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实践反思.doc_第1页
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实践反思.doc_第2页
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实践反思.doc_第3页
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实践反思.doc_第4页
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实践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实践反思第l0卷第2期2008年6月厦门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XiamenEducationalCoUegeV01.10No.2Jun.20o8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实践反思黄(厦门市日光幼儿园,芳福建厦门361009)摘要主题探究活动是一种幼儿园新型课程模式,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挖掘适宜的主题内容,创设适宜的主题环境,投放适宜的主题材料,构建良性互动的师幼关系,探究适宜的活动方式,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关键词主题生成;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师幼互动;活动方式;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275(2008)02007603主题探究活动是幼儿对一个值得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探究性研究,是以幼儿为中心的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注重幼儿的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决策,自主交往.它改变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强调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倡导自主空间的提供和生成课程与选择活动的自由,重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和幼儿探究学习的主体性,对幼儿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合作与分享的意识与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认识,几年来,我们能以纲要精神为准则,以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加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瑞吉欧教育理念等为指引,针对主题探究活动中的主题生成,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师幼互动,资源开发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获得省内外幼教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一,挖掘适宜的主题内容在主题探究活动中,确定主题内容是最为首要最为关键的一步.我们对此秉持开放的态度,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挖掘,生成并确定合适的主题.其一,由师幼互动生成.在幼儿兴趣的对象中引发主题是产生主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我们对幼儿的学习潜能有积极肯定的认识,并产生师幼的积极互动,就有可能生成活动主题.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师幼互动,注意倾听,观察幼儿,捕捉来自幼儿的有益信息,挖掘可开展的主题.如在一次的雕塑作品欣赏活动中,我们听到幼儿在谈论:”这个叔叔很帅,皮肤很亮很光滑,肌肉很发达,一块块鼓起来,他扔球的姿势很美.”“他的肩膀很宽,皮肤亮亮的,是古铜色的,好象阳光撒在他身上.”捕捉到这些信息,我们抛出了”这些雕像美吗”,”什么地方美”等问题引发幼儿讨论,形成兴趣点和聚焦点,从而生成”人体美”主题.在实践中,我们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如”昆虫”,”汽车叭叭响”,”乐器”,”玩具店”等主题,均是根据幼儿兴趣且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产生的.概括地说,我们注意选择幼儿兴趣的,幼儿具有生活经验基础,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幼儿能够实际操作的周围环境的事物作为主题,从而把主题探究活动置于成功的基石上.其二,由教师预设.在主题生成中,我们除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还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幼儿经验缺乏或生成主题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适时介入,帮助预设主题,如小班主题”天线宝宝”.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经验匮乏,互动能力弱,在主题生成方面存在困难,而”天线宝宝”是幼儿熟悉,喜爱的电视节目,具体感性,贴近幼儿生活,且内容健康,体现朋友之间的友好互助,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因此,我们预设其为主题.而一个主题的预设选择,既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应体现教育目标的落实.二,创设适宜的主题环境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指出:创设和帮助儿童注意四周的环境,可以发展儿童的各种兴趣,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观察力.适宜的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也是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依托.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环境的教育性和动态性人手进行实施.其一,教育性.环境具有一定的教育功效,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注意挖掘环境的潜在教育价值,努力创设“会说话”的探究环境,实现暗示和指引作用.如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根据主题的走向,灵活利用班级的每一寸空间,引导幼儿一起动手将整个班级变成一座动物家园,有藤蔓缠绕,枝繁叶茂的森林,有潺潺的河流,有金黄色的沙漠,有银色锡纸做成的冰川,有废旧报纸揉捏而成的沼泽地等.在主题环境的暗示和指引下,幼儿自收稿日期200712一O1作者简介黄芳(1974一),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市13光幼儿园高级教师.第2期黄芳: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实践反思?77?觉地将自制的动物按照动物不同栖息地进行分类,并摆放到相应的位置.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发挥了潜在的教育功效,帮助幼儿建立了有关动物的类别概念,并使幼儿在动手,动脑中逐渐形成并建立有关动物栖息地的知识经验.其二,动态性.一个新的活动内容产生后,我们注意引导幼儿借助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探索,不断发展关于活动环境的新思路,增添各类材料完善主题探究活动环境的创设,及时呈现幼儿在主题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经验,使幼儿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使之成为幼儿建构学习的依托.筑起一道道亮丽风景.如在”树”主题中,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教师一起利用废旧报纸,纸箱,大型积塑等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树,桃树,榕树,高的树,矮的树,春天的树,秋天的树,将班级变成了一座美丽的森林.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和主题的不断深入,幼儿又逐渐增添了昆虫,鸟窝等,不断的完善和丰富使得环境呈现出动态,递进的特征,一次次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三,投放适宜的主题材料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更多的是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构建的,适时适宜地投放主题材料,可以支持幼儿的探索.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类别性,层次性和多样性这三方面来考虑材料的提供.其一,类别性,即教师对师生共同收集的主题资料进行归类.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归类,将分类概念蕴涵在材料展示中,帮助幼儿树立类别概念.如在“海豚影剧院”主题中,幼儿收集了许多乐队表演的图片资料,有杂技表演,模特表演,小品,舞蹈表演,歌唱比赛等.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棵大树,引导幼儿将图片资料进行分类,按类张贴在同一片绿荫内,增进幼儿对舞台表演类别的感知和认识,为下一步的节目排练,表演提供了参考和帮助.其二,层次性.丰富的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提升学习品质.我们注意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能力,水平提供各种层次的材料,满足幼儿的个体发展需要.中小班幼儿往往是基于对材料的兴趣而进行操作,从而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因此在材料提供上,我们侧重提供”高结构”,与主题有关的同类材料供幼儿选择操作.而大班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已有较强的目的性,我们则更多地投放”低结构”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如吸管,纸盒纸箱,树叶,毛根铁丝等,给予幼儿充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其三,多样化.指的是工具性材料.工具性材料包括现成的物品和废旧物品等半成品.我们注意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性材料供幼儿选择,支持和帮助幼儿完成主题探究.如在”西游记”主题中的”西游秀”活动中,幼儿提出要制作各种表演头饰,道具和背景.我们除了准备订书机,剪刀,颜料,纸张等现成的工具,还准备了玻璃绳,橡皮筋,扫帚,纸箱等多种半成品材料供幼儿选择使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将白色玻璃绳粘贴在门框上制作成水帘洞;利用橡皮筋打结编织成错综复杂的”盘丝洞”;将画好的西游人物粘贴在扫帚上制作成表演道具教师在材料方面强有力的支持,使幼儿顺利地进入了下一个活动,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演能力等.四,构建良性互动的师幼关系“师幼互动”是当代幼儿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它倡导活动中师生以合作者的身份为共同目标不断撞击和抨发出智慧的火花,以此推进主题进程.在实践中,我们注意积极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重视师幼双方的相互给予和汲取.其一,留心观察,提供适时的帮助支持.在主题进程中.我们注意把握活动的主线索,捕捉,挖掘活动中新的火花并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幼儿解决困难,使幼儿体验成功,提高探究兴趣.如在”太阳乐队”主题中,幼儿在排练时时碰到不会看节奏谱等困难.于是.我们举行讨论会共同探求解决办法,最后帮助幼儿确定了两种方案,一是写信求助于厦门爱乐乐团总监,音乐指挥家郑小瑛奶奶,二是画招聘海报求助于家长.在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获准参观厦门爱乐乐团的排练现场,聆听郑小瑛奶奶关于乐团知识的讲解,还在家长中找到了一个大提琴老师,在他们的热忱帮助下,太阳乐队的排练工作终于步人正轨.其二,找寻”固着点”,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固着点”.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学习,我们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努力找寻“固着点”,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介入下一个问题的研究.如在”彩色世界”主题中,通过”吹泡泡”的活动,幼儿建立了”泡泡是五颜六色”这一认知经验,我们敏锐抓住了这个”固着点”,进一步提出问题”泡泡是五颜六色的,那阳光的颜色是什么?”从而引发了幼儿对色彩的进一步探究.其三,创造机会,鼓励”犯错”和反思.幼儿只有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我们注意珍惜幼儿的自我纠错,耐心等待,协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寻正确的答案,在尝试错误中获得发展.如在”彩色世界”主题的”影子的颜色”这一活动中,老师提供了红色,黄色,绿色等各种颜色的玩具,抛出”玩具的影子是什么颜色?”这一问题让幼儿回答,许多幼儿认定玩具的影子和玩具本身的颜色是一样的,即红色玩具的影子是红色的,黄色玩具的影子是黄色的,教师并没有马上纠错,而是鼓励幼儿利用灯光,太阳光等人造光和自然光进行实验,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幼儿最终发现”影子的颜色是黑色的”.正是宽松,信任,良好的师幼互动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建构.五,探究适宜的活动方式适宜的活动组织形式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它?78?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正将有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使其得以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我们注意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学习需要,灵活选择或整合集体,小组和个别学习等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与条件,激发并保持幼儿的活动兴趣.其一,集体活动.它贯穿于整个主题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在主题的初始阶段,其目的在于聚焦热点问题,产生共同的主题.如我们发现幼儿十分关注树的变化,于是组织了一次集体讨论,.交流关于“树”的观察见闻,从中生成了”树”主题.在主题发展过程中,其目的在于产生幼儿间思维的碰撞及师幼间的互动,起到推进主题的作用.如在”有趣的昆虫”主题中,当幼儿在观察到七星瓢虫,蚂蚱,毛毛虫等昆虫都有六只脚时,我们紧接着抛出了”蚂蚁,蜻蜓这些昆虫有几只脚”这一问题让幼儿集体讨论,既紧扣探究内容,引发经验总结,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探索空间,促活动进一步推进和升华.在主题的结束阶段,其目的在于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相互分享经验,重温探索经历,使幼儿体验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社区”主题末尾的幼儿作品展示会,展示了幼儿的摄影作品,社区设施及小区楼房的设计和结构作品,幼儿在集体交流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二,小组活动又称分组活动,是_种合作式的探索,也是主题探究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合作学习,共同建构中,学会理解,学会交往,学会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我们主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活动.有针对同一问题的分组研究,也有针对不同问题同时展开的分组研究.如在”纸”主题中,教师将幼儿产生的若干问题进行选择,归类,提升,由此产生了”纸从哪里来”,“好玩的纸”,”节约用纸”等三个小主题,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小主题,具有相同小主题的幼儿集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其三,个别学习,其目的更多在于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特点,自己的发展速度,自己的认知风格去探索周围的世界.我们认为除了幼儿园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持外,家庭更是实现个别学习的最佳场所,我们重视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帮助幼儿实现个别化的学习.如在”我最爱的人”主题进程中萌生了”做祝福卡”的活动,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绘画材料,引导其动手制作卡片.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然双手托着下巴一副犯愁样,于是上前询问,小然说:”老师,我不想用画的,也不想用折纸,我想用和妈妈一起捡的树叶,贝壳来装饰卡片.”我们及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在小然妈妈的帮助下,小然小朋友完成了一张与众不同的祝福卡.正是家园之间的双向互动,相互支持,为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保留了足够的空间.六,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实践中,我们积极开发,整合家长,社区等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的场所,使幼儿的活动从狭隘的课堂走向室外,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其一,家长资源的开发.在实践中,我们注意通过资料采集,助教活动等渠道增进与家长的合作,使家长成为课程建设合作伙伴.如资料采集,主题资讯往往能成为引发主题或下一个活动的线索,而家长来自不同行业,能带来多方信息,为主题开展提供帮助.如在”桥”主题中,家长帮助收集到了多种有关桥的明信片,模型,画作,VCD等资料,部分家长还带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