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责任——以东营市为例.pdf_第1页
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责任——以东营市为例.pdf_第2页
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责任——以东营市为例.pdf_第3页
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责任——以东营市为例.pdf_第4页
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责任——以东营市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代码10445 学号2013311071 分 类 号g127 学习方式全日制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与传承中的责任 以东营市为例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方向领域名称政府管理 申 请 人 姓 名 公共管理 方向领域名称政府管理 申 请 人 姓 名王腾 指 导 教 师 王腾 指 导 教 师娄树旺娄树旺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2015 年 4 月 12 日2015 年 4 月 12 日 万方数据 独创声明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学 校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年月日签字日期:20年月日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 1 章 绪 论.1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1 1.1.1 选题的背景.1 1.1.2 选题的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 国外研究现状.2 1.2.2 国内研究现状.3 1.3 论文研究计划.4 1.3.1 研究方法.4 1.3.2 研究目标.4 1.3.3 研究内容.5 1.3.4 拟突破的难题及攻克的难关.5 1.3.5 论文的创新.5 第 2 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6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与特征.6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6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6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概念.6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6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概念.7 2.3 地方政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7 2.4 公共性与外部性理论.8 2.4.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性.8 2.4.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部性.8 第 3 章 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探索.9 3.1 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9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1 东营市现存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9 3.1.2 东营市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10 3.2 东营市现存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回顾.12 3.2.1 传统吕剧的发展回顾.12 3.2.2 中国齐笔的传承发展.13 3.3 东营市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效.14 3.3.1 加大扶持,保护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14 3.3.2 积极运作,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14 3.3.3 创新模式,培养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人.15 第 4 章 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及原因.16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问题.16 4.1.1 公众参与度低,民众保护与传承意识普遍淡薄.16 4.1.2 专业人才严重缺乏.16 4.1.3 保障经费不足.17 4.1.4 创新能力不足.17 4.1.5 无序性发展.17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的原因分析.18 4.2.1 政府责任意识缺失.18 4.2.2 政府缺乏系统的政策引导.18 4.2.3 政府宣传教育力度不足.18 4.2.4 政府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19 4.2.5 政府资金投入渠道狭窄.19 第 5 章 地方政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路措施.20 5.1 地方政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本思路.20 5.2 地方政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20 5.2.1 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想意识.20 5.2.2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21 5.2.3 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机制创新.22 5.2.4 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人才队伍建设.24 5.2.5 打造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亮点.25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6 保证公共财政资金的稳定支持.27 结束语.28 参考文献.29 致谢.32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2011 年 2 月 25 日,我国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 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不断加快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前进步伐,提供了 有效的法律保障。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在落后世界其他国家的背景下开始了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探索。研究学者们通过引入有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新理 念和管理思想,在本土非物质文化研究领域开花结果,尤其在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 的成就,但就理论的实践而言,尤其是以地方政府管理的角度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 关文献却凤毛麟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 为我们不断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 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我们在有意无意中摧毁、埋没了身边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 其中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责任缺失是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 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政府责任问题,探讨当前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工作中地方政府行为的缺陷和不足,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改 进思路。笔者采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具体地方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 现状和特点,采用文献收集、实地调研等方法,进行实证性研究,探讨当前地方政府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对策和建议。 结构上,本文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对策,为深入研究 问题,尝试通过以东营市为具体引例,在分析地方政府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 的职能发挥不足等问题的前提下,为政府下一步充分发挥自身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 产职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地方政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路措施 是重点内容,并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思考,首先是关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 想意识,其次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再次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 机制创新,此外,还要加快相关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亮点,以及保证稳定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真正发挥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者”和“引导者”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政府责任保护 传承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in february 25, 2011, china officially passed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aw.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aw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o provide legal guarantee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since the 80s of last century, china began to explore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backward situ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iel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theory, but th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government to explore the literatur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relatively small.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ancestors left us a precious cultural wealth, also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s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nd accelerating, we destroyed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buried around many of the preciou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lack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reason leading to the los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for of the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ork, to give the improvement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multi-disciplinary theory and method,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non specific local government, uses the literature collection, field research method, empirical research, problems currently fac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in the article structur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the aut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local govern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for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problem, the author tries to through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case, the analysi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functions of a hand; on the other h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play i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congenital advantage and function for the government, really let the government becom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protection and guide. keywords: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the local governmentfunctionprotection inheritance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 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人民世代传承的艺术瑰宝,是传统文化与群众生产生活 密切联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文化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印记,也是一个 民族的文化长期繁荣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在弘扬与传承民族精神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 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是在文艺社会学、生态发展理论、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多门学 科理论的坚实基础上发展而来,其融合了人类先进思想理论旨在满足我们对传统文化、民 族文化重新审视的理论需求。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明显不足,对面临消亡 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甚至不能从法律中寻求帮助。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斯蒂芬玛 格林说过:“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 从经济学家 的眼中,也可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价值。当今世界纷繁复杂,非物 质文化遗产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也面临着多元性逐渐消失的境地,一旦无法保护下来, 就谈不上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下去。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日渐凸显,这引起了世界各国及社会各界人 士尤其是社会文化学者的高度重视,全球许多国家相继出现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中央政府虽然热情极高,但是作为具体实施保护的地方政 府, 并未承担起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中坚力量的角色, 相反显现出文化职能发挥疲软的问题。 为探寻地方政府如何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重要职能,本文以东营市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个案,深刻剖析了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地方政府存 在责任缺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为地方政府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担当责任, 发挥职能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尽微薄之力,让濒危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跟随时代的步伐代代传承下去。 1.1.2 选题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世界文化报告 2000: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关世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59 页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笔者详细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的发展现状,在详述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过程中所做的努力的同时,也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详细分 析了地方政府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责任意识缺乏、职能发挥不足,最后 为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的几点建议。因此,本文对进一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都很重大。 第一,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悠久,但是关 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我们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 国在研究方法单一、基础理论极端薄弱的背景下开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的探索。研究学者们通过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新理念和思想,使本土非物质文化研 究领域开花结果,尤其在理论的研究方面,但就理论的实践而言,尤其是以地方政府管理 的角度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文献却凤毛麟角。笔者认为可以将深度挖掘地方政府 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职能发挥作为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实际案例, 从山东省东营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暴露的各种问题,并 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职能发挥,拓 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平台。因此,笔者认为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实践研 究方向有一定的价值。 第二,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 难以替代的多重价值。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我们在有意无意 中摧毁、埋没了身边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天都有一项珍贵的 非物质文化因保护不当而消亡。本文从政府的职能发挥的视角,寻求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 化遗产资源的“良方”,在我们充分提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力求 为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社会、经济、文化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早在 18 世纪就已经开始,针对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持续了上百年的时间,并由此逐渐建立起一整套保护非物 吴丽娜. 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与探索.华人时刊.2014(2):268-268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质文化遗产的成熟体系和方法。概括起来,国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展 开。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与内涵。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各国在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概念和类别之间存在的意见分歧,制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但是, 法国学者 cherif khaznadar 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定虽然意义重大, 但面对组成复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无论是概念的设定还是项目的分类,都过于笼统 和机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价值有限。munjeri dawson 针对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进行了详实的说明。 第二,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harriet deacon 在非物质遗产的保护管理 一文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作出详细地说明, harriet deacon 的观点倾向于对于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保护,因此在建议对策中提出制定保护管理制度,详细说 明了各种保护措施。 kenji yoshida 则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稳定的物质平台进 行支撑,例如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等,以此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参与度 和对文化保护的自觉性。susan o.keitumetse 认为文化遗产应该上升到国家发展层面,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世界许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政府重 视程度到民众的参与度都很高。远在大西洋沿岸的重要发展中国家巴西,在推进经济发展 的同时,注重非物质文化建设。政府通过建立和运行有效的保护机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与社会教育、文化产权和环境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巴西发展的道路。法国拥有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人重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法国政府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 等方式,带动社会力量积极推动欧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历史相对较短,虽然我国逐渐重 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总体来讲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处 于起步阶段,不少方面还有待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从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术 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 第一,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理论。刘永明(2006)认为,权利原则和发展 原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曹新明(2009)坚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中国应该在其基本原则和标准下,针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有别于常规的行政保护和法律保护模式,即采取特别权力模式。祁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庆富(2006)指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要紧紧抓住工作核心,而这个核心内容 就是“传承”。传承既是理论问题又是现实需要,只有理解和深入研究传承,才能紧紧抓 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所在。王文章(2006)科学阐述了活态文化遗产,并给出明 确界定。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缺乏活力,要想体现其鲜明形象,可以用活态文化 遗产来替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体现其活态性的本质特征。罗宗奎、王芳(2012)提出知识 产权法体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包括分类开发利用原则、利益平 衡原则、激励创新原则。 第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路径。目前,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而 言,学界普遍认为存在如下问题:相关部门责任意识缺失,保护工作乏力;专业人才流失, 管理队伍能力有待提高;缺少整体规划,保护与开发存在冲突;财政扶持较少,专项资金 使用监管不力;文化宣传缺位,公众参与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主要包 括: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公众参与;重视人才培养,组织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创建、收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等。自 2006 年至今, 文化部先后将 1366 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公布了相应的国家级非遗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各级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完 善配套法规制度,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 极大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1.3 论文研究计划 1.3.1 研究方法 地方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采用政 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传承的现状和特点,采用文献收集、实地调研等方法,进行实证性研究,探讨当前东营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对策和建议。 1.3.2 研究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 富,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资源。今天,当我们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流变 消失的问题,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发展工作,是需要全 社会共同关注并付诸行动的课题。 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政府责任问题,探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工作中地方政府行为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改进思路。 1.3.3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成果,并对相 关概念理论进行初步阐释。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东营市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并总结了 地方政府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现实成效。第三部分探讨东营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提出了改进地方政府在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思路。 1.3.4 拟突破的难题及攻克的难关 从查找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从政府 发挥职能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一些学者在现有的研究中,更倾向于宏观和地域经济发展 相联系,而在微观层面的具体研究相对较少;政府文化宣传相关部门也缺乏对本市非物质 文化遗产系统、全面的资料掌握。同时,由于自己的专业结构和知识所限,缺乏综合把握。 因此,本文需要有一个不断修改、充实、完善的过程。 1.3.5 论文的创新 以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大都是从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及旅游管理等方面 进行的,而本文从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入手,运用行政管理学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以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例,简要陈 述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成效后,具体剖析了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保护与传承中存在问题。本文将理论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具体研究相结合,为地方 政府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个人建议。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 2 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与特征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2003 年 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2 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条约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 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遗产进行了分类。具体 分为以下五类:一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是表 演艺术;三是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是传 统手工艺。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二、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 情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十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 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特征的是非物质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 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非物质形态的表现形式,知识体系甚至文化场所都是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范畴。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 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概念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经历着萌芽、发展、成熟、衰败的过程。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阻止其消亡的客观规律,而是通过各种手段,保护有活力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消亡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性和文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化多元性决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认知的保护,同时也是文化发展 多元化的重要保护。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概念 传承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延续,通常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两种形式进 行传承,分别是个体传承人的传承,例如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等的民俗文化, 以及需要群体传承的,例如婚礼习俗、民间节日等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 主要为口口相传或言传身教,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地域以及传承人关系密切,许多 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通过语言的延续依然保留了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同时许多传承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受限,只能通过与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传承。 即便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代代传递,更为一代又一代的 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的传承提供了不竭动力。 2.3 地方政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 从法律对政府责任规范角度。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展较晚,一直缺乏相关法 律法规的规范。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2011 年 6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文 4500 余字,其中“国家”、 “政府”两个词语分别出现 18 次和 21 次,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规范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承担的重要责任。包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 工作需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鼓励和 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等职责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角度分析,政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也是及其必要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仅有少数人愿意提供甚至几乎没有个人愿意提 供公共产品,这就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需要政府提供。政府应充分的发 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带动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持续且广泛的投入,不论是在国家 财政还是社会意识等方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投入对社会与国家而言并不会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生直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他各种文化作为公共事业,与人自 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发展文化事业,对个人自身而言,可以提高个人的素 质与修养,陶冶情操;对社会而言,能够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培养人们的民族认同感 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以作为政府不能仅从短期的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狭隘的 看待文化的建设与投入,更应从自身担当的责任出发,从文化发展与建设对民族对社会、 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出发,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将短期的亏扭转为长期的盈。 2.4 公共性与外部性理论 2.4.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性 根据产品的属性,社会产品被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