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文言文重点句翻译(苏教版必修一).doc_第1页
期中文言文重点句翻译(苏教版必修一).doc_第2页
期中文言文重点句翻译(苏教版必修一).doc_第3页
期中文言文重点句翻译(苏教版必修一).doc_第4页
期中文言文重点句翻译(苏教版必修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沭阳如东中学高一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重点句翻译1. 劝学:(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金属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借助船的人,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天性没有异常,是善于借助外物啊。(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向上吃到细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思专一啊。2. 师说:(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明白句中停顿,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跟从师学习,有的不跟从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没有看到他们的明智。(2)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迟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无论地位低贱,无论年龄大,无论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 始得西山宴游记:(1) 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烧掉茂密的茅草,到山顶才停止。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那么凡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卧席的下面。(2)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那高高低低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尺寸之间包含了千里方圆的景物。各种景物聚集收缩,层层堆叠,没有什么能逃避隐藏。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在外面与天交会,向四面望去,浑然一体。(3)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之后知道这座山的独特耸立,不和小山丘是一类。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却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却不知道它穷尽的地方。4. 赤壁赋:(1)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任凭芦苇叶般的小船随处飘荡,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浩浩荡荡像是凌空驾风飞行,却不知道它停在何处;飘飘然然好像遗弃尘世,独自存在,成为仙人飞升到仙境。(2)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余音婉转悠长,像细丝一样绵延不断,使深渊中潜藏的蛟龙(闻之)起舞,使空船里的寡妇(听了)哭泣。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况且我和你在江州之上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酒杯来相互劝酒。(4)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天地之间寄托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为生命的短暂哀伤,羡慕长江的无尽无休。(5)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希望与神仙一同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些不可能立刻实现,(只得将自己的无奈)在悲凉的秋风里寄托给箫声。(6)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江水总是这样不停地流去,却始终不曾消逝;月亮总是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消减或增长。(7)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世间万物在一瞬间都不能停止变化;如果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世间万物和我们本身都是永远存在的,又羡慕什么呢?(8)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况且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各的主宰,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取用。(9)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颜色,取得他们无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5. 勾践灭吴:(1)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对三军号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兄弟,有能帮助我谋划使吴军撤退的人,我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2)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商人夏天就储备皮货,冬天就储备细葛布,天旱就储备船,发大水就储备车辆,来等待缺乏的时候。(3)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即使没有外患的忧虑,但是谋臣和武士这些人,不能够不蓄养以供选拔。(4)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却又和大国结仇,致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郊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更正治国政策。(5)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于是埋葬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慰问有丧事的人,祝贺有喜事的人;送走的人,迎接来的人;不去做百姓认为不好事情,补做百姓认为该做没做的事情。(6)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这样以后卑贱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给贵族做奴隶的人到吴国,勾践自己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7) 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古代的贤君,四面八方的百姓归顺他,像水归于下游。现在我做不到,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8)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那些智慧明达的谋士,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华美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在义理上切磋。从四方来的谋士,一定在庙堂上礼待他们。(9)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勾践在船上载着稻谷和肉出行,(遇到)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提供食物,没有不提供水的:一定要问他的名字。(10)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不是自己亲自种的粮食就不吃,不是自己夫人织的布就不穿,十年不向全国征税,百姓都有三年的粮食。(11)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越国的父老乡亲请求说:“以前夫差使我们国君在诸侯国中受到耻辱,现在越国也克制够了,请求为您报仇。”(12)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担心的是自己的精神行为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我)不担心军队士兵精神行为缺少羞耻心,却担心军队士兵不够多。(13)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我不赞成一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共同进退,前进就想着得到赏赐,后退就想到要受到刑罚;像这样,就有合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不服从命令,后退却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有合乎国家规定的刑法。6. 触龙说赵太后:(1)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就为他们考虑的长久。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是想到她的远嫁而伤心,也很悲伤了。(2)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燕后)已经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祭祀时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不要让她回来。这难道不是希望她有子孙相继当王,为她做长久的打算吗?(3)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这就是近的灾祸祸及他们自身,远的灾祸祸及他们的子孙。难道君主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4)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地位尊贵却没有功勋,俸禄丰厚却没有功劳,却拥有很多象征国家权利的的器皿。(5)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赐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象征国家权利的器皿,却不趁现在让他对国家有功,一旦您驾崩之后,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立身?(6)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我认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比不上对燕后的爱。7. 召公谏厉王弭谤:(1) 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卫巫把批评厉王的人告诉厉王,就杀掉批评王的人。百姓在道路上相遇,不敢说话,只能以目示意。(2) 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是堵塞百姓啊。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更厉害。河流堵塞后就决堤,伤人一定很多,百姓也是像这样。因此治理河流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开导百姓使他们说话。(3)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到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乐官吟诵诗篇,有眼珠而看不见的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进谏,平民百姓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君王,近侍之臣极力规劝,君王的内外亲属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官和史官谆谆教导,元老们整理,然后君王斟酌,因此,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4)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人民有嘴,好比大地有高山河流,物资财富从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