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doc_第1页
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doc_第2页
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doc_第3页
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 【摘要】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地下水勘查、浅层矿产勘探、基岩构造勘察、铁路公路地基勘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于岩溶勘探方面的实例研究,工区为某铁路可行性研究线位。勘探结果表明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项目中,对于查明溶蚀范围和区分覆盖层、基岩界限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岩溶勘探;视电阻率;灰岩 中图分类号: p631.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各地在铁路、公路方面的都有着较大投资力度。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质量安全不容忽视。在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尤其是灰岩地区,路基工程质量相当重要。我国岩溶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对岩溶的勘探则是重中之重。 2.工作方法技术 电阻率法1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电阻率差异为物质基础,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而进行找矿和解决构造、水文、工程地质问题以及进行环境监测等的一组电法勘查方法。 对称四极测深是电阻率法的一种,是利用四个电极a、m、n、b,形成供电回路,通过对称改变电极间距达到测量不同深度地层的视电阻率的方法。通过对测得的数据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异常解释。四极测深法勘探应具备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如下2: 被测对象与周围介质有着明显的物性差异;被测对象有着一定的埋深和规模。 本次野外工作采用的仪器为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ab/2采用1.5m、3m、5m、7m、10m、15m、20m、30m、50m、70m、100m、150m逐步测量,地面测量点距为10m。在电阻率测量的过程中,数据以三次采集有两次稳定值,或五次采集有三次稳定值为准。测量数据采用对数坐标纸点绘。遇异常点可适当加密测量,若120m极距下仍未见异常底界,则逐步加大极距直至异常底界出现为止。 3.应用实例 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 本次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工区为广西某铁路可行性研究项目线位 在灰岩地区,如果存在第四系粘土覆盖,完整的灰岩电测深曲线是h型的,如果没有第四系粘土覆盖,完整的灰岩电测深曲线是g型的3。 下图1是dk225+910226+000里程段经反演后的视电阻率断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溶蚀现象(图中虚线范围),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多在100?m以下。形成溶洞的区域视电阻率多在50?m以下。其基岩起伏按照h型和g型曲线标准勾画,经后期钻探验证,与物探解释成果基本吻合,下图2将岩层柱状图放入电阻率断面图中以作比较。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工区灰岩的溶蚀现象多为溶沟,及开口式溶洞,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上显示为明显的梯度带。基岩面附近地层的视电阻率在宏观上保持一致性。 图1dk225+910226+000视电阻率等值线图 图2dk225+850910视电阻率等值线图 下图3将视电阻率等值线图进行彩色填充,视觉效果更加鲜明。在图中dk221+285315范围内,视电阻率值在50?m以下,并且在野外测量中,部分测量点5次读数均未达到稳定值。在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影响之后,判定为岩溶强烈发育区,及可能存在一个范围较大的充填溶洞。然而经后期钻探验证得知,该异常是由下伏泥质岩引起,该岩性极软,且非常破碎,部分含页岩成分。该地区的充填溶洞和泥岩侵入带从探测数据上看,两者的物理性质差异是比较小的。但不论是溶洞还是泥岩侵入,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图3dk221+240405视电阻率断面图 在对视电阻率数据进行深度解释时,不同深度的解释系数都是不一样的,原则上是解释系数随深度加深而减小。有钻孔的地段,则可根据钻孔柱状图进行系数调整。本次测量多数地段按照如下规则:ab/2取1.5m时,深度解释系数取0.8,ab/2取3m时,深度解释系数取0.75,到ab/2取100m时,深度解释系数则取0.5,少数地形较复杂的地段则需调整。 另外,在此次电法工作中,场地条件的因素不容忽视,地表干燥和湿润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个别地段的同一个测点,地表干燥的时候是h型曲线,在下过一天雨之后变成了g型曲线。同一层位的岩土,其视电阻率值在地表干燥时相对地表湿润时较大,对基岩起伏判断会加大误差。因此,在对数据进行解释分析的时候要综合考虑。 结论与建议 在灰岩地区的岩溶发育探测,对称四极测深法有着明显的优势,采用人工跑极可以最大化提高每一个测点的测量精度,进而保证岩溶发育异常探测的准确度。但人工四极测深测量速度慢,工作时间长,引用于工程物探其效率不高。 在不同的地域,甚至同一工区的不同地点,电法的深度解释系数可能是不一样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参照钻探资料对解释系数进行调整修正。没有钻探资料的情况下,应参照相似地层或附近地域的解释系数来提供经验值。 岩溶发育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因此在成果资料解释过程中,不可遗漏任何一个异常。在对异常的划分应采取统一的标准,最大化的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