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寨规划设计.doc_第1页
罗家寨规划设计.doc_第2页
罗家寨规划设计.doc_第3页
罗家寨规划设计.doc_第4页
罗家寨规划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承担单位:德江县林业局沙溪林场编制单位:贵州中安质环资源开发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年十二月2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德江县林业局沙溪林场 项目负 责 人:编制单位:贵州中安质环资源开发咨询有限公司负 责 人:毛志娟复 核 人:张远红编 制 人:孟 颖编制日期:二一年十二月1目 录一、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设计报告二、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预算书三、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设计图册四、相关附件资料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项目概况1.1建设规模hm222.5288 1.2项目投资万元99.5625 1.3新增耕地hm222.2320 1.4新增耕地率%98.68%1.5项目性质土地开发1.6项目类型地县两级财政资金1.7地貌类型中山丘陵1.8建设期月62土地平整工程2.1人工清理表土100m333.48剥离厚度15cm2.2挖掘机挖土100m334.382.3人工平土100m1734.12.4土地翻耕hm222.2323农田水利工程3.1排水沟m546.6矩形断面净宽0.25m净深0.25m3.2截流沟m981.8矩形断面净宽0.25m净深0.25m3.4蓄水池座7单座容积30m33.5沉砂池座7单座容积1m33.6引水渠米353.7过田间道涵管A座24田间道路工程4.1田间道m745.70 路面净宽2.9m,15cm厚泥结石砼路面4.2新修会车道座2 4.3新修回车道座2 4.4新修主生产路m876.2 路面宽1.2m,10cm厚C15砼路面4.5新建次生产路m108.1路面宽0.8m,10cm厚C15砼路面5其他工程5.1土壤培肥hm222.2320 培肥一年6综合经济指标6.1投资标准元/亩2946.23 按建设规模计算2985.56 按新增耕地计算6.2年效益万元21.57 6.3静态回收期年6 目 录第一章 前言11.1 可研批复情况11.2综合说明11.2.1项目建设规模11.2.2项目类型11.2.3项目性质11.2.4项目区位置11.2.5项目所在地区地貌类型11.2.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21.2.7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21.2.8项目建设工期21.2.9 项目投资预算21.2.10公众参与情况2第二章 项目概况32.1项目所在县基本情况32.1.1德江县地理位置32.1.2德江县自然条件32.1.3社会经济条件42.2项目所在工区基本情况42.3项目区基本情况42.3.1自然条件42.3.2社会经济情况52.3.3土地利用现状62.3.4土地利用程度6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83.1基础设施条件83.1.1交通条件83.1.2农田水利设施现状83.1.3电力、通讯设施83.1.4其它基础设施8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83.2.1土地利用限制因素83.2.2 采取措施83.3水土资源分析93.3.1可供水量分析93.3.2 需水量预测103.3.3水资源平衡分析113.3.4节水措施123.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123.5土地适宜性评价123.5.1土地适宜性因素分析123.5.2土地利用方向133.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33.6.1 水文情势影响评价133.6.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33.6.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33.6.4施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143.7公众参与分析14第四章 工程规划154.1工程规划目标154.2工程规划标准154.2.1土地平整建设标准154.2.2农田水利建设标准164.2.3道路工程建设标准164.3工程规划设计依据164.3.1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164.3.2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政策164.3.3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划164.3.4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174.3.5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基础资料174.4工程规划184.4.1土地利用布局184.4.2开发后土地利用结构184.4.3工程布局194.5规划方案比选说明20第五章 工程设计215.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15.1.1设计标准215.1.2土地平整分区215.1.3土地平整工程量215.1.3典型田块设计235.2田间道路工程设计245.2.1设计原则245.2.2工程设计245.3农田水利工程设计255.3.1 水源工程255.3.2设计依据255.3.3工程设计255.4附属工程285.5本项目设计的补充说明295.6工程量分类统计29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32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326.1施工条件326.1.1气候条件326.1.2交通条件326.1.3材料326.1.4水、电、通讯条件326.2施工总布置326.2.1管理用房326.2.2砂石材料及砼供给326.2.3施工便道布置326.2.4施工用水336.3主要工程施工336.3.1土地平整工程336.3.2农田水利工程336.3.3道路工程施工346.3.4其它工程施工356.4质量管理356.4.1技术供应356.4.2施工质量管理356.5施工总进度36第七章 土地权属调整377.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377.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377.3土地变更登记37第八章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388.1实施措施388.1.1组织机构388.1.2管理制度388.1.3实施控制措施398.2工程管理418.2.1管理机构418.2.2管理措施418.2.3经费筹措41第九章 投资预算429.1编制说明429.1.1投资预算依据429.1.2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429.2预算结果449.3资金筹措459.4投资进度计划45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耕地质量评价4610.1社会效益分析46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4610.3经济效益分析4610.3.1费用计算4610.3.2收益计算4610.3.3静态评价指标4610.3.4单位功能投资分析473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第一章 前言1.1 可研批复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水利、工业厂矿、小城镇建设等裸岩石砾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处理好“吃饭与建设”之间的矛盾,1999年1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建设占地必须补充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耕地, 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确保耕地总量不变。近年来德江县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裸岩石砾地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较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裸岩石砾地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德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德江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及结合其相关法律法规拟对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进行土地开发。该项目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其它草地。贵州省铜仁地区行政公署在对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后,认为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可行,于2010年11月对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该项目建设规模22.5288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2.2320公顷,投资概算99.5625万元,建设期限6个月。1.2综合说明1.2.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总面积为22.9460公顷(合为344.19亩),建设总规模为22.5288公顷(合为337.932亩)。1.2.2项目类型地、县两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1.2.3项目性质土地开发项目1.2.4项目区位置项目区位于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东经10800071080043,北纬282021.6272040之间,涉及万分之一地形图图幅H-49-121-(57)。东抵德江县垭口村,南抵梅家村集体林地,西抵大坪土村,北抵营盘坳村集体林地。涉及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1.2.5项目所在地区地貌类型项目所在地区位于铜仁地区的西部,德江的南部,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其地形坡度范围为025,海拔高度在12421368.98米之间。根据项目区实地调查情况,项目区地形坡度分级如下表:表1.21 项目区土地坡度分区统计表坡度0度-5度5度-8度8度-15度15度-20度20度-25度合计面积0.4112 1.0343 1.3034 1.5360 18.6611 22.9460比例1.79%4.51%5.68%6.69%81.33%100%备注裸岩石砾地其他草地其他草地其他草地其他草地其他草地海拔高度在12421368.98米1.2.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为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集体所有,其土地权属界线清楚,四至明确、无争议。1.2.7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项目区通过土地开发可新增耕地面积22.2320公顷(合为334.98亩),新增耕地率为98.68%。1.2.8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6个月。1.2.9 项目投资预算项目预算投资99.5625万元。1.2.10公众参与情况对于本项目,德江县林业局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实地勘察和论证。县领导和工区林业站的基层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项目区所涉及的行政村、组分别召开了场部工区村民议事会。在议事会上项目区村民表达了希望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拓宽就业门路,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收入水平的迫切愿望,全体村民都表示将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初步规划方案形成后,设计单位人员在区林业局和工区林业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充分征求了当地群众对初步规划方案的意见,并对项目区进行了再次实地调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规划编制。在项目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将继续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继续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到本项目中。项目实行公告制,使当地群众充分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第二章 项目概况2.1项目所在县基本情况2.1.1德江县地理位置德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 行政隶属于铜仁地区,东邻印江县,西接凤冈县,南与思南县接壤,北部插入沿河县、务川县之间,似三角形。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00071080043,北纬282021.6272040之间。地域面积为2077.00km2。全县现辖10个乡,7个镇,5个居民委员会,148个村民委员会。2.1.2德江县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德江县境内山脉众多,河谷纵横,河流深切,地形破碎。县内由碳酸盐类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和碎削岩(页岩、砂岩、粘土岩等)组成。发育有黄壤、石灰岩、紫色土、水稻土等。地势为西北部高、中部较缓,东部稍低,波状斜面,海拔在320-1534米之间。境内地层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等。德江县属鄂西北中低山地貌区,岩溶地貌与常态侵蚀地貌相间出现,岩溶地貌占46.00%,侵蚀性地貌占50.90%。 气候水文德江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13.1-17.1C,最高气温41.2C,最低气温-10C;平均年日照时数1115.4小时,4-9月日照时数占全年的71%;无霜期295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年平均降雨量为1127-1253mm,多集中在4-10月份。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早,适宜农作物生长;同时夏旱、春旱、倒春寒时有发生。德江县境内除乌江外,共有大小河流79条,其中河流大于10千米,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31条,全长489.60千米,河流密度为每100万平方千米23.6千米,均系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多为雨源性河流,河流受降雨强度发生变化。 土壤德江县土壤共有5个土类、15个亚土类、27个土属、58个土种。以黄壤土分布最广,占78.80%,其次为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潮土。2.1.3社会经济条件德江县土地总面积2077.00Km2, 总人口422245人,其中:农业人口394588人,占93.45%,人口密度为205人/平方千米。辖20镇(或乡)、355个行政村。境内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汉族241524人,占57.20%,土家族174809人占41.4%,此外还有苗族,仡佬族、侗族、蒙古族等。全县村通公路率为100%,镇村道路全长2000多公里,乌江航道水上运输业得到了改善和发展,程控固定电话普及到40%的村,县内移动网络覆盖90%村寨,通讯设施为完善。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42203万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值为3:1:1.2。2.2项目区基本情况2.2.1自然条件 气象条件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13.1-17.1C,最高气温41.2C,最低气温-10C;平均年日照时数1115.4小时,4-9月日照时数占全年的71%;无霜期295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年平均降雨量为1127-1253mm,多集中在4-10月份。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早,适宜农作物生长;同时夏旱、春旱、倒春寒时有发生。 地形地貌项目区位置位于德江县沙溪林场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项目区属于低中山丘陵地貌,最低海拔为1242m,最高海拔为1368.98m。坡度较缓,低处地势较为开阔平坦。项目区总面积为22.9460公顷,大部分为待开发的其它草地,其地形坡度范围为525。根据项目区实地调查情况,项目区地形坡度分级如下表:表1.21 项目区土地坡度分区统计表坡度0度-5度5度-8度8度-15度15度-20度20度-25度合计面积0.4112 1.0343 1.3034 1.5360 18.6611 22.946比例1.79%4.51%5.68%6.69%81.33%100%备注裸岩石砾地其他草地其他草地其他草地其他草地其他草地海拔高度在12421368.98米 土壤项目区土地主要为黄壤,土壤质地为壤质土,土粒间孔隙度较大,供水供肥性强但持续时间短;土壤PH5.56.0,酸碱度满足玉米、油菜、水稻、小麦、烤烟等农作物种植要求。但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其他草地,土壤N、P、K及有机质含量低,熟化程度较低;孔隙度较大,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层疏松,抗冲抗蚀能力弱。通过土地开发,新建土坎、水利设施、道路等工程措施及引导农户合理灌溉、适时耕作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可提高土地肥力和耕地质量。 水文与水文地质项目区水源主要来源于降雨,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13.1-17.1C,最高气温41.2C,最低气温-10C;平均年日照时数1115.4小时,4-9月日照时数占全年的71%;无霜期295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年平均降雨量为1127-1253mm,多集中在4-10月份。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早,适宜农作物生长;同时夏旱、春旱、倒春寒时有发生。由于岩性条件和地质构造等作用,项目区地下水属平缓型层状含水体,主要表征为裂隙潜水。裂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具有赋存条件的裂隙较发育的砂泥岩层。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埋藏10m左右,可为当地人畜使用。 工程地质项目区地层主要古生代寒武纪上统灰岩、白云岩,属于硬质岩组,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土,土体松散,项目区整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基稳固,因项目规划修建的是小型建筑物或构筑物:蓄水池、生产路、排水沟等,项目区工程地质条件对项目施工及工程运营影响不大,工程布置上稍微调整就可以避免工程对地质产生的影响。 天然建筑材料项目区天然建筑材料丰富,项目区内地表出露石灰岩,分布于项目区北面,强度高,修筑道路、沟渠、水池等工程所需的石材可就近开采利用,项目区边缘有乡级公路,交通运输较方便,需要购买的建筑材料可从沙溪林场买到。 自然灾害项目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倒春寒、春旱、绵雨、冰雹。 低温:受大气环境及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影响,境内春季日照时数少,雨日多,气温不稳定,变化大,形成春季低温阴雨天气,使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受到影响,春播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烂种、烂秧。 绵雨:境内夏末至秋末,易出现绵雨低温,影响水稻抽穗、扬花,空秕率高,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冰雹:每年都有冰雹出现,对农作物有较大的危害,大多出现在3月和4月。2.3.2社会经济情况根据德江县沙溪林场提供的数据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共12个村民组,总人口为4421人,户数1397户,劳动力1931人,耕地3973.12公顷,人均收入1371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项目区内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土地开发来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益。这也是摆脱贫穷落后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项目区调查的情况,项目区所在的村的社会经济情况如下表2.2-1表2.2-1 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名称总人口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年收入(人)(人)(亩)(元)德江县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442119311.1713712.3.3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总面积为22.9460(344.19亩)公顷, 建设规模为22.5288公顷(337.932亩),其它草地22.5288公顷(337.932亩 ),农村道路用地0.0060公顷(0.09亩),裸岩石砾地0.4112公顷(6.168亩)。详细数据见表2.3-1:表2.3-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 面积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现状 名称编号面积(公顷)比例农用地耕地水田0110.0000 0.00%旱地0130.0000 0.00%小计0.0000 0.00%其他农用地农田水利用地1170.0000 0.00%农村道路1040.0060 0.03%小计0.0060 0.03%合计0.0060 0.03%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其它草地04322.5288 98.18%裸岩石砾地1270.4112 1.79%小计22.9400 99.97%合计22.9400 99.97%项目区总面积22.9460 100.00%建设规模22.5288 98.18% 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垦殖率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率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根据以上公式,可得出项目区:土地垦殖率为0,土地利用率1.50%,耕地复种率为0。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基础设施条件3.1.1交通条件德江县至沙溪林场通村公路从项目区西侧边缘经过,路宽3.5米左右,路面为硬质路面为泥结碎石,路况较好,因此本次设计考虑修一条进场公路接田间道路。3.1.2农田水利设施现状项目区排水沿冲沟自然排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没有排灌设施,项目区内雨水自然冲刷形成沟壑,水沿着沟壑向项目区外排,因此需要通过土地开发来修建完善的排灌系统设施。3.1.3电力、通讯设施项目区附近的居民点已经过农网改造,电力充足,配有变压器,电力设施完备,可从其拉电线到各项目点。线路、容量均能满足项目区生产生活用电,也能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需求。3.1.4其它基础设施项目区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网络已经覆盖,完全能够满足项目施工期间的通讯要求。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3.2.1土地利用限制因素项目区土地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地形坡度:项目区属于低中山丘陵地貌,海拔高度在12421368.98米之间,坡度在5-25度之间,为自然坡地,未形成梯化的台阶状,设施欠缺致使无法进行生产种植,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较低,未能完全发挥出土地的效益,使土地资源相对浪费。 交通区位条件:项目区位于沙溪林场场部工区罗家寨缓坡和较平坦地带,3公里内有居民居住。项目区外部交通条件较好,但项目区内无完善田间道路,零星分散着一些放牧者或进入项目区邻近耕地进行耕作踩出的一些山路,这些山路的路面状况较差,杂草丛生,分布散乱,降雨后道路泥泞,湿滑,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 水源条件:项目区农作物的灌溉水源主要靠天然降水,天然降水主要分布在4-8月,由于蓄水设施缺乏,受时空和分布的影响较大,干旱时有发生,主要为春寒和夏旱。遇降暴雨时地面径流损失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在开发过程中应着力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无水利设施是项目区土地利用最大的限制因素。3.2.2 采取措施针对以上限制性因素提出以下对策: 通过土地平整工程从根本上对项目区进行全理平整、梯化,加大对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有效利用。有效解决项目区内土地作为农耕地的限制性因素,提高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 通过配套道路工程,新建生产路等工程,可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通过配套农田水利工程,新建沟渠、蓄水池、沉砂池等水利设施,改善现有排灌条件,减少旱灾、水土流失等带来的损失。3.3水土资源分析3.3.1可供水量分析可供水量即可利用水量,是指所有水利工程(包括蓄、引、提工程)现有和设计可提供的水量。包括地表水量和地下水量,其中地表水包括项目区地表径流(降雨量、河流)和境外来水(引水水量)。项目区土地开发后规划为旱地,需水量不太大,采用降雨就能满足灌溉水需求,因此本设计只能考虑拦截雨水作为灌溉水源。 灌溉设计保证率项目区亚热带潮湿气候地区,降水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200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标准,湿润地区旱作物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在75%85%之间,结合项目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作物种植类型,本着与当地标准相符的原则,选取旱作物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 典型年的选取:根据德江县1995年2004年降雨实测资料,然后排序进行经验频率计算。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采用经验频率法按如下公式计算。式中:p灌溉设计保证率(%);m按设计灌溉用水量供水的年数(a);n 计算总年数(a)表3.3-1 项目区降雨量经验频率计算表年份降雨量(mm)序号年份由大到小排列经验频率P=m/n+119951285.1 119981353.1 9.09 19961332.2 219961332.2 18.18 19971292.2 320031318.3 27.27 19981353.1 419971292.2 36.36 1999998.3 519951285.1 45.45 2000995.3 620041213.3 54.55 20011212.2 720011212.2 63.64 20021000.0 820021000.0 72.73 20031318.3 91999998.3 81.82 20041213.3 102000995.3 90.91 根据项目区1995年2004年降雨实测资料,绘制降雨频率曲线,可以得出2002年降雨量对应降雨频率为72.73%,接近于75%。经过试算配线,得其理论频率曲线,计算得参数Cv=0.15,曲线拟和得Cs/Cv2,在皮尔逊型理论频率曲线上查得75%的经验频率对应的年降雨量为1000.0,其对应的年份为2002年,故选取2002年为典型代表年,2002年年降雨量为1000.0。 降水可供水量根据收集的德江县水文资料作为典型年选取的依据,75的灌溉保证率对应的典型年是2002年,其降雨量是1000.0,其月分配的降水量如下表:表3.3-2 典型年2002年月降雨水量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合计典型年降水量(mm)36.935.891.8100.3127.8139.1146.2131.385.243.631.830.21000分配系数(%)3.693.589.1810.0312.7813.9114.6213.138.524.363.183.02100根据铜仁地区2005年水资源公报,降雨径流系数在0.09-0.5之间,由项目区实际情况,项目区降雨的径流系数取0.5。按当地的气候条件玉米生育期在5-8月,期间降雨544.4mm,小麦生育期在1-4月,小麦生育期期间降雨264.8mm,则作物全年可利用降雨量为809.2mm。设计中考虑到灌排水渠只能拦截到地势较高的水,根据量算,项目区能获得的承雨面积约为334.98亩。灌溉主要依赖天然降水。自产水量主要靠天然的降水。天然降水的自产水量计算方法为:QAP0.667/1000 式中:Q自产水量(m3); A承雨面积(亩);降水径流系数,取0.5;P降水量(mm)。则靠天然降水的自产水量为: Q334.980.5809.20.667/100009.04万m3过以上可供水量分析,项目区可供利用的降雨量可达9.04万m。配套修建拦蓄工程拦蓄可供利用的降雨径流,连旱时节对农作物进行补充灌溉,提高降雨的利用率。表3.3-3 降雨水量表名 称承雨面积(亩)降水水量(万m3/年)数量334.989.04合计334.983.3.2 需水量预测项目区土地开发后旱地面积22.2320公顷(合为334.98亩)。 农作物品种参照当地目前的种植习惯,确定项目区开发后主要种植作物以玉米、小麦两种典型的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 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中的规定,本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需达到75%-85%。经实地踏勘,本规划确定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为75%(平水年)。 灌溉定额根据有关设计规范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作物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为75%。参考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139号)贵州省主要旱作物灌水次数和定额表见表3.34。表3.34 不同作物集雨灌溉次数和定额项目玉米小麦油菜烤烟蔬菜瓜果灌水次数(次)2312123535灌水定额(m/亩)喷灌、沟灌30454050254020302550微灌、浇灌1525202512208121530项目区开发后耕地为旱地,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以及当地的种植习惯,项目区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项目区年降雨500mm,综合确定玉米灌水次数3次、种植面积按100%考虑、灌水定额20(m3/亩),小麦灌水次数2次、种植面积按70%考虑、灌水定额25(m3/亩)。d)项目区旱作物需水计算 项目区内农业生产需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 W需=M毛A 式中:W需-农业生产总需水量,m3; M毛-综合毛灌溉定额,m3/亩; A-灌溉面积,亩。 确定毛灌溉率: 毛灌溉率定额根据 M毛=M净/计算式中:M净-作物净灌溉定额 -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的规定,本项目区灌溉面积小于1万亩,则项目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5,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取0.75。项目区属旱作灌溉区,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0.90,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取0.90。则设计典型年内毛灌溉定额: W旱作需=M毛旱A =M净灌/A由上式,玉米和小麦的需水量如下表:表3.35 项目区需水量计算统计表需水作物需水量(m3)灌溉定额(m3/亩)灌溉次数灌溉方式种植灌溉面积(亩)玉米20098.8200.93浇灌334.98小麦4412250.92浇灌88.24合计24510.8/由上表计算可知,项目区在灌溉保证率75情况下的农业生产用水总需水量为24510.8m3(约为2.45万m3)。3.3.3水资源平衡分析项目区开发后新增耕地面积为22.2320公顷(334.98亩),该区年有效利用降雨量为9.04万m3,非充分灌溉用水2.45万m3,项目区供水量远远大于需水量,项目区仅仅通过天然降水就可以解决农作物的需求,但是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很多的雨水不能蓄积,造成很大的浪费。对此,我们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采用集蓄雨水方式人工浇灌,在征求当地村民的意见后,拟规划修建13个30m3的蓄水池蓄积雨水进行补充灌溉,以解决雨水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充分满足项目区作物的需水要求。详见下表:表3.36 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m3供水量需水量供需情况9.041.33+10.373.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本项目建设规模面积22.5288公顷,预计新增耕地22.2320公顷,新增耕地率为98.68%。 其他草地:本项目从现状上来看,项目区目前基本属于待开发的其他草地,项目内主要为低中山丘陵。根据项目区的实测图,项目区内大部分为其他草地、有少量的裸岩石砾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05新增耕地0.4112公顷,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58新增耕地1.0343公顷,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土质较好,便于耕作;815新增耕地1.3034公顷,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土质较好,便于耕作;1520新增耕地1.5360公顷,土层厚度在50cm左右;2025新增耕地18.6611公顷,土层厚度在50cm左右,砂含量较高。项目525区域面积亦可通过相应的工程措施将现状为其他草地开发成耕地,作为本项目新增耕地的来源;本项目区内无大于25的区域。 不动工范围:项目区裸岩石砾地在515度之间,该区域将保持原状不进行开发。因此,通过对比分析,本项目拟将区内裸岩石砾地区域设计为不动工区域,只能开发地形坡度在小于25区域的其他草地,通过分析及确定,本项目拟开发的其他草地面积为22.5288公顷。新增耕地:开发后的新增耕地面积为22.2320公顷,全部来源于对项目区22.5288公顷的其他草地的开发,新增耕地率为22.232022.5288100%=98.68%。新增耕地来源详见表3.41。表3.41 净增耕地来源表 单位:公顷净增耕地面积项目区其他草地总面积裸岩石砾地农村道路22.232022.52880.41120.00603.5公众参与分析整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为确定开发类型和范围,曾广泛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德江县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该项目进行指导,以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在广泛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下,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市场走向,选择合适的项目区。经与农业、水利和林业等相关单位进行协商,使相关控制性土地利用方式相互衔接或协调,保障项目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深入宣传土地开发政策,增进群众对土地开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开发公众参与的形式,奠定土地开发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本项目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通过项目实施,该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交通得到发展,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当地农民直接受益。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当地农民都非常欢迎,并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第四章 工程规划4.1工程规划目标 预计新增耕地面积22.2320公顷,为区域裸岩石砾地占补平衡提供用地指标,弥补一定的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 通过土地开发,充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确保开发区农民的经济利益,改善生活条件;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为项目的工程管理及工程进程控制等提供依据; 通过本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为裸岩石砾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用地指标,发展地方经济。4.2工程规划标准4.2.1土地平整建设标准项目区土地平整建设标准按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139号)并结合实地情况,土地平整后,应满足如下标准: 土块布局标准:土块的布局应根据当地地形、渠道、道路等的布局相协调的土地利用布局模式。 土地厚度及土体结构:旱地土体厚度不应低于0.5m,应保证0.150.2m的耕作层,耕作层土壤宜为壤土,基本无大的砾石,表土疏松,土壤通气性好,心土层坚实,能保水保肥。 地块平整度和地块坡度标准:考虑旱地的耕作要求,土面起伏不应超过0.05m;旱地土面坡度不宜超过10。 耕作土块修筑工程:在“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大原则下,耕作田地块的长度未作限制,宽度则不应小于3m。4.2.2农田水利建设标准 工程等级划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项目中排灌沟为等工程,建筑物级别为级。 灌溉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灌溉保证率取P=75%;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75;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0;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001);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1999)。 排水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结合项目区的具体情况,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设计。 灌溉水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项目区水质标准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4.2.3道路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区道路工程建设标准按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139号)并结合实地情况,本项目道路系统涉及生产路修筑,生产路建设应满足如下标准: 路基:路基厚度不宜小于0.15m; 路面:路面厚度宜为812cm; 路基路面排水:根据沿线地面水的实际情况,应设置必要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路基排水设施,排水设施宜与农田水利相结合。4.3工程规划设计依据4.3.1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l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l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1991第73号);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l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4日)。4.3.2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政策l 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l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l 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939号);l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200529号);l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257号发布);l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改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意见(黔国土资发200571号);l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101号)。l 铜仁行署办公室转发地区国土资源局地区财政局铜仁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意见的通知(铜署办发【2008】54号)4.3.3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划l 铜仁地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19972010年);l 德江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19972010年);l 德江县土地利用现状总体规划(19972010年);l 德江县沙溪林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4.3.4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l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20060912(征求意见稿)l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年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暂行规定;l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及制图编制规定(GDY 122004)l 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139号);l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l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l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T/T1181991);l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001);l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1999)4.3.5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基础资料l 德江县土地利用现状资料;l 德江县1:10000地形图;l 德江县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l 德江县1:10000基本农田规划图l 项目区1:2000实测地形及现状图(2010年6月);l 德江县工程造价信息(2010年信息价)。4.4工程规划4.4.1土地利用布局项目区面积不大,总面积22.9460公顷,主要为其它草地和少量裸岩石砾地,地形坡度在525度之间,考虑区内的土层情况,水源条件,项目区坡度在05度0.4112公顷的裸岩石砾地及0.0060公顷的道路用地不纳入建设范围,因此建设规模为22.5288公顷的其它草地。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对项目区58度的其它草地进行土地开挖、平整规划成旱地;对825度的其它草地进行开挖、平整和梯化规划成旱地。生产道的布置结合坡度和弯度等要求,并与项目区周边土地利用状况相协调布置。项目区布置田间道、生产道分主生产道和次生产道三级。根据规划为旱地的利用方向,合理布局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类型、级别和数量。4.4.2开发后土地利用结构该项目通过土地开发后,项目区可新增耕地22.2320公顷,建设规模为22.5288公顷,则新增耕地率为98.68%。项目开发后农用地面积为22.2320公顷,裸岩石砾地为0.4112公顷。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见表4.4-1。表4.4-1 项目区土地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开发前 开发后增减名称面积 (公顷)比例面积 (公顷)比例面积 (公顷)比例农用地耕地旱地0.0000 0.00%22.2320 96.89%22.2320 96.89%小计0.0000 0.00%22.2320 96.89%22.2320 96.89%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0.0060 0.03%0.0328 0.14%0.0268 0.11%农田水利用地0.0000 0.00%0.2700 1.18%0.2700 1.18%小计0.0060 0.03%0.3028 1.32%0.2968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