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docx_第1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docx_第2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docx_第3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docx_第4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 yangtze river piarmaceutical group sichuan hairong piarmaceutical co.,ltd验 证 文 件文件名称: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文件编号: 部 门签 名日 期制 定 人qcqc验证管理员qa质量管理部部长批 准 人质量负责人 扬 子 江 药 业 集 团 四 川 海 蓉 药 业 有 限 公 司1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 yangtze river pharmaceutical group sichuan hairong pharmaceutical co.,ltd目录一、验证概述21.验证对象22.验证原因23.验证目的24.验证要求2二、验证组织机构和职责31.职责32.组织机构4三、验证风险评估及范围51.严重性(s)52.可能性(o)53.可检测性(d)64.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rpn)6四、验证实施计划17五、验证准备181.验证依据182.验证条件18六、验证内容20七、验证异常情况处理28八、验证结论29九、再验证周期30十、附 件31一、验证概述1.验证对象本次验证的对象为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验证原因对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适用性验证。3.验证目的确认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可靠性。4.验证要求验证过程需严格按方案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对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偏差,应查明原因并得到有效处理后,验证方可进入下一步骤。二、验证组织机构和职责1.职责1.1.质量受权人验证文件的批准。组织验证工作的实施及各部门的协调,保证验证工作有序的进行。1.2.质量管理部现场监督保证整个操作过程按照验证计划进行。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及操作过程中对验证文件修订的审核工作。验证文件的归档工作。按照验证方案要求对操作过程中的样品抽样检测。涉及到的仪器仪表的校验,以及一些相关的化验工作。1.3.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验证文件的起草工作。负责验证文件的审核工作。验证方案起草人员现场对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对验证实施过程中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并完成验证报告。需要时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1.4.供应部按照验证物资采购计划进行物资采购。2.组织机构2.1验证领导小组姓名职务验证职务验证工作职责质量负责人验证总负责人验证文件审核、批准质量管理部部长领导小组组员验证文件审核qa主管验证文件审核qc主管验证文件审核供应部部长保证验证物料的提供验证管理员验证文件审核、归档2.2.验证实施小组姓名职务确认职务确认工作职责生物组组组长实施小组组长验证文件审核、现场指导化验员实施小组组员文件起草、操作培训、现场指导按要求进行操作及数据整理,填写相关数据,及检查相关项按要求进行操作及数据整理,填写相关数据,及检查相关项仪器管理员确保所有仪器设备正常运行三、验证风险评估及范围根据sop6-00001验证管理规程对验证的相关要求,对检测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定性标准如下:1.严重性(s): 危害可能产生后果的程度。严重程度分为十个等级,如下:权重严重性等级在产品质量或法规方面可能导致的后果对产品造成的后果10极高可能会导致药监部门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撤销gmp证书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可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9非常高8很高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的关键缺陷,或者导致上市药品召回7高6中等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sop的重要缺陷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偏差,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5低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sop的一般缺陷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产生偏差,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4很低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sop的一般缺陷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产生偏差,但在可接受范围3轻微2很轻微不违反gmp、sop的轻微缺陷对产品检测无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1无2.可能性(o):影响检测结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或概率,建立以下等级:权重发生的可能性等级确认标准可能的失效率10很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1/291/38高一般与以前异常情况时有发生,且为主要因素。1/871/206中等一般与以前异常情况时有发生,但不是主要因素。1/8051/400权重发生的可能性等级确认标准可能的失效率4中等一般与以前异常情况时有发生,但不是主要素。1/20003低很少几次与相似的情况发生。1/150002很低很少几次与几乎完全相同的情况发生。1/1500001极低异常情况不大可能发生,几乎完全相同的异常情况也未发生过。1/15000003.可检测性(d): 检测到异常情况存在的能力的程度,定义如下:权重可检测性等级确认标准10几乎不可能没有已知的控制方法能找出异常情况。9很微小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很微小。8微小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微小。7很小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很小。6小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小。5中等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中等。4中上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中等偏上。3高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高。2很高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很高。1几乎肯定现行控制方法几乎肯定能找出异常情况,已知相似过程的可靠的检测控制方法。4.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rpn) 4.1.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的确定等级低风险上限(不包括)高风险下限(包括)严重性轻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产生偏差,但在可接受范围。(分值:3分)低:对产品质量对影响: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可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分值:5分)等级低风险上限(不包括)高风险下限(包括)可能性低:很少几次与相似的情况发生。(分值:3分)偶尔发生的失败。(分值:5分)可检测性高: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高。(分值:3分)中等:现行控制方法找出异常情况的可能性中等。(分值:5分)rpn333=27555=1254.2.风险等级判定标准判定公式(测量范围1-10)rpn风险等级是否可接受是否须采取措施rpn=sod1rpn27低是否27rpn125中否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125rpn1000高否注:当1rpn27,但严重性s发生可能性o为102或92时,仍需按中等以上风险进行后续控制。 page 52 of 31 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方案是4.3.风险控制流程图与相关人员沟通并记录接受该风险的依据rpn是否在低风险区区 否rpn是否在中风险区或高风险区,so值为102或92是组长将评估结果进行汇总,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是严重性、发生可能性、可检测性权重是否可降低降低严重性、发生可能性、提高可检测性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决策人审核批准否组长提出采取中止、暂停项目或风险自留、风险回避或后备措施重新完善风评报告4.4.风险评估过程4.4.1.风险识别采用5m1e分析法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分析:方法验证异常料人机培养箱,净化工作台对照培养基、检查用培养基、检定菌、干热/湿热灭菌指示条 验证方案编写人员电子天平,ph计,干热灭菌烘箱,灭菌器缓冲液、消毒剂、纯化水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试验人员控制菌检验结果不符合实验组菌种回收率不达标样品储存环境验证方法不正确 培养环境及观察环境 验证所依据的检验操作规 程培养基、缓冲液、无菌器具、消毒剂的制备方法洁净区环境(供试品溶液检查环境)测环法4.5. 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风险分析:序号项目潜在的失效模式潜在的失效后果严重性s潜在失效造成原因发生可能性o现有控制措施可检测性drpn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措施结果采取措施sodrpn01验证方案编写人员编写人员未按照“6-00014-01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操作管理规程规定编写验证方案。验证方法错误,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8人员培训考评不到位。2严格按照“6-00014-01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操作管理规程规定编写验证方案1162015.10.20 对验证方案编写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评,合格后方可进行验证方案的编写工作。811802试验人员试验人员未按照编写验证方案进行操作。操作不正确,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8试验人员培训不到位。2对实验人员进行验证方案培训116方案批准后一个工作日完成验证方案培训检测前培训验证方案,试验严格按验证方案实施。811803培养箱,净化工作台仪器没有经过计量、确认,或不在计量、确认效期内。导致检测环境和培养环境不符合要求,最终导致验证试验失败。6使用人员使用前未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校准日期进行检查。2编写验证方案前检查所使用仪器的校准日期1122015.11.04设备使用人员使用前对设备的计量效期、确认效期进行确认,在效期内方可使用。611604电子天平,ph计,干热灭菌烘箱,灭菌器仪器没有经过计量、确认,或不在计量、确认效期内。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异常。8使用人员使用前未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2编写验证方案前检查所使用仪器的校准日期1162015.11.04设备使用人员使用前对设备的计量效期、确认效期进行确认。在效期内方可使用。8118序号项目潜在的失效模式潜在的失效后果严重性s潜在失效造成原因发生可能性o现有控制措施可检测性drpn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措施结果采取措施sodrpn05对照培养基、检查用培养基、检定菌、干热/湿热灭菌指示条对照培养基、检查用培养基、检定菌、干热/湿热灭菌指示条,失效。导致验证失败。6未对照培养基、检查用培养基、检定菌、干热/湿热灭菌指示条进行期间核查。使用前未对效期进行检查确认。2对照培养基、检查用培养基、检定菌、干热/湿热灭菌指示条进行期间核查。使用前未对效期进行检查确认。1122015.11.04对耗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2-01012-11培养基的制备和保管管理规程”和“2-01013-07检定菌管理规程”规定的核查周期。试验人员使用前对有效期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811806缓冲液、消毒剂、纯化水缓冲液、消毒剂、纯化水配制不正确或过有效期或性状明显异常。导致验证失败。61.未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制备缓冲液和消毒剂。2.使用前未对缓冲液、消毒剂、纯化水进行效期和性状确认。2对实验人员进行验证方案培训1122015.11.04对缓冲液、消毒剂、纯化水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抽查期间核查效果。8118序号项目潜在的失效模式潜在的失效后果严重性s潜在失效造成原因发生可能性o现有控制措施可检测性drpn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措施结果采取措施sodrpn07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过有效期或被污染。导致验证失败。61.未.严格按照“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制备无菌器具和“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制备无菌衣服。2.使用前未确认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进行效期、包装确认。2使用前对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的制备方法、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进行检查。1122015.11.041.严格按照“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制备无菌器具和“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制备无菌衣服。2.使用前对无菌器具、无菌手套/衣服的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进行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611608验证依据所用检验操作规程验证方案依据的检验操作规程不正确。导致验证失败。8验证依据所用检验操作规程未经批准。1检验操作规程审核批准后进行验证方案编写182015.10.30所用检验操作规程在验证编写前对其与现行版药典进行比对。8118序号项目潜在的失效模式潜在的失效后果严重性s潜在失效造成原因发生可能性o现有控制措施可检测性drpn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措施结果采取措施sodrpn09培养基、缓冲液、无菌器具、无菌衣服/手套、消毒剂的制备方法试验人员未按 “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和“2-01012-11培养基的制备和保管管理规程”制备相关检验用物料。导致验证失败。7人员培训考评不到位。2对“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和“2-01012-11培养基的制备和保管管理规程进行培训1142015.11.04对其人员进行“2-01022-05质量控制实验室消毒剂、无菌器具管理规程”、“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和“2-01012-11培养基的制备和保管管理规程培训,考评合格后上岗。711710验证方法不正确1.验证方案编写不正确。2.未严格按照验证方案开展验证工作。导致验证失败。8检测方案未经批准。1对验证方案进行审核182015.11.061.验证方案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确验证工作。2.验证方案培训后方可实施。8118序号项目潜在的失效模式潜在的失效后果严重性s潜在失效造成原因发生可能性o现有控制措施可检测性drpn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措施结果采取措施sodrpn11控制菌检验结果不符合实验组无菌落生长,供试品可能有抑菌性。导致验证失败。101.供试品可能对试验菌存在抑制作用。2.试验人员判断错误。2采用薄膜过滤法或者培养基稀释法消除产品抑菌性120方案批准后15个工作日1.可考虑采用薄膜过滤法或者培养基稀释法消除产品抑菌性。2.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结果观察时实施复核制度。10111012实验组菌种回收率不达标各实验组菌落回收率高于或低于标准范围。导致验证失败。101.供试品可能对试验菌存在抑制作用。2.试验人员计数错误。2采用薄膜过滤法或者培养基稀释法消除产品抑菌性120方案批准后15个工作日1.可考虑采用薄膜过滤法或者培养基稀释法消除产品抑菌性。2.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结果观察时实施复核制度。101110序号项目潜在的失效模式潜在的失效后果严重性s潜在失效造成原因发生可能性o现有控制措施可检测性drpn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措施结果采取措施sodrpn13样品储存环境样品储存环境温度、湿度异常。不符合样品规定的存放环境。导致样品被污染或失效。7样品存放环境温湿度控制不当。2严格控制样品存放环境温湿度114每天定期观察每天定期观察样品存放室的温湿度,若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调整。711714培养环境及观察环境培养箱培养环境温湿度和观察环境异常。培养计数结果不准确,导致验证失败。7培养箱温湿度控制不准确及观察方法不正确。2每日定期观察培养箱温湿度114每天定期观察1.每天定期观察培养箱的温度,若异常,及时采取措施。2.对观察方法进行培训。7117序号项目潜在的失效模式潜在的失效后果严重性s潜在失效造成原因发生可能性o现有控制措施可检测性drpn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措施结果采取措施sodrpn15洁净区环境(供试品溶液检查环境)1.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异常。2.洁净区环境被污染。影响验证结果。71.检测环境温湿度、压差控制不当。2.未定期对洁净区进行清洁和消毒。3.未定期监测洁净区的环境。2每天定期观察洁净区温湿度、压差114每天定期观察1.每天定期观察洁净区温湿度、压差,若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调整。2.按照sop规定定期对洁净区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3.按照“2-01000-07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规定定期对洁净区环境进行监测并出具报告。71174.6. 阿戈美拉汀片(25mg)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的不可接受风险汇总:编号项目/功能rpn(sod)风险等级01控制菌检验结果不符合20(1021)中02实验组菌种回收率不达标20(1021)中注:当1rpn27,但严重性s发生可能性o为102或92时,仍需按中等以上风险进行后续控制。四、验证实施计划1.确认前培训方案批准后1个工作日完成验证方案培训。2.组织实施确认方案批准后15个工作日完成验证方案的实施工作。3.出具报告 验证方案实施完成后5个工作日出具报告。 五、验证准备1.验证依据1.1.中国药典(2015年版) 四部:(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1.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sop2-02567);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sop2-02568)2.验证条件2.1.试验环境检测日期房间名称房间编号洁净级别试验温度相对温度环境测试报告书编号及结论环境监测报告复印件微生物限度检查室1207-5c+a阳性室1212-5c+a2.2.使用的主要仪器及设备:仪器及设备名称型号设备管理编号校验有效期至生产厂家校准报告复印件电子天平ph计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制备无菌器具)恒温干燥箱自动漩涡混合仪生化培养箱(需氧菌)生化培养箱(霉菌和酵母菌)生化培养箱(控制菌)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活)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2.3.菌种菌种名称检定菌编号配制菌液编号菌液有效期至菌种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2.4.培养基培养基名称配制批号干粉批号干粉来源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报告复印件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麦糠凯液体培养基麦糠凯琼脂培养基2.5.稀释液及溶液、消毒剂稀释液及溶液(消毒剂)名称配制批号有效期至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0.2%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溶液2.6.实验方法 中国药典(2015年版) 四部:(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2.7.人员资质 验证操作人员应具备微生物限度检查上岗资质,且在验证实施前应对其批准的验证方案进行培训,应能证明验证人员能依照验证方案正确实施。培训时间培训人参加培训人员溯源资料确认人: 确认日期: 复核人: 复核日期: 六、验证内容1.供试液的制备1.1.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1.2.取1:10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100的供试液。1.3.取1:100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1000的供试液。 备注: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2.菌液制备 2.1.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 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分别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 、 、 、 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3 天;取此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 ,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3.将黑曲霉菌斜面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 7天,使大量的孢子成熟。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将孢子洗脱。然后,采用适宜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 ,制成每 1ml 含孢子数小于100cfu 的孢子悬液。 2.4.上述菌悬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之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有效期内使用。3.计数方法的验证3.1.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平皿法) 所加菌液的体积不得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为确认供试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3.1.1.试验组 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1ml供试液或每张滤膜过滤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取 的供试液9.9ml和小于10000cfu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0.1ml混匀后,吸取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1520ml,混匀,凝固,于3035倒置培养3天点计菌落数。平行制备2个平皿。取 的供试液9.9ml和小于100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0.1ml混匀后,吸取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1520ml,混匀,凝固,于3035倒置培养3天点计菌落数。平行制备2个平皿。取 的供试液9.9ml和小于1000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0.1ml混匀后,吸取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1520ml,混匀,凝固,于3035倒置培养3天点计菌落数。平行制备2个平皿。取 的供试液9.9ml和小于10000cfu的白色念珠菌菌悬液0.1ml混匀后,吸取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1520ml,混匀,凝固,于3035倒置培养3天点计菌落数。平行制备2个平皿。取 的供试液9.9ml和小于10000cfu的黑曲霉菌悬液0.1ml混匀后,吸取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1520ml,混匀,凝固,于3035倒置培养3天点计菌落数。平行制备2个平皿。取 的供试液9.9ml和小于10000cfu的白色念珠菌菌悬液0.1ml混匀后,吸取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520ml,混匀,凝固,于2025倒置培养5天点计菌落数。平行制备2个平皿。取 的供试液9.9ml和小于10000cfu的黑曲霉菌悬液0.1ml混匀后,吸取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520ml,混匀,凝固,于2025倒置培养5天点计菌落数。平行制备2个平皿。 3.1.2.菌液组取小于100cfu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白色念珠菌菌悬液、黑曲霉菌悬液各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约1520ml,混匀,凝固,于3035倒置培养3天点计菌落数。各平行制备2个平皿。取小于100cfu的白色念珠菌菌悬液、黑曲霉菌悬液各1ml,立即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各1520ml,混匀,凝固,于2025倒置培养5天点计菌落数。各平行制备2个平皿。3.1.3.供试品对照组取 的供试液1ml,注入平皿中,分别立即倾注1520 ml温度不超过45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3035倒置培养3天点计菌落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025倒置培养5天点计菌落数。各组平行制备2个平皿。 3.1.4.结果判断3.1.4.1计算公式:稀释剂对照组菌数的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试验组菌数的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 3.1.4.2判定标准:实验组、稀释剂对照组(如有)的菌数回收率应在0.52之间。若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符合规定,照所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及计数方法进行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3.1.5试验结果 供试品批号 、 、 。菌种类型试验次数菌液组试验组供试品对照组回收率铜绿假单胞菌1平均2平均3平均金黄色葡萄球菌1平均2平均3平均枯草芽孢杆菌1平均2平均3平均白色念珠菌(需氧菌验证)1平均2平均3平均黑曲霉(需氧菌验证)1平均2平均3平均白色念珠菌(霉菌、酵母菌验证)1平均2平均3平均黑曲霉(霉菌、酵母菌验证)1平均2平均3平均 结果判定: 验证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4.控制菌检查4.1.(大肠埃希菌)的验证4.1.1.试验组取 的供试液 ml(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小于100cfu的大肠埃希菌菌悬液1ml,加至约100ml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于3035培养1824小时。4.1.2.阴性对照组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ml,加至约100ml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于3035培养1824小时。4.1.3.阳性对照组取小于100cfu的大肠埃希菌菌悬液1ml,加至约100ml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于3035培养1824小时。4.1.4.检查取上述培养物1ml,接种至含100ml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内培养,4244培养2448小时。取麦康凯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检查结果如下: 第一次试验结果: 供试品批号 序号步 骤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3035培养1824小时2麦康凯液体培养基,4244培养2448小时3取麦康凯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若麦康凯琼脂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