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甘肃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分析.doc_第1页
【doc】甘肃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分析.doc_第2页
【doc】甘肃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分析.doc_第3页
【doc】甘肃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分析.doc_第4页
【doc】甘肃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国策省情责任编辑?李志俭?e-mail:357233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使国民经济均衡发展,是甘肃加快发展速度,迅速摆脱贫困的关键之一.如何全面系统的认识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内部结构特征,对于促进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一)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第一,二产业,产业比重排序由二,一,三调整为二,三,一.1979年,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l3.64亿元,2003年为460.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9年的33.8倍,平均每年增长12.78%,甘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1979年的20.2l%提升到2003年的35.30%,已超过同期全国水平33.20%两个百分点.通过计算第三产业对甘肃的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可看出第三产业对甘肃的gdp的推动作用较强,特别是1999和2000年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50%以上,而且近年来一直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甘肃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之所以较快,对gdp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由于甘肃第三产业产值基数小,第一,第二产业相对落后所致,并非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高于全国水平.(二)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逐年增大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2003年甘肃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排在全国倒数第五位,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排在全国倒数第六位.另外,通过比较甘肃和全国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可以明显看出甘肃第三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差距由1985年的87.2元/人扩大到2003年1222.8元/人,人均服务密度差距由1985年的1.97万元/平方公里,扩大到2003年的30.37万元/平方公里.(三)第三产业绝对就业人数上升较快,但相对就业人数上升较慢甘肃第三产业从业人数1980年为142.50万人,2003年达到338.58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从业总人数的比重1980年为13.20%,2003年为27.40%,第三产业自从业人数比重1999年超过第二产业后就成为吸纳劳动力的第二大产业.2003年甘肃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为58.91:18.68:22.41,而同期全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为49.1:21.6:29.3.上述数据表明,甘肃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速度偏慢,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长速度远远小于产值的增长速度,从1980年到200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平均增长3.83%,而第三产业产值平均增长12.23%.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中就业吸纳弹性大的部分增加值比重小,增加值比重大的部门就业吸纳弹性小,相对生产率差异较大,同时就业吸纳弹性大的社会服务业等部门才开始发展,这说明甘肃第三产业仍有较大的就业潜力,但这必须以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结构为前提.(四)第三产业经济效益低,投入产出不协调2003年,甘肃第三产业固定投资额为348.97亿元,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65.53亿元,相差83.44亿元,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0.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07.62亿元,第二产业每元固定资产产值率为2.29元,第三产业每元固定资产产值率为1.32元,第二产业远高于第三产业.与此同时,甘肃第二产业社会劳动生产率是2.15万元/人,第三产业是1.36万元/人,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的158.34%.这都说明了甘肃第三产业投入产出不协调,而且经济效益低,极大地限制了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效益差与其滞后性及间接性,难确定性导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被低估有关.除此而外,甘肃第三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根源在于第三产业附加值低,且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过大.2003年,甘肃国民生产总值按所有制分,第三产业产值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仅为33%,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的比重,而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高达67%,非公有制经济效益要优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也限制了第三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二,甘肃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特征(一)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传统部门比重较高,新兴部门比重偏低2002年,甘肃第三产业内部比重依次为:第一层次即流通部门为49.51%,比全国平均水平(41.3%)高出8.21个百分点;第二层次即服务部门为26.79%,比全国平均水平(36.2%)低9.41个百分点;第三层次为t3.62%,与全国水平(13.8%)基本持平;第四层次为10.09%,比全国平均水平(8.7%)高1.3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甘肃传统行业仍占有主体地位,短期内以传统三产为主的局面不会改变;服务部门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政府对生产和生活的软环境建设,市场培育重视不够;科教文卫部门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比重偏高,说明甘肃行政事业单位机构规模偏大,需要进一步精简;新兴第三产业(第二,第三层次)的比重已达43.41%,与传统第三产业(第一层次)平分秋色的局面正在形成.(二)第三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差异较大2002年,甘肃第三产业中就业吸纳弹性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业,就业吸纳弹性为2.01,最小的是其他行业,就业吸纳弹性22发展?月刊冬-1责任编辑?李志俭?e-mail:kj357233sohu.corn国策省情为一3.90,极差为5.91(具体见表一).从表一中可以明显看出,就业弹性较高行业包括房地产,科学综合技术服务,农林牧渔服务及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这都是近年甘肃发展较快的部门和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绝大部分垄断程度较低;就业弹性较小行业包括金融保障,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艺广播电视电影和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这些部门都是垄断性部门,人事制度较严格,劳动力不易进入,因此就业弹性小;就业弹性为负的行业包括批零餐饮贸易业,社会服务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和其他行业.但需要强调的是:批零餐饮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全国来看就业弹性较高,甘肃呈现出相反的结果,这是因为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市场空间小,竞争激烈,许多企业生命周期短,再加之从业人员待遇福利低,社会地位不高,就业总量自然不高,而生存力较强的大公司追求效率,倾向于少用劳动力;社会服务业在甘肃才开始发展,而且其中的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业对劳动者要求较高,因此吸纳就业不足;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吸纳就业减少符合普遍规律.(三)第三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相对生产率差距明显相对生产率是衡量某行业劳动力投入产出相对效率的指标,其值等于该行业的产值比重与其就业比重的比率.甘肃第三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相对生产率差异较大,房地产业最高为13.81,农林牧渔服务业最低为0.35,极差为13.46.其中,盈利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批零餐饮业,其他行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的相对生产率较高,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盈利性不强的行业相对生产率次之,而非盈利性服务行业如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教育文艺广播电视电影业的相对生产率较低.这说明甘肃第三产业各行业的相对生产率高低与该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成正比,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批零餐饮业,其他行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盈利欲望强,相对生产率较高,市场化程度低的行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教育文艺广播电视电影业),以提高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工资水平大多低于盈利性行业,相对生产率较低.表一2002年甘肃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四)交通运输仓储业,批零贸易业和金融保险业为甘肃第三产业的三大支柱行业2003年,按通常占第三产业比重超过10%的标准,甘肃的支柱行业是交通运输业(15.4%),批发零售业(31%)及金融保险业(13.43%),三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9.83%.2002年交通运输业对第三产业gdp的贡献率为23.9%,比较集中系数为0.89,比较增长率系数为1.013,增长速度近年减缓,但仍具有比较优势.2002年批发零售业的贡献率为27.9%,比较系数为1.35,比较增长率系数为1.008,发展势头较稳定.2002年金融保险业的贡献率为5.2%,比较集中率为0.86,比较增长率系数为0.980,比较优势不明显.短期内,这三大支柱行业仍将是甘肃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应继续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推动作用.而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教育广电业增长速度迅速,贡献率和比较增长系数较高,是未来的发展热点,应加大发展力度.(见表二)曝(作者单位:甘肃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纾交通运批零餐饮金融地质勘房地社会农林卫生体教育文艺科学研究国家党政其f,输,仓储贸易保险探,水产业服务牧渔育社会广播电视综合技术机关社会揩业邮电利管理服务福利电影团体粝产值增l3.627_3l2.9o3.579.ool7.973.589.789.779.7l9.7l3.4长率%就业增6.4ll6.60.87-4.57l8.o9一1.142l41.941.85l0.752.45一l:长率%就业吸纳0.47-2.270_3l1.282.0l-0.o60.60l0_25-3.弹性系数表二2002年各行业对第三产业贡献率,比较集中系数和比较增长变戏法系数比较行农林牧地质勘探交通批发零金融房地社会卫生体教育文艺科研综合国家机关其f指业渔服务水利管理运输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