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世界第二产业地理,一、综述,1、战后世界第二产业的地位普遍上升2、战后世界各国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迅速发展3、世界工业发展的总趋势,世界不同收入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变化(%)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2、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满足经济现代化装备的需要;一些工业品取代农牧产品(如合成纤维)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对工业的需求发达国家币值近年有所降低,但绝对量却不断增加,利用资金与技术优势,转到国外设厂跨国经营,当地生产等。,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2、战后世界各国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资金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上升。发达国家: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中国家: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发展中国家逐步转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工业;而绝大多数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和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英国的爱丁堡地区、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地区、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工业园区,3、世界工业发展的总趋势,工业生产向大型化、系列化、综合化、集团化和全球化发展工业地域不同层次的集中和相对分散。北美工业地带、西欧工业地带、东欧工业地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亚太东部沿海工业地带,二、世界能源地理,(一)世界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现代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及趋势(三)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四)世界煤炭工业地理(五)世界石油工业地理(六)世界天然气工业地理,(一)世界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呈正相关。世界gdp由1970年115.49千亿美元,能源消耗量50.2亿吨油当量;2004年为317.49千亿美元,能源消耗量102.2亿吨油当量。美国,1970,gdp30.37,能源16.5;2004gdp87.85,能源23.3。中国,1970,gdp0.96;能源2.3;2004,gdp16.57,能源14.3.,(二)现代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的数量越来越大,且增长迅速。煤炭:1950,18.18亿吨;2000年45.35亿吨,年均增长1.84%。原油:1950年,5.24亿吨;2001年35.85亿吨,年均增长3.8%。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2004年)中国(69%)、印度(54.5%)煤炭巴西(38.6%)、加拿大(24.8%)水能法国(38.6%)核电,(三)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四个阶段木材时代:农耕时代煤炭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火电站(煤炭)石油时代:内燃机时代多极化时代: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能源,(四)、世界煤炭工业地理,1、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世界煤炭资源的储量、密度,北半球高于南半球,特别是高度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中纬度地带,合占世界煤炭资源的90%。亚欧大陆煤田:中国东北、华北煤田延伸到俄罗斯煤田、哈萨克煤田(卡拉卡达)和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区,再向西延伸到英国中部。北美洲中部:五大湖区和阿巴拉契亚,2001年部分国家煤炭储量、产量和消费量(%),2、世界煤炭工业发展与地域结构特征,发展:大发展时期(1860-1913):1.5亿吨11亿吨稳定增长期(1914-1950):11-18.18亿吨萧条时期(1950-1974):11.18-20.16亿吨缓慢增长期(1974-2000):20.16-45.34亿吨;其中1980年37.5亿吨,1997年47亿吨,2000年45.34亿吨。地域结构煤炭地域分布与储量分布基本一致,生产地域结构不平衡煤炭生产地域不断扩大生产的大型化、集中化和机械化不断提高以煤炭为中心的工业发展综合体,3、世界煤炭消费与贸易地理,世界煤炭消费多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和人口众多的国家。2001年世界煤炭消费中,美国占24.6%,中国占3.1%。煤炭的消费大多用于发电。其次是炼焦和工业用。1999年发电用煤炭占煤炭消费量的比重,美国占90.5%;oecd占80.4%。1997年,中国发电用煤炭占39.3%,工业用煤炭占36.5%。煤炭是世界市场上的大宗商品,并且贸易量增长快于生产量的增长。1950-2000年,世界煤炭贸易量占生产量比重由3.5%上升到12.9%;煤炭出口量达到5.86亿吨,2003年达到7.18亿吨。2003年世界煤炭的最大出口国是澳大利亚,为2.08亿吨;最大进口国是日本,为1.62亿吨。,2000年主要煤炭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占世界煤炭进出口比值(%),(五)世界石油工业地理,1、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2、世界石油生产与地域分布特点3、世界炼油工业发展与分布4、世界石油贸易与运输简述世界石油储、产、销的基本格局及其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1、世界石油资源的的分布(2001年),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东半球的北非中东俄罗斯中部,储量约占83%;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美国中部阿拉斯加北部,约占17%。北半球约占95%,南半球约占5%;北半球,55-60%的石油分布在北纬24-42度之间。海上油田主要分布在北纬30度-南纬10度之间。拥有大型油田的海域是波斯湾、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南美北部大陆架。2001年,可采储量中沙特占25.2%,360亿吨;伊拉克占10.6%。143亿吨。,2、世界石油生产与地域分布特点(2001年),生产与地域分布特点,石油开发历史悠久,战后石油资源产量猛增;战后石油资源生产地域分布与储量分布地域变化上基本一致。20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近海特征突出。1857年开始商品化生产(罗马尼亚)1940年世界石油生产量达到2.6亿吨,1960年、69年、78年突破10亿吨、20亿吨和30亿吨(石油黄金时代)1995年31.5亿吨,2001年35.85亿吨。,3、世界炼油工业发展与分布,发展中的石油生产大国产大于炼,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炼大于产。世界炼油工业高度集中在大消费区,分布极不平衡。,4、世界石油贸易与运输,世界石油储量、产量、炼油、消费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使石油贸易量在世界能源贸易量中数量最大。2001年原油出口量16.84亿吨,占世界原油产量的47%。在世界石油贸易中,以原油为主,以油品为辅。(2004年,原油贸易量18.6亿吨,成品油5.3亿吨。)世界石油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001年世界原油出口中,中东地区占49.8%;原油进口中,欧洲占27.6%,美国占27%,(六)世界天然气工业地理,1、世界天然气工业发展特点,资源丰富,储产地域广,但分布不均衡天然气产量增长迅速贸易量小,多自产自销。,2、世界天然气贸易与运输,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和液化天然气船运输。2001年世界天然气管道运量占总运量的74.2%。与原油相比,天然气贸易量小。2004年天然气出口量6800亿m3,占世界产量的25.3%;天然气的进出口与石油不同,天然气的进出口大多是发达国家。在天然气进口中,美国占21%,德国占14.2%,日本占13.4%,意大利占9.9%。天然气出口中,俄罗斯占22.9%,加拿大占19.7%。,(七)世界电力工业地理,1、世界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迅速。1950年,世界发电量为9528亿千瓦时,1998年,达148326亿千瓦时世界发电量和消费量多的大多是发达国家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1999年主要国家发电量占世界的比重,2、世界电力结构特点与变化趋势,火电为主,核能和其他新能源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煤炭丰富以火电为主:1998年波兰(占96.4%)、澳大利亚(81.1%)、中国(88%)、美国(55.3%)水资源丰富以水电为主:1998年,巴西(92.9%)、挪威(99.5%)、瑞典(46.4%)、加拿大(54.2%)核电工业:2000年,30多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占总发电量的16%。其中,美国占27.7,法国占17.1%,日本占12.2%,德国占6.3%,俄罗斯占5.6%。,世界能源发展问题?,通常说的能源问题,实际上是世界石油问题。能源问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石油供给问题是能源问题的重要内容。油价变动问题5060年代每桶原油12美元;70s末35美元,1990年20美元,2007年45美元。,三、世界钢铁工业地理,(一)现状(二)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三)世界钢铁市场的新趋势,(一)现状,钢铁工业是工业基础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部门与地域结构的变动。常以钢铁的产量、消费量、特别是人均钢铁数量来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战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产量倍增,钢铁工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二)世界钢铁工业空间结构变化的新特点,世界钢铁工业布局逐渐从内陆型资源指向型向消费地指向型转变煤田区建设钢铁联合企业:德国鲁尔区、美国的皮兹堡铁矿区:法国的洛林区、中国的包钢、马钢武钢。钟摆式布局:美国五大湖地区钢铁工业生产中心由“西”逐渐向“东”转,世界钢铁工业重心正转向亚洲,国际钢铁协会秘书长伊恩克里斯马斯日在北京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说,国际钢铁协会将在北京成立第二个办事处,“这清晰地表明钢铁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全球钢铁工业的重心从欧洲和北美转向亚洲。”亚洲的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在全球的份额均超过一半以上,而且主导地位在未来几年里还会进一步增强。中国钢产量在世界钢产量的比例由年的上升到年的。本世纪初的年,世界钢产量增加亿吨,其中中国增加量占。在年原钢产量排名前的钢铁企业中,有家来自中国大陆。有专家认为,中国给全球钢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制。统计显示,年全球粗钢产量再创新高,达到亿吨,比年增长。,(三)世界钢铁市场的新趋势,联合兼并钢铁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发达国家衰退,发展中国引导钢铁工业发展,中国钢铁业大规模重组序幕拉开,2005年8月,由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的鞍本钢铁集团在沈阳揭牌,正式宣告成立。新组建的鞍本钢铁集团具备年产钢2000万t的能力,预计到2010年该集团年产钢将达到3000万t以上。新唐钢(整合宣钢、承钢)的拥有了1000万t炼钢产能,并与首钢合资在曹妃甸新建设计能力为1500万t的京唐钢铁公司。,四世界汽车工业地理,“汽车改变了世界,世界受益于汽车。”汽车业不过是庞大工业中的一支。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所需原材料来自钢铁、机械、电子、化学、建材、纺织、橡胶等许多部门。,(一)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120多年历史,截止2000年,累计生产18亿辆。1900s,200万辆;1937年,640万辆;1977年,4000万辆;1995年,4984万辆;2007年,6000万辆。世界汽车生产由适度增长走向迅猛增长,进入繁荣阶段,(二)世界汽车生产地域结构变化,20世纪50年代前,北美、西欧美国、加拿大、西欧(1949)汽车产量占世界的94.5%。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发展;80年代首次超过美国,1994年美国超过日本。20世纪80年代,韩国、巴西、墨西哥、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汽车工业迅猛发展。2000年中国第8位,2002年,第5位;2003年,第4位。,2000年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的国家(万辆)(世界经济年鉴2001),2001年世界主要汽车制造业(国际统计年鉴2002),(三)世界汽车市场的新格局,1、世界生产的汽车大部分用于出口。1999年汽车出口2272万辆,占世界产量的41%。其中,发达国家如西班牙出口占生产量的81.1%;比利时,78.4%;德国,70.2%;英国,61.5%;法国,60%;日本,44.6%。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墨西哥,66.4%;韩国,53.1%;巴西,20%。,(三)世界汽车市场的新格局,2、亚太,特别是中国,是世界汽车市场的新亮点5000辆在中国生产的别克陆续驶往菲律宾,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世界汽车市场在欧美出现的颓势,使人们更加关注亚太市场的崛起。在今后10年中,有8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增长被认为要占到业界总增长的67,其中4个国家(中国、印度、韩国和泰国)都在亚太地区。波兰人口4000万,去年市场轿车销售总量为50万辆。而人口与国力不可同日而语的中国轿车销量仅为65万辆。北京晚报2001年10月31日,世界汽车工业格局,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而在新的世纪开始的时候,形成了“六加三”的格局,就是通用集团、福特集团、大众集团、丰田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雷诺日产集团六大集团和三家相对独立的汽车公司(宝马公司、本田公司、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中国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三已超德国仅次于美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国内汽车企业推出多种新车型。在百余款轿车新车型中,有自主品牌36款,其中既有长安奔奔、qq6等经济型轿车,也有一汽红旗hq3、奔腾、中华骏捷、上海荣威等中高档轿车,充分展示了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开发能力的快速成长。轿车在汽车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5年为48.49%,2006年为53.15%,提高了4.66%,在总量中的比重已经过半。同时,小排量轿车在轿车总产量中的比重也已迅速提高。,五、世界电子工业地理,(一)综述,电子工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新科技革命的核心部门,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电子信息工业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各国投入的r&d费用越来越多,生产和销售的增长也非常快。20世纪80年代,世界电子信息工业的销售额仅1000亿美元;1999年,世界生产和销售额分别达到10662和10427亿美元,进出口额分别达到7619和7854亿美元。据2002年世界电子数据年鉴的不完全统计,去除消费类电子产品,2001年世界电子工业总产值为11174亿美元,总销售额为11240亿美元。2000年世界电子产品贸易总额为17257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为8422亿美元,出口总额为8835亿美元。,(二)世界电子工业结构类型,设备制造:美国为主体,占该市场份额的57%;日用消费品:日本为主体,比如电冰箱、电视等出口贸易型:发展中国家。统计显示,年中国新增手机用户万户,手机用户总数达到了亿。这一年,中国手机生产量达到了亿部,占全球手机总产量的。其中,外资企业的手机产量超过亿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电子产品结构也已趋于稳定。从具体国家来看,电子工业与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其消费类和元器件类产品生产比重最小。其他电子工业先进国家,例如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也都反映了这种投资类比重大,元器件类和消费类比重小的格局。这表明经济越发达,电子应用比例越高,正好印证了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倍增作用。从具体电子产品看,电子数据处理设备比重最大,其次是通信产品。其他电子工业先进国家如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也有这种电子数据处理和通信产品比重大的倾向,表明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卷,(三)世界电子市场的新格局,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分成电子硬件生产、软件生产、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等分支。就世界电子硬件产品的生产和市场而言,可概括为:生产与市场集中在少数国家;生产与市场同步发展;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生产与市场占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拥有一定规模电子产品生产能力的有50多个国家与地区,有较大生产能力的国家与地区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奥地利、丹麦、比利时、芬兰、希腊、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亚洲的日本、中国(包括中国台湾省)、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以色列、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香港与菲律宾等。此外还有南非与澳大利亚。这30多个国家与地区电子产品生产与市场占世界电子产品与市场总份额的95左右。其中电子产品生产的头10个国家和地区产值和市场均占80强。,(三)世界电子市场的新格局,按大地区划分,世界几个大地区电子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份额,大体上也是稳定的:美国生产的占31,日本25,欧洲22,亚太地区18,其他国家与地区4。电子产品市场,美国约占41,日本16,欧洲26,亚太地区10,其他国家与地区7。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美国是一个电子产品的入超国家,日本是出口导向国家,欧洲是自给自足的地区,亚太地区也是出超地区。,世界电子信息工业产销规模单位:百万美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子产品进出口统计单位:百万美元,附:未来10年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未来10年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一、信息产业向多极化、合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由美欧竞争,过渡到美、欧、日亚、俄群雄并起的局面。二、信息产业将伴随着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步超越第一、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居突出地位。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新的态势,信息系统将由第一代塔桥结构转向第二代平面蛛网结构,信息处理手段向综合化、融合化、多媒体转变,信息传递手段将采用光纤通信。四、软件市场将超越硬件市场,到本世纪末将由目前的40%增加到55。,未来10年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五、信息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并将以良好的势头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六、信息产业结构高档化,信息的需求将从单纯的定性、定量分析,转向针对竞争环境的综合性分析、预测和判断。七、信息呈现社会化倾向,信息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文化、军事、法律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八、信息服务的主题,将从传统的决策、技术、工程和专业咨询,转向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综合性课题。九、人才培养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世界各国将不惜花巨资来培养高水平的信息专业队伍。,六、世界纺织工业地理(略),(一)战后世界纺织工业发展的特点1、世界纺织生产能力和产品品种的增加2、世界纺织工业部门结构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3、世界纺织工业由高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转而分散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二)战后世界纺织工业地域的特点传统的棉纺织工业丝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化纤工业,六、世界纺织工业地理,(三)服装市场的新特点服装与针织品成衣发展迅速,是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服装生产的国际化日益增强。,七、世界五大工业地带,(一)西欧工业地带(二)北美工业地带(三)东欧工业地带(四)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五)亚太东部沿海工业地带,1西欧工业地带,位于欧洲西部,包括英国和法国的东部和北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意大利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南部。西欧是现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种类齐全,经济基础雄厚,拥有熟练的高科技人才。邻近丰富的铁、煤资源,交通运输方便,促进了西欧工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化最早地区,现代化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欧洲推行的统一运动,结成了欧洲联盟,各国统一货币、关税等,促进了西欧各国间的经济交流,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增长,为西欧的再次振兴提供了平台。,1、西欧工业地带,西欧的工业属于混合工业区域。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其中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最为重要。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工业地区分布总的结构特点是从内陆资源产地逐渐向沿海消费地区发展,如法、意、荷等国利用进口资源在沿海发展了工业;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直接带动了英国东北部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由于德国的统一,西欧工业总体生产能力更有所增强。,2、北美工业地带,包括以美国波士顿为中心的新英格兰工业区,以纽约为中心向南经费城、巴尔地摩和华盛顿的大西洋沿岸中部工业区,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加拿大南部,以圣劳伦斯河流域为中心的工业区,以及美国南部以休斯顿为中心的墨西哥湾工业区,西南部以洛杉矶为中心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以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南部为中心,兴起与形成晚于欧洲,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济超速发展,短时间内超过欧洲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地带。两次大战期间北美位于主战场外,国内经济得以休养生息。同时为战争各国提供战略物资。典型例子: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成长。总体来说,如果说西欧的衰败是从战争开始,那么北美大部分地区的发展是因战争提供的机会。,2、北美工业地带,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在国际市场受到欧盟日本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许多工业部门在世界工业中的优势已经降低,但仍是世界最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地带。工业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也很发达。部门种类齐全多样,系统完整,尖端技术和高科技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3、东欧工业地带,主要包括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乌克兰的顿涅茨第聂伯河沿岸工业区,捷克和波兰等。俄罗斯与乌克兰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地带,其中燃料动力、钢铁、机械、化工等部门是主要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工业部门电子、石油化学、宇航、原子能等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轻工业相对发展迟缓。属资源型的重型工业地带。主要布局在内陆,多靠近原、燃料产区。,3、东欧工业地带,俄罗斯工业以欧洲部分为核心,逐步向东推进,特别是近20年来,强调“开发东方”,工业生产地域由西向东扩展的趋势明显加强。波兰的西南部(上西里西亚区)和中部区,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中部(下西里西亚区),形成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带,是东欧工业地带的组成部分,亦称中欧工业区。西里西亚是世界著名煤炭区,传统的采煤、电力、煤化学、纺织等部门发达。二次大战后,机械、钢铁工业发展较快,以机床、造船、仪表、汽车等较为重要。,3、东欧工业地带,东欧地区的工业发展带有很强的两极性。一方面以资源为主的工业领域发展较快,以煤、铁等自然资源建立工业基地开展生产;另一方面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原子、宇航、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较完善,如宇航事业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之一。但东欧地区轻工业存在严重不足,食品加工一度满足不了国内需求。,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从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碳捕集利用工程工艺流程优化方案
- 离异后共同子女保险费用及医疗责任协议范本
-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实施方案
- 高端精装房泥工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乐理听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优化
- 城市夜景照明提升方案
- xx市燃气改造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欧式建筑-调色方案设计
- 房屋建筑方案设计内容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10室外配电线路工程定额套用及项目设置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
- 桂阳县中小幼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指南专家讲座
- 童装原型部分(课堂)课件
- 软件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
- 广联达算量模型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建模交互
- 急救中心急救站点建设标准
- 2022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四版)第01章跨国公司概述
- 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主题班会课件(共24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