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文本简本 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西省吉安市人民政府 2009年09月II项目名称: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编)编制单位: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单位:吉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处院 长:李玉堂 教 授 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周均清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博士项目注册号:20050432-赣07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2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6第五章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9第六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0第七章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22第八章 综合交通规划24第九章 绿地系统规划30第十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32第十一章 土地开发控制规划37第十二章 市政工程规划40第十三章 环境卫生规划44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45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49第十六章 附则5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09)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二)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第二条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人文规划,绿色规划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的规划坚持城乡一体,体现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经济的规划坚持公平公正,体现群众利益为重的规划加大公众参与,体现公共政策的规划坚持依法行政,体现法制的规划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体现文化特色的规划注重近期与远期结合,体现弹性的规划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体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规划第三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2050年第四条 规划范围(一)市域:整个市域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5258.75平方公里。(二)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吉州区所辖的古南、永叔、文山、习溪桥、北门、白塘6个街道,禾埠、兴桥、曲濑三个乡镇,樟山、长塘镇绕城铁路以内的村镇;青原区所辖的河东街道和天玉镇,富滩镇的龙口、张家渡、棠溪、社山,文陂乡的渼陂古村自然保护区和值夏的部分村庄;吉安县所辖的敦厚、永和、凤凰3个乡镇及高塘、横江镇500kv电力线包围的村镇。城市规划区总面积合计642平方公里。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项城市规划编制、进行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三)中心城区城市外环路包围的区域。东起青原区的田心、平湖、浒岗、吉安县永和镇的南山、西坑、永安;西至吉州区的淇塘、大塘、新民、罗塘、罗家坊、大巷、瓦桥、彭家坊、吉安县敦厚镇的竹山、南街;北起吉州区的大江边、青原区的临江,南至吉安县社前、连山、梨塘,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江湖、山体等非城市建设用地。第二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条 城市性质赣中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以红色旅游和庐陵文化为特色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第六条 城市人口规模规划预测2010年吉安市中心城区人口为53万人,2020年吉安市中心城区人口为73万人。第七条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规划预测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98平方米/人;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7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4平方米/人。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八条 城镇等级结构吉安市城镇等级层次体系由市域主次中心城市、县域主次中心城市、重点建制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六类城镇体系网络。(一)市域中心城市:吉安,市域副中心城市泰和、井冈山。(二)县域中心城市:县城,县域副中心城市为发展基础良好的原县城所在地城镇组成。(三)重点建制镇。(四)一般建制镇。第九条 城镇规模结构规划期内乡镇应进一步整合撤并,城镇发展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城镇发展要重在质量、规模和效益。吉安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表城镇规模2005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数量城镇人口城镇名称数量城镇人口城镇名称数量城镇人口城镇名称50万人168-73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5-18万)20-50万人132.53吉安中心城(吉州、青原)150-52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0万)240-43泰和、吉水15-20万人230-32泰和、吉水578-82新干、永丰、永新、遂川、安福10-15万人222.50泰和、吉水332-33 新干、永丰、永新05-10万人749.87新干、永丰、遂州、吉安、永新、万安、安福326-28遂川、安福、万安318-20井冈山、万安、峡江2-5万人25.07峡江、井冈山(包括茨坪、夏坪)412-14井冈山、峡江、龙市、巴邱39-10龙市、巴邱、八都1-2万人47.06巴邱、龙市、浒坑、洲湖68-9八都、七琴、浒坑、藤田、洲湖等1618-20永阳、万福、固江、阜田、白沙、禾市、螺溪、马市、七琴、藤田、浒坑、洲湖、雩田、值夏等1万人9629.80八都、藤田、文竹、值夏等约8026-27固江、盘谷等约7022-25固江、盘谷等112146.83100184-194100255-265注:规划中心城指吉州、青原城区和吉安县敦厚城区。第十条 职能结构规划吉安市域城镇职能规划表名称城 市 性 质城市职能建设重点吉安市赣中南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发展电子、食品、医药产业;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赣中南物流中心;发挥名城优势,弘扬庐陵文化,创建滨江生态城;突出井冈山门户功能,建成现代旅游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能源流和金融流优势,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凝聚力和辐射力。吉安县(敦厚)吉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药、食品、高新技术和物流为主的产业基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极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质量和管理水平。泰和吉泰盆地的副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食品加工、水泥生产为特色的工业城市。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制造业等;充分发挥井冈山旅游集散地功能,促进“大井冈山”,旅游业发展;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加大教育投入,加强金融、保险、商业等服务业发展,强化大吉安的副中心作用。井冈山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弘扬井冈精神,建设融革命传统教育、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会务中心;着力培养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制造业,发展旅游相关产品的深度加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完善景区及对外交通网络,繁荣第三产业,发挥旅游服务中心作用。吉水中心城市群的北部门户,工贸型的滨江生态城。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提升食品、轻工、林化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教育、卫生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滨江绿化建设,提升吉水城市综合功能。新干以盐业、机电工业为基础,以青铜王国和红桔之乡著称的滨江花园城市。发挥邻近南昌和新余的区位优势,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培植食品、药材、建材玻璃、盐和盐化工等支柱产业,并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市场网络建设,繁荣商贸流通业,重点发展以商墓文物为主的旅游业;提高城市竞争力,美化环境,建造滨江花园城市。峡江以玉笥山为品牌,以赣江风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城市和赣江水利枢纽。提升工业整体素质,重点发展食品、药化、建材和现代物流业;以玉笥山生态旅游为龙头,弘扬地方文化,加快繁荣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的环境基础。永丰以绿色食品和制药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园林城市。加快发展制药、食品、林化等支柱产业,扩大市场份额;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促进信息化进程;美化城市环境,建设园林城市。遂川以发展加工工业为主导,以商贸流通和红色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生态城市。以企业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建材、食品、医药、家具及羽绒服装业;利用边际优势,发展商贸流通,积极培育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美化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生态城。万安赣江水利枢纽、能源基地和山水旅游城市。做强水电、水产品、机械和化工等优势行业;以市场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发展旅游、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城市环境,构建山水旅游城。安福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城市和武功山旅游服务中心。优化产业结构,建设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矿产五大工业体系;依托武功山和孔庙等旅游资源,融入“井冈”旅游圈,并为吉安西部的旅游开发做好后勤服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永新赣湘边境红色底蕴深厚的工贸型生态旅游城市。壮大药化、机电、电子、建材、化工、食品、旅游、陶瓷等优势工业;发展红色旅游,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开拓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旅游城。砻市以陶瓷生产为主的旅游城、井冈景区北部的服务中心。巴邱赣江水利枢纽和生态旅游城。第十一条 空间结构规划以空间布局规划为纽带,实施城镇化战略意图,增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机制。以产业空间布局为基础组织城镇空间结构,以城镇空间规划引导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经济运行环境的全面改善。构筑“三心”(中心城区、泰和、井冈山)和“一带”(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点轴聚合发展总体空间格局,整体形成“一核带双极、主轴贯南北、次轴振两翼”的“蝶形”城镇主体架构。第十二条 区域空间开发管治依据空间管治强度划分为三类区域:(一)严格保护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生态脆弱区实行严格保护,严禁与保护无关的各类建设;(二)控制开发地区: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其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得从事开发活动。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外的参观游览区在保护前提下经批准可进行合理适度建设;(三)规划引导和调控地区,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区、农村居民点、和通道地带等,其建设与开发建设必须符合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第十三条 规划区主要城镇职能、规模根据城乡发展条件,结合乡镇合并,将近郊区内的8个乡镇规划为市镇,并划分为河西片区市镇组群、河东片区市镇组群和河南片区市镇组群。(一)河西片区市镇组群该组群位于河西片区,包括兴桥、樟山、长塘、曲濑4个市镇。规划该组群承接部分无污染城市工业的协作配套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林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观光及相关服务业、生态农业等。规划市镇人口共约4.1万人,建设用地共约4.9平方公里。(二)河东片区市镇组群该组群位于河东片区,包括值夏、富滩市镇。规划该组群充分利用当地农林资源,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蔬菜种植和养殖业。规划市镇人口约1.3万人,建设用地约1.6平方公里。(三)河南片区市镇组群该组群位于河南片区,包括横江、高塘市镇(凤凰、永和均被纳入中心城区)。规划依托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物流仓储、集贸业、粮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都市农业,成为物资集散交流基地。规划市镇人口约0.6万人,建设用地约0.7平方公里。第十四条 规划区城乡居民点规模(1) 城乡居民点规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现城镇人口为45.60万人,其中现状乡村人口11.09万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2020年)城镇人口79.00万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2020年)乡村人口8.21万人。(2) 城乡居民点布局城市规划去城乡居民点主要分两个层次:城市: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构成。保留吉州区所辖的古南、永叔、文山、习溪桥、北门、白塘6个街道和青原区所辖的河东街道;在河东片区增设河东开发区办事处;在河南片区改敦厚镇为敦厚街道办事处,并增设高新区办事处。河东开发区办事处将天玉镇的临江、岭上、桥上、塘尾、平湖、田心、邱家改为社区居委会。敦厚街道办事处保留文山、房山和金家三个居委会,将敦厚镇其他村庄进行合并整合,形成敦厚、厚丰、瑶前、社前、对门、嵊上、瑶池、罗家、禾埠、店下10个社区居委会。高新区办事处将敦厚镇的马甫、梨塘、连山村委会,永和镇的行山、南安、下村、行山、西坑、龙山、岭上、彭家、南山村委会及吉安县良种场改为社区居委会。村镇:保留改建原有中心镇镇区居民点,整合、合并原有中心村,依据发展需要规划安排基层村。第十五条 规划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1)给水规划近期吉安市中心城区共有五个水厂,分别为吉福水厂(10万立方米/日)、五岳观水厂(5万立方米/日)、河东水厂(2万立方米/日)、阳明水厂(4万立方米/日暂关停)、吉安县水厂(3万立方米/日)。远期扩建五岳观水厂二期工程(5万立方米/日)、河东水厂二期(2万立方米/日)、彭家山水厂(4万立方米/日)及吉安县水厂二期工程(3万立方米/日),达到38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规划区内其他乡镇由中心城区水厂统一供给。(2)排水规划区污水厂规划污水厂选址水厂数量总供水规模服务范围吉安城区332.00万m3/d中心城区、天玉樟山11.20万m3/d樟山、长塘、曲濑11.5万m3/d曲濑、兴桥、横江(3)电源规划保留中心城区永和、吉安2座220kv变电站并扩容,新建梅岭、樟山2座220kv变电站,共同构成220kv骨干供电网络,并向市域110kv网络供电。(4)垃圾处理厂2010年前完善樟山垃圾处理场的配套设施;新建一处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继续完成樟山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2010年后完成现樟山垃圾处理场的封场工作;在河西片区远离中心城区、远离赣江的尧塘新建一处垃圾处理场。规划在河东片区城郊社山建一处垃圾处理场;在河南片区距城区17公里处的梅塘乡裴家村附近新建一处垃圾处理场。第十六条 规划区空间管制策略(一)禁建区禁建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山体水体保护区、自然和人文保护区的核心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在城市近郊区。水源保护区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根据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其范围为市自来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赣江、禾河水域,沿取水点一侧的滩地以及迎水面堤脚向背水面延伸100米的陆域。山体水体保护区包括老虎坑水库、稠塘湖水库、禾河等河湖湿地及其周围防护区域,以及天玉山、真君山、天华山、西垅山、螺子山等自然山体。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有青原山自然保护区、钓源古村保护区、吉州窑遗址保护区、娑罗山自然保护区、渼陂古村自然保护区。其核心区域为禁建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在河西片区的易家螺子山山脚,河南片区的渡头一带,以及河东片区的平湖一带、草坪桥毛家,规划建议将其纳入禁止建设区。该区域除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和保护需要直接相关建设外,禁止一切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并严禁破坏景观与自然资源,保护耕地,禁止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二)限建区限建区包括一般农田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的控制区,重要生态廊道区以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中划定的灾害较易发区等。一般农田用地区包括中、低产田、零星农田菜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的控制区包括渼陂古村自然保护区、青原山自然保护区、钓源古村保护区、吉州窑遗址保护区、娑罗山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重要生态廊道区包括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地区、沿主要河道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等。地质灾害较易发区有真君山杉竹山,天华山禾埠新村,神岗山,墨江头,周家岭肖龙岗,永和镇的锦湖村、蔡家村,规划建议将其纳入限制建设区。该区域除进行必要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限制其他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因建设需求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严格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行。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建设。(三)适建区适建区为高程50.5米90米,坡度15以下的地区,且经过综合用地条件评定的适宜城市建设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涉及将农田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严格审批批准后方可实行;该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促进其向城区集中。第五章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第十七条 城市发展方向河西片区向南发展至新村、宋家、神岗山;向西发展至路口、庙背、普塘、罗家坊;向北发展至曲沙。河东片区铁路以西地带适当向南北方向扩展,北至沙芜,南至老虎坑水库;铁路以东部分向南发展至横江,向东发展至菱塘、大塘、浒岗、云江,向北发展至临江。河南片区向南发展至社前、连山、梨塘;适当向凤凰片区发展。另外将京九铁路以东与西陇山以南的用地作为城市发展方向。第十八条 城市空间基本格局整个城区呈现“一城三片,两水三岸,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河西片区:集中心城区文化、娱乐中心,行政中心,商业金融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片区;河东片区:集旅游休闲、教育科研、商业贸易以及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具有滨江特色的新型片区;河南片区:工业及生产服务型片区。第六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 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规划第十九条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形成七个居住片区:城北居住片区新建居住、公共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北居住片区。居住用地275公顷,人口规模为9万人。中心居住片区调整、优化中心居住空间环境,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居住用地400公顷,人口规模为14万人。后河居住片区注重后河自然环境与景观风貌的保护,打造景观环境优美的后河居住片区。居住用地390公顷,人口规模为13.5万人。城东居住片区新建居住、公共设施一体化的城东居住片区。居住用地300公顷,人口规模为11万人。滨江居住片区注重滨江自然环境与景观风貌的保护,打造景观环境优美的滨江居住片区。居住用地290公顷,人口规模为10万人。敦厚居住片区在现状吉安县县城周边建设敦厚居住片区。居住用地330公顷,人口规模为12万人。高新技术产业园居住片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居住片区。居住用地100公顷,人口规模为3.5万人。第二十条 居住用地指标至2020年,中心城区居住用地总面积为2088.11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27.48,人均居住用地为28.60平方米。第二十一条 配套中小学中小学按照标准配置,根据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中学的千人用地指标确定为1410平方米/千人,小学的千人用地指标确定为1236平方米/千人。规划初级中学按23万人设置一所,小学按12万人设置一所,初级中学和小学结合居住区布置。(1) 中学规划保留现状13所中学,并结合具体周边地块适当扩建。规划新建中学9所。规划城区中学一览表名称片区位置规模(ha)备注园区中学河西片区白鹭大道与汗青路交汇口处2.66新建北大附中吉阳大道与凤山大道交汇口处18.11新建吉安十二中吉阳大道以东、平原路南侧3.85迁建吉安二中北门街以西,韶山东路南侧2.87现状保留吉安五中中山东路与文山路交叉口处1.02现状保留吉安八中长岗北路以西,韶山西路北侧1.86现状保留吉安四中吉州大道与吉福路交汇口7.84扩建吉安一中北门街以东、沿江路以西9.06现状保留吉安一中分部天华大道与阳明西路交汇口处17.68新建吉安三中跃进路以东,地母堂路南侧11.53扩建白鹭洲中学白鹭洲6.41现状保留白鹭洲中学分部迎宾大道以南、吉阳大道西侧13.32新建井大附中河东片区坪田路与和气路交汇口处8.28扩建麻家中学富水路与湖滨西路交汇口处4.85新建青原山中学赣江大道以南、湖滨东路西侧3.93扩建坊田中学梅林大道东侧6.24新建城东初级中学正气路以东,富水路南侧2.81新建河东中学青原大道与水运一路交汇口4.66新建吉安县城关中学河南片区白云路以东,金山路北侧4.44现状保留吉安县第二中学环湖东路以东,振兴路与绿荫路之间12.60现状保留吉安县县立中学白云路以西,庐陵大道南侧13.64扩建文山学校(中学)天祥路以东,井冈山大道旁5.57现状保留(2)小学规划保留现状20所小学,并结合具体周边地块适当扩建。规划新建小学20所。规划城区小学一览表名称片区位置规模(ha)备注园区小学河西片区白鹭大道以东、碧园路南侧4.92新建北大附属小学凤山大道与兴贤路交汇口处2.04新建江子头小学井冈山大道以西、甘泉路北侧2.09迁建螺川小学平原路以南、真君山北侧1.77迁建东门小学大桥西路以北、沿江路西侧1.06扩建北门小学大桥西路以南、沿江路以西0.42扩建石阳小学韶山东路与北门街交汇口处0.66现状保留吉师附小沿江路以西、鹭州东路北侧0.88现状保留阳明路小学井冈山大道以东、阳明东路北侧0.74现状保留仁山坪小学中山东路以北、仁山坪路西侧1.05现状保留田候路小学井冈山大道以东、吉福路北侧1.51扩建长岗北路小学韶山西路以北、长岗北路东侧0.98新建韶山路小学鹭州西路以南、长岗北路东侧0.97扩建新村小学石阳路以西、中山西路北侧2.38扩建光明小学吉州大道以东、吉福路以北1.80新建广丰小学吉州大道以东、吉福路以南1.06迁建五里小学韶山西路与正丙角路交汇口处2.90扩建吉师附属学校(9年制)阳明西路以南、正丙角路东侧7.13新建古南小学沿江路以西、大巷口路北侧1.23扩建古南二小新建路以南、后河西路以西1.55扩建凤凰洲小学复兴路以北、体育馆西路西侧2.09迁建城南小学吉州大道与体育馆南路交汇口处2.17新建阳明路小学分部吉祥路以北、吉州大道东侧3.92新建长丰小学吉祥路以北、天华大道东侧3.00新建岔路口小学迎宾大道以南、沿江路以西1.95迁建河东中心小学河东片区青原大道以西、临江路以南1.79扩建滨江学校湖滨东路与坪田路交汇口处3.21新建麻家小学富水路与湖滨东路交汇口处3.67迁建天立实验小学胡铨路与东井冈路交汇口处2.24现状保留上达小学滨江大道以东、水库路以北3.15迁建老虎坑小学青原大道以西、水库路北侧3.30新建庄塘学校科教路以北、梅林大道以西6.66扩建坊田小学学苑路以南、梅林大道东侧2.95新建芫下小学梅林大道以西、仓储路南侧3.01新建吉安县城关第一小学河南片区凤凰路以东、吉州路南侧1.05现状保留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兴华路与赣江大道交汇口处3.75现状保留吉安县敦厚镇中心小学吉州路以北、富川路以西0.95扩建瑶前小学吉州路以北、凤凰路以东1.69扩建同心学校君山大道与佳园东路交汇口处2.16扩建东垦学校嘉华大道与天祥南路交汇口处2.52迁建第二十二条 住房发展目标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基本实现城镇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解决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按照“总量控制、区域平衡”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住房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实现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协调、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十三条 住房发展政策(一)尽快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实物与货币保障相结合,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两级政府保障性供应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由公积金制度、廉租住房、租赁型和销售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定销商品房和其它动迁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组成)。(二)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中小户型、中低价格住房供应,合理引导资源节约型住房消费和建设模式;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适当发展中高档住宅,重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建设。(三)合理布局住房区位,有限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供应。在大型居住区的建设中,将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混合安排,让不同收入的市民都能享受到同样的配套设施。(四)完善并适当超前布置居住区配套设施,加强居住区环境建设。将住房发展与城市中心服务体系、交通体系、绿地系统发展相结合,建设健康、方便、优美的居住社区:充分考虑文化、地理背景,继承和发扬吉安特色的居住文化。(五)全面推进住房质量提升和住宅产业化。强化保温节能监管,实现节能、节水、节材和节地,注重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研究,全面提高住房的安全性能、适用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第二十四条 住房需求保底总量20072010年中心城区需增加住房面积约267万平方米;20112020年中心城区需增加住房面积约787万平方米。第二节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第二十五条 配置标准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一览表类别项目一般规模(平方米/处)服务规模(万人/处)设置区域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市级区级医疗1.市级/专科医院20000320002050400床2.区级医院15000240002030300床文娱3.文化中心200024004000-60008104.青少年活动中心100015001000-20008105.图书馆10001500610小型6.电影馆45010005300500座体育7.运动场500001000001520含练习场8.体育馆100002000015209.游泳池2000300045商贸10.大型超市连锁店50003511.百货商场300050002312.酒店500013.综合市场3000500035工业区宜设注:为必须设置项目;为可能设置项目第二十六条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在河西片区后河组团内布局新的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原有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可置换为其他用地。河西片片区级行政中心布局在城北组团的吉阳大道与金庐大道交叉处。河东片片区级行政中心布局在赣江大道与青原大道交叉处。河南片片区级行政中心由现状庐陵大道两侧的行政办公用地组成。规划行政办公用地86.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13%,人均1.58平方米。第二十七条 商业金融用地(一)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规划按市级中心片区级中心组团级中心三级配套商业金融服务设施。(1)规划将市级商贸金融服务中心布局在河西片区中心组团内阳明路一带,北到韶山路,南到中山路,东到沿江路,西到长岗路。在原街道格局的基础上,优化其步行系统,形成集购物、文化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配套餐饮、金融、邮电等行业,建立功能完善的商业街区。(2)规划在河西片区后河组团内新建市级商贸金融服务副中心,结合后河组团的建设,形成以商贸服务、商务办公为主,配套餐饮、娱乐等的市级商贸金融服务副中心。(3)规划将片区级商贸金融服务中心分别布置在:河西片区中心组团内井冈山大道两侧;河东片区滨江组团内胡铨路与和气路沿线;河南片区敦厚组团内庐陵大道西段与井冈山大道沿线,在现状商贸金融服务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完善该中心的商贸设施布局。此外,在各个组团内部分别设置组团级的商业服务中心。(二)市场吉安市中心城区生产资料综合市场应设置在交通便利、工业优势集中地带,农贸市场(菜市场)可设置在居住区内或居民集中地,原则上以1000米为服务半径,目标顾客以当地居民为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设置在城郊结合部和乡镇交通主干道附近。(三)用地指标:规划商业金融及市场用地301.4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96,人均4.13平方米。第二十八条 文化娱乐用地(1)市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在河西片后河组团内规划市级文化娱乐中心,区内建设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大剧院、市科普科技馆,广电中心等。(2)片区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河东片区文化中心位于公略路以南的地块内;河南片区文化中心位于庐陵广场周边;河西片区文化中心位于城北组团内的河西片区行政中心附近。(3)组团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结合各组团商业服务中心的建设,设置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主要内容有文化站馆、图书室、俱乐部、歌舞厅和影剧院等娱乐场所,以满足组团内居民的文化娱乐和文化活动要求。(4)用地指标:规划文化娱乐用地84.4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11,人均1.16平方米。第二十九条 体育用地(1)市区级体育中心规划在河西片区天华山以西、迎宾大道以北地块内新建大型生态体育公园,作为市级体育中心。(2)区级体育中心规划在河西片区后河组团内新建一座体育场馆,位于井冈山大道与体育馆南路交叉口处,作为河西片区片区级体育活动中心。规划在河东片区滨江组团内新建一座片区级体育活动中心,位于水库路以北,包括标准体育馆、体育场和标准游泳池等设施。规划加快河南片区敦厚组团内庐陵体育中心的建设,将其作为河南片区片区级体育中心服务。(3)组团级体育中心新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内均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小型运动场地,形成合理的体育设施系统。同时,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结合土地使用的调整,建设必要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另外各组团可通过对各单位内部的体育设施和场地适当修整后向社会开放的方法完善体育设施。(4)用地指标:规划体育用地56.2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0.74,人均0.77平方米。第三十条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采用“市区社区”三级规模均衡设置的原则,各级医院的配置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形成覆盖全市、分工有序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1)市级综合医院规划完善市中心人民医院和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等市级综合医院,提高现有市级医疗卫生设施的配套标准。(2)市级专业性医院除进一步完善市、县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的医疗设施以外,规划在吉州大道西侧新建市级急救中心。(3)片区级综合医院在河西片区城北组团、后河组团内各增设一所区级的综合性医院;在河东片滨江组团、城东组团设置一所区级综合性医院;河南片区保留原县医院作为片区级的综合性医院,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增设一所片区级的综合性医院。(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机构,依托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培训和培养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提高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规划城区医院一览表名称片区位置规模(ha)备注市中心人民医院河西片区井冈山大道以东,人民路与中山东路之间4.78现状保留市第一医院河西片区北门街以西,平安路南侧3.82扩建吉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西片区跃进路与大巷口路交汇口1.39扩建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河西片区井冈山大道以东,人民路南侧0.80现状保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片区吉福路北侧1.28现状保留城北医院河西片区吉阳大道以西,金庐大道旁4.11新建市急救中心河西片区吉州大道西侧,体育馆北路与吉州大道交汇处2.92新建后河医院河西片区吉州大道以西,吉祥路北侧5.55新建县人民医院河南片区庐陵大道与凤凰路交汇口3.80扩建吉安县中医院河南片区凤凰路东侧,东昌路与赣江大道之间1.93现状保留县妇幼保健院河南片区富川路以东,庐陵大道南侧1.05现状保留开发区医院河南片区赣江大道北侧,嘉园西路与颐园西路之间3.96新建市中医院河东片区富水路北侧,正气路与东井冈路之间5.08现状保留滨江医院河东片区湖滨东路西侧3.66新建江东医院河东片区江东路与和气路西南侧1.75新建学苑医院河东片区学苑路与梅林大道西南侧9.50新建(5)用地指标:规划医疗卫生用地56.2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0.74,人均0.77平方米。第三十一条 教育科研用地规划采用分级布置方式规划科研教育设施用地。(1)市级科研教育中心规划依托井冈山大学建立集中的科研教育基地。(2)区级科研教育中心在各个片区内部均集中布置一定规模的科研教育用地。(3)用地指标:规划教育科研用地278.6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66,人均3.81平方米。第三十二条 社会福利设施(1)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在河西片区中心组团,吉福路以北建立市社会福利中心;规划保留并扩建河南片区原有的吉安县福利院;规划在河东片区新建一所社会福利院,位于滨江组团内。(2)宗教设施用地规划规划保留原有的宗教设施用地,其位于河西片区沿江路与大巷口路交叉口处,并完善现有宗教设施。第三节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三十三条 工业用地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内工业集中布置于四大工业园区:吉州工业园区、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吉安县工业园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现状零散分布的工业,应通过调整迁往集中的工业园区;一时难以搬迁的大型企业要加强环境建设。四大工业园区应统筹发展,按“异地办厂、各自纳税”的思路进行整合。吉州工业园区:工业类型重点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业为主,兼顾纺织服装业、食品业的发展。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以机械工业为主,以综合性工业区为发展目标。吉安县工业园区:工业类型以食品、电子等一、二类工业为主。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环境污染少的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其中吉州工业园区与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不宜布局大气污染类企业;吉安工业园区与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水源上游,严禁布局水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规划工业用地1816.2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3.90,人均24.88平方米。第三十四条 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布局应与城市的对外交通建设相联系,便于货物的储运、中转和流通;集中布置仓储用地,对石油、易燃易爆的化学品等,应根据安全防护的要求,设立专门的危险品仓库,确保城市安全。规划仓储用110.1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44%,人均1.50平方米。第四节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用地名称面积(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用地面积(平方米)代号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1R居住用地1204.072088.1128.8427.47280928.602C公共设施用地59019894.85141411.77137712.25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090686.582611.132541.18商业金融业用地18173301.494.353.964.244.13文化娱乐用地252484.990.601.110.591.16体育用地108256.210.260.730.250.77医疗卫生用地408656.250.980.740.950.77教育科研用地21314278.695.113.664973.81文物古迹用地3.434.360.080.050.080.05其他用地59126.280.140.340.140.363M工业用地1163.921816.2427.8823.8927.1524.884W仓储用地67.73110.121.621.441.581.505T对外交通用地7088271.441.703.571.653.716S道路广场用地698821043.48167413.73163014.29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33.64254.495.603.345.453.488G绿地127.321095.953.0514.422.9715.01其中:公共绿地108.89940.972.6112.382.5412.899D特殊用地18.4325.320.440.330.430.34合计城市建设用地4175760010010097.40104.10备注:2006年中心城区现状人口为42.87万人 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规模为73万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序号类别名称面积(万平方米)占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比()1城市总体规划用地642001002城市建设用地760011.83水域和其他用地5660088.2其中水域46757.3耕地2680041.7园地36405.7林地1483023.1牧草地18452.9村镇建设用地31504.9弃置地7751.2露天矿用地8851.4第七章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第三十五条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进行空间管制:(一)禁建区禁建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内的基本农田区,赣江、禾河的水源保护区,老虎坑水库、稠塘湖水库、禾河等河湖湿地,真君山、天华山、螺子山自然山体,吉州窑遗址核心保护区,河西片区的易家螺子山山脚、河南片区的渡头一带、河东片区的平湖一带、草坪桥毛家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二)限建区限建区主要包括一般农田用地区,吉州窑遗址保护控制区,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地区、沿主要河道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真君山杉竹山、天华山禾埠新村、神岗山、墨江头、周家岭肖龙岗、永和镇的锦湖村、蔡家村质灾害较易发区等。(三)适建区适建区为高程50.5米90米,坡度15以下的地区,且经过综合用地条件评定的适宜城市建设的区域。第三十六条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措施禁建区:该区域除进行必要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和保护需要直接相关建设外,禁止一切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并严禁破坏景观与自然资源,保护耕地,禁止耕地流转,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限建区:该区域除进行必要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限制其他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保护耕地,控制耕地流转非耕地,因建设需求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严格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行。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建设。适建区:在该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涉及将农田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严格审批批准后方可实行;该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促进其向城市型住区集中。第三十七条 中心城区村庄建设导则(1)在城乡统筹、集约用地的指导方针下,依据中心城区的发展需求确定中心城区内需要发展、限制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引导、分布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声环境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中对话模式设置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分析师专业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软件开发工程师高级考试预测题库
- 2025年广告创意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动画设计师创意实践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全生产责任制面试题与答案
- 2025年喷漆作业安全培训题及答案
- 课件不合规问题分析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GMP培训专家讲座
- 2023年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辐射及其安全防护(共38张PPT)
- 金风15兆瓦机组变流部分培训课件
- 膀胱镜检查记录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三联)
- 化工装置静设备基本知识
- 电脑节能环保证书
- 美国共同基金SmartBeta布局及借鉴
- 露天矿山危险源辨识汇总
- 国家城镇救援队伍能力建设与分级测评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