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doc_第1页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doc_第2页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doc_第3页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doc_第4页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8020011课程学时:40节学 分:3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医学影像设备学简要介绍了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分类,使学生对该领域的历史和现状有概括的了解。并分章节分别介绍了诊断用 x线机、数字x线摄影、ct、磁共振、核医学等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应用特点,为学习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临床实践谁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并使学生能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课时分配表章节、序号内 容时 数 分 配合计学时课 程实验、见习一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426二诊断用x线机8614三数字x线成像设备8412四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426五磁共振成像设备42六核医学成像设备42七超声成像设备42八总复习4总 记 学 时402060第一章 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 4课时第一节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及分类(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l、常规 x线设备及 x线 x机的发展 2、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的建立 3、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况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医学影像诊断设备:x线成像;磁共振成像、b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热成像;光学成像 2、医学影像治疗设备:介人放射学系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系统第三节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1、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图像输人装置;图像数据库;数据通信网络;显示工作站 2、远程放射学系统:低速、窄带;中速远程;宽带高速第二章 诊断用x线机 8课时第一节 概述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诊断用x线机的发展史及分类(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诊断用x线机的发展史及分类(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诊断用x线机发展史与现状;诊断用x线机的组成第二节 诊断用x线机各论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各类诊断x线机的基本结构(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各类诊断x线机的基本结构(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 l、透视用x线机:影像增强及电视系统;诊视床;遮线器 2、普通摄影用x线机:x线管头支持装置;摄影床;滤线器 3、消化道造影用x线机:有暗盒式;无暗盒式 4、胸部摄影用x线机:胸片架;荧光缩影装置 5、心血管造影用x线机:高压注射器,导管和心血管造影专用x线管头支架;x线电影及录像 6、其他诊断用x线机第三节 诊断用x线管与高压发生装置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x线管的基本结构及其规格。2、明确高压发生装置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x线管的基本结构及其规格。(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1、诊断用x线管:固定阳极x线管;旋转阳极x线管;特殊x线管;x线管的规格2、高压发生装置:高压变压器;灯丝变压器;高压整流器;高压电缆。插头及插座;高压交换闸;变压器油第四节 单相全波x线机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单相全波x线机的基本电路和特点(以200max线机为例)(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单相全波x线机的基本电路和特点(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1、主要技术参数 2、电路结构特点 3、基本电路原理:电源电路,x线机管 电压调整和控制电路;x线管管电流调节电路;限时器;自动曝光控制电路;x线管容量保护电路;旋转阳极启动和延时保护电路;x线机操作控制电路 第五节 电容充放电 x线机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电容充放电x线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l、概述 2、基本结构:高压发生器;高压电容器箱;控制台;x线管头;机械装置第六节 中频x线机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中频x线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中频x线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 l、中频机与工频机的比较 2、直流逆变电源:直流电源;桥式逆变;半桥式逆变;桥式可控硅逆变器的输出波形 3、中频x线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三章 数字x线成像设备 8课时第一节 概述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字x线成像设备的发展(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 数字x线成像设备的发展;影像信号的数字化第二节 计算机 x线( cr)摄影系统 (2)课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 1、cr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影像板:结构,成像原理,特性 3、读取装置:结构,读出原理,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4、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的环节;图像读出灵敏度自动设定;图像的后处理 5、图像储存和记录装置:储存元件,激光照相机 第三节 数字x线摄影(dr )系统 (2)课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 l、dr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数字扫描投影x线摄影;ddr使用的x线探测器;ddr系统实例第四节 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dsa)系统 (2)课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dsa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dsa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 1、dsa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dsa的工作方式:时间减影;能量减影;混合减影方式 3、dsa对设备的特殊要求和技术措施:x线发生和显像系统;机械系统;影像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计算机系统;dsa处理的新技术 第四章 计算机体层成像(ct)设备 4课时 第一节 概述 (1)课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ct的发展历史及新进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l、ct的发展历史:第一代至第五代ct 2、ct技术的发展趋势 3、ct临床应用的新技术:血管造影、三维重建、ct介人、仿真内镜第二节 ct扫描成像系统 (1)课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图像的形成过程来分析ct扫描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ct扫描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l、x线管:发展、工作方式、高压电源 2、探测器:特性、类型 3、准直器:前准直器、后准直器 4、滤过器 5、das:前置放大器,积分器,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 6、多幅照相机;crt型、激光型 7、ct设备的计算机 第三节 螺旋ct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螺旋ct的扫描方式及特点(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螺旋ct的扫描方式及特点(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1、概述:螺旋ct的优、缺点;有关参数 2、螺旋扫描装置:滑环技术;硬件和软件第四节 超高速 ct机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超高速ct机的结构及特点(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超高速ct机的结构及特点(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l、概述 2、结构:电子枪系统;高压系统;偏转控制系统;真空系统第五章 磁共振成像设备 4课时第一节 概述 (0.5)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mri的发展简史及基本构成(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mri的发展简史及基本构成(三)课时安排:0.5学时(四)主要内容 mri的发展简史及大体结构第二节 磁体系统 (0.5)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磁体系统的种类及作用(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磁体系统的种类及作用(三)课时安排:0.5学时(四)主要内容 永久磁体;常导磁体;超导磁体;场强的选择第三节 梯度磁场系统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梯度磁场系统的产生(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梯度磁场系统的产生(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梯度场的产生,梯度场线圈;梯度场的参数第四节 射频系统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射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射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发射线圈;发射通道;接收线圈;接收通道第五节 计算机系统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梯度磁场的控制;射频脉冲的控制;图像重建;图像显示第六章 核医学成像设备 4课时 第一节概述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及分类(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及分类(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1、核医学成像设备发展史 2、设备的分类及应用特点 3、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新进展第二节 r照相机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r相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r相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r相机的基本结构: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第三节 spect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spect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spect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spect的基本结构:探测器、机架、控制台、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第四节 pet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pet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pet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 pet的基本结构:探测器、机架、计算机与外围设备 第七章 超声成像设备 4课时第一节 概述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历史及新进展(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历史及新进展(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1、超声的发展历史2、超声诊断的新技术:彩色多普勒组织图,彩色多普勒能量图,3、对比谐波成像,二次谐波成像,三维成像4、超声基础知识:超声、声特性阻抗、超声检查的安全性5、医用超声探头:压电效应、医用压电材料、探头基本结构及分类、显示器第二节 a型和m型超声诊断仪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图像的显示特点来分析a型和m型成像的基本结构(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a型和m型成像的基本结构(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1 a型超声诊断仪:显示特点、基本结构(探头、主控电路,发射电路,时基电路,标距电路,延时电路,接收电路,电源)2 m型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基本结构第三节 b型超声诊断仪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b型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1、b超的分类:机械式、电子式2、机构扇形扫查和机械径向扫查:驱动装置、探头工作原理及结构3、电子线阵:电子聚焦4、电子扇扫:凸阵扇扫、相探阵扇扫5、实时显像第四节 超声多普勒成像仪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多普勒型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多普勒型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1、多普勒成像仪的工作原理:多普勒效应2、连续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快速傅立叶变换3、脉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距离选通门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流运动状态的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