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1页
教学设计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2页
教学设计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3页
教学设计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4页
教学设计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盈江县民族完全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学科 学案 2015年9月1日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主备教师:穆立娜一、学习目标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3、规律以及规律与人的关系三、学习问题诊断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四、学习过程(一)世界的物质性问题1、阅读课本28页探究框体及正文,分析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问题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科学内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3、阅读课本30页探究框体及正文,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意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典型例题1、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D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因此D项入选。A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都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问题1、课本31页“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月成焉。”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探究提示】大自然是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永恒运动的。问题2、阅读课本31页正文以及探究框体回答(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指什么?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那么运动和物质是什么关系呢?(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课堂探究】两则故事分别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1、禅宗慧能的“仁者心动”: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2、我国古代刻舟求剑的寓言慧能和尚承认运动,但否认是物质的运动,而说是心感觉动就动,这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楚国人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但却否认了运动,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最终他的求剑之举只能落空。典型例题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B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解析: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是说法度、事例、风气都是运动变化的,说明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所以A错误,B符合题意。C正确但与题干不符。D错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典型例题2、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23题。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C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3“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B )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问题3、阅读教材第32第一个页探究及正文回答:( 1 ) 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没有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因为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不变,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2)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基本不变(相对稳定)如:张三仍是张三,不会因为过了明天就变成李四了;水在0度100度之间,它仍是液态的性质。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比如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身体的位置相对于教室而言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坐在火车里,相对于车厢而言是静止的,但其实火车是在运动的,它带动车上的人也在运动。(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课堂探究】课本P32页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只承认运动而反对静止,最终将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问题4、认识规律,阅读教材第33-34页探究及正文回答:1、规律定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主观想象 非现象 非偶然 非变动注意:规律和规则的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及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受到惩罚。强调:只能说人们发现了规律,而不能说人们发明了规律、改造了规律。3、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也是普遍的,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呢?请你结合实例予以说明。在客观规律目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典型例题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解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遵循各自的特殊规律。因而,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故选择A。 典型例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说明 ( B )A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一切物质都是“为我之物” D人们掌握科学就能改变规律的客观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规律的有关知识。题干说明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选B。A、C、D说法均错误。答案B当堂检测1、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登上月球、绕地球飞行、建成载人空间站。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只有物质。这表明 ( C )。 神创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A B C D解析:“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只有物质”表明自然界是物质的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神创论的观点的荒谬性,同时进一步表明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故应选,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故不选。答案C 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B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解析:毕尔生承认了事物是运动的,但却认为运动的承担者是某种概念,这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应选B。3、(2012绍兴模拟)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至20个物种的功能和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A )A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4、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B )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答案 B 解析 诗句描写诗人在顺水东下的船上看到满天浮云相对自己和船并没有运动,但实际上是云与人、船都在向东移动。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没有完整表达材料的意思,C与材料无关,D说法错误。5、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D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解析:题干中古文的意思:遵循时令变化进行耕种,粮食就吃不完;根据季节进行砍伐,材木就用不完。这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D6、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