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国土面积的70%是山区或半山区。按国家权威统计口径:中国山区县国土总面积4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两亿多。地域广大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条件较差,至今多数仍处于贫困或半贫困状态,是新农村建设任务中“最难啃硬骨头”。山区地理上自然封闭性,成为发展山区经济难于逾越的障碍。远离市场,远离工业化迅速推进的载体城市,现代经济、科技、文化对山区的辐射作用被无形的削弱。很大程度上说,山区大多不具备发育现代经济的条件,而且此种基本状态预计在很长时期内难于从根本上解决。不过,山区农村普遍的具有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这一优势如果得于充分利用,结合山区农业劳动力逐步向外转移一部份、使得土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得于巩固和强化,山区农民大幅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可创建的。一、新市渡镇的基本市情新市渡镇位于湖南省 益阳市郊南部,距市区约15千米,东邻石笋乡,南傍泥江口镇,西南和北面接谢林港镇,总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总计2万左右。新市渡镇共有耕地19840亩,山林51735.9亩。比较典型的特点是人多地少,林地荒地多,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而且由于是山区比较贫瘠,粮食产量比较低,基础设施较差。 二、新市渡镇土地整治面对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其一,零散的山区村寨。新市渡镇的农村房屋分布十分零散。新市渡镇的村民有两种定居类形:一种是“村落式”,几户到十几户农户集中比邻而居,此“村落式”一般地是依附于规模较大的连片梯田而自然形成的;另一种是“独家村式”,户与户间相距很远,“独家村式”一般是依“山地”而定,像“占山为王”。正是这种村落的分散性,决定着改善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极端困难性与“不经济性”。 其二,闭塞的山区。由于山区地域的自然封闭性,这成为发展山区经济难于逾越的障碍。远离市场,远离工业化迅速推进的载体城市,现代经济、科技、文化对山区的辐射作用被无形的削弱。很大程度上说,山区大多不具备发育现代经济的条件,而且此种基本状态预计在很长时期内难于从根本上解决。 其三,资金问题。投资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发展山区经济,须面对资本的需求与供给的极大反差问题。山区如此广大的地域与贫困面,资本需求巨大。市场经济的资本自然流向规律,是资本一般的是向具有较高“边际生产力”的地区和行业集中,即是说山区资本吸引力是极端“弱化”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政府投入贫困山区扶贫资金虽然持续增大,但一则“杯水车薪”,二则由于种种原因使其投入效果“差强人意”。可以预期,政府资金对山区投入还将进一步加大,但同时要看到国家与地区的财政资金的有限性。比方的说,日本的北海道地区至今仍然较落后,即便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到今天日本的那种程度,国家财力也未必能“决战”广大的贫困山区。总之,山区资本稀缺是一种“常态”,须量力而行、更加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五,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新市渡山区农村经济落后、一个主要的也是众所周知根由就是基础设施落后。因此,一讲搞山区新农村建设,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张把有限的财力着重用于山区基础设施建上,但山区点多面散,地广人稀,这样的观点很大程度上讲未必科学。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P.N.Posenstein-Rodan,)提出这样的所谓“大推进”理论观点:要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唯一的途径是增加资本投资,而且这种资本投资必须是全面的大规模的形式。基础设施必须有一个最小规模才有生产力,不一气呵成使投资项目达到这个最小规模,则资本事实上并未形成,经济增长就不会得到促进。这一理论对经济基础较差的保山而言,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三、我认为的解决山区土地整治的主要措施(一)、从农民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出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找准新市渡镇发展建设的“切入点”完成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知道当前农民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需要是什么。长期以来,新市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需要。概括起来,主要是“五改”:1改建农村水利设施。对农村人民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的解决,政府要免费提供水泥、钢材等设备设施,群众投工投劳建水池、铺设管道,切实解决吃水难问题。2改造基本农田。要加大对农村的土地整理和开发力度,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努力达到人均0.5亩稳产高产农田。3改建乡村道路。在加强乡村道路的路网规划的同时,加快乡村道路的建设。要通过几年的努力,使乡到村办公室的道路实现硬化或油化,村落之间有泥结碎石公路,农户院坝之间有水泥或石板铺砌的人行路,农户到田间作业有田间道路。使农民做到“出门不湿鞋”。4改造农民房舍。要根据农民房屋的实际情况,把农民住房分为危房改建类、拆迁新建类、保护修缮类等不同类别,按照“安全、整洁、美观、适用”的原则,进行分类指导。凡改建或新建的,必须统一规划,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对修缮使用的房屋,重点是拆除乱搭乱建,粉饰外墙。5改善人居环境。“远看水秀山青,绿树成茵;近看杂乱无章,臭气熏熏”,这是长期以来农村农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改善居住环境,重点是“三改一建”即:改厕(有洗澡设施的水冲式厕所)、改厨(使用沼气的灶具)、改圈(人、畜分居),建沼气池。还要修建晾晒场地、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治理污水、搞好绿化等。四、总结我新市渡镇近几年来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区距益阳市区10公里,谢灰、邓新两条省、县级公路贯穿全镇,规划中的绕城高速途经我镇。村级公路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