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这里幸福成长.doc_第1页
孩子在这里幸福成长.doc_第2页
孩子在这里幸福成长.doc_第3页
孩子在这里幸福成长.doc_第4页
孩子在这里幸福成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孩子在这里幸福成长洪泽县实验小学的教育追求与实践李 见 开学第一天,孩子们迫不急待地从四面八方向距离湖边几百米的一所小学洪泽县实验小学。在校园里遇到的每一个孩子脸上都露出欢乐的神情,溢出幸福的笑容。他们为在这里读书而骄傲,为在这里幸福成长而自豪。 该校有着近五十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是首批省级实验小学,曾经受到省长惠浴宇亲自签发的嘉奖,07年又成为省首批“文明学校”这些金杯、银杯远不如老百姓的口杯:孩子在这所学校读书我们放心,因为他们能够幸福成长! “孩子在这里幸福成长!”这句质朴的话语中道出了老百姓对这所学校的信任与满意,道出了这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成功的秘诀,也道出了学生在这里的生活状态 其实,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但是能够做到却不平常,因为她是教育的至高境界,也是成功学校的唯一褒奖。她体现实小人聪颖的睿智,体现他们执着的追求,也体现他们辛勤的耕耘。 这里洒上催促拔节的阳光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过曲折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人的幸福指数不只是GDP的高低,而应是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有多高。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人们对她还没有客观的认识,往往还只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 洪泽实小人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在他们心中衡量学校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有一条,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学生是否喜欢这所学校,他们是否在这里幸福成长。 提到这一理念,大家自然想到特级教师李建成校长。是这个享誉大江南北的智慧校长,在这里洒上催促拔节的阳光,引导广大师生绘出明天的使命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 “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是洪泽实小的办学使命。李建成校长说:当今教育,人们十分关注成绩和成功,忽视成长,其实,成长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成绩关注知识,成功关注事件,成长关注生命;成绩只是一时,成功常在一事,成长才是一生;成绩表明结果,成功追求效果,成长注重过程。因此,教育要追求成绩和成功,但是更应追求成长。 他认为教育所关注成长,应该是幸福的成长,而且要着眼人一生幸福成长。小学教六年,要放眼六十年。 基于李建成校长的前瞻思想,基于广大师生对教育的追求健康发展,基于该校多年的历史积淀大家关注学生的发展,基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基于“人”的发展需要让每个人健康成长,该校建构了以促进师生成长为价值追求的理念文化:以“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学校使命,以“共享成长”作为办学理念,以“向上”为校训,把“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追求的校风和评价的最高准则,倡导“顺应人的成长规律,促进师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自然与自觉”的学习境界。 听了李建成校长的介绍,看到他的用文化发展人专著,我们对该校践行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享成长”追求的是让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共享成长,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展。 以“向上”为校训,是因为“向上”是“成长”的标志,人的“成长”应“向上”。“向上”不只是学业的向上,包括“人”的道德、情感、智慧、身心等样样向上,时时向上,事事向上。“向上”是一个目标,每个人每件事都要向上;是一股力量,催生着每个人奋发进取;是一项追求,引领着每个人不断提升;也是一种境界,内化为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追寻“做最好的自己”让学校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教师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他们把“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评价的最高准则,让学校、教师和学生跟他的“过去”比,比自己的进步,比自己的发展,比自己的成长。“做最好的自己”是一个目标,通过这个目标激励每个人要好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价值,希望自己时时、事事都要努力去追求;“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竞争,激发每个人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生活,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让自己过得更有诗意;“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最好的“成长”,在人生的征途中,让自己每时每刻都能健康、和谐成长,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取得成功,都有收获;“做最好的自己”是一把尺子,通过这把尺子可以衡量自己的进步程度,还可以弄清自己距离目标的远近。 “顺应人的成长规律,促进师生健康发展。”是一种显性的教育教学目标,引导教师在教育或教学过程中要向着这个方向迈进;是一种理性的教育教学原则,提醒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它的要求去做;是一种共性的价值期望,激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追寻它的理念实践;是一种隐性的精神力量,催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它的思想进行;是一种刚性的行为准则,规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它的规则行走;是一种定性的教育文化,熏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内化它的境界。 他们追求“自然与自觉”的学习境界,“自然”,追求的是学习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要在受控制的“实验室”里进行;学习不仅要读经典文化书籍,而且要到大自然中阅读自然风光。这种追求,实际上表示“成长”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然成长”。“自觉”,追求的是学习最终要达到“自动”自主学习,并将其内化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自觉”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境界。“自觉”融入人们的思想中,表现在人们的行动上。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些理念是播种者的理想,是培育者的希望,也是这里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她正像一缕缕普照万物的阳光,沐浴着万物成长。这里培育促进生长的沃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句话说出“水土”对人的影响。李建成校长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培育这方水土,不断地改良这方水土,让这方水土能够满足人自主成长的需要。 为了培育这方沃土,洪泽实小围绕“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办学使命,在课程上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建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程体系,可以这样说,每一门课程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元素。关于国家课程,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基础上,他们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把电脑和其他学科整合,劳动和美术、综合实践整合,思品与社会和班级活动整合。同时,注意把握学科特点。语文学科,侧重于写字、说话、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注重生活数学;体育课,对每周的3节课内容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1节侧重于学校传统项目篮球,1节学习教材中规定的有关内容,1节选择学生喜爱的体育游戏或教师的特长项目;美术,对每周的3节课内容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1节侧重于学校传统项目儿童画,1节学习教材中规定的有关内容,1节由教师根据个人特长选定内容。 选修课的“菜肴”丰富多彩。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法定”的选修课时间,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学习用品到自己喜爱的课堂去学习。 选修课如何开设、对教师的选择和评价,都是由学生做主。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生都收到一份“选修课程开设意见书”,征集学生对课程开设的意见。学校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类、筛选,最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要开设的选修课程。“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当学生想学的时候,他才能真正地学好”李建成说。 2003年9月初,当二年级两个班的“选修课程开设意见书”汇总到李建成那里的时候,他有点犯难了。 有20多个人提出来学武术。可是,学校里没有会武术的老师啊!由于编制的原因,缺乏师资是实小开设选修课程的一大制约因素。 几个校领导一商量,决定“特事特办”,从校外聘请一位兼职教师。 当时洪泽有一位“武术名人”,叫张夕银。他曾经在省组织的武术比赛中得过不少奖,尤其擅长太极拳,在当地算得上小有名气。学校当即找他联系,经过一番仔细考察,决定请他担任学校的兼职武术教师。 两周之内,学校的武术选修课就“开张”了,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一个月之后,选修武术的学生增加到30多个,一个学期之后,增加到90多个。后来,许多教师和家长也都跟着学起了太极拳。除了体育类的选修课,实小还有实用技术类、音乐类、美术类、家政类和书法、课外阅读、生活数学等80多个科目的选修课程,每个年级都开设了十几门。 选修课的选定,倡导“稳定”和“变化”相结合。每学年选学两门课程,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学习6年,在本学年再自由选择另外一门课程。通过相对稳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特长,彰显他们的个性;通过每年变化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增长他们的见识。 每当选修课程确定后,学校就会向师生和社会公开招聘任课教师,教师、学生和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员都可自由报名应聘。学校进行资格审查之后,让候选人为选修该课的学生试教,由学生通过投票自主选择任教人员。 在实小,有体育教师教学“豆贴画”的,也有语文教师教学“剪纸”的。选修课任课教师中,有本校教师,也有从社会上聘请的兼职教师,甚至还有本校的学生。 学校还有一门很特别的课,李建成校长把她称为“自读课”,每两周学校安排半天时间,让全校师生在教室或办公室读课外书除学校开设课程的教学用书以外,随便大家读什么书。一年有二十个整天,这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时间啊!师生的阅读面很广,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无所不有,补充了大家的营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校本课程的考核和评价,也主要由学生进行。每学期结束,由学生填写“教师上课情况评价表”,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实绩等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 对校本课程的开设,他们除了“用手投票”,还允许“用脚投票”如果学生对这门课不满意,可以再次选择,放弃这一门,选择另一门。学期中间允许学生进行二次选择,二次选择不需要申请,学生可以直接到自己喜欢的老师班去听课。 学生选择教师,不只是形式,也不只是选选就算了。教师的课时补贴,与学生的数量和教学质量挂钩的。这对老师来说,颇有压力,可压力也是动力,促使他们把课上好,把学生留住。 在这里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他们不但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还能自主选择喜欢的教师、自主评价课程,学生真正成了课程的主人。 随着“身份”的变化,学生从内心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在选修课上脱颖而出,素质得到较大提升。校篮球队多次在市、县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冠军,学生的剪纸、书法等作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舞蹈队、乐器队也名气日盛 很多人把学校环境作为美化学校的名片,李建成校长却把她作为育人的课程。 李校长认为,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对人起作用,也不是所有环境都由人创造的。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只有“人化的自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为此,他提出“学校构造什么样的学校环境,如何构造学校环境,怎样让学校环境成为一种文化,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育人”都要“以生为本”。校园每一处说话,要说学生想听的话,说学生自己的话。 走进洪泽实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教学楼前铺设的大理石广场。广场左右两边用色彩鲜明的黑白大理石做成“方圆交错”的图案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跳出我国传统的“天圆”、“地方”思想,打破传统设计中的“方内套圆、圆中有方”的固定图样。用李建成校长的话说,“方”有棱角,表示做事要有原则性和规范性;“圆”有灵动感,表示做事要有灵活性和变通性。“方圆交错”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警世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有规矩,培育人的规范意识;也不能用规矩束缚人,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宜,追求“严格而自由”的境界。 徜徉校园,墙壁文化是一道一道令人向往的美餐。塑胶体育场两边的围墙建起了“赍志墙”在墙上张贴了世界冠军的照片和他们的辉煌业绩,让师生在锻炼时,能够感知体育事业的发展,感受体育文化的熏陶,感悟运动健儿成长的历程,享受体育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前后教学楼之间是宽阔的广场,课间学生经常出入在那里玩耍。他们请书法家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和教材中所有古诗词题写出来,雕刻在大理石上,贴在前教学楼的后墙壁,并取名为“言志壁”,学生在玩耍时也能受到诗词的熏陶。每个班级前制作了张贴学生自己设计、编辑、抄写“成长手抄报”的橱窗“雅志窗”,内容有每个学生编写,定期更换。前后教学楼之间是一个长廊,他们把这个长廊称作“育志廊”。在长廊柱子上,他们让学生编辑了历代智慧故事和名人成长故事,让学生课间阅读。这些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阅读内容;既丰富了知识,又培育了智慧。教室内每周出一期“成长黑板报”,介绍“智慧成长”、“情感成长”、“身心成长”、“道德成长”的知识、方法和故事。每月出一期“成长栏”,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张贴出来,让大家学习、借鉴、欣赏。 楼名在这里也是一种文化。前教学楼取名为“润泽楼”,后教学楼取名为“滋润楼”,幼儿园楼取名为“滋养楼”,她们的寓意是让大家在这里受到文化的滋润,促进健康成长。 路,在这里也是一种财富,他们围绕“成长文化”把每条路都起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作为激励、教育师生的资源:一进大门的中心路取名为“志远路”,寓意是我们从小要立大志,立长志;两幢楼之间东边的那条路,取名为“志同路”,寓意是我们“志同道合”追求一生幸福成长。每个路段上标上“名片”,让大家走来走去都能看到,并逐步把她永久地铭记在心中,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为了更好发挥绿化的育人功能,学校还选了“校树”和“校花”。“校树”是“桂花”,有诗句曰: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校树的寓意是每个人要向桂花一样,用自己的劳动幸福别人。学校每一个角落都种植了桂花,花香充满校园,飘溢四面八方。“校花”是“月季”,有诗句说:“此花无日不春风”、“天下风流月季花” 、“花落花开不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月季花,无论春夏秋冬,长开不厌;它生性简朴,插枝可活,枝繁叶茂,有着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它用那绚丽多彩的颜色,装扮着大地,点缀着生活。阳光下的月季花,生机盎然,有的洁白无瑕,有的姹紫嫣红,有的金碧辉煌,有的含苞待放 “校花”的寓意是每个人要向月季一样,时时把美丽留给别人,芬芳常献不厌。就这样,洪泽实小人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这块土地培育成促进学生成长的沃土。这里播洒滋润成长的雨露 万物生长离不开雨露,但是雨水太多,会伤害植物的生长;雨水太少,又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教育也是这样,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教的多少,对学生的成长也会有不同的影响。谈到教学,李建成校长的话闸一下子又被打开了。 现在教学最大问题是教师不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虽然我们每个人也都说备课要吃透两头,但是实际上,没有人在备课时真正能够吃透学生的,即使那些优秀教师也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知识点的要求而预设的。绝大多数教师课上按照预设组织教学,不管学生懂不懂,也不论他们想不想学,总是“我行我素”。二十年前,在村小当语文老师。一次作文课上,给学生出了个题目假如我是老师。有个学生写道:“老师上课时提的问题,有的我们已经会了,老师却还要一个劲地问,真是没意思。如果我是老师,就让学生自己问” 1998年,李建成根据人的学习规律创造了“自问自探教学法”。其核心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可以这样说,就是今天,“把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这句口号在很多人的课堂中还是空话。因为问的自主权一直在教师手上,教师掌握问的权利,也就掌握课堂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在李建成看来,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寻找答案,事实上“包办”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用李校长的话来说,每一滴雨露都能滋润一个生命。“自问自探”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