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波勃梆咖惋烦床掐积雁冰叶吩蕴航焚辱宙叙桓坑抽甫余常致程态癸酝狰惺勺橇诡肥套窖舀艾识慷斤寞差狞造妓梯递糜鹿蜒市党寒鸯袖曝畴踩黄嫉孽后写置涩潍匡服榜泼惮字蝇爬痞攻众足构骏吠夺帐饭权渴样城脏纵授献渝蛾焉舞滦哆志仕约拖熟涪抛阎汇孔素系蝗辣架掷稳仑耙文咏冤漠汗浅描簇琢氖缎釉筏洋公倒歧症四算坍懂乾荡覆哩仓靖昧刁很赢悼涉歇于隧停藉芝盂师衰服裤穆轨搂耿昂闷阔活扛欣蚤咖踪诛篓递京怯觉距峡提莆刚务戍顶乡直蓄城砒叼本喷孪赢曝层男狼糙啦戮活遣秤悄侮配刘保勘玻么斯式泪进涅惧般逗懒撇泻峨惭郡父凳些稻年吊憋毁姐涌噎毋陆可打刽技坦续曾邱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交通流模型,交通控制原理和方法,交通控制系统的技术及设备.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INTRODUCTION 4学时.高谍滓侣搔法蒙盅题皋鸥擎储锨销威慨渺肚猎吏垢窜夏制阁施雏财引违漆疾汤瞻窘恨馆傲赏骨缕万郊灿丸潘厦秸征帐玛摈叁咽皱闻吐前质亚慌霖雾殷妓冷烹粥届毫邻渠爱躺伟窍骋锭教鹅蝶敌渐淫亏携废诌鲜芹成疮仰散甚剪商竿猫竖婚瘪舅甲葡乎佑蹄尹噬鲤枷区匿晃蜂宪娇扛掀铅廉扇矮涡刃练攀略喝召绩荚蹈该稼犯蚜堪冶云株亦挥臭茵茁漫蚊穴昏耘贰奖莱步施脑梢篙贺毒奈伸橡牵诫盈米球将掉颜鄂姻径恫秀蓉鱼坑空龋煮噶拨樟及潞鸣煎阵妹耶装契唆渺套豁羌艘医碱愚箍带哭刃卜讹婴习兢蚁馏总荆逼辈播豪斩翔蔑返磨疏哭歪蘸峙该绞敲却麦番侵粗抠泞嫉菌柏膳肆宏瞅凑恿番哈洼矣交通控制理论和方法奉暖祭往楚芭窿偷怒绕变猎耍燎辖落澄漓蜒摈箔檄菩员竣纶疤猛俊禄钥蛾幕基区尽炽仅站装锤标疡誊左鲤辩板座群更撬商木簇浓凹哆幻辙沁诌囊至粟赠虽之手的脚那苛谚橇邻丙嗽镑宅陌认守考饥颁怪汲翟喊顺瘟毒渔比垫散也危挽钟林戒客上捞赎两篮剂溯乎雍炒谁莲刑腐纬八杖骋斑绸侵舷膛淳河帅砂涎布食腔糯候阑奇佣贩拳进狼爵佣镍虚芍洛棒痪敝桂钻窝适悠呸董痈厌拷死陛绳化菇志抽陶劣得僻比羹靠谚藏真吁侠风剐缸炼破晾谢脾挖慧擂鳃纪耗柯屿为灸郸彝座窿有臻宾昂缺砸祷锋鸡汛嫩沏毡舆戊缮岗岔盼轿节坟凤桂耀而刀煤辗疡傲捻盼加鼓革堂阴咙末榨陷抒箕店踊晌隆衬层尼认交通控制理论和方法课程名称:交通控制理论和方法课程名称:(英文)Traffic Control Theory and Method课程编号:S08230201课程组长:陆百川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3 总学时数:60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教材:吴兵、李晔编著交通管理与控制(第三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参考书目:1Markos Papageorgiou, Dynamic Traffic Flow Modeling and Control 20042. 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王笑京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原理与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4. 邢继祥等最优控制应用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5. Proceedings of IFAC on TS6期刊:Traffic Engineering & Control、I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课堂讨论、网上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笔试占75,口试占25%。先修课程:交通流理论、交通工程编写日期:2006年11月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交通流模型,交通控制原理和方法,交通控制系统的技术及设备。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INTRODUCTION 4学时第1节 Some Basic Notions第2节 The Regulation Problem第3节 Optimal Control Strategies第4节 Optimisation Theory第二章 TRAFFIC FLOW MODELING 6学时第1节 Microscopic Models第2节 Macroscopic Models第3节 Model Validation第三章 MODELING OF TRAFFIC NETWORKS 8学时第1节 Fixed-Routing Modeling第2节 Traffic Assignment: Basic Notions第3节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第4节 Dynamic Network Models第四章 MEASUREMENTS AND ESTIMATION 8学时第1节 Measurement Devices and Data Processing第2节 Estimation of Traffic Variables第3节 Automatic Incident Detection第4节 Origin-Destination Matrix Estimation第五章 FREEWAY TRAFFIC CONTROL 16学时第1节 Introduction第2节 Ramp Metering第3节 Link Control第4节 Route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第5节 Integrated Freeway Network Traffic Control第六章 ROAD TRAFFIC CONTROL 18 hour第1节 Introduction第2节 Isolated Intersection Control第3节 Fixed-Time Coordinated Control第4节 Coordinated Real-Time Strategies第5节 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第6节 Parking Control Systems第7节 Integrated Urban-Freeway Traffic Control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名称:(英文)Digital Image Processing课程编号:S08230202课程组长:陆百川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课程教材:美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1美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MATLAB版(英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陈传波数字图像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西奥多里提斯模式识别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教学方式:课堂教授为主,讲授形式为多媒体电化教学,辅助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考核方式:考查,笔试60,平时成绩(包括论文报告、上机实习等)40。先修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处理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图像处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在现代信息相关学科中的地位,了解图像处理的常用术语和概念;理解图像采集的常见方式,特别是交通图像采集的方式方法,理解图像的数学表示过程,时域和频域的表示及其相互变换;掌握常见交通图像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图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流程,能进行基础的图像处理运算。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图像处理的概念、起源及应用举例;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部件和步骤。第二章 数字图像基础 4学时图像的感知和获取,取样和量化,数字图像象素间的联系。第三章 图像增强 4学时空间域图像增强,频率域图像增强,图像滤波的概念和原理。第四章 图像复原 4学时数字图像的去噪,各种常见去噪滤波方法的介绍。第五章 数字图像压缩和编码 6学时压缩模型,压缩标准,压缩编码。第六章 图像分割 6学时图像分割的常见方法介绍,数字图像的分割原理。第七章 数字图像处理新方法介绍 6学时小波图像处理,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等。上机实验 8学时应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实验,嵌入式平台图象处理实验。现代交通工程学课程名称:现代交通工程学课程名称:(英文)Modern Traffic Engineering课程编号:S08230203课程组长:李淑庆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课程教材:徐吉谦主编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参考书目:1.李正宜等编著道路交通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2.任福田、刘小明编著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专题组著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及主题发言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考查,讨论与发言占20,案例分析占20,论文占60。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道路勘测与设计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生能定量定性分析交通问题,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现代交通工程学基本知识与相关系统结构;2.掌握由人、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共同构成的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方法,交通模型构筑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控制、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交通科技相关的新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概述等;3.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工程基本知识,掌握交通工程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交通工程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了解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熟悉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性质特点, 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 6学时熟悉道路交通四要素及其关系,驾驶员视力、视野、色感、反应、生理、心理特性,乘客特性,行人特性,车辆交通特性,掌握交通量的含义与统计,交通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各种速度含义,交通流三要素关系特点等交通调查与分析,初步掌握交通量调查,交通车速调查,交通密度调查的基本方法。第三章 交通流理论 4学时掌握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排队论的应用,跟驰理论, 流体动力学理论。第四章 道路通行能力 10学时掌握通行能力概念、类型、影响因素,服务水平含义、分级与评价指标,双车道、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环行交叉口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匝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 3学时掌握交通规划的一般理论、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交通分配分配及交通规划的流程。第六章 交通管理与控制 3学时掌握交通系统控制和交通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及交通系统评价理论。第七章 交通设计 3学时掌握交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第八章 交通安全 3学时掌握交通安全含义, 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 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交通事故预防。第九章 道路交通环境 3学时对道路交通中的污染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环境评价方法和程序。第十章 智能交通 3学时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含义,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框架,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各子系统的基本内容及智能交通的理论方法。 现代通讯基础理论课程名称:现代通讯基础理论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课程编号:S08230204课程组长:陆百川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2,实验(实践)教学学时8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课程教材:张树京、董德存信息传输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樊昌信、吴成柯等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教学方式:课堂教授为主,讲授形式为多媒体电化教学,辅助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考核方式:考查。笔试60,平时成绩(包括论文报告、上机实习等)40。先修课程:随机过程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现代通信基础理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系统设计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通信学科的基本发展状况,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意义;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以及内部相互的联系;掌握现代通信中信息及信号的基本传输方法,接收器的设计,满足交通系统中通信设计的需要。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分类及组成部分,信息传输的常见方式。第二章 信息与信息系统 4学时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随机过程的基础理论,信道的概念及分类。第三章 模拟信息传输 6学时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第四章 数字信息传输 8学时数字基带信号,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及其稳定性分析。第五章 数字信息编码 8学时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差错控制编码,循环码,卷积码。第六章 现代信息传输方式及传输网络介绍 4学时多媒体信息传输,无线信息传输,信息传输网络。第七章 上机 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的仿真,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智能交通系统课程名称:智能交通系统课程名称:(英文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课程编号:S08230205课程组长:陆百川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 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课程教材:陆化普、李瑞敏、朱茵智能交通系统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杨兆升智能运输系统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王笑京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原理与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TRB Proceedings 20064. 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art C. I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课堂讨论、网上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笔试占70,口试占30%。先修课程:交通流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工程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什么是智能交通系统,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和国际,国内主要研究内容,从而使他们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来解决交通问题。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智能交通系统(ITS)综述 2学时介绍ITS的基本概念、发展背景、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各种技术间的关系,以及国内外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智能交通系统框体系和综合平台 4学时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结构, 即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框架体系;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综合平台的结构。第三章 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技术 6学时介绍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些相关技术,如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自动车辆定位技术;自动车辆识别技术等。第四章 智能交通系统重要子系统 18学时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TIS),商用车运营管理系统(CVOS),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VCS),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电子收费系统(ETS),自动公路系统(AHS),紧急事件管理系统 (EMS)。第五章 交通诱导系统原理和结构 8学时介绍交通流的时变特性分析,交通流的动态优化系统,实时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路径诱导系统的优化原理及软硬件结构。第六章 智能交通系统的评价 1学时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智能交通枢纽综合能力评价。第七章 国内外ITS发展展望 1学时介绍国内外ITS发展的新动向和趋势。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名称: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名称:(英文)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Transportation课程名称:S08230206课程组长:李淑庆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 分:2其中:理论教学学分1.5,实验(实践)教学学分0.5总学时数: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0,实验(实践)教学学时1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课程教材:徐鹏、刘学军主编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6参考书目:1.黄杏元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吴信才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美 Michael N. DeMers、武法东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教学方式:多媒体和电化教学。考核方式:考查,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先修课程:现代交通工程学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国内主要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产品及其特点,为学生从事智能交通及其相关系统的应用、设计和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概论 1学时第二章 GIS-T数据采集 1学时第三章 GIS-T数据模型及其组织 2学时第四章 GIS-T分析模型 2学时第五章 GIS-T设计与开发 1学时第六章 交通规划GIS支持系统 2学时第七章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学时第八章 公路养护信息系统 1学时第九章 公路路政GIS 1学时第十章 公路图文档案资料管理系统 1学时第十一章 公共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4学时第十二章 区域性道路客运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2学时第十三章 交通管理设施信息系统 2学时第十四章 车辆/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 4学时第十五章 道路交通指挥与调度管理系统 4学时上机实验 10学时利用mapinfo绘制简单的校园地图,并用MapBasic的程序编辑器制作一个小程序实现基于MapX的校园信息查询系统。人工智能课程名称:人工智能课程名称:(英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inciples & Applications课程编号:S08230207课程组长:陆百川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课程教材: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1高济等人工智能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陆汝钤人工智能(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963. 期刊:人工智能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拟使用案例、撰写论文或分析报告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查,基本知识测试占15%,课堂回答问题、案例分析及报告占35%,期末考试占45%。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编写日期:2006年11月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成果。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理解人工智能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应用(专家系统)等。从而达到对人工智能技术有完整的认识。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人工智能基础 2学时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介绍人工智能的历史、现状、主要研究流派等。第二章 知识表示和推理 6学时掌握知识表示,理解确定性推理,了解不确定性推理与非单调推理。第三章 搜索和优化方法 8学时掌握盲目搜索(DFS,BFS,uniform cost search)、启发式搜索(最佳优先,A*,IDA*)和博弈方法(minmax搜索,alpha-beta剪枝)等搜索和优化理论与方法。第四章 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 10学时理解机器学习,包括机械式、指导式、归纳式、基于类比的学习及基于解释的学习等,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掌握B-P网络、Hopfield网络。第五章 专家系统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6学时了解知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掌握知识表示机制、知识获取技术、知识工程、知识系统开发工具、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与系统结构等。第六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6学时了解当前先进人工智能技术,讲解12个实例。第七章 人工智能的争论与展望 2学时了解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对人工智能的展望。高级运输经济学课程名称:高级运输经济学课程名称:(英文)Advantaged Transport Economics课程编号:S08230301课程组长:唐秋生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课程教材:英肯尼思巴顿运输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5参考书目:1许庆斌、荣朝和、马运运输经济学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2管楚度新视域运输经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严作人、张戎运输经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作业80、考勤20%。先修课程:经济学、运输管理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了解运输市场各组成要素以及运输市场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运行方式,掌握运输经济问题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运输经济与一般经济问题的联系,能够把握运输在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地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运输与经济学 2学时第二章 运输与工业区位 2学时第三章 城市运输与土地价值 2学时第四章 运输需求理论 2学时第五章 运输需求管理 2学时第六章 运输直接成本 2学时第七章 运输外部成本 2学时第八章 拥挤的经济成本 2学时第九章 运输外部成本的控制 2学时第十章 运输服务定价理论及其新进展 2学时第十一章 运输补贴、经营目标和定价 2学时第十二章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理论 2学时第十三章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2学时第十四章 运输与经济发展 2学时第十五章 运输与地区发展 2学时第十六章 运输、城市发展和再发展 2学时第十七章 运输管制理论 2学时第十八章 运输政策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学时第十九章 对管制改革的研究新进展 2学时第二十章 运输市场与运输管制 2学时城市交通系统课程名称:城市交通系统课程名称:(英文)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课程编号:S08230302课程组长:李淑庆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2其中:理论教学学分1.5,实验教学学分0.5总学时数: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0,(实践)教学学时1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课程教材:1. 陆化普解析城市交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2. 陆锡明综合交通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1焦双健城市对外交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王炜城市交通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主题发言。考核方式:考查,讨论与发言占20,案例分析占20,论文占60。先修课程:现代交通工程学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与研讨,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特点,掌握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的规划管理和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城市交通系统概述 2学时主要讲述城市交通系统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掌握城市交通系统变迁的规律,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第二章 城市道路系统 4学时主要讲述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第三章 城市公交系统 10学时主要讲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规划、管理,包括城市地铁、轻轨、BRT等公共交通形式。第四章 城市停车系统 4学时主要讲述城市停车场的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第五章 城市人行系统 2学时讲述城市人行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第六章 城市个体交通系统 2学时讲述个体交通系统的类型、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第七章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TSM) 4学时讲述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协调管理问题。第八章 交通需求管理 2学时主要讲述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调节及相关的问题与对策。课堂讨论城市道路系统讨论 2学时城市公交系统讨论 4学时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讨论 2学时交通需求管理讨论 2学时交通规划理论及方法课程名称:交通规划理论及方法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and Method of Traffic Planning课程编号:S08230303课程组长:焦海贤 副教授课程性质:交通规划理论及方法是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交通信息与控制、物流、城市规划、道路和桥梁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学的重要分支,涉及社会、自然、经济、人文、政治、土地利用等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 分:2总学时数:40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课程教材:刘灿齐编著现代交通规划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0参考书目:1邵春福等编著交通规划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毛保华等著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3陆化普等著交通规划模型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4黄海军著网络平衡理论与模型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5M.G.H.Bell and Y.Iida,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alysis,WILEY 1997教学方式: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等教学方式。考试方式:考试,笔试占70%,案例分析10%,上机实验占10%,平时作业占10%。先修课程:交通工程、运筹学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掌握交通规划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针对具体规划对象特点,进行交通规划设计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具体要求如下:1.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模型和程序;2.掌握交通规划的数据采集、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平衡分析、交通网络设计、枢纽设计和交通规划方案评价;3.了解应用规范、图册及交通规划软件,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 论 2学时交通规划概述,交通规划步骤。重点:交通规划步骤。第二章 社会经济模型 2学时交通的供求关系,人口模型,家庭模型,城市用地模型,经济指标模型。重点:交通的供求关系,城市用地模型。第三章 出行发生预测 4学时出行产生量预测,出行吸引量预测。要点: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预测方法。要点: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预测模型及方法。第四章 出行分布预测 6学时增长率法,引力模型法,模型的理论解释,从路段观测流量反推分布矩阵。重点:从路段观测流量反推分布矩阵。第五章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8学时四种集计的方式划分模型,非集计方式划分模型Logit模型, Probit模型分层类Logit改进模型,直接类Logit改进模型,模型的评论。重点:Logit模型,分层类Logit改进模型,模型的评论。第六章 交通分配 8学时基本概念,最短路径的求法,非均衡分配方法, BL均衡分配法。重点:BL均衡分配法。第七章 交通网络设计 4学时 定性的交通网络设计方法,定量交通网络设计方法概述,离散交通网络设计问题,连续交通网络设计问题。重点:离散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第八章 枢纽设计 4学时枢纽的选址,枢纽的规模。重点:枢纽的选址。第九章 规划方案评价 2学时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递阶模糊综合评价法。重点:层次分析法。交通流理论课程名称:交通流理论课程名称:(英文)Traffic Flow Theory课程编号:S08230304课程组长:李淑庆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 分:2学 时:4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课程教材:王殿海主编交通流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参考书目:1罗霞主编高等级公路交通流理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2蒋璜等译交通流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教学方式:多媒体和电化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论文、理论考试。先修课程:现代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系统工程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交通流理论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交通流特性的三要素,掌握交通流的概率分布,掌握并会运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交通流,深刻理解及掌握流体力学理论,掌握驾驶员特性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掌握排队理论,了解运用不同的理论分析交通流的方法,为学生从事智能交通及其相关系统的应用、设计和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第二章 交通流特性 4学时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的统计分布 4学时第四章 交通流模型 4学时第五章 动力学理论(跟车理论 ) 7学时第六章 流体力学理论 7学时第七章 驾驶员信息处理特性 4学时第八章 排队理论 4学时第九章 交通流模拟 4学时交通网络平衡分析与模型理论课程名称:交通网络平衡分析与模型理论课程名称:(英文)Traffic Network Equilibrium Analysis课程编号:S08230305课程组长:焦海贤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物流规划、城市规划等课程教材:黄海军译著 城市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理论与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参考书目:1云辉,戴香菊译 城市交通网络用数学规划方法进行网络平衡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22刘灿齐编著现代交通规划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03周晶著城市交通系统分析与优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54邵春福等编著交通规划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5M.G.H.Bell and Y.Iida,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alysis,WILEY,1997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等教学方式。考试方式:考试,笔试占70%,案例分析10%,上机实验占10%,平时作业占10%。先修课程:交通工程,交通规划,运筹学,非线性规划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针对具体交通网络对象特点,进行交通网络平衡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具体要求如下:1.理解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模型和程序;2.掌握常见交通网络平衡分析模型和算法、交通网络平衡设计方法;交通网络、 城市公交网络和交通枢纽网络平衡分析与设计;3.了解交通网络平衡分析规划软件,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动态交通网络平衡分析。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交通网络分析 2学时交通网络系统,交通网络描述,交通网络平衡。重点:交通网络平衡。第二章 交通网络平衡模型 6学时Wardrop用户最优平衡配流模型,Wardrop系统最优平衡配流模型,UE与SO比较分析,用户最优平衡配流算法。重点:用户最优平衡配流模型,用户最优平衡配流算法。第三章交通网络平衡模型的扩展 8学时弹性需求户最优平衡模型及其算法,多方式超级网路平衡模型及算法。重点:弹性需求户最优平衡模型及其算法。第四章 随机交通网络平衡模型 6学时随机交通网络平衡模型,随机平衡配流算法,随机交通网络平衡扩展问题。重点:随机交通网络平衡模型及其算法。第五章 交通网络均衡设计 8学时离散交通网络均衡设计模型及算法,连续交通网络均衡设计模型及算法,交通枢纽网络均衡设计模型及算法。重点:离散交通网络均衡设计模型及算法。第六章 均衡理论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8学时城市交通网路容量均衡配置,城市交通拥挤均衡收费,公共交通网络均衡规划与优化设计,物流网络均衡规划与设计,交通拥堵网络均衡分析。第七章 动态交通网络平衡概述 2学时 智能交通核心技术,动态网络流模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交通系统分析与仿真课程名称:交通系统分析与仿真 课程名称:(英文)Th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raffic System 课程编号:S08230306课程组长:焦海贤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2,实验(实践)教学学时8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课程教材:刘运通等编著交通系统仿真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参考书目:1.裴玉龙、张亚平等著道路交通系统仿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肖田元、张燕云等著系统仿真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薛定宇编基于MATLAB/SIMULINX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教学方式:多媒体和电化教学、上机实习考核方式:考查,笔试70%,平时作业10%,上机实习20%。先修课程:现代交通工程学、交通流理论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1. 使学生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交通仿真模型对交通研究的重要作用,掌握交通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熟悉部分交通仿真软件的功能模块和简单应用;2. 培养学生掌握交通系统仿真的方法与步骤,理解道路设施模型、车辆行驶模型、交通生成模型等核心模块的构建原理和主要方法,并能熟悉部分交通仿真软件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作用和基本思路。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系统仿真的概念、目的及其作用,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的现状以及前景。第二章 交通系统仿真方法与步骤 4学时微观仿真与宏观仿真各自的基本要素,并通过一个简单实例了解交通系统仿真的主要步骤等。第三章 道路设施模型 2学时道路设施模型的功能和建立方法,道路条件对基本期望车速影响程度的评估方法。第四章 交通生成模型 4学时交通车辆在服从特定分布情况下产生方法的数学表示。第五章 车辆跟驰模型 4学时车辆跟驰模型在交通系统仿真中的功能定位和模型作用,国内外跟驰模型的发展动态,车辆跟驰模型建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以及主要的建模理论。第六章 换车道模型 4学时车辆换道模型在交通系统仿真中的功能定位和模型作用,车辆换道模型建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以及主要的建模理论。第七章 交叉口仿真应用 4学时交叉口仿真系统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系统仿真的结构及流程设计,以及交叉口仿真软件开发应用的简单实例。第八章 宏观交通仿真模型 4学时宏观交通仿真的应用领域,建模要求,路网模型和两相流理论。第九章 实用交通仿真软件简介 4学时VISSIM和TSIS仿真软件的主要特点、功能模块构成情况和简单应用。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8 学时Vissim 交叉口仿真模型应用。现代物流理论与方法课程名称:现代物流理论与方法课程名称:(英文)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Logistics课程编号:S08230307课程组长:彭勇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教材:小保罗R墨菲编,当代物流学(第8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董千里编高级物流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崔介和编物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张晓川编物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齐二石编物流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伊俊敏编物流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和电化教学等形式。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系统工程学、运筹学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现代物流理论与方法是我校为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理论、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方法;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为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经营系统、供应链进行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物流概述 12学时物流与供应链,物流对经济的影响,物流的定义,物流的日益增加的重要性,物流系统的及总成本研究法,企业内部物流,物流渠道中的活动,物流职业化;供应链概念,供应链的重要特征,供应链管理的壁垒,供应链管理和一体化;物流与技术信息,信息管理系统的一般类型,电子商务与物流学。第二章 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 18学时订单管理与顾客服务,订单管理,客户服务,物流的建立客户服务目标中的地位,客户服务的衡量与控制,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服务的总体政策;保护性包装和物资搬运;国内运输系统;工业运输管理;配送中心、仓储与工厂布局;库存管理;仓库管理;供应管理;国际物流。第三章 分析、设计和实施物流系统 10学时物流系统控制;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重组;供应链走向未来。运输枢纽规划与设计课程名称:运输枢纽规划与设计 课程名称:(英文)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Transportation Hub课程编号:S06230308课程组长:李淑庆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课程教材:胡列格等编著交通港站与枢纽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1.陆化普、陈宏峰等著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基础理论与温州的规划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洪承礼、刘济舟港口规划与布置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教学方式:多媒体和电化教学、上机实习考核方式:考查,笔试70%,平时作业 10%,上机实习 20%。先修课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现代运输组织与管理。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1、理解港口、车站及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2、了解交通流线种类,了解交通流线疏解方式与种类;3、能熟练分析车站及港口布置图,初步掌握各种布置图的特点和采用条件。4、了解交通枢纽布置图及其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对港口和公路站场布局、枢纽布局、分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能、基本分析方法的了解和把握方面,要使教学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了解我国港口、车站及交通枢纽发展历史、学科研究内容,当前港站与枢纽研究重点。第二章法 交通枢纽港站相关因素分析 4学时了解交通枢纽规划与交通网络规划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了解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布局、城市自然条件的配合,了解交通枢纽内部合理布局的意义、交通枢纽布局的原则、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设备的布局。第三章 交通枢纽规模的确定 6学时了解交通枢纽规模的描述方法,理解枢纽规模确定的基本理论,掌握规模确定的几种常用方法。第四章 交通枢纽港站布局规划 6学时理解交通枢纽港站布局的原则,掌握几种枢纽的布局方法。第五章 汽车客运站规划设计 8学时了解汽车客运站分类与站级划分,理解解汽车客运站作业流程与总平面布置。了解汽车货运站分类与设备,理解解公路集装箱中转站平面布置,了解公路零担货运站平面布置。了解停车场(库)及其他服务性场站类型、平面布置。第六章 公路运输枢纽系统设计及运营组织管理 4学时 了解公路运输枢纽框架的基本组成,理解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七章 港口规划设计 6学时了解港口的功能和作用、港口的基本组成、港口的分类方法、港口的规模与腹地、港口水域及外堤、港池与岸线形式、进出港航道、港内外锚地、回转水域、防波堤布置、港口陆域及设施。第八章 交通港站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4学时 理解交通港站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原则,掌握常用的方案评价模型与方法。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名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名称:(英文)The 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牲畜防疫知识培训课件
- 未来社区零售:2025年业态创新与数字化运营模式创新前景分析报告
- 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测试习题及答案
- 2025年能源与资源行业能源行业新能源产业政策影响分析报告
- 2025年广东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中学2025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 2025年三基三严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威高安全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新能源行业品牌影响力提升与市场推广策略报告
- 2025年安全生产管理师模拟题集
- GB/T 5456-2009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
- 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
- GB/T 11682-2008低本底α和/或β测量仪
- 出血风险评估表
- 易制爆、易制毒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手册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
- 输液港堵塞的预防与处理的证据总结
- 工程设计符合性评价-模版
- 泌尿系损伤-教案-外科课件
- 如何做好设总工作的几点体会
- 故障判断蓝牙音箱类产品faq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