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4页
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 文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I卷(单选题,36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感到孤独、寂寞时,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 (藉:ji )B.庄子总是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暾:tn ) C.中国诗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数:shu)D.从小说家的套话里取“正传”两字为名目,即使与古人所撰书法正传的“正传”字面上相混,也顾不得了。 (传:zhun)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迥然不同的。雨果的回答有时候就非常忧郁,特别暗淡。B.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琤。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暄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C.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来与之对话,只好以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D.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练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苛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众多普通的芸芸众生,但很高兴能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中这样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B一个人很难知道他的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当然也就不应当凭此去打扰别人。 鱼对于它终生都在其中游泳的水又知道些什么呢?C.诗歌是想像的艺术。一般而言,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像的自由。D.阿Q正传对国民弱点的揭示,至今仍震耳欲聋;鲁迅先生所概括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了超越时空的一个世界性话题。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冯先生在新原人一书中指出,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自己在做什么,而且自觉地在做。B. 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伫立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照亮着我的人生航程。C.总之,对于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亮了、近了的晨光。D.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这样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二、现代文(自科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58题。人类衰老之谜有了新发现 人的身体在到了25岁以后就开始进入一个逐渐衰老的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医学上,人的衰老分为程序性衰老和非程序性衰老。程序性衰老是指由遗传基因的原因导致的衰老。遗传基因作为生物信息的源泉,像程序一样控制着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成熟,包括衰老和死亡。研究表明:在基因程序中,人的寿命平均在一百二三十岁左右。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寿命只有七八十岁。这是由于环境、营养和疾病等原因,人体的老化速度加快,缩短了基因程序的进程而提前进入衰老,这就是非程序性衰老。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非程序性衰老与血液微循环下降有直接关系。素问五脏生成论记载道:“眼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在人体毛细血管和微淋巴管中的体液循环。它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 微循环下降为什么会引起衰老呢?大家知道,在血液中,血红细胞扮演着最为主要的角色。青少年人的血红细胞是饱满、透亮、分散、活跃的;而大多数中老年人的血红细胞往往干瘪灰暗、结团成串、变异畸型,呈现出脱水衰老的状况。由于缺乏活力,粘连在一起的血红细胞很难流到人体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和末端部位,造成微循环下降,一方面导致氧气和营养成份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又会导致体内废物和毒素、杂质无法正常排解,进而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衰老和病变。 若微循环不通畅,人体脏器也会因新陈代谢不正常而出现疾病和衰老等。例如当心肌微循环障碍时,人体可以出现心慌、胸闷、早搏、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当脑微循环发生障碍,可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甚至面瘫、中风、痴呆等;全身微循环出现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人们说,微循环通则不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流畅则健康寿长。 一位著名医学家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人们还发现,人体血红细胞的衰老病变一般都要先于其它组织细胞的衰老病变。因此,只要观察、检测血红细胞的形态和活性,就可以及早发现和判断人体是否出现非程序性衰老以及是否出现病变。不过,在血检中能够观察和分析的红细胞,基本上都是成熟期的红细胞。因为,一方面红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成后,必须成熟后才能进入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健康红细胞个体的晚期与中期在形态上并无大的差异,只是在濒临死亡时变硬变脆,容易破碎,最后被脾脏肝脏等清除掉。人们所说的与人体衰老病变相关联的血红细胞衰老病变形态,也指的是成熟期红细胞的衰老病变形态,而非红细胞濒临死亡时的形态。如果人体血红细胞过早结团成串、变异畸形、干瘪灰暗,起不到输送氧气和养分,清除体内“垃圾”的作用,就必然造成身体的很多组织和器官呈现出衰老和功能失调的状态。许多中老年人的疑难病症实际上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5本文称述“人类衰老之谜有了新发现”,其“新发现”指的是A人体25岁后各项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B人体的非程序性衰老与血液微循环下降有直接关系C人体衰老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全身微循环出现了衰退D人体的非程序性衰老首先源于体内血红细胞的衰老6第二段引用了素问五脏生成论,体味语意,对此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论述人体非程序性衰老与血液微循环下降有着直接关系。B铺垫下文,说明器官只有得到健康的血液供应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C承接上文,援引古例,说明并引出后面关于微循环基本概念的解说。D铺垫下文,间接地引出关于血液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的论断。7阅读二、三段,关于血液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血液是使人体各个器官能发挥正常功能的基本条件。 B血液是直接参与人体内传递信息、交换能量的体液。C血液的作用是供应氧气营养以及代谢废气废物。D血液是导致人体微循环下降、引起衰老的主要角色。8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延缓人体的老化速度,那么就有望防止非程序性衰老。 B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衰老和病变的基本原因是微循环下降。C如果消除了人体的微循环障碍,则意味着消灭了各种病之源。D如果维持了血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就能够防止许多疑难病症。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卷二O二) 【注】 任侠:以“侠义”自任。 谪仙:指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的神仙。乐章:这里指可以配乐演唱的诗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遁:隐藏。 B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擿:挑剔。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辟:征召。 D还寻阳,坐事下狱 坐:因为。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知章见其文,叹曰 问之人以穷其短 C帝赐食,亲为调羹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11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A. B. C. D.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唐代诗人李白充满沉浮荣辱的人生经历,突出地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征。 B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就被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 C作为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羁的,本文就体现出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D李白游览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犯了法,是李白为他救免的。 第II卷(114分)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5分)译文: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4分)译文: 14. 阅读下面宋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6分)临 江 仙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1) 词中的“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2分) 答: (2) 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4分)答: 。15.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李白蜀道难)(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 ; ,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雨 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然而雨还是没有来。1933年春,北京(选自何其芳画梦录)16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4分)答: 17第2段与第6段均用了“憔悴”这个词。联系语境,体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4分)(1)第2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_ (2)第6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_ 18“移情”,是现代派的一种表现技法,即把作者内心的感情辐射在外界环境和自然景物之上。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从下面的语句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绪?(4分) (1)“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答: (2)“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深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 答: 19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候和各种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三、第六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其作用是什么?(5分)答: 六、作品赏析(16分)20根据作品雨前的内容,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标题,亦可自拟标题,写一篇字数350左右的赏析文章。(1)形象鲜活 诗情画意 试析雨前的景物描写(2)景由情生 思与景谐 试析雨前的艺术境界 (3)生动传神 清新隽永 试析雨前的语言特色 (4)精巧别致 匠心独运 试析雨前的结构特点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只昆虫沿着潮湿而光滑的墙壁上向上爬,不停地掉下来又不停地向上爬甲叹息道: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碌碌无为又没有收获!他从此消沉了。 乙感悟到:多笨的虫子,不会另选一个地方向上爬吗?他从此聪明了。 丙感慨道:真了不起,我们所缺乏的不正是这种精神?他从此坚强了。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观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答卷第1卷(3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第II卷(114分)13.(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5分)译文: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4分)译文: 14.(1)答: (2)答: 15.(1) , ,(2) , ; , 16。答: 17(1)_ (2) 18(1) (2) 19 答: 20。附:参考答案1 D (传:此应读作chun)2 A(B暄喧;C缪谬;D练炼,此处应用为动词)3 C(A语义重复,“芸芸众生”一般泛指众多的平常人,与前面的“众多普通的”重复;B错用虚词,应改为“以此”;D用词不当,可改为“振聋发聩”)4 A(B 不合逻辑,“若有若无”应改为“若明若暗”;C 衔接不当,与“远了、暗了”相照应的应是“近了、亮了”;D 语序不当,指代词“这样”应移至“一两棵”的前面 )5 D(联系全文,D项既是人们对人类衰老之谜不断探索的最新发现,又是对人类衰老之因的深层破解。其余各项则只是关于人类衰老的一般现象或常识介绍)6 B(对引文的理解较自然贴切。A错在论述后面的内容;C错在“说明”;D错在“引出”和对第二段段末“它”的指代义的理解,“它”指代的对象应是“微循环”)7 D(偷换概念,导致人体微循环下降、引起衰老的主要角色是血液中的血红细胞)8 C(以偏概全,不当推断。文中医学家的话虽然强调了微循环与疾病的重要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微循环障碍是所有疾病唯一的根源)9 A(“遁”应释为“逃走”)10 C(C组前“为”,介词,引进省略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之”,可译为“给”、“替”;后“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A组两个“因”均为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译为“于是”、“就”。B组两个“其”均为代词,称代第三者,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D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在”)11 C(陈述对象是李白的先人,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 )12 D(主客颠倒。应是郭子仪认为李白是奇才)13.(1)这个人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磨砺,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提示:“是子天才英特”是个判断句。“是子”即“这个青年”或“这个人”;“少益以学”既是省略句,“益”字后省略“砺之”,又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以学”移至“少益”前。“天才”指天生俊才;“英特”即聪慧出众;“益”,进一步、稍微的意思)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提示:“为”表被动,构成被动句。“亲近”,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身边受宠的人”。“骜放”,指傲慢不驯。“自修”,即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 14.参考答案:(1)花态度:指一般的花的鲜艳娇嫩的姿容。雪精神:特指梅花傲雪耐寒的精神品格。(2)不同意。(2分)此“醉”并非酒醉,而是观梅时的心醉。在梅花前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已向晚,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浓。(2分)15。略(一空一分。错一个字,该句不给分)16本文特地将“最后也”的句式置于文首,既在内容上给读者拓开关于此前各种动物匆匆回归情景的想像空间,又在感觉上给人以突兀强调的意味。这种写法新颖别致,起笔不凡。(大意对即可)17(1)黯然无光、没精打采;(2)焦躁难耐、渴盼期待(大意对即可)18(1)表现了作者久盼“甘霖”的焦虑、躁动的心情。(2)表现了作者由焦躁转而怒愤的心态。19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是与文中北方的天候、景物形成鲜明对照。(2分)文中将南方故乡的春雨写得那么辽远悠然、生机勃发,既巧妙的表现了乡思,借此慰藉自己,又自然的寄寓着作者对理想和美好天候的深情向往。(3分)20鉴赏要点 (1)形象鲜活 诗情画意 试析雨前的景物描写雨前是一篇文情并茂、优美清新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颇有特色,生动细腻,形象鲜活,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景象别致的图画,又给我们营造了情思缠绵的诗的意境。 全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生动而传神。作者用绮丽的文字描画雨前的所见所忆,心屏上叠映出远离的风景:隆隆的雷声,愤怒的鹰隼,游动的群鸭,清浅的溪水,亮绿的草滩有声有色,动静搭配,演绎出一幅幅色彩绚丽、意向鲜明的风景画。本文的景物描写充溢着浓郁的诗情。作者善于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写景状物,构成鲜明生动的动态画面。文中描摹的景致并非特指的某处“自然”景观,而是作者着意倾情熔铸的意象。他创造的是诗化的风景,欲借一片心灵诗化的山水,以承载缠绵悱恻的情愫。连那溪流里的嬉鸭、冷空中的飞鹰,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作品通过绚丽鲜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对故乡的深挚怀想,情思缕缕,诗意盎然。全文于优美的形式中孕含着深刻的意蕴,显示出一种如诗如画、清新隽永的韵味。(2)景由情生 思与景谐 试析雨前的艺术境界 雨前是一篇虚实结合、情景相生的小品美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再现了雨前的景物与景致,并将浓郁的主观情愫渗透于字里行间,酝酿了浓郁的抒情氛围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作品的景物描写饱含情思。作者借助 “蒙太奇”手法,以叠印的方式推出了两组镜头:一为实景,即北国现实中的雨前之景;一为虚景,即作者忆念中的故乡的雨前之景。两组景物对比强烈,色彩分明。北平的雨前之景是暗色调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天空 “灰暗” “凄冷”,柳条“憔悴”,大地“干裂”,鸭群“烦躁”而南方故乡的雨前则呈现出鲜亮的色彩,新鲜明朗而富有生机:雏鸭“欢欣地发出啁啾声”, “清浅的水”、“青青的草”,“细草样柔的雨声” 在作家的意念中,故乡的一切是那样的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的主观情愫催生景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渗透于景观中的,是作者对南方故乡的热爱、依恋与怀念。温润多雨的故乡水土哺育了他,赋予其诗人的灵性与灵感,诗人对那片土地自然是一往情深、情有独钟。那份情感、那份怀念也当然地化作了“大地和树根的期待”,化作了“枯涩的眼里”的“一滴温柔的泪”,化作了“鸭群的烦躁”和“焦急”。 总之,1933年春的时局和环境使作者深感郁闷、压抑与彷徨,困扰、折磨着他那年青而富于血性的心灵。那雨前的焦灼与苦闷,执著的向往与渴盼,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景由情生,思与景谐,进而酿造了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生动传神 清新隽永 试析雨前的语言特色提示:雨前是一篇优美典范的小品散文。1语言清新隽永,文字简约典雅,用词准确洗练,表达顺畅自然;2写景状物,细腻精确,生动传神,栩栩如生;3综合运用比喻、对比、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意向鲜活,形象鲜明。 (4)精巧别致 匠心独运 试析雨前的结构特点提示:1明暗交织,双线结构;2虚实结合,立体画面;3对比鲜明,意蕴丰厚。21。提示:这是一则给材料限体作文。体裁上,只能写成议论文;立意上,则有多元化的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可提炼“事物具有多重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变换角度看问题”“观察事物需慧眼”等观点;从人生观的角度,可确立“理念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