,大于降水量。海拔较高的(2000米以上)羊坪、松坪、顺州等地年降雨量1006.7-1116.6毫米。永胜境内降水总的特点是:海拔每增加100米,降雨量增加30-40毫米,迎风坡每升高100米,降雨量增加50-70毫米,主要特征为: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南少北干,高温低干。 永胜县的蒸发量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显现出地域上和季节上的差异。总体上呈现南部干热河谷地区蒸发量相对较大和4-5月蒸发量相对较大。南部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两倍多,属全省第一少雨中心范围,涛源年平均蒸发1608.2毫米,北、东、西、中部降雨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永北镇年蒸发量为922.9毫米。 永胜县属金沙江流域,县城周围的主要河流有羊坪河及其下段的仙人河和桥头河。羊坪河发源于永胜县东北部,上游有羊坪水库,羊坪河由北向南再转向西流至永北镇以东约2 公里处的灵源箐处分为两支,向南的一支流入仙人河,向北的一支流入桥头河。仙人河途经永北镇,县城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该河中,该河的一部分水通过引水隧道注入程海湖作为程海湖补充水,另一部分流经仁里河,最后汇入金沙江,该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08 立方米/秒。 (四)植被土壤 根据永胜1982年至1984年的土壤普查,全县土壤分10个类,其中亚类18个,土属40个,耕作土种57个。永胜海拔高程的变化幅度较大,因此,气候、生物和土壤沿等高线呈带谱状分布比较明显,其规律是:海拔3200米以上分布为亚高山草甸土;22903200米之间为棕壤和黄棕壤为主,24002700米之间以红棕类的棕红壤为主,15002400米之间分布有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色土等;1500米以下温度高,降雨少,湿度低,以燥红土的褐红土为主。 永胜县因地貌多异,地势起伏海拔高差大,气候差异明显,因此,自然植被也较复杂,主要呈现垂直差异,分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草地类植物。 四、资源条件 (一)土地资源 永胜县共有土地面积738.8万亩。其中,农用地540.8万亩,包括耕地85.5万亩,园地3.4万亩,林地423.1万亩,牧草地1.9万亩,其他农用地26.9万亩;建设用地9.8万亩,包括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7.5万亩,交通用地0.9万亩,水利设施用地1.4万亩;未利用地188.2万亩。 (二)水资源 永胜县水力资源丰富,金沙江围绕永胜县西界折东穿南部地区出境,流经本县江面长215公里,永胜县境内水系均属金沙江水系中等支流,有五郎河、马过河、海河、枯木河、达旦河、三岔河等六条金沙江一级支流,还有二、三级支流47条,山箐水沟1239股,全县降水量约为1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5亿立方米;全县丰水年水量为19.5亿立方米,正常年12.9亿立方米,枯水年9.48亿立方米。永胜县境内山脉纵横,山高箐陡,落差集中,水能资源蕴藏量约为29.36万千瓦,这些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五郎河下游、羊坪河下游、马过河中下游、母鸡河及双河中游以及其它一些河道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达14.78万千瓦,占蕴藏量的50.3,现已开发14975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0.13,尚可开发13.28万千瓦。 表 1.1:永胜县主要河流统计表 水系名称 流经长度(千米年径流总量(亿立方米)径流面积(平方公里流向源自汇入金沙江水系五郎河1138.7872189自北向南宁蒗县战河区光马山南麓金沙江海河 39.4342自北向南轿顶山金沙江达旦河1121.851888宾川县金沙江马过河1021372自北向南昔腊坪金沙江三岔河69322金沙江枯木河自南向北宾川县金沙江(三)矿产资源 永胜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金、银、铁、锌、铅、锰、钴、汞、煤、高岭土、石灰石、磷矿、硫铁矿、石棉、石英石、云母、方解石、石膏、硝石、水晶石、重晶石、天然气等25种,具有优势的有煤、高岭土、石灰石、砂金、铜等矿种。已建成的年产1000吨的宝坪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表 1.2:永胜县矿产资源分布表 乡镇名称金矿 铜矿 煤矿 建筑材料永北镇 仁和镇期纳镇三川镇程海镇片角乡 涛源乡顺州乡羊坪乡六德乡东山乡东风乡大安乡 松坪乡光华乡永胜县的金矿主要有砂金和岩金,开发利用的主要是砂金。砂金分布于流经永胜县的金沙江地段,含金品味较富的集中在片角乡、涛源乡、太极乡江段。1978年省黄金部队对金沙江大桥一带砂金作了普查勘探,探明储量1.4吨,远景储量2.5吨。 全县铜矿远景储量50万吨,探明储量63611吨。铜矿主要分布于板桥乡、顺州乡、大安乡、光华乡、松坪乡,在太极乡、涛源乡、片角乡、期纳镇、程海镇、三川镇等地也有铜矿出露,发现的铜矿及铜矿点有35个。 煤矿远景储量5499万吨,探明储量2486万吨,全县年产原煤约16万吨。煤矿主要分布于仁和镇、六德乡、永北镇、大安乡、顺州乡、金官镇等。煤种有烟煤、无烟煤、褐煤,发现的煤矿及矿点有25个。 高岭土矿位于永北镇大厂村,探明储量237万吨。 石灰岩矿主要分布于永北镇关丫口、六德乡大田、期纳镇满官、仁和镇龙潭等,探明储量2.5亿吨。 (四)农副产品和生物资源 永胜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35.53万人,现有耕地41.1万亩,耕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薯类、杂粮等;经济作物以亚麻、油菜、花生、甘蔗、瓜果、蔬菜、蚕桑、烤烟为主。 程海是永胜县商品渔养殖基地,水域面积11.53万亩,每年产鱼600多吨;另外还有池、坝、塘养殖面积7888亩,鱼种丰富,优质,全县渔业稳步增长。 永胜县境内山峰连绵,丘陵纵横,山间盆地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草肥养,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有丰富的农作物副产品和广阔的荒山、荒坡,成为发展猪、牛、马、羊、驴、骡、禽、蜂等的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 永胜县生物资源丰富,其中程海是云南省八大湖泊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三个螺旋藻湖之一,天然藻类蛋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已建成施普瑞公司的螺旋藻养殖厂和永胜县的蓝宝公司。 永胜县野生药材品种繁多,苦良姜分布区域广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五)旅游资源 永胜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金沙江中段及丽江、大理、宁蒗泸沽湖三大著名旅游景区的结合部。历史上,是南“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祖先的客籍地,在目前形成的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中,是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之东大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永胜县以高山、峡谷、坝子、湖泊地貌背景为基础,孕育了永胜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渗 透、融合,积淀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旅游资源。据初步调查统计,永胜境内主要的旅游资源点有183处,其中:自然旅游资源100处,占56.2;人文旅游资源83处,占43。境内有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和世界上自然生长螺旋藻三大湖泊之一的程海湖、红石崖国家级古地震遗址、三川坝田园风光、灵源箐等自然景观和毛氏客籍文化、他留文化等人文景观。 4表 1.3:永胜县四大旅游景区现状一览表 景区名称 景区范围 主要景点资源特色功能定位程海海滨旅游休闲度假景区 程海及周边地区 海西观景大道、 金兰民族文化村、 青草湾生态度假村、 仁义渔舟晚唱、 海滨沙滩浴场、 螺旋藻科普养殖观光 民俗文化风情、自然生态水域景观 浏览观光、 科普及水上项目古地震遗址旅游景区 古地震遗址峡谷、三刀山、仙山、仙人洞、 源潭河水库、打鹰山 古地震遗址峡谷、 白塔山地震博物馆古地震遗址山域风光 科考、探险观光 他留山景区 六德乡玉水、 营山、双河三个村民委员会和六德村民委员会的纳咱自然村 双河村、他留墓林、古城堡遗址、栖云洞、他留梯田 他留民俗文化风情、生态旅游 民族文化风情考察、旅游观光三川坝景区三川坝坝区龙潭莲景、三川土林、月亮田、九龙潭及卧佛寺、毛氏祠堂、明代盟川桥、农家乐园 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历史遗迹 观光、 休闲、 度假、购物 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永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经济穷县,云南省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永胜县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有被誉为“滇西高原明珠”的程海湖,有世界上最大、中国唯一的螺旋藻生产基地,有历史悠久的、誉满东南亚的精美陶瓷,有“滇西米粮仓”、“滇西鱼米之乡”美称的三川坝子,有创水稻世界最高单产记录的涛源沿江数万亩热区土地资源。 近几年来,县委、政府立足本地独特的气候、水土和生物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全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连年赤字,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社会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截止到2010年底,国民生产总值294096万元,人均GDP为7100元,财政收入17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00万元。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5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7元;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850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1.2%。 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9600万元、110161万元和94335万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6.51、30.16和18.1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5:37.5:32。 表 1.4:1998-2010 年永胜县经济指标变化情况(单位:万元)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国内生产总值7113376268809088769994776100940118148127778146326177281209757241358294096第一产业29761304513040331453321143518239645497925332764259730427690089600第二产业149921568716284172691852020575241802963440319529726813584632110161第三产业26380301303422138977441424518354323483525268060050685807982694335备注:资料来源于永胜县统计局备注:资料来源于永胜县统计局 六、人口状况 (一)人口现状 2010年,永胜县总人口3994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207人,出生率15.84,自然增长率-5.93。 (二)历年人口变化情况 从1998年到2010年,永胜县人口出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死亡率略有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由6.99下降到2009年的2.55。并在2010年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增长速度逐年放缓。表 1.5:1998-2010 年永胜县人口变化情况(单位:人)总户数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98918673736872427613.466.476.991999930273751332449612.496.645.852000942143774232497512.626.546.082001964113803942677911.726.645.082002975013815472650111.386.125.26200399386383997286739.945.054.8920041034483857413041010.254.865.392005107538387383320579.844.775.0720061129263929883295612.669.583.0820071159663968803430410.467.682.7820081189843991823536110.897.873.0220091220944015493635013.6611.102.5520101258123994703720715.8421.77-5.93备注:资料来源于县公安局、2000 统计年鉴表 1.6:1998-2010 年永胜县人口机械增长情况(单位:人)总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机械增长率199837368724013196-0.21199937513324803085-0.16200037742317122230-0.14200138039415681910-0.09200238154720072239-0.06200338399730233297-0.07200438574127463158-0.112005387383388429610.24200639298836104107-0.13200739688036764546-0.22200839918241254251-0.03200940154933653830-0.122010399470357834280.04备注:资料来源于县公安局(三)永北镇人口变化情况 永北镇为永胜县政府所在地,截至2011年底全镇总人口5.6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4.19万人。表 1.7:1998-2010 年永北镇人口变化情况(单位:人)总户数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984948211664199913946497341194812.675.317.3620005034112403200115667523881421411.305.026.28200215699523281384712.995.607.4020031614953527156049.754.864.8920041730954286166829.785.913.8720052008056602185948.525.183.3420062006756683186159.673.376.3020071972156347181999.125.094.0320081952555702178879.4313.75-4.3320091971155523179359.4813.09-3.6120102004855458180099.9313.26-3.33备注:资料来源于县公安局、2000 统计年鉴六、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现状概况(一)现状公路永胜中心城区现状的对外交通主要是公路交通,尚无铁路、机场、码头的建设。现状共有四个方向的主要出入口,分别为西北方向的丽攀省道,连接丽江;南、北两个方向的祥宁省道,分别连接大理和宁蒗;东侧至羊坪的县道永羊路。其中丽攀线为三级公路,祥宁线以三级为主,还有部分路段为二级和四级。永羊路路况相对较差。(二)规划铁路规划丽攀铁路经过永胜中心城区,将极大的改进中心城区的对外交通联系。在中心城区南部凤鸣南路西侧,建设火车站场,兼有客运和货运功能。(三)规划高速公路规划的丽攀高速从中心城区北侧自西向东经过,并在金家村设置出入口。七、中心城区供水现状概况永胜中心城区目前已开发水源有三个:分别为赵家山箐引水工程,老板箐引水工程,羊坪水库引水工程。两处为山箐地表水,一处为水库水。 目前赵家山箐和老板箐引水工程能满足中心城区用水需要,羊坪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库容量为 34000 万立方米,是中心城区供水水源的重要保障地。永胜中心城区水厂位于中心城区东边壶山半山腰,海拔高程 2223 米,距中心城区 1.8 公里,落差 86 米,供水压力 8 公斤。水处理设施两套,一套 5000m3/日,一套 15000m3/日,运行情况良好,总处理规模为 20000m3/日,目前实际供水仅接近 7000 m3/日,仅占供水规模的35。八、中心城区排水工程现状概况2002 年永胜中心城区已经完成日处理 5000 吨的污水处理厂 1 座处理中心城区收集的生活污水。现有污水处理厂位于中心城区南部凉水村委会的凉水井村,干支河与王家河交汇处,占地面积约 17.89 亩,设计处理能力为5000m3/d,出水水质按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 B 标排放执行。但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建设不完善。九、中心城区电力工程现状概况规划区范围内现状有一座 110KV 梨儿园变电站,位于中心城区西部梨儿园,距中心城区1500 米,是丽江电网的枢纽变电站,容量为 56500 千伏安,110KV 进出线 4 回,35KV 进出线3 回,10KV 出线 12 回。型式为户外型综合变电站。目前项目区内建有 10KV 开闭站 3 座。十、中心城区燃气工程现状概况永胜中心城区现有液化石油气储气站一座,位于凤凰山南路以南,凤鸣南路以西,月供气量为 58 吨,现有供气方式为气站储存,专车配送,中心城区内无工业用气户,液化气均为民用。十一、中心城区环境卫生设施现状概况(一)垃圾处理设施中心城区现有垃圾处理场一处,位于城西北角 4 公里的西关坪,距永丽公路 600 米,占地面积 65 亩。 (二)公厕永胜中心城区现有公厕 10 座,分别位于东大街中段一中旁、灵源路上段、灵源路下段、东街、十字街、南街正义巷、吉庆路、文明南路、农贸市场和凤凰公园。(三)环卫设备及工作场所永胜县环卫工作由县环卫站负责管理,目前环卫共有正式职工 48 名,其中管理人员 7 名,临时工 41 名。环卫站办公场所与城建局在一起,共有 4 间办公室。环卫站共有车辆 7 辆,其中垃圾车 4 辆、洒水车 1 辆、吸粪车 2 辆、管理用车 1 辆,无专用停车场。 环卫站负责中心城区垃圾的日常清扫、收集、清运及处理,同时还负责中心城区绿化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十二、中心城区防洪工程现状概况(一)流域防洪除中泥河、桥头河及期纳刘官河在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血防、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治理过 15.64 公里外,其余河堤基本为土堤。现状河流总体防洪能力偏低,仅能达 5 年一遇洪水标准,洪水形势十分严峻。且大部分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逐年淤积,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农田村庄。还存在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城乡的防洪安全己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城区防洪 (1)穿越城区的敢子河长 9 公里,宽 3 米,深 1.5 米,经灵源、文化、凤鸣、凉水、南华入仙人河。1993 年修建仙人河隧洞时,从灵源至杆子河 3 公里衬砌为三面光渠道,设计过流 6m3/S,此河倾倒城市垃圾现象尤为突出,已严重影响正常行洪。 (2)中心城区西南角的徐家田,地势较低,排涝仅靠长 9 公里,宽 1.5 米,深 1 米的沟渠,过水能力仅为 0.5m3/S,这条沟还承担着永北镇西南街,胜利上邑村,梁官镇文祥、兴文等村委会的灌溉任务。如遇暴雨,短时间内,难以排放徐家田集水,洪涝严重。1990 年虽作洪涝治理,但限于资金不足,洪涝没有得到根本治理。 (3)中心城区环城北路和环城西路下段、农贸市场等地段,没有埋设下水管道,洪水无河道排出。雨季遭遇洪水,只能由南向北冲向胜利办事处,形成洪涝灾害。 (4)环城南路、环城西路上段排水,主要靠东马场灌沟排洪,灌沟过水能力为 0.5 m3/,难于容纳雨季洪水。因沟道上面建有多栋非法房屋,已严重侵占沟道影响行洪。由于洪水顺灌沟流向关丫口时,尾水不畅,洪水无正常出处,排洪时只能排向低洼的上邑村蒿枝箐,汇入桥头河,加之排水沟为土渠,在上邑村处易形成洪涝。 (5)中心城区东面灵源河防洪堤和南大沟、北大沟防洪标准低,影响正常行洪。壶山脚下谢家箐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频繁。(三)现有标准除中泥河、桥头河及期纳刘官河是是永胜县仅有的已建防洪工程,设计洪水标准是 1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是 20 年一遇,目前运行状况良好。其余河堤基本为土堤,现状河流总体防洪能力偏低,仅能达 5 年一遇洪水标准,洪水形势十分严峻。永胜县编辑永胜县是云南省丽江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长江上游,丽江市中部,县城永北镇。截止到2008年,永胜县辖5个镇、10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永胜县2010年总人口为 392024人1,2012年地方生产总值为44.8亿元。永胜物产丰富,素有滇西北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水稻、甘蔗、烤烟、花生为主要作物,永胜程海以盛产天然藻类蛋白而著名,程海螺旋藻被列入云南省政府18生物开发工程重点项目。永胜县旅游景点有程海、灵源箐、古地震遗址、羊坪水库等2。中文名称永胜县外文名称Yongsheng 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云南丽江下辖地区5个镇、10个乡政府驻地永北镇电话区号0888邮政区码674200地理位置云南省丽江市中部面积5099平方公里人口392024人(2010年)方言纳西语、西南官话气候条件温带气候著名景点红石岩国家级地震遗址机场丽江三义机场车牌代码云P建立时间1933年特产烤烟,甘蔗,苦良姜行政代码530722目录1历史沿革2行政区划3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水文4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光热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5人口民族人口民族6经济概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7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8交通9旅游概况主要景点10名优特产1历史沿革编辑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永胜县为遂久县地,属越西郡,首府设在至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直至东汉。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设置郡县,将遂久县改属云南郡,首府在今大理州。东晋时名姑复县,仍属云南郡,直至梁、陈。3唐武德七年(永胜县(4张)624年),置靡州,属姚州都督府。唐贞元十一年(795),南诏设置北方赕,后改名成偈赕,先后属剑川和铁桥节度。后晋石敬瑭天福二年至南宋末年(9371277年),设成纪镇、善巨郡,属大理国。 曾任大理国王的高升泰的子孙,世代镇守此郡,统治时间长达800余年。元朝初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施州(辖今永胜、华坪两县及四川攀枝花部分地区),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称北胜州,属丽江路宣抚司。“北胜”一名的来历为:忽必烈从甘肃出兵,自北而来,到大渡河兵分三路,进攻大理,其中一路首先占领永胜,以自北而来,首战取胜之意,取名 “北胜”。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北胜州为府,管辖金沙江东岸的北胜、永宁、蒗蕖、顺州等地,仍以高氏为知府,属丽江路管辖。明洪武十五年(1 382年),征南大军进云南,土酋高、章、子氏降明。开初,仍以北胜府治理。十六年(1 383年),改北胜府为北胜州,降章氏为北胜州副同知,高氏为北胜土知州,属鹤庆军民府管辖。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云南行都军民指挥使司,实行“改土归流”。除管辖北胜、永宁、蒗蕖、顺州外,又在永胜县城区、三川坝(金官、梁官)、南区(今程海、期纳、涛源、片角等乡镇)推行“寓兵于农”的屯田制,分设千户所5个, 百户所50个, 以及前后马军、黑伍、东西马场。明朝正统六年(1441年),升北胜为直隶州,属云南省布政使司,从此不属澜沧卫管辖。3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清兵入云南,北胜等地官府附清朝。十七年(1660年),永胜、华坪仍称北胜州。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奏准开辟北胜关,与西藏达赖喇嘛、青海根都台吉在此以茶换马,被称之为“茶马古道”。康熙五年(1666年),北胜州属大理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取消澜沧卫屯伍制,军屯土地、户籍人口、赋税等统属北胜州管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再升北胜直隶州为永北府,永宁、蒗蕖、顺州隶属。“永北”二字的来历,实为永宁、北胜之综合。 四十四年(1701年),永北府同知武烈兼宾川州知州事,此事载鸡足山金鼎寺石碑。雍正二年(1724年),丽江土知府木氏“改土归流”;次年,木氏所属梓里、睦科、大弯、米厘、松坪、喇嘛、楼子海等地(即今松坪、大安两乡)划属永胜。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改永北府为永北直隶厅,属迤西道,其地域、赋役、学制不变。主要官员品级则由四品降为五品。下设流官衙坪经历司、北胜州土支州高氏、北胜州土副同知章氏、永宁土知府阿氏、蒗蕖土知州阿氏、顺州土州同子氏、羊坪土千总李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华荣旧衙坪两经历署,设荣坪县(民国二年称华坪县),仍属永北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地方政权仍沿清制,称永北直隶厅。3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府、厅、州制, 留县,属滇西道。划永北直隶厅为永北、华坪二县。永北县下设金江、仁里、宁蒗县佐,又称分县。同年,全省各府、厅、州一律改县,省以下留道。永北属胜越观察道使管辖;统治机构称县公置,官称县知事,县知事以下设分治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观察使为道尹,永北县以下设金江、仁里、宁蒗县佐(又名分县),再辖土司约甲。民国18年(1929年)8月,县公署改名县政府,县知事改名县长。废道制,直属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云南省召开会议讨论建制问题。当时,永北多事,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