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礼仪 .司法礼仪司法礼仪作为一种司法程式性要求,是司法活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现代司法文明的一个重要表征,有其独特的内涵和作用,但在我国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司法礼仪涵义、意义、构建设想等方面的探索,寻求一条通向现代司法礼仪之路。一、遵守司法礼仪的意义所谓司法礼仪,是指司法活动的主体(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其他参与司法活动的人员等)在司法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礼节、仪式和其他交流与行为的态度和方式。在所有职业活动中,特别是涉及国家权力的职业中,法官职业是最需要讲究礼仪的职业之一。为什么司法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呢?这是司法活动或法官职业的特殊要求:第一,司法礼仪有助于提高法官职业形象及公众对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法官的行为与态度直接影响着司法机关的形象和法官职业形象。一个法官讲礼貌、懂得去尊重他人,对于司法裁判的结果可能没有根本的影响,但它是法官能否正常发挥司法功能作用的润滑剂。反之,则必然会有损法官的职业形象,甚至影响司法机关的公信力。第二,有利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一个能很好地遵守司法礼仪的法官则具有亲和力,让当事人产生信赖感,认为他会公正审理自己的案件,对他所作出的司法裁判愿意服从并遵守,减少缠讼案件。第三,规范化的司法礼仪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司法礼仪是法官、当事人和其他人员在长期的司法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而成的惯例,而非成文性的。把司法礼仪作为规范加以规定,主要是因为司法礼仪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它反映着法官的内心职业善恶感与是非感,关系着法官审判工作的质量。同时,从职业道德的高度要求法官遵守司法礼仪,有利于法官提高履行审判职责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关于法官遵守司法礼仪的要求(一)基本要求法官遵守司法礼仪的基本要求是:“法官应当注意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见第三十一条)。笔者认为,在理解司法礼仪这一基本要求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司法礼仪并不等于形式主义。法官必须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影响,把遵守司法礼仪作为法官职业生存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司法礼仪体现法官职业的素养。在法官职业道德体系中,提高自身素养也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而遵守司法礼仪实际上是法官职业自身素养的表现形式之一,体现了法官职业的文明程度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第三,司法礼仪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方式,遵守司法礼仪,是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尊严的客观必要。(二)注意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试想当事人来到法院要求解决纠纷,心中对法官是怀着何等敬畏的心情。如果主审法官披衣敞怀、挽着裤腿,甚或留着长发、叼着香烟出现在当事人面前,当事人会做何感想?只怕法官尚未审理案件,其公正形象已在当事人心目中大打折扣。为保持法官的威信与形象,法官应当保持与身份、职责相符的仪态形象。准则第三十二条对此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我国许多地方法院对此却做了一些非常具体的要求,例如:工作时间应当穿着制服,而且制服应当是同季节、同制式的;男法官不得留长发、蓄胡须、留大鬓角;女法官不得浓装艳抹等。当然,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法律似乎无暇顾及,纪律也不宜规定得太细。因此,这主要依靠法官自律。作为法官队伍中的一员,每个法官的仪态形象都影响着法官职业的公信力,法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改变不良习惯,培养文明、得体的仪态,以树立法官良好的职业形象。(三)法官应当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中的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甚至是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现代诉讼与“同态复仇”的原始争端解决办法的根本区别,是诉讼民主与公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司法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则第三十二条要求法官在此方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认真、耐心地听取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发表意见。耐心是法官的一项重要的素质,如果法官失之耐心,或表现出不耐烦,或随意制止和打断当事人的发言,往往容易给当事人造成一种印象,即:这位法官不公正,他不允许我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除非当事人在不能提供新的证据,反复重复自己的意见,已经影响审判效率的情况下,法官一般应耐心倾听其见解,避免随意打断其发言的现象出现。第二,言行谨慎,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避免随意性和倾向性。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应当注意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不得与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发生争吵甚至打骂等行为。另外,在诉讼活动中,法官始终处于指挥者、决定者、制裁者的地位,即处于绝对的优势,更不能表现出以权压人、以势压人的态度与言谈。这些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时有发生,因为法官有时也可能成为情绪的俘虏、情境的牺牲品,这是一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法官所应当避免的。(四)法官开庭时应当遵守法庭规则,并监督法庭内的所有人员遵守法庭规则,保持法庭的庄严法庭是法官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司法礼仪表现最充分的地方。法官是法庭的主持人,是法庭秩序的维护者,也应当是法庭规则的模范遵守者。法庭规则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法庭内的良好秩序,确保开庭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在严肃的氛围之下实现正义。在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中,通过对法官庭审行为的规范,要求法官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作遵守法庭规则的模范。例如,法官不应迟到、早退,不应中途离庭、随意进出、走动,影响诉讼参与人的注意力;法官不得在庭审过程中使用任何通讯工具;法官应当保持对所审理的案件、证据的注意与耐心,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或者与审判活动无关的事宜。当然,法官在法庭上也不应当睡觉或打盹,否则便失去了对当事人、司法秩序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语言法官庭审时应当使用普通语。使用普通话不仅体现了法官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向不懂方言的公众进行法制宣传,避免了不懂方言的当事人在语言上可能受到的歧视。法官在庭审时应尽可能使用“法言法语”,同时对当事人有耐心解释的义务。法律职业特殊性之一就表现在其使用的语言上。法官在法庭上用语应体现其专业性,一些日常口头俗语、俚语要避免使用,例如指代当事人应称“原告”、“被告”或“第三人”,而不应使用“我”、“你”、“他”随意指代。另一方面,法官对一些文化层次较低或法律知识欠缺而又没有聘请律师的当事人应尽量把“法言法语”转化为对方容易接受的通俗说法,对当事人不能理解而又必须弄明白的法律名词或术语,法官应当耐心地予以解释。法官应当慎言,适时地保持缄默。法官应以庄重沉稳为职业形象。法官应当依据法律规定,符合职业身份,言所当言,不言所不当言。我国庭审方式经过改革,已由过去的纠问式转变为抗辩式或对抗式,法官由侧重于问 转变为侧重于听。英国培根大法官曾指出:“听证时的耐心和庄重是司法工作的基本功,而一名说话太多的法官就好比一只胡敲乱响的铜鼓”。因此,法官应当慎言,适时地保持缄默。法官应当文明用语。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三十二条第项规定,法官应当“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因此,法官应当尊重他人,既要保持尊严又不失礼貌。法官在庭审中不得使用侮辱、讽剌、讥笑、挖苦、粗鲁、谩骂等语言,法官更不能利用其指挥者、决定者、制裁者的地位,表现出以权压人、以势压人的语言,凡此种种都会引起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对立情绪,都会引起公众对其裁判公正性的合理怀疑,都是违反司法礼仪的不道德行为。对法官的称谓应当予以纠正。长期以来,我国将法官称为“审判长”或“审判员”,笔者认为这一称谓不妥。“审判员”体现了法官的审判职能,但不能概括“法官”这一称谓的全部内涵,而且“审判”这一用语对当事人而言具有较强的凌架意味,而“法官”突出“法”,体现了居中裁判,不偏不倚。在法院的行政序列中,又习惯于将审判员与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等称谓放在一起,使这一称谓蒙上了较强的行政色彩。纵观当今世界法治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将法官称为“审判长”或“审判员”,而一般称为“法官大人”或“法官阁下”。加入WTO,要求我们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法官的称谓作为司法礼仪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当与国际接轨。最高院副院长万鄂湘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接受主持人白岩松采访时,当白岩松问万副院长应该称呼他为院长还是大法官时,万副院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希望你称呼我大法官,因为法院院长只是一个行政职务而大法官是一个司法职务,是对我人格的肯定”。因此,笔者建议,在中国用“法官大人”或“法官阁下”或“法官”取代“审判长”或“审判员”的称谓。仪表着装应当规范。对此因为制度上全国缺乏统一明确的要求,各地规定的标准不一,客观上造成一定混乱。对此应有明确要求,例如:工作时间应当穿着法官服,而且不得将法官服与其他衣服混穿;必须使用指定的白衬衫和灰领带;平时佩带小法徽,开庭时必须佩带大法徽,而且法徽应佩带于指定的位置;应保持服饰整洁,纽扣应系牢,白衬衫袖口、领口切忌污垢不堪。仪容应当端庄。例如:男法官不得留长发、蓄胡须、留大鬓角;女法官不得染黄发、涂彩指甲、浓妆艳抹、佩带金银首饰等。行为举止庄重得体。开庭时法官坐姿应当端正,宣判时应保持肃立;庭审中目光应当平视,询问当事人时目光应当直视;询问当事人要讲究顺序,制止当事人或代理人发言应公允及时;开庭时不可随地吐痰、抓耳挠腮、玩弄指关节或有其它无意识的不雅表现;对当事人不应吹胡子、瞪眼睛,动辄拍桌子、发脾气;使用法槌应当必要和适度。必须遵守法庭规则。首先要有一个能够引起公众敬仰与神往、体现法律至上和法官中立的法庭环境,包括整个法庭建筑物的构造能反映司法精髓,法庭内部设计弥漫庄重肃穆的氛围,如国徽悬挂端正不能倾斜,法官台应高于其它台位居中放置,法庭开庭一般应配备法警维持秩序,等等。法庭规则应当细化,上述有关法官语言、仪表、行为举止等要求都可以在法庭规则中予以明确。法官作为法庭的主持人,应当成为法庭规则的模范遵守者。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法官应当“准时出庭,不缺席、迟到、早退、不随意进出”、“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审判活动无关的事”。因此,法官在开庭时喝茶、抽烟、吃零食、随意进进出出、接听电话等表现都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应当予以禁止。作为法庭的主持人,法官还应监督法庭内所有人员遵守法庭规则,维护法庭的尊严。建立和完善我国司法礼仪培训、考核和惩戒机制。司法礼仪作为一类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在司法实践能否得到有效地遵守和执行,主要取决于司法人员自身的素质,依赖于司法人员的自律,即自我克制,内心强制。但考虑到人性的一般弱点,特别是我国目前司法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有必要建立和健全司法礼仪乃至整个法律职业道德相配套的外部强制机制。我国法官法、检察官法规定了法院、检察院内部的考评惩戒机制,律师法规定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查处律师违法乱纪行为,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规定对违反律师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行为由律师协会进行处分,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由“各级人民法院指导、监督本院遵守本准则”。可见,除了律师外,法官、检察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只能靠法院、检察院内部予以监督管理。笔者认为,这一监督机制是不完善的,西方法治国家大多通过行业协会例如律师协会、法官协会、检察官协会对其成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惩戒,我国虽然也有上述协会,但除了律师协会外,法官协会、检察官协会的职能立法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实践中也没有法官或检察官因违反职业道德而受到法官协会或检察官协会惩戒的情况。笔者认为,上述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应当具有监督其成员遵规守纪、遵守职业道德的职能,并且这一职能应当得到强化。但鉴于我国已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律师、法官、检察官在职业上具有共通性,在职业道德的基本理念、原则上没有实质性区别,笔者建议,不妨借鉴美国的做法,在我国建立统一的司法道德委员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临沂初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 职中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陕西二建模拟试题及答案
- 模具外贸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政法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刑法总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酒泉事业编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科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方案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疼痛科疼痛评估与处理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 国企安全环保培训会课件
- 物联网水表采购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炎症与心脑血管疾病
- 2025九省联考试题生物及答案
- UV转印技术简介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GB/T 45743-2025生物样本细胞运输通用要求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例分析与问题探讨课件
-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化工设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