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 总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一、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 7 1、历史背景 7 2、编制报告的依据 7 二、研究工作概况及范围 8 1、研究工作过程简述 8 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简介 8 3、项目研究的范围 9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9 1、建设理由 9 2、交通量发展预测 11 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12 4、工程实施方案 12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4 6、工期安排 14 7、经济评价 15 8、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和对策措施 16 9、 问题与建议 16 第二章 现有公路的概况及问题 一、现有公路交通运输状况 19 1、 公路网现状 19 2、公路交通运输现状 21 3、汽车保有现状 22 二、现有公路技术状况及问题 23 1、现有公路技术状况 23 2、适应程度分析 23 3、存在的主 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4 三、本项目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6 1、在国内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6 2、促进本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和开放 27 3、是发展楠溪江旅游的需要 27 4、是完善永嘉城市化发展的目标要求 28 第三章 交通量预测 一、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 31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 1、区域内产业的经济特征 31 2、地区交通综合运输结构及发展趋势 36 二、经济结构特点与公路运输的关系 37 1、国民经济结构特点 37 2、交通运输量指标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38 三、公路交通量 调查 38 1、交通量调查方法、地点和时间 39 2、调查数据统计 39 3、历年交通量调查 40 四、交通量发展预测 40 1、预测年限和特征年 40 2、交通量预测方法 41 3、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分析 41 4、趋势型交通量预测 43 5、诱增型交通量的推算 45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标准 一、通行能力分析 48 二、建设规模 49 三 、技术标准 49 1、路线设计标准 49 2、隧道设计标准 50 3、道路交叉标准 52 四、设计规范 52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 一、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55 1、沿线地形和地貌 55 2、区域地质概况 55 3、水文地质 55 4、气象 56 5、水文概况 57 6、工程地质评价 58 二、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58 1、路基填筑材料 58 2、路面、隧道衬砌及其它结构物材料 59 三、选线基本原则和路线方案的确定 60 1、选线基本原则 60 2、路线方案概述 60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 四、工程方案 61 1、路基方案 61 2、路面方案 61 3、隧道方案 62 五、建设项目对环保的影响 62 1、项目在施工期间对环保的影响 62 2、项目在营运期间 对环保影响 63 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主要工程数量 66 二、建设用地和拆迁 66 三、投资估算 66 四、资金筹措 67 第七章 建设安排及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69 二、工程组织模式 69 三、工程建设安排 69 四、合理工期的确定 70 1、制约工期的主要因素 70 2、缩短工期的对策 70 五、工程管理 70 1、质量管理 70 2、招投标管理 71 3、施工管理 71 4、施工监理 71 第八章 经济评价 一、经济评价的基本考虑 73 1、经济评价的依据和方法 73 2、经济评价指标 73 3、有关参数的确定 74 二、国民经济评价 75 1、行车里程和运行时间 75 2、运输成本 76 3、国民经济效益 77 4、经济 成本 80 5、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81 6、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82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4 三、分析和评估 82 第九章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 一、项目概况 86 二、资源需求 86 三、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影响分析 86 1、土地资源利用与影响 86 2、水资源利用与影响 86 四、综合评价和对策措施 87 第十章 问题与建议 一、关于 41 国道施工的交通管理问题 90 二、关于工程地质勘探问题 90 三、关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 90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5 第一章 概 述 一、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 1、历史背景 2、编制报告的依据 二、研究工作概况及范围 1、研究工作过程简述 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简介 3、项目研究的范围 4、报告成果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1、建设理由 (1) 是 41 省道交通量迅速增长的需要 (2) 是完善永嘉县公路规划网建设的需要 (3) 是永嘉 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4) 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交通量发展预测 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1) 技术标准 (2) 建设规模 4、工程实施方案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6 6、工期安排 7、经济评价 8、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和对策措施 9、问题与建议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7 第一章 概 述 一、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 1、历史背景 平阳坑大桥位于瑞安市的西南约 30km处的平阳坑镇政府所在地,跨越飞云江,连接飞云江两岸村民交通。目前平阳坑镇共有 42个行政村,被飞云江分隔 于两侧,其中江南有 23个行政村共 1.7万人口 ,江北 19 个行政村共 1.4万人口 .南岸村庄现基本有 56省道穿过 ,而北岸村庄倚大山旁飞云江基本属于半岛境况 ,村民出入全部以渡口过渡解决 .渡口出于安全考虑 ,只有白天过渡 ,夜晚停渡 .由于渡口牌飞云江上 ,受飞云江洪水影响较大 ,年停渡 (白天 )约 30 天。又平阳坑镇中学仅一所,在江南片平淡阳坑镇所在地,江北学生占全校学生的 50%,平时为走读。因此本镇江北片区 19 个行政村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制约了该片区人民的经济发展,也影响江北片区学生的正常上学。为了本镇范围内两岸相通,早日使江北 人民脱贫致富,建造一座越江大桥十分迫切。 2、编制报告的依据 (1) 平阳坑镇政府与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总公司(集团)南京分公司签订的合同书; (2) 交通部 1988 年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01-97)及现行规范、规程和定额等; (3) 瑞安市交通局编制的瑞安市交通发展“十五”规划和 2010 年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8 远景规划,及温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 2003-2010; (4) 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5) 平阳坑镇城镇发展规划及工农业园规划。 二、研究工作概况及 范围 1、研究工作过程简述 接受瑞安市平阳镇政府的委托后,我院立即成立了“瑞安市平阳坑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编制组,开始调查收集项目有关资料。为了掌握本项目交通量情况,使交通量预测有较可靠的资料,我们在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交通量调查,结合近年来 56 省道交通量观测站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延伸,预测本项目设计交通量,作为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的依据。 为使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更细更全面,对本项目特别是主体工程进行了必要的地质勘探和实地地质调查。并对本工程沿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城镇建设规划、公路路网规划、建 筑材料和料场分布与供应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调查。 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简介 (1) 对现有公路的基本情况调查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本工程的必要性。 (2) 通过对运输和交通量的分析预测着重研究了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运输结构特点及与公路运输的关系,结合 2003年交通量调查分析,推测将来可能发生的交通量,从而论证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标准。 (3) 按照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别,选用设计标准及建设规模。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9 (4) 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建筑材料的来源及运输条件等进行深入分析论证项 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 (5) 提出了推荐方案,按推荐方案的设计资料,计算工程数量及征迁用地,按部颁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进行工程估算。 (6) 按建设单位的工作安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以往工程的经验提出合理工期及实施方案。 (7) 对估算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国民经济评价,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8) 根据工程所处位置及填、挖方等工程量,进行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 (9) 归纳提出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3、项目研究的范围 本项目研究内容为瑞安市平阳坑 大桥工程:起点为 56省道平阳坑村西南侧附近,跨飞云江建一座 400m 长大桥,终点于上河头与塘岙村之间接乡村道路。全长 850m。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1、建设理由 生 664 人,而江北片学生有 330 人。该校为走读学校,因此江北学生每天均要过江往来,而渡口均在飞云江上,受天气影响很大,遇暴雨或台风天气,渡口停渡,全年约停渡 30 天,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学及学校的正常上课。 平阳坑大桥的建设,将两岸人们的往来直接可在桥上通行,不受气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0 候的影响,从根本上可解决两岸交通难的问题。因此,该桥的建设显行非常必要。 2、 撤渡建桥、消除安全隐患的需要 平阳坑镇两岸人民往来仅靠渡口过江,原有渡口 10个, 98 年后合并为 7个,渡口受自然气候影响很大,本地区每年的 4 月 -9 月为汛期,告别是7-9 月份的台风期期间,遇台风江水暴涨,水流很急,严重威胁渡口的安全。平阳坑大桥的建成,可撤消周边渡口,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沿江人民的生命安全。 3、促进北岸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入 WTO 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我国与国际交流进一步扩大。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成功、最具活力的城市,引起全国各地人民及至中央政府的重视 。温州市委、市府乘“十六大”东风,为了更好地引导温州的经济发展,李强书记在市第九届党代会上提出“一港三城”的战略方针,特别强调要把温州落后地区的经济走上一个新台阶。而平阳坑镇属于山区,四面环山,当地经济以农业收入为主,其他行业受交通的影响发展缓慢。江北片区背靠大山,面向飞云江,处于半岛状况,严重制约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镇政府为了更好地贯彻温州市委、市府的发展农村经济精神,充分利用江北片山地经济及滩涂经济的优势,把江北建设成以农业、工业、旅游业并举的新农村,也迫切需要建造平阳坑大桥。 4、全镇统一规划的需要 平阳坑镇全为山区,为依江建村、镇,平地面积极少,目前江南镇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1 政府所在地的平地已基本利用,为了发展平阳坑镇的经济,把平阳坑镇建设成一个经济强镇,必须扩大土地范围,把江北片的平地与江南片统一规划,为此,两岸交通需首先解决,建桥为不可缺少。 5、加强江北对外联系的需要 江北片有 19个行政村, 1.4万人口,劳动力丰富,可受交通限制,信息闭塞,与外界联系不够,使富余的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本大桥的建成,才能使江北片打开了大门,扩大了空间,进一步使江北乃至全镇的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2、交通量发展 预测 根据交通量与永嘉县国民经济、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等关系分析,交通量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本报告采用回归分析法来预测将来的交通量。首先采用趋势外推与规划相结合的方法以龚珀资曲线方程(即 S 曲线)对趋势型国内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然后按弹性系数法建立交通量与国民经济的相关分析,依据永嘉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来确定交通量的增长率,并以现状交通量调查交通量为基数,按“四阶段法”进行将来特征年交通量预测,预测年国内生产总值及诱增型(含趋势型)交通量如表 1-1、表 1-2 所示。 预测国内生产总值 表 1-1 年 份 2001(实绩) 2003 2005 2010 2015 2020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 73.72 86.80 106.43 162.04 222.67 283.23 增长倍数 1.177 1.226 1.523 1.374 1.272 增长率( %) 8.49 10.725 8.778 6.561 4.929 诱增型(含趋势型)交通量的预测表 表 1-2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2 年 份 2003(实绩) 2005 2010 2015 2020 交通量 标准车 (ved/d) 1282 1527 2096 2627 3168 增长倍数 1.191 1.373 1.253 1.206 增长率( %) 9.14 6.54 4.62 3.83 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1) 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量调查分析,本项目在 2020年时折算交通量为 3168 辆(标准车)。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01-97)规定,采用平原微丘二级的 设计标准,设计车速为 60 公里每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为 12 米,行车道宽度为 9 米,两侧土路肩宽度为 2X1.5 米。隧道建筑界限分别为行车道宽度 W=9.0 米,两侧人行道各 0.75 米,净高 H=5米。 (2) 建设规模 永嘉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起点为 41 省道永嘉 87 啤酒厂厂房正门附近,在石介下新建一座长 473 米隧道,上塘侧出洞口为规划中的上塘镇环城北路起点,然后沿着环城北路,终点为上塘镇环城北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处。路线全长为 2.003公里。 其中整体式隧道 1座,长 473 m,涵洞 2 道;路基工程长 1.53km,路基填方 7.27km3,挖方 31.462 km3,排水防护工程 1.65km3;路面工程 1.445km2;平面交叉 5 处;征用土地 18.0亩,拆迁房屋 200m2. 4、工程实施方案 ( 1)路线方案 本工程连接 41 省道仙清线与上塘镇环城西路两条道路,主体工程是隧道工程。与原有路线相比较,本项目建成后将比老路缩短 0.3 公里,路线详见图表篇中路线平面图。由于本工程线路较短,仅 2.003km,而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3 且其中 0.8km 路段是利用现有的环城北路,新建仅 1.2km,上塘侧接线为环城北路,路线起终点及走向已按上塘镇总体规划固定,隧道 出洞后直接与环城北路相接,故隧道出洞口位置已固定,按隧道垂直穿越山体,确定隧道轴线,隧道进洞口位置亦已基本固定,加上起点为永嘉 87啤酒厂及石介下所地形限制,与 41 省道平交位置也已基本固定,因此,本项目线路控制点已基本确定,故本工可对本项目路线方案就不作比较,仅将推荐方案列出。 推荐方案路线的起点为 41 省道永嘉 87 啤酒厂厂房正门附近,在石介下新建一座长 473 米隧道,上塘侧出洞口为规划中的上塘镇环城北路起点,然后沿着环城北路,终点为上塘镇环城北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处。路线全长为 2.003公里 ( 2)路基方案 本项目位于多雨地区,路基设计应加强排水设计,采取拦截、分散处理的原则,设置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并和当地农田灌溉系统相协调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 ( 3) 、路面方案 1)设计原则 路面设计按照地因制宜,选材合理,技术可靠,施工方便,造价便宜,社会效益好,便于养护,使用寿命长的原则进行设计。 2)路面面层类型确定 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可用于本路段路面面层。 本工程上塘侧接线为上塘镇环城北路,基本已按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施工,考虑到整个工程统一协调,本项目统一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 。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结构层厚度如下: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4 22cm砼面层 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 5%) 10cm级配碎石垫层 隧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为 22厘米水泥混凝土,下设 611厘米厚 15 号贫混凝土整平层。 ( 4)隧道方案 本项目推荐方案整体式隧道 1 座,长 473 米。隧道横断面为单圆弧拱式,宽度按 10.50 米设计,其中行车道宽 9.0 米。具体见隧道标准横断面总体布置图,宽度按 10.5米控制。洞内采用锚喷复合衬砌,洞内设置照明设施和必要的消防器具。从 CO的含量及烟雾含量考虑,不必设置通风设施。 隧道内设置综合防排水系统。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本工程推荐方案估算造价为 1419.8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 709.94万元,共需人工 12 万工日,木材 90m3,水泥 5059t,钢材 1696t,石油沥青 210t。 本项目业主由是永嘉县人民政府筹建的建设指挥部,在征求业主的意见后,按照推荐方案资金筹措计划如下: (1)由永嘉县政府与沿线地方政府筹资项目资本 426.0 万元,占总投资的 30%。 (2)其余部分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申请建设资金补助共 993.88 万元,占总投资的 70%。 6、工期安排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5 本 项目前期工作(含“工可”批复)及初步设计计划于 2003 年 5 月完成。 2003 年 5 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招投标工作。可于 2003 年 7月开工建设,争取 2004 年 7月建设成通车,施工工期 12 个月。 7、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以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评价角度。本报告采用“有”、“无”比较法计算项目的经济效益,即对有此项目及无此项目时的各项费用和效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新建设项目的费用和效益。 本报告国民经济效益主要对运输费用节约、运输时间节约、事故费 用减少以及老路减少拥挤等几个方面效益进行定量分析,营运期累计 效益 5299 万元,累计效益现值 1646 万元。 本项目国民经济投资成本 1209.7万元,占该工程总投资的 85.2%。本工程建成后,按交通部公规院公路技术经济指标(第二次修订本)的养护管理费用模型计算,常规养护管理费为每年 6.66万元。每隔八年安排一次大修,每次大修费用为 38.58 万元。 根据上述对本项目的国民经济成本和效益分析,得到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经济净现值( Is=12%) EVPV=522 万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 %) EIRR=29.92% 经济效益成本比 EBCR=1.46 经济投资回收期 N=10.7 年 显然,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国家规定的社会折现率( 12%),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 1,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本项目承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6 受投资风险的能力较强,只有在效益降低 20%、费用增加 20%这一对项目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出现时,国民经济各评价指标才未达到衡量值,因此,从敏感性分析角度看,本项目亦是基本可行的。 8、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和对策措施 建设本项目需占用部分农田和山地,减少农业耕作面积和山体绿色植被,对农业资 源产生一定影响,如粮食、经济作物减产,减少农业收入;山体植被的破坏 ,增加了水土的流失作用,可能导致河沟淤积、山体表土植被滑移、坍塌现象等。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下列措施予以补偿: (1)设计选线时除尽量做到少占良田,并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开垦荒地,改造土地以弥补被使用的土地。 (6) 路堑地段,砌筑护坡或种植草皮以稳定山体防止水土流失。 (7) 跨越河渠的桥涵,尽量不压缩过水断面,使泄洪、排灌通畅。 (4)施工中或运营期间的污水排放,设有自成系统的边沟,污水处理装置或施工临时的泥浆池、驳船,处理日常污水,以减少对周围 农田、生活水源的影响。 9、 问题与建议 ( 1)关于施工时 104 国道施工的交通管理问题 本工程起点处与 41 省道交叉,而目前 41 省道石介下段的日交通量在 3498 辆左右,而且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如何做到施工、交通两不误,是本工程应重视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努力做到文明安全施工,以保证 41 省道的畅通。 ( 2)关于工程地质勘探问题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7 由于本工程主体工程为隧道工程,隧道长度较长,且结构复杂,对地质要求较高,建议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沿线地质特别是隧道围岩地质进行详细钻探和勘察,以便确定隧道位置和高程,保证设计方案的可靠性以及 合理性。 ( 3)关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对环境要造成影响。建议建设单位及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便加快项目进度。建议选择有经验的施工队伍,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合理处置废方,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使公路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一致。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8 第二章 现有公路的概况及问题 一、现有公路交通运输概况 1、 公路网现状 1 1温州市公路网现状 1 2瑞安市公路网现状 1 3拟建工程在公路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公路交通 运输现状 3、 汽车保有现状 二、现有公路技术状况及存在问题 1、 现有公路技术状况 2、 适应程度分析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公路交通量增长过快 (2) 现有公路标准低 (3) 公路交通事故严重,抗灾害能力低 4、是完善永嘉城市化发展的目标要求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9 第二章 现有公路的概况及问题 一、 现有公路交通运输概况 1、 公路网现状 1 1温州市公路网现状 到 2001年末 ,全省公路总里程 44005公里 ,其中国道(含国道主干线)2439 公里,省道 5195 公里,县乡道路 35459 公里,专用道 912 公里。高速公路 774公里 ,一级公路 1849公里 ,二级公路 5682公里 ,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 18.9%。公路网密度为 43 公里 /百平方公里。目前基本达到乡乡镇镇通公路公路网,通村率为 86.1%。 温州市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和金丽温高速公路为骨架,区内公路网以330、 104、 56、 57、 41 等国省道为干线,以沟通县乡的公路为网络,到200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为 5177.19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74.23公里,一级公路 116.53 公里,二级公路 449.28 公里,三级公路 717.61 公里,四级公路 3626.97公里,等外公路 192.57 公 里。甬台温高速公路自乐清湖雾街入境,经乐清市雁荡、清江、南岳、乐成、柳市、北白象及盘石各镇,傍永嘉县乌牛、穿过七都岛,由温州大桥跨越瓯江,过温州市区龙湾、南白象,经过瑞安市罗凤镇和飞云镇,到平阳县宋桥镇、昆阳镇和钱仓镇,傍苍南县的灵溪镇后,至桥墩镇分水关出境,境内长 124 公里;其中沟通瓯江两岸的温州大桥已于 1998 年建成通车,乐清段、瓯海段、瑞安段、平阳段、苍南段等相继于 2002 年底与 2003 年底已建成通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0 车。金丽温高速公路从永嘉县的桥头镇入境,在梅岙跨瓯江后,过鹿城区双屿、瓯海区郭溪、娄桥,至南白象与甬台温 高速公路汇合 ,境内长36公里,在南白象设枢纽互通。 104国道在温州市境内全长为 231公里, 相对全省的公路状况来看,温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在公路建设方面,一是数量少、密度低,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里程数仅 43.9公里,每万人拥有公里里程数仅为 7.01 公里,全市现有公路状况见表2-1。二是公路等级低、质量差,二级以上公路占 12.3%,三、四级公路占 83.9%,等外公路仍占 3.7%的比例;高级、次高级路面仅占总里程的54.49%。三是道路通行能力不足,穿镇路段多,路侧市场多,抗灾能力低;四是混合交通严重,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相互干扰,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多。五是断头路多,联网率低。 温州市公路现状况 表 2-1 公路里程数( km) 5177.19 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数 (km) 2821.07 高、次路面铺筑率( %) 54.49 每百平方公里公路数 (km/100km2) 43.9 每万人拥有公路公里数 (km/万人 ) 7.01 1 2瑞安市公路网现状 截止 2002 年底,瑞安市上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518.30km。现有国道 2 条(即 010 国道、 104 国道),计 30.32km;省道 2 条(即 230 省道、 330省道),计 91.01km;县乡道总里程 396.97km。瑞安市现有公路网基本情况见表 2-2。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1 瑞安市现有公路网基本情况表 单位: km 表 2-2 类型 国道 省道 县道 乡道 小计 比重( %) 高速 11.682 11.682 2.25 一级 5.220 5.220 1.01 二级 13.414 7.449 28.247 1.2 50.310 9.71 三级 39.322 81.731 29.16 150.233 29.98 四级 44.235 130.382 126.236 300.853 58.05 小计 30.316 91.006 240.360 156.616 518.298 100 比重( %) 5.85 17.56 46.37 30.22 100 资料来源:瑞安市公路管理段 从瑞安市公路网现状上分析,其一,瑞安市公路网明显偏重于东部平原区。已建的高速公路如 104 国道改建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等 均分布于东部地区,这与该地区社会经济比较发达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瑞安市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当地人民群众有很强的致富愿望。从图上分析,瑞安市路网结构与整个温州市统一,即主要交通和公路方向均是南北走向,但瑞安市地地理上是呈东西走向,这对瑞安市经济平衡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二,虽然公路网密度较高,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公路等级太低,服务水平较差,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交通量增长的要求;其三,公路忙闲不均。如 104 国道上金观测站 2000 年交通量达 22209 辆 /日;而瑞枫 公路泽西观测站交通量仅为 1231辆 /日,不到 104国道的 6%。 瑞安市公路网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路网密度相对较密 瑞安市公路网密度至 2002年已达 0.4078km/km2,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远高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2 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按人口数量为 4.6km/万人,按车辆数量为 60.56km/万辆,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2、等级结构不合理,等级偏低 瑞安市公路网中国、省、县乡道的结构比 2002 年为 5.85、 17.56、 76.59,等级高的道路偏少,以县乡道路为主,服务水平差,砂石路面占的比重大,既有的水泥、沥青路面破损 较重,多数路段超龄服役,年久失修,影响车辆行使。 3、公路供需严重失衡 由于技术等级低,全市公路网技术等级为 3.4,国省道干级公路网的技术等级为 1.8 级,公路网虽密集但等级不高,通行能力有限。根据 104 国道瑞安段观测站资料,路段严重超负荷,服务水平低下,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不适应瑞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 3拟建工程在公路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瑞安市平阳坑大桥工程主要承担飞云江两岸交通流,同时也承担新老 56省道交通的平衡作用,对改善飞云江两岸交通,特别是改善平阳坑镇人民的交通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平阳坑镇有 42个行政村,其中江南片区 23 个,江北片区 19 个,两岸人民往来非常不便。因此,该桥的建设将对平阳坑镇起到纽带作用。 2、公路交通运输现状 瑞安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处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密集带和对外开放的前沿。是温州市的南大门,是温州市向中等城市发展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东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继续增长。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3 改革开放后,瑞安市的交通建设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八五”、“九五”以来,道路交通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市的交通建设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但近几年来 交通量增长很快,虽然相继改造了 104国道瑞安段、建成甬台温高速瑞安段、 56省道、瑞枫公路与高桐公路瑞安段等均在改造建设中。但目前还远不能适应交通量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飞云江大桥与高楼飞云江大桥 3 座大桥承担南北交通流动,较之永加县楠溪江上每乡镇至少一座大桥,甚至一村建一座大桥,密度显然不够。两岸交通难问题,越益显示严重制约差两岸经济的发展。 2001 年瑞安市全社会完成旅客运输量 1910 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0324 万人公里,其中公路客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为 1908 万人次和 80284万人公里,两项指标分别比上一年增加 38.0%和 76.7%;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量 736 万吨,货物周转量 61682 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为 671万吨和 57960万吨公里,两项指标分别比上一年增加 85.8%和 3.83 倍。由于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门对门服务方便快捷、运输质量高、货物损耗少小等优点,故公路运输在本地区这一社会地理位置和在这一特定的工业结构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仅 2001 年,公路客货运量占全社会客货运量分别为 99.9%和 91.1%,瑞安市近年来公路客货运量见表2-3。 瑞安市公路客货运情况表 表 2-3 年 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客运量(万人次) 469 2117 1408 1423 1315 1460 1382 1908 旅客周转量(万人次) 23639 45363 40585 40885 39111 57387 45412 80284 货运量 (万元 ) 227 123 239 196 177 200 361 671 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 38227 24100 19977 14689 12023 20561 11994 57960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4 从表中可以发现 2001 年客货运量有大幅度的增加,说明公路运输潜力开始发挥作用。 3、汽车保有现状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运输要求,汽车拥有量增长很快。瑞安市汽车拥有量由 1996 年的 5034 多辆增至 2001 年的 1.27 万辆,平均每年递增 20.4%,其中客车年递增 35.5%,货车年递增 9.9%,详见下表 2-4。从上述的增长速度来看,客车以比较高的比例增长,说明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是大势所趋。 瑞安市汽车拥有量情况表 表 2-4 车类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年均递增率( %) 客车 1589 1902 2417 4364 5403 7260 35.5 货车 3445 5156 5521 5172 5801 5521 9.9 合计 5034 7058 7938 9536 11204 12781 20.4 二、现有公路技术状况及存在问题 1、现有公路技术状况 目前,瑞安公路运输主干道为 104 国道、 56 省道、瑞枫省道。但国道线、省道线的技术改 造相对滞后于周边县市,交通条件较落后。特别是 56省道平阳坑路段,线型标准低,纵坡起伏大,道路仅 7.0 米宽,设计行车时速低,受地形条件限制,改造较为困难。 2、适应程度分析 根据对 56 省道的分析,目前平阳路段的日交通量达 3500辆 /昼夜之多,交通非常拥挤,时常阻车,已不适应该区域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北岸新 56省是下在建设中,据取预测:北岸交通量也将较大,为使平阳坑片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急需修建一座跨江大桥。完善东区的交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5 通网络。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瑞安市现 有公路已不能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运能和运量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 1) 公路交通量增长过快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运输需求,机动车拥有量增加很快,大大超过了公路发展速度,中心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运输结构也不断的调整,使商品调运的批次增多,促使公路交通大量增加。瑞安市飞云江沿岸发达地区一改过去单一农业生产的经济结构,乡镇和个体企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产品和原材料的大进大出,其中多数由汽车运输承担,并向干线公路集中,使干线公路交通量急剧增加。据了解, 2000 年瑞安市浙 CF 车牌号已 不够用,开始发第二个浙 CM车牌号,仅仅两年瑞安市车牌已增为 CN、 CS、 CX。说明这几年瑞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由于车辆的激增,势必引起干线交通量的迅速增长,而新道路建设和老路改造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 2)现有公路标准低 本市现有公路技术标准都比较低,境内除高速公路与 104 国道外,没有二级以上公路,二级公路占 8.6%,三级路占 11.6%,四级及等外公路占 79.8%。同时路线所经地区人口众多,村镇密集,混合交通量大,横向干扰严重,行车也很不安全,公路处于严重超负荷状态。 ( 3)公 路交通事故严重,抗灾害能力低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6 由于公路标准低,交通量增长过快,混合交通严重,摩托车、自行车、手拉车和汽车抢道行驶,造成横向干扰大,公路服务水平低,管理困难等主要原因,导致公路交通事故十分频繁、造成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较大。 2、促进本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和开放 公路运输具有灵活和门到门的优点,公路等级的提高,意味着通行能力的提高,使车辆营运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充分体现出车辆运营成本的降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的优越性。可以改变本项目沿线地区当前交通滞后和现有公路不适应的状况,打破永嘉县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局 面;可以解决公路交通运输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而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为永嘉县 2003 年跨入经济强县行列, 2008 年撤县建市创造有利的条件。 3、是发展楠溪江旅游的需要 楠溪江风景区于 1988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0年旅游人数 50 多万人次,大大低于风景区的容量要求( 1064 万人次),说明楠溪江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而本工程的建成缩短了温州、金华等方向通往楠溪江的距离。直接为景区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而且还会吸引本省其他地区和外省的旅客到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区度假旅游,促进多渠道吸引资金开发旅游资源,把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的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经营多元化,同时对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也有积极的意义。 4、是完善永嘉城市化发展的目标要求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7 上塘镇是永嘉县县城,是全县政治、文化中心,根据永嘉县城市化的奋斗目标,依托温州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实现“三带”战略和“三步走”目标,力争在 2010 年城镇化水平达 50%以上。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城镇联网,构筑中心城区与片区城镇之间“半小时经济圈”。形成大集聚、远辐射的永嘉中心城区,从而也大大改善了 上塘镇的投资环境。 第三章 交通量预测 一、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8 1、区域内产业的经济特征 (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人口 (2) 社会经济现状 (3)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4) 区域内旅游资源 2、地区交通综合运输结构及发展趋势 (1) 公路网发展规划 (2) 水运现状和发展规划 二、经济结构特点与公路运输的关系 1、国民经济结构特点 2、交通运输量指标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三、公路交通量调查 1、 交通量调查方法、地点和时间 2、调查数据统计 3、历年交通量调查 四、交通量发展预测 1、预测年限和特征年 2、交通量预测方法 3、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和分析 4、趋势型交通量预测 ( 1)回归分析 ( 2)弹性系数分析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9 ( 3)趋势型预测交通量 5、诱增型交通量的推算 第三章 交通量的预测 一、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0 767880828486889092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图 3 - 2 永 嘉 线 历 年 年 末 人 口 情 况 ( 万 人 ) 1、区域内产业的经济特征 ( 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人口 温州市是全国 14个沿海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之一,于 浙江省东南沿海,邻福建省,面积 80737 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 11784 平方公里,下辖三区、二市、六县, 1999 年年末全市总人口 713.21 万人。 永嘉县隶属于温州市,地理座标为东经 120 19 120 59、北纬27 58 28 36。东与乐清相接,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部与丽水市的青田、缙云相连,北与台州市仙居接壤,东北与台州市黄岩区交界。永嘉县的行政区划如图3-1,县域南北长 69.5 公里,东西宽 61.3公里,总面积约2698平方公里,置 14 个建制镇、 28 个行政乡,县政府设在上塘镇。 2000 年年末全县总人口 90.26 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 335 人。历年年末的人口总数见图 3-2。 ( 2) 社会经济现状 永嘉县四面环山,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8.2。现有耕地面积 20.8千公顷,以种植水稻为主,一年稻三熟;山地丘陵占县域面积的 85.8%,森林覆盖率达 7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该县经济作物有茶叶、蚕桑、板栗、瓜果等,乌牛早茶、澄田杨梅、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1 东皋红柿、楠溪香柚、碧莲板栗、竹丝画帘、钮扣、饰品等是永嘉的名优特产。 200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 6.86亿元(当年份),粮食作物插种面积 33963公顷,粮食总产量为 15 万吨,比上年减少 7.3%;蔬菜总产量为 8.36 万吨,比上年增长 23.5%;茶叶总产量为 232 吨,比上年减少15.3%;水果总产量 21485 吨,比上年增长 15.3%。 2000 年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 3095吨,比上年增长 4.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 89吨,比上年减少 0.8%,淡水产品产量 3006 吨,比上年增长 4.5%,渔业产值 3577 万元。 钮扣、拉链、五金、机械、鞋革、服装、文教玩具、精细化工等行业是该县主要工业产品,其中桥头 钮扣市场是温州市经济发源地之一,为全国著名的轻工业品市场。 2000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 136.45 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 17.6%,工业增加值 34.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8%。国有及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生产快速提升,全县 148家工业企业年完成总产值 33.14 亿元,按同口径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4.5%,销售产值 32.14亿元,增长 27.9%,工业产品产销率 97%,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列全市第四位。 2000 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全社会完成投资额 1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重点工程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 47 个,当年完成投资 6.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 2000 年全县拥有商品市场 49 个,其中成交额超过 2 亿元的有 1 个,桥头钮扣批发市场等闻名省内外。全年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 23.27亿元,比上年增长 7.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60 亿元,比上年增长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2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图 3 - 3 永 嘉 县 国 民 经 济 总 产 值工农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10.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1.1%。对外经济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 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 31%,年内自营出生产企业 6家,自营出口总额 836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64.2%。全县新批合同 利用外资项目 6 个,总投资 2488 万美元。 全县 2000 年度工农业生产总值达 143.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43%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65.69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名列温州 11 个市(县、区)的第七位。三次产业结构为 6.3: 62.1: 31.6; 1999 年外贸出口供货值 8.76亿元,比上年增长 20.7%,其中钮扣拉链业出口总额 2.29亿元,增长 20.45%。2000年财政收入 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5%,财政总支出2.99亿元,比上年增长 8.5%;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 4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33.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29.09 亿元,比年初增加 4.49亿元,增长率 31.7%。全县农民人均收入 3280 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 6.2%。永嘉县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工农业总产值情况图 3-3。永嘉县历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如下表 3-1: 永嘉县历年国民经济发展概况表 表 3-1 年份 国民生产 总值 (亿元 ) 其中 :第三 产业 (亿元 ) 预算内财政收入 (万元 )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 出口总值(万元 ) 年未人 口(万人 ) 土域面积(平方公里 ) 1990 7.57 5878 2.89 1697 80.92 2698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3 1991 8.12 2.21 6812 3.12 2531 81.56 2698 1992 10.60 2.55 9190 6.34 7261 82.23 2698 1993 14.71 3.61 16925 5.60 15427 82.85 2698 1994 23.75 2698 1995 31.88 9.73 20183 10.15 12000 84.12 2698 1996 40.49 12.54 22911 16.35 26000 84.75 2698 1997 47.54 15.07 25800 18.34 65139 85.50 2698 1998 53.05 16.79 29683 18.58 75500 87.43 2698 1999 58.12 18.59 32820 21.28 87600 88.07 2698 2000 65.69 20.75 41286 23.60 114500 90.26 2698 2001 73.73 23.28 55586 27.29 138500 89.58 2674 (3)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永嘉县“十五”计划和 2015年远景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永嘉县“十五”时期预期目标, GDP 年均增长 10.5%,人均 GDP 达到 11600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 4.6: 61.1: 3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 以内,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6000 元,城市化水平达到 40%以上。 2015 年的战略目标是,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教育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国民素质等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初具现代化水平的县级 市,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全面组织实施“沿江金色工业经济带”、“沿溪绿色旅游风光带”和“沿山特色资源开发带”这三带战略,调整优化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4) 区域内旅游资源 温州市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海上名山,寰中决胜”的雁荡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4 山,位于乐清东北,距永嘉城 93 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浙江省十佳旅游胜地;省级风景名胜区中雁荡山,位于乐清西南,与永嘉相邻,以洞著称,更兼有雄奇和清幽之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位于平阳西南,距永嘉约 85 公里,景观以峰、洞、岩 、瀑见胜;楠溪江风景区于 1988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永嘉县北部,景区面积约 625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23%,包括 800 多个景点,有道教“七十六福地”之一的陶公洞,落差 121 米的百丈瀑,三十六滩、七十二湾的楠溪江,真可为“千岩景秀、万壑争流”被省人民政府定为首批开发风景区之一;位于泰顺境内的承天氡泉,距永嘉县 160公里,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灵泉飞瀑、景色秀丽,是游览和疗养胜地。 楠溪江风景旅游人气逐年兴旺,从 1990 年的 6.3 万人次,到 2000 年上升至 52.3万人次,年均递增 23.6%。 境内秀美的名胜蕴育出众多的名人古迹,有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古窑址群、古墓葬、石刻、革命纪念地等文物古迹 80 余处,分布在楠溪江沿岸和瓯江北岸,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个,市级保护单位 46个。名人轶事有廊下朱直清、方巷的李驸马、黄田的王允初、王致远,芙蓉的陈虞之、花旦的朱墨瞿、蓬溪的谢延循、下嵊的胡荣铨等。有苍坡村、芙蓉村、渠口村等多个古村落。 根据永嘉县“十五”计划和 2015 年远景规划,以建设旅游经济大县为目标,依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沿溪绿色旅游风光带,努力把旅游业培育 成为永嘉县的支柱产业。制定和完善楠溪江旅游网络规划、景区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加强景区的环境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5 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加强楠溪江古村落和文物的保护,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缩短旅游淡季的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区的对外交通,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楠溪江战略”,利用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塑造和宣传永嘉县旅游形象,反过来提高永嘉县的知名度。 2、地区交通综合运输结构及发展趋势 2000 年永嘉拥有运输汽车 11204 辆,比上年增长 17.5%,其中客车5403辆,比上年 增长 23.8%。全行业完成客运量达 2666 万人次,其中公路运输占 99%;旅客周转量 49261 万人公里,其中公路运输约占 99%;完成货运量 404 万吨,其中公路运输占 76%;货运周转量 118930 万吨公里,其中公路占 57%;完成港口吞吐量 11.2万吨。显然公路运输在全行业综合运输服务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1)公路网发展规划 永嘉县公路网发展规划的基本方案为:建立公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以县城为中心,形成近期“两小时公路交通圈”,远期“ 90分钟公路交通圈”,远景“ 1 小时公路 交通圈”。 结合永嘉县域“三带”经济发展战略和城镇发展特点,在规划期内形成环形放对路网布局,并与温州市区,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和主要港口场站等有良好的衔接。 由 330 国道东南段, 104 国道东北段,仙清线南段,昆阳公路、徐岙公路和永缙线东段组成高等级环路,由金丽温高速公路, 330 国道、104 国道、仙清线、永缙线北段组成八条放射线共同加强经济环带与外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6 界交流。重点建设金丽温高速公路和改建 104 国道、 330 国道。以高速公路、国道线为骨架、沟通县乡公路网、充分发挥公路干线和网络总体功能,程度通车度和通达度 。 ( 2)水运现状和发展规划 永嘉县主要对外水运的码头是永嘉港 , 位于瓯江北岸,楠溪江支流汇入处,据所在的区域特点分为瓯北港区、清水埠港区、乌牛港区,其中清水埠港区目前的客货运吞吐量为最大。 永嘉县的港口建设已纳入温州市港口码头的总体布局和建设,在充分利用永嘉港现有的港口资源的同时,积极改善建港条件,提高进港航道的畅通,扩大港口陆域和改善集疏运系统,以增强港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发挥永嘉港在温州港口的骨干作用。 二、经济结构特点与公路运输的关系 1、国民经济结构特点 温州是浙江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市 之一,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地区经济以跳跃式发展,尤其是小商品经济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始终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多年来永嘉县的经济在温州十一县(市、区)中排列第七,从永嘉县的工农业产值构成看, 2000 年工业产值占 95.25%,全县小规模及个体企业 6289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103.34 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5.71%。 2、交通运输量指标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该区域原材料相当贫乏,均需从外地调入,与轻工业产品外运构成物质交流频繁的运输结构特点。这种交流以公路运输和水上运输为主,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7 其中公路承担物资运量的 75.5%,公路客运量占 99.66%。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增长,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公路运输量也相应增长,从而引发交通量的增长。表 3 3 为永嘉县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41 省道石介下交通量、永嘉县汽车保有量和交通运输量的关系表。 历年永嘉县国民经济发展与公路运输指标关系比较表 表 3 3 指 标 年 份 汽车保有量 (辆 ) 工农业产值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 公路客货运输量 汽车交通量 (石介下 ) ( veh/d) 客运量 (万人 ) 货运量 (万吨 ) 1990 10.52 7.57 1991 13.19 8.12 1088 1992 1125 18.84 10.6 1656 230 1573 1993 1431 29.08 14.71 2022 181 1833 1994 1374 45.48 23.75 469 227 2149 1995 2169 60.28 31.88 2117 123 2456 1996 5034 74.77 40.49 1408 239 2568 1997 7058 90.36 47.54 1423 196 2278 1998 7938 104.86 53.05 1315 177 2572 1999 9536 119.99 58.12 1460 200 2805 2000 11204 143.31 65.69 1382 361 3224 2001 12781 163.5 73.72 1908 671 3144 年均增长 (%) 31.0 28.32 22.9 1.5 12.6 11.2 三、公路交通量调查 为了掌握本项目的交通需求,为交通量的预测提供可靠的资料,为项目立项及制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提供必要的依据,对本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包括二个内容,其一是对现有 41 省道历年交通流量的统计,第二是收集 2003 年上塘环城西路路口及 41 省道石介下的交通量调查资料。 1、 交通量调查方法、地点和时间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8 本次交通量调查采用逐辆计数的方法进行,调查内容为: 车种分小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小 型客车、大中型客车、拖挂车、集装车、拖拉机等七种车型; 出发地和目的地永嘉县区域内以重要城镇为单元,市域外以县、市、地及片部为单元; 车辆属性分专业运输和社会运输 通过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该次交通量调查在上塘环城西路路口 设 1 个调查点, 41省道石介下处设 1 个调查点,计 2 个调查断面。 调查时间为 2003年 3 月 16 日,上午 9: 00至次日 9: 00,进行 24小时交通量调查,在交通量调查的同时对通过相应调查断面的交通量进行观测记录,实测各断面单向混合交通量样本数如下: 交通量观测记录 表 3-4 调查点 上塘 -沙头 沙头 -上塘 重方向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 环城西路路口 653 629 0.5071 0.159 调查点 上塘 -沙头 沙头 -上塘 重方向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 石介下 1772 1726 0.5067 0.092 2、调查数据统计 统计截面分车型交通量 表 3-5 观测点名称 方向 小型货车 中型货车 大型货车 小型客车 大型客车 拖挂车 集装 箱 汽车合计 拖拉机 混合折算 环城西路路口 沙头 -上塘 131 96 16 672 43 3 0 626 3 629 上塘 -沙头 141 92 20 696 47 2 0 651 2 653 石介下 沙头 -上塘 299 185 99 1672 280 16 0 1723 3 1726 上塘 -沙头 313 181 113 1696 283 19 0 1767 5 1772 3、历年交通量调查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9 历年交通量主要调查现有 41 省道永嘉段,范围内有沙头交通量观测站,各年各车种的交通量情况分别如表 3 6 所示。 41 省道(沙头站)历年交通量调查数据表 表 3 6 观测站 名称 年 份 小型货车 中型货车 大型货车 小型客车 大型客车 拖挂车 集装箱 标准折算 沙头 1991 520 239 40 429 48 18 0 1088 1992 866.5 287 38 604 45 22 0 1573 1993 999 329 41 719 68 23 1 1833 1994 1031 367 66 849 222 25 0 2149 1995 1233 411 20 968 272 23 1 2456 1996 1239 453 29 997 318 18 2 2568 1997 836 520 16 870 441 18 1 2278 1998 393 403 29 2257 586 19 2 2572 1999 378 345 28 2737 663 14 1 2805 2000 447 382 26 3032 827 17 1 3224 2001 538 395 32 3663 319 18 1 3144 四、交通量发展预测 1、预测年限 和特征年 根据交通部颁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规定,预测年限为公路建成后 15 年,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本项目预测交通量的特征年定为 2005年、 2010 年、 2015年、 2020 年,2003年为交通量预测的现状年。 2、交通量预测方法 自然增长的趋势型交通量,采用四阶段推算法。 诱增型增长的交通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预测。 本报告交通量预测采用目前国内常用的“四阶段法”,四阶段分别为经济分析、交通量产生和吸引、交通分布及交通分配。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交通量的增长与国 民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与相应区域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40 内的国内生产总值有着较高的相关性。本报告采取按历年国内生产总值与交通量的关系建立模型,结合本地区规划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来预测将来交通量,并以目前调查交通量为基数,进行将来交通量分析。因本项目范围较少,对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几乎没有影响,故转移交通量不作专门计算。预测将来交通量分趋势(即正常增长)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 3、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和分析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历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本区域未来经济发展规划,采用趋势外推与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对趋势型国内生产总值 进行预测,本报告将调查到的永嘉县社会经济指标中历年国内生产总值、“九五”及 2010 年远景规划的相应指标,并以此作为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依据。经多种模型分析,确定以龚珀资曲线方程,即 S 曲线建立预测模型: E=K AB( t-t0) 式中 E 工农业生产(亿元); t 时间序列(年份),如 2000 表示 2000 年; t0 回归基年,本项目采用 1980 年; K、 A、 B 均为回归系数。 按照以上模型对永嘉县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系数结果为: K=597.54 A=0.00094 B=0.9456851 ,相关系数为 0.9988,离差系数为 4.88%,相对误差为 18.62%,说明回归基本可信,如图 3-11 所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41 示。按照以上模型得到特征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各年段的增长率,如下表3-7,回归预测所得未来国内生产总值,近期略小于实绩值,远期与规划值接近。 预测国内生产总值 表 3-7 年 份 2001(实绩) 2003 2005 2010 2015 2020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 73.72 86.80 106.43 162.04 222.67 283.23 增长倍数 1.177 1.226 1.523 1.374 1.272 增长率( %) 8.49 10.725 8.778 6.561 4.929 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历史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预测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民经济回归分析曲线 图 3-2 4、趋势型交通量预测 ( 1)回归分析 由前所述,同一时期的汽车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本报告对 41省道道永嘉段(沙头观测站)历年交通量与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看 出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模型如下: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42 Q J= J+ J E 式中: Q J 车种 J 交通量(辆 /日) E 工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J、 J 折混交通量的回归系数 按以上模型回归得到各车种的回归系数及相关系数 r,如表 3-8。 各车种回归系数表 表 3-8 系数 小型货 车 中型货 车 大型货车 小型客车 大型客 车 拖挂车 集装箱 汽车折 算 混合交通 量 A 1802.19 9.749 84.872 -173.091 -51.715 43.816 0.9393 2474.594 4083.52 B -4.244 5.1665 -0.4363 82.448 19.223 -0.0948 0.00914 57.57 39.274 R -0.1596 0.9695 -0.4443 0.908 0.8709 -0.3896 0.1647 0.953 0.774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货、大货、集装箱及拖挂车外,其他车种线性回归均较好。 ( 2)弹性系数分析 弹性系数,按该县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汽车各车种交通量的关系,建立相关分析法预测模型,由下式求得: jt=( Qij0) x( J+ JxETt) /( J+ JxET0) /( Qij0xETt/ ET0) 式中: jt t 年 j 车种的弹性系数; ETt-预测 t 年国内生产总值总和; ET0-现状年国内生产总值; Qij0-现状年 j车种交通量; E i0-现状年国民生产总值; E It-预测 t 年国民生产总值;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经分析计算,得到各特性年各车种的弹性系数如表 3-9所示: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43 特征年各车种弹性系数表 表 3-9 弹性系数 (r) 小型货车 中型货车 大型货车 小型客车 大型客车 拖挂车 集装箱 汽车折算 混合交通量 2003 0.8176 0.9962 0.7573 1.0044 1.005 0.8207 0.9122 0.9445 0.9118 2005 0.6281 0.9923 0.5051 1.0090 1.0116 0.6343 0.8210 0.8868 0.8202 2010 0.3404 0.9864 0.1223 1.0159 1.0206 0.3515 0.6826 0.7992 0.6810 2015 0.1905 0.9833 -0.0771 1.0196 1.0253 0.2041 0.6104 0.7536 0.6085 2020 0.1048 0.9815 -0.1911 1.0216 1.0280 0.1199 0.5692 0.7275 0.5671 ( 3)趋势型预测交通量 在各特征年趋势型交通量预测时,采用全车种方式,即汽车折算交通量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按照下式预测模型计算出 41省道沙头站特征年趋势型交通量,如表 3-10 所示。 区域内: Qijt=Qij0xE it/E i0x jt 区域外: Qijt=Qij0xE it/E i0 式中: Qijt-预测 t 年 j车种趋势交通量;其他符号同前。 趋势型特征年交通量(沙头站)预测表 表 3-11 年 份 2003(实绩) 2005 2010 2015 2020 交通量 标准车 (ved/d) 3498 3882 5328 6904 8477 增长倍数 1.110 1.372 1.296 1.228 增长率( %) 5.34 6.53 5.32 4.19 根据 2003年 3月 16日环城西路路口及 41省道沙头站交通量调查资料显示,这两个交通量调查点的上塘与沙头间的交通量经折算后分别为1282ved/d 及 3498ved/d,按此比例分配计算本工程的趋势交通量,如表3-11所示。 趋势型特征年交通量预测表 表 3-11 年 份 2003(实绩) 2005 2010 2015 2020 交通量 标准车 (ved/d) 1282 1423 1953 2530 3106 增长倍数 1.110 1.372 1.296 1.228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44 增长率( %) 5.34 6.53 5.32 4.19 5、诱增型交通量的推算 由于本项目的建立,使得永嘉县县城与外界的交通得到极大的改善,地区时空大大的缩小,尤其是与永嘉西北部地区经济交往更加频繁,可能出现额外的交通需求,也可能带动永嘉县的产业调整,促进温州市特别是永嘉县的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旅游、港口等其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给本项目带来更大的交通量。对于这种诱发的交通量与诱发的经济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目前尚无较好的数学模式,本报告参考各地的经验,同时考虑城镇发展、人口 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带来交通量的增长等因素,从 2005 年起,对本项目趋势型交通量为基数,增加 10%-2%的诱发例而得到诱发交通量,两者合并得到诱增型(含趋势型)交通量。诱增型(含趋势型)交通量的增长比例为逐年减少 .从 2005 年至 2020年 ,每隔 5 年,平均年交通量增长率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