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ppt_第1页
痛经.ppt_第2页
痛经.ppt_第3页
痛经.ppt_第4页
痛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痛经,凡是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等。原发性痛经可参照本病治疗,继发性痛经可做为对症治疗。,本病发生与女性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其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其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所致,实证主要是寒凝、气滞血瘀所致。本病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也有虚实夹杂者,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辨证要点,本病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作为辨证要点,根据其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况,明辨其虚实寒热,在气在血。1.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经期,多属虚。2.痛胀俱甚、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3.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甚多为热。4.痛甚于胀多为血瘀,胀甚于痛多为气滞。5.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连腰际病多在肾。,治疗原则,因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故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1.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制、缓减疼痛;2.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标本急缓,主次有序地阶段调治。,分型论治,1、气滞血瘀症状:每于经前1-2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伴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中成药:益母草膏、调经活血片、元胡止痛片等。,2、寒凝血瘀症状: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生蒲黄、干姜、官桂、炒小茴香、制没药、元胡索、泽兰、木香、川牛膝)中成药: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等。,2、气血虚弱症状:经后1-2天或经期小腹隐痛,伴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黄芪、炙甘草)或圣愈汤(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当归、黄芪)中成药:宁坤养血丸、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等。,单方验方,1、姜枣红糖水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适用于寒性痛经。2.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沸水冲泡代茶。功能活血化瘀,理气解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痛经的平常调理。,3.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枚(捣碎),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散寒止痛,适用寒性痛经轻症者,表现为下腹冷痛,得热痛减者。4、三七粉三七粉3克,每次1.5克冲服,每天两次,可用于经期痛经较甚者。,简易治疗技术,1、按摩法先掐揉合谷、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每穴1分钟,点揉脾俞、肝俞、气海、关元各2分钟,肘尖点揉肾俞3分钟。2、刮痧法选取腹部(中极、关元)、背部(膈俞、肝俞)、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胁部(期门)每穴1-2分钟。3、拔罐法痛经常用取穴:肾俞、胸腰部(后背)、能椎两侧、下院。用闪火法拔罐于上述穴位,留罐10-15分钟,可每日治疗一次,7次为一疗程。4、外敷法葱白5-10很,掩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