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技术标准 2.doc_第1页
铃木技术标准 2.doc_第2页
铃木技术标准 2.doc_第3页
铃木技术标准 2.doc_第4页
铃木技术标准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ES D 2212bSES铃木技术标准镀 铬(装饰用)SES D 2212b实施日期: 年 月 日制定日期:1977年11月4日第5次修订(04年7月27日) (修订页码:全 )发行单位:铃木株式会社 SES标准主管课 中文翻译:铃木株式会社 四轮海外业务第二课备考:本资料内容以日文版为准,中文版仅供参考。铃木技术标准SES D 2212b页1/7镀 铬(装饰用)1 适用范围本标准对以装饰和防腐为目的,给金属底材或塑料底材进行镀铬时的图示方法和质量标准做出了规定。备注:以耐磨性等为目的的特殊镀铬(原则上指JIS规定外的镀铬),为此标准的非适用对象。2 镀铬的表示方法(1)镀铬的外观等级或附着性指示金属底材根据表1的符号和表2的外观等级符号进行镀铬的图面标注(例1)。另外,无需规定外观等级时可省略外观等级符号。塑料底材根据表1的符号和附着性进行镀铬的标注(例2).但是没有指定附着性时,适用于附着。例 1: 例 2:塑料底材等不需要抛光时MFC r 30 S MPC r 30 T(参照表1)镀铬厚度附着性(参照4.3)镀铬厚度外观等级(参照表2)不同底材的镀铬种类不同底材的镀铬种类( 2 ) 外观等级符号和适用范围指定外观等级(例如MFCr30S)及其范围时,要如下例所示图示其适用范围,以免操作者误解。如无特别指定时,则按照(1)项的规定处理整个零(部)件。该区间为C(不抛光)从端面起至100的区间为C铜焊后,用黄铜金属刷抛光加工弯曲加工后,抛光精加工托架C例2摩托车的操纵柄相关标准JIS D 0201 汽车零部件的电镀通则 SIS N 5201 镀铬检查标准JASO M 601 塑料零部件电镀 SIS N 5203 盐水喷雾实验 SIS N 5204 盐雾加速腐蚀实验SIS N 5205 塑料镀铬检查标准铃木技术标准SES D 2212b页2/7(3)实施本标准外的镀铬表示 当要标注诸如镀硬铬等本标准内没有规定的镀铬时,应明确表示镀铬的种类和镀铬的厚度。 例 镀硬铬 5m3 镀铬符号和种类根据底材种类和镀铬厚度的不同,将镀铬符号以及种类区分如下表1:表1 镀铬符号及种类底材种类符号镀铬种类镀铬的最小厚度()适用零部件NiCu+NiCr钢铁MFCr10(Cu-Ni-Cr5100.1)(3)内装件2层Ni-Cr80.13层Ni-Cr70.1MFCr20(Cu-Ni-Cr10200.1)(3)(3)外装件(3)2层Ni-Cr130.13层Ni-Cr80.12层Ni-Mp(1)100.13层Ni-Mp80.12层Ni-Mc(2)100.53层Ni-Mc80.5MFCr30(Cu-Ni-Cr15300.1)2层Ni-Cr180.13层Ni-Cr130.12层Ni-Mp130.13层Ni-Mp100.12层Ni-Mc130.53层Ni-Mc100.5MFCr40(Cu-Ni-Cr20400.1)2层Ni-Cr250.13层Ni-Cr200.12层Ni-Mp200.13层Ni-Mp150.12层Ni-Mc200.53层Ni-Mc150.5铜合金MBCr5Ni-Cr50.1内装件MBCr10100.1外装件 (接下页)铃木技术标准SES D 2212b页3/7表1(接上页)底材种类符号镀铬种类镀铬的最小厚度()适用零部件NiCu+NiCrMZCr15Cu-Ni-Cr(4)10150.1内装件锌合金MZCr20Cu-2层Ni-Cr12200.1外装件Cu-3层Ni-Cr8150.1Cu-2层Ni-Mp8150.1Cu-2层Ni-Mc8150.5MZCr25Cu-2层Ni-Cr15250.1Cu-3层Ni-Cr10200.1Cu-2层Ni-Mp 10200.1Cu-2层Ni-Mc10200.5MZCr30Cu-2层Ni-Cr20300.1Cu-3层Ni-Cr15250.1Cu-2层Ni-Mp15250.1Cu-2层Ni-Mc15250.5铝合金MACr15Cu-Ni-Cr8150.1内装件MACr20(6)Cu-2层Ni-Cr13200.1外装件2层Ni-Cr130.1MACr30Cu-2层Ni-Cr18300.12层Ni-Cr180.1MACr35Ni*-2层Ni-Cr(7)230.1Ni-Cu-2层Ni-Cr27350.1塑料MPCr20Cu-2层Ni-Mp8200.1内装件MPCr30Cu-2层Ni-Mp13300.1外装件MPCr40Cu-2层Ni-Mp20400.2外装件备注:(1)Mp表示多微孔镀铬。 (2)Mc表示微裂镀铬。 (3)尽量避免使用“( )”内的镀铬种类。(4)也可镀几层Ni。(5)当事者双方协商镀亮铬(MFCr30-SS)事宜。(6)应由当事者双方协商使用条件后,再确定镀铬种类(MACr20.30.35)。(7)Ni*表示非电解镀镍。注释:1.选择镀铬种类的电镀符号,需由当事者双方协商进行。2层.3层镀Ni、Mp.Mc电镀的标准如下:(1)2层镀镍 (a)下层采用半光泽镀镍,上层采用光亮镀镍。 (b)镀铬层中硫的含有量分别为:半光泽镍层00.025%,光亮镍层0.050.07%。 (c)半光泽镍层的厚度必须占整个镍层厚度的1/2以上。(2)3层镀镍铃木技术标准SES D 2212b页4/7(a)在2层镀镍的半光泽镍层与光亮镍层之间加入了0.6以上厚度的中间镍层。(b)中间镍层的硫含有量必须高于光亮镍层,要求达到0.1以上。(c)要求半光泽层的厚度达到整个镍层厚度的1/2以上。(3)多微孔镀铬(Mp)(a)在铬层的下层镀上共析非导电性微粒子的镍,使铬层产生无数的微孔。(b)微孔数量不得少于10,000个/cm2。(4)微裂镀铬(Mc)(a)在特殊成分的电镀液中,厚厚地镀上一层或2层铬,使其表面产生无数的微小裂纹。(b)细小裂纹的数量不得低于300根/cm。注释:2因形状原因引起镀铬厚度显著不均匀时,由当事双方协商解决。原则上在有效面的最薄部分确定测量处。4 质量4.1 外观 镀铬的外观,根据底材和在完成车状态的装饰价值,分类为表2所示的外观等级。各个外观等级,按照以下条件进行目视检查,必须满足表3所示的外观等级基准。(1) 有效面照度300LX(2) 检查员视力1.0(3) 距离约50cm 表2 镀铬的外观等级及适用区分底材外观等级适 用 区 分参 考底材表面状态抛光工序数金属SSS安装后位于非常显眼处,装饰上十分关键的部分或零部件相当于#320抛光轮抛光后麻布抛光轮精加工5SS相当于#280抛光轮抛光后实施#320抛光或#280抛光后实施麻布抛光轮精加工4S相当于#280抛光轮精加工或更高3A安装后位于显眼处,但装饰性效果比S略低的部分和零部件相当于#250抛光轮精加工或更高2B安装后难以看到,或虽容易看到,但装饰性效果较低的部分及零部件相当于#180抛光轮精加工或更高1C几乎无装饰性价值,主要以防腐蚀为目的的部分和零部件不抛光打磨0塑料安装后位于非常显眼处,装饰上十分关键的部分或零部件备注:标注的抛光工序数参考了针对外观等级由粗加工开始的抛光次数。铃木技术标准SES D 2212b页5/7表3 外观等级基准底材金属塑料 等级项目SSSSSSABC光泽应均匀、美观应良好未规定应均匀、美观色调光泽不均不能有能识别的缺陷不能有易识别的缺陷不能有明显的缺陷不能有能识别的缺陷针孔不能有密集缺陷凹坑不光滑未规定污斑烧焦模糊折皱抛光变形底材划伤不能有显著缺陷打痕擦伤Ni露出Cu露出底材露出不允许鼓泡剥落收缩痕42 耐腐蚀性 镀铬的耐腐蚀性按照以下试验进行时,应满足表4所示的耐腐蚀性基准。(1)盐雾加速腐蚀实验按照JIS H 8502 7.3(盐雾加速腐蚀实验方法)进行试验。但是,以实际喷雾16小时,停止8小时为1个周期,将实际喷雾时间的合计作为试验时间。另外,停止时,从试验装置内取出试片,冲洗药液,水干后在室温状态(23、50%Rh)下放置。(2)盐水喷雾实验按照SES N 3133(金属底材表面处理的盐雾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铃木技术标准SES D 2212b页6/7表4 耐腐蚀性试验时间以及耐腐蚀性基准底材种类符号盐雾加速腐蚀实验(9)盐水喷雾实验(h)(8)喷雾时间(h)耐腐蚀性基准喷雾时间(h)耐腐蚀性基准铁MFCr1024有效面不可有腐蚀缺陷等异常MFCr2016评定No.7MFCr3016评定No.9MFCr4032评定No.9铜合金MBCr5MBCr10锌合金MZCr1524有效面不可有腐蚀缺陷等异常MZCr2016评定No.7MZCr2516评定No.8MZCr3016评定No.9铝合金MACr1524有效面不可有腐蚀缺陷等异常MACr2016评定No.7MACr3016评定No.9MACr3532评定No.9塑料MPCr2032无锈蚀产生MPCr3048无锈蚀产生MPCr4096无锈蚀产生 备注:(8)采用连续法进行盐水喷雾实验。 (9)将实际喷雾16小时、停止8小时作为盐雾加速腐蚀实验的一个周期,并且把实际喷雾时间视为实验时间。43 塑料底材的镀铬粘附性 塑料底材的镀铬粘附性分为以下2类。 粘附 记号“T”(适用例:内开手柄,外开手柄等操作零件) 以802(4hr)202(0.5hr) -302(1.5hr) 202(0.5hr)为1个周期, 进行10个周期后,塑料底材无变形。另外,镀铬面上不能有剥落、气泡、裂纹、变形等缺陷以及手触摸时不能卡滞。这里调查有无缺陷按以下方法进行。 气泡、变形、裂纹-目视 裂纹-涂色检查后(溶剂去除性红色浸透液,速干式显象法),用约50倍的显微镜放大。 粘附 无记号 内装用以202(1hr)202(0.5hr)802(1hr)202(0.5hr)为1个周期 外装用以302(1hr)202(0.5hr)802(1hr)202(0.5 hr)为1个周期,进行3个周期后,塑料底材无变形。另外,通过目视检查镀铬面上不能有剥落、气泡、裂纹、变形等缺陷。 通过目视观察很难判断有无缺陷时,也可以用约4倍的放大镜。铃木技术标准SES D 2212b补充页7/7本补充列举了1981年以前使用的镀铬符号,并与本标准中采用的镀铬符号对比如下。在图纸上不再采用1981年以前的符号后,此页便自动作废。底材种类1981年以前符号本标准采用的符号铁FCr M2MFCr10FCr M3MFCr20FCr M5MFCr30FCr M6MFCr40铜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