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的文体知识.doc_第1页
韩愈师说的文体知识.doc_第2页
韩愈师说的文体知识.doc_第3页
韩愈师说的文体知识.doc_第4页
韩愈师说的文体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愈师说的文体知识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说”一类的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下面是韩愈师说的文体知识欢迎参考阅读! 师说是唐代大散文家韩愈所作的一篇有名的说理文文章写在公元八百零三年这时韩愈虽然才三十五岁官职也不很高但是他在文坛上已经有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起来韩愈为能使古文运动得到更好的开展他不仅自己从理论到实践刻苦努力而且广泛地同青年后学交往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韩愈的这种作为是六朝以来长期所没有的因而人们往往引为怪事以至纷纷议论和责难指责他好为人师但是韩愈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无所畏惧继续为开展古文运动而努力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盖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讥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可见韩愈写这篇文章是为纠正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不良风气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的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从师的重要性论述为什么要从师和从什么人为师的道理这里所说的“古之学者”不仅指古代作学生的青少年也包括古时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文章论述老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传授儒家的道统;“授业”就是讲授古文“六艺”之业“解惑”就是解释对前两者的疑惑韩愈认为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的谁都不可能没有疑惑因此谁都不能没有老师;如果有疑惑而不向老师请教那末疑惑也就不可能得到解决什么人可以为师呢他说:比我年长的人比我先懂得道我可以拜他为师;比我年轻的人也比我先懂得道我也可以拜他为师我所要学的是“道”用得着去管他们的年纪是比我大还是小呢所以不管是社会地位高的“贵人”或者是社会地位低的普通人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只要他懂得“道”就可以拜他为老师向他学习韩愈拿“道”的有无作为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认为只要合乎这点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可以不必考虑这一段主要是从理论上提出论题是全篇所要论证和宣扬的中心思想所在下文都是根据这一论题所作的具体阐发 第二段作者就拿上面讲的理论来批判当时人们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作者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底下就连分三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第一层作者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古代圣人具有过人之才尚且拜师求教虚心学习;而现在有许多人的才智跟圣人相差很远却反而以向别人学习为可耻他指出:圣人的所以具有聪明才智愚人的所以愚昧无知这种分野的根本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文章在肯定尊师重道的必要性以后第二层就深入一步揭露有些人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这一层把为子弟选择老师跟自己不愿拜老师作对比批评有些人为子弟选择老师自己却耻于从师同时指出那些子弟的老师也只是教人句读并不能够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学习句读要拜人为师而大道茫惑不解却不愿拜人为师他认为这种人小的学大的丢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明的地方这一段的第三层作者又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来批判当时士大夫们的不能尊师重道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下层社会的人都不以拜师学习为可耻而士大夫们一听到人家说老师弟子的事情就聚拢来嗤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那个做老师的和学生的年纪差不多道术也差不多啊!这些人认为:向社会地位低的人学习是很羞耻的而向官位显盛的学习又显得有点阿谀奉迎这样师道的不能恢复其原因也就可想而知巫医乐师百工等人社会地位低下是士大夫们认为不足挂齿的然而现在这些士大夫们的聪明才智却反而不如他们这实在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层作者把师道之不振完全归咎于当时的士大夫们说他们的聪明才智实在连巫医乐师百工等普通人都不如!这里一连三层都列举事实进行对比有力地批判当时士大夫们不能尊师重道的愚蠢表露作者对这种不良风尚的愤懑情绪和文章第一段的总的论题相对照可以明显地看出文章步步深入展开 第三段文章又转入正面阐述以当时人们奉为至高无上的大圣人孔子的言行作证来说明人必有师人们应该多方面地向别人学习而老师和学生也只是相对而言的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都是春秋时代的学者传说孔子曾经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访问古乐向师襄学习弹琴向老聃学习周礼这些人的贤能在总的方面都远不及孔子而孔子尚且愿意向他们学习这说明孔子是很善于学习的他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一句意义深长的名言韩愈在这里拿孔子的言行作为例子主要在于说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别人才向别人学习鼓励人们应该虚心好学他认为学生不一定都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什么都比学生高明只是他们闻道先后的不同术业有专攻不专攻的区别罢 最后一小段简要地说明本文写作的原因是:十七岁的李蟠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都已学过他没有被时下的不良风尚所束缚现在又来我这里求学我赞赏他的能行古道所以作这篇师说送给他 总起来看师说的中心思想着重在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作者在本文中所发表的如何求学的见解是极其精辟的他对于读书求学的议论很能够启发后人师说所提出的关于师道的主要思想是: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为师不应该因为地位、贵贱、年龄的差别就不肯虚心向人学习韩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有胆识的他对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相师的不良风气确乎起挽救和校正的作用韩愈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虽然具体指的是儒家之道但在一千多年前韩愈就能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说法也是很有魄力的他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归结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提倡师生教学相长这也确实可以鼓舞大家相互学习的风气 师说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是非常成功的 首先它具有高度的说服力这固然和作者所提出的理论的正确性有关系但是和作者采用较好的说理方法也是分不开的韩愈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论述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夫们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整篇文章从立论、论证到结论都紧紧扣住这一点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文章开头第一段先正面从理论上阐述师道的重要性并提出选择老师的标准作为全篇文章的基本论题接着第二段就联系到当时的社会实际连用三层笔墨一层深一层地揭露和批判当时人们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这三层文字作者抓住它们内在的本质联系步步开展有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文章反复起伏好象剥笋剥一层又一层越剥越深越说越透又如海涛一浪推动一浪起伏不断直到最后把问题的本质核心完全揭露无遗最后第三段又归结到从正面作结论举出孔子的言论行动作为例子目的也在于加强结论的说服力量整篇文章从虚到实又从实到虚正、反、合三大段文字有破有立虚实结合得很好文章谈理论却不是空发议论;举事实也不是现象罗列因此文章不蔓不支很有说服力 第二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有气势韩愈的散文在风格上具有雄健明快、汪洋恣肆的特色这是古今研究韩愈散文的人所一致公认的北宋的苏洵评他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师说在风格上也表现这种特色气势异常充沛形成韩愈散文这种风格的因素当然很多但是就师说来看作者根据内容的需要在语言上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排偶的句式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什么叫排偶的句式呢那就是把范围相同、性质相近的事物采用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句式接连在一起来表达这种句式如果运用得好它可以有助于增加文章的气势使文章如波浪滚滚汹涌不绝师说里的排偶句式很多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排偶语句使人读起来不仅感到气势很盛而且有一种音节的美在语气上很自然流畅它跟骈体文雕琢堆砌的排偶不同所以常为后来许多写散文的人所运用 第三师说整篇文章写得都很好尤其是第二段写得更为精彩动人这一段开始未说先叹:“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这两句乍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出奇然而联系上段来看就显得非常有力因为文章到这里出现一个转折它使文章掀起一道波澜避免平板和呆滞这两句往下作者一连安排三层对比来对士大夫们不重视师道的愚蠢行为进行批评和讽刺笔端饱含着感情真可说嘻笑怒骂淋漓尽致! 这段文章在语言运用上的错综多变表现得也非常突出例如连用三个对比每个对比的结尾都指出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人的愚蠢但所用的语气都不一样请看作者把“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对比之后的结语:“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这个结语带有质疑、设问和论辩的味道非常发人深思再看作者拿为子弟择师与自己不愿从师对之后的结语:“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个结语就完全是下判断的肯定语气说得斩钉截铁毫不含糊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和士大夫作对比后的结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就采用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这三个结语采用三种不同的语调在次序的安排上也是颇有匠心的:先疑问后肯定再感叹这样不仅文气很顺而且也增强文章论辩的逻辑力量 此外师说在句式和语言的错综变化方面可供我们细细琢磨和借鉴的地方很多比如第一段开始作者即创造性地采用接句法:“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二句句首的“师”字和第一句末尾的“师”字紧接着往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第二个“惑”字也是紧接着前一句末尾的“惑”字而来其他如“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也都是采用的接句法这种句法也有助于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急转直下不可抑止 又如第二段中的交错句式运用得也很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这种句式奇突而不一般化我们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