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doc_第1页
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doc_第2页
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doc_第3页
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doc_第4页
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图分类号:密级:udc:本校编号:10652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研究生姓名:王红雷学号:20090301020130校内指导教师姓名:吕志兴职称:教授校外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申请学位等级:硕士学科:法学专业:法律史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3月20日论文答辩日期: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政法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西南政法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2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thebusinesstaxationandadministrationsysteminsongdynasty作者姓名:王红雷指导教师:吕志兴西南政法大学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3内容摘要赋税的征收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宋以前的商税在国家整个税收中所占比例较小,加上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对商业征税一直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所处的位置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断改变着统治集团的思想,宋代统治者开始农商并重,大力发展商业。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理商税,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创新理念和形式,加强对商税征收的管理,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商税征收管理制度。与前朝相比,宋代不仅有完善的征税管理机构、遍布全国的征税网点,而且形成了完善的商税法律体系,宋代商税法法律渊源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性法律规定即商税则例,专门性商税法律的出现是宋朝的一大创举,另一类是综合性法律规定,对税场、税务监官的规定大都散落于诸如庆元条法事类、宋刑统等综合性法律之中。宋代商税的征收管理体系与前代相比更加稳定化和网络化,分为中央级商税管理机关和地方各级商税管理机关,中央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商税,地方则大多为行政长官兼任,形成了层层监管层层相扣的商税征收管理体制。宋对前朝的商税制度既有继承,也有改进,其改进的地方几乎与现代的税收法律相近,具有其进步意义。在综合以前的商税法律政策基础上,宋代创新性地制定了专门性商税法律商税则例,以集中财权为目的,宋代统治者完善了商税监督机制,形成了具有其特色的审计制度和会计制度。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吸引着后来人对其不断研究和借鉴。本文实证分析方法,在搜集和研究大量有关商税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再现宋代商税的征收管理制度。本文还应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突出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创新之处,以求更加准确解读和归纳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独到之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宋代商税征收管理机关,勾勒了从中央到路、州、县完整的四级商税管理网络图,还对基层征税机关进行了剖析,简述了基层征税机关的负责人税务监官的选派规则及考核办法,揭示了税务监官地位的卑微。第二部分详述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商税的税种及抽税标准、商税征收行为及监督、纳税行为及监管等三个部分,分别从商税概述、征税主体、征税4客体三个层面全方位考察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内容,通过研究分析向读者呈现完整的征税过程。第三部分总结了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特点,从三个切入点剖析了这一制度的特征,并分析了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结语部分归纳了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创新点,对比了当代与宋代法制环境的相似之处,指出当今社会应当继承传统社会法律的有益成分。关键词:宋代;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务监官;商税则例5abstracttaxationinancientchinahasalonghistory,thesongdynastybusinesstaxinthestatestaxisinproportiontothesmaller,plusthephysiocracythoughtinfluence,onbusinesstaxhasnotcausedenoughattentionoftherulers,withthedevelopmentofcommodityeconomy,thebusinessinthewholenationaleconomythepositionrisesceaselessly,economicchangesinthestructureofthechangingruleofgroupthought,songdynastyrulersstartedfarmingbusinesspaysequalattentionto,developbusiness.rulersinordertobettermanagethebusinesstax,increasefinanceincome,theconceptofcontinuousinnovationandform,strengthenthebusinesstaxcollectionandmanagement,formedaseriesofrich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businesstaxcollectionandmanagementsystem.comparedwiththeformer,thesongdynastynotonlyimprovethetaxadministration,taxoutletsthroughoutthecountry,andformedaperfectbusinesstaxlawsystem,thebusinesstaxlawisdividedintotwocategories,onecategoryisspecializedlawsandregulationsthatbusinesstaxcases,specializedbusinesstaxlawistheemergenceofagreatsongpioneeringwork,anotherkindisthecomprehensivelaw,tax,taxationsupervisionofficertofieldprovidedmostlyscatteredinsuchas"thelaw","classinsongpunishmentsystem"andothercomprehensivelaw.thesongdynastybusinesstaxcollectionmanagementsystemcomparedtothepreviousmorestableandnetwork,isdividedintothecentralbusinesstaxauthoritiesandlocalbusinesstaxauthority,thecentralsetofspecializedagencymanagementbusinesstax,placemostlyceconcurrently,forminglayersofregulationatthebucklebusinesstaxcollectionandmanagementsystem.thesongexpressesthebusinesstaxsystemnotonlyinherits,alsohaveimproved,theimprovedlocalalmostandmoderntaxlawsaresimilar,withtheprogressivemeaning.intheintegratedbeforebusinesstaxpolicyonthebasisofthesongdynasty,creativelydevelopedspecificallyforbusinesstaxlaw-"businesstaxcase",inordertoconcentrateonthepropertyforthepurposeofsongdynastyrulers,improvethebusinesstaxsupervisionmechanism,hasformeditscharacteristicofauditsystemandaccountingsystem.itsadvancedmanagementideasandmanagementsystem,attractingpeopletoitslatercontinuouslystudyanddrawlessonsfrom.inthispaper,theempiricalanalysismethod,inthecollectionandstudyofalarge1numberofthebusinesstaxonthebasisoftheinformation,theattempttorecreatethebusinesstaxcollectionandmanagementsystem.thispaperalsousesthecomparativeresearchmethod,highlightingthesongdynastybusinesstaxmanagementsysteminnovation,inordertomoreaccurateinterpretationandinductionthebusinesstaxcollectionandmanagementsystemofonesownknackin.thetextisdividedintothreeparts.thefirstpartofthesongdynastybusinesstaxcollectionandadministrationorgans,sketchesfromthecentraltotheroad,state,county,completefourlevelsofbusinesstaxmanagementnetworkgraph,alsoonthegrass-rootstaxauthoritiesareanalyzed,thegrass-rootstaxauthoritiesfortaxprisonofficer-selectrulesandassessmentmethod,revealsthetaxsupervisionofficialstatushumble.thesecondpartdetailsthebusinesstaxcollectionofcontentmanagementsystem,whichincludesthebusinesstaxcategoriesoftaxesandtaxlevyingbusinesstaxstandard,behaviorandsupervision,taxationandregulationthreeparts,respectively,frombusinesstax,levy,taxobjectinthreedimensionsofcomprehensivestudyofsongdynastybusinesstaxcollectionmanagementsystem,throughresearchandanalysistothereaderpresentscompletelevyprocess;thethirdpartsummarizesthebusinesstaxcollectionandmanagementsystemcharacteristics,fromthethreeentrypointsanalysisofthissystemfeatures,andanalysisoftheformationofthecharacteristicsofreason.theconclusionpartsummarizesthebusinesstaxcollectionandmanagementsysteminnovation,incontrasttocontemporarydynastyandlegalenvironmentsimilartothatintodayssociety,shouldinherittraditionalsociallegalbeneficialingredient.keywords:thesongdynasty;taxationandadministrationsystem;taxmonitoringofficer;businesstaxcases2目录.引言1.一、宋代商税征收管理机关3.(一)中央商税管理机关3.(二)地方商税管理机关5.1、路级商税征收管理机关5.2、州县级商税征收管理机关6.(三)基层征税机关6.二、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内容10.(一)商税的税种及抽税标准10.1、商税的税种10.2、抽税的标准12.(二)商税征收行为及监督13.1、商税的征收行为规范14.2、对征税行为的监督16.(三)纳税行为及监管20.1、商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0.2、对纳税行为的监管22.三、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特点25.(一)法律体系完善、可操作性强25.1、以专门性法律为中心,各种敕令格式为主的法律体系25.2、法令以列举法为表述方式,规定详细,可操作性强26.(二)“重典”为主、“重赏”为辅27.1对征税官吏的“重典”与“重赏”27.2对纳税商人的“重典”与“重赏”28.(三)法律规定与执行存在冲突29.1律令多变,执行复杂29.2商人权益未能够得到律令所述的保护29.结语31.参考文献33.致谢351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引言我国古代对商税的征收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周礼天官大宰提出国家九项税收并称之为“九赋”,其中第七项关市之赋就是对商业征收的赋税。随后历朝历代都开始对商业征收商业税,但大多是零散的诏令,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和完善的体系,到宋代不仅有专门的法律商税则例,而且在历史上首次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商税征收管理制度,使宋代商税的征收更加法制化和规范化,保证了中央财政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商人的基本权利。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变,造极于赵宋?馈保鹭鬼暝谧端谓鹆墒贰罚謇痔斐霭嫔?973年版)时讲到:“宋代膺古今最剧之变局,为划时代之一段”,都是把宋代看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被后世称为弱宋虽然宋代政治、军事上弱小,但在经济和文化上极其繁荣、发达,研究宋代的商税有利于正确的剖析在国力上弱小的宋能够在商业上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能够准确的理解政治和经济间的互动关系,故宋代的商税征收管理制度很有特色,值得全面、深入地研究。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认为宋处于中国封建时代社会生产力的两个马鞍型模式中的第二个高峰,其生产力相当发达,内藤湖南甚至提出宋代近世开端说的观点,欧美部分学者把唐宋时期称为一个商业时代,言其发生了商业革命,这些观点都是基于宋代商业极其发达的历史现状而提出的,宋代商业发展这一典型情形也成为研究宋代商税的肇始。宋政府加强对商税的征收管理,不仅仅是出于增加日益减少的财政收入的考虑,也同时说明当时的商业很繁荣,有必要制定法律对商业的经营进行规范,从而使研究商税征收管理制度反致推动对宋代商业发展情况的客观描述。商税的征收管理制度即属于经济史的研究领域,也属于法学研究的范畴,本文就是从法学的角度去研究宋代的商税征收管理制度,力求从法律层面上理顺宋代有关商税征收管理制度。有关宋代商税制度的研究,自20世纪初日本学者加藤繁率先对其研究以来,一批中外学者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但大多从历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例如赵葆寓宋代“和买”起源考略(天津师范学院报1981年第2期)主要是论述商税的单一税种和买,考证了和买的起源;冷辑林略论宋朝的商税及其管理制度(江1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主要是从商税的种类和管理制度方面去论述,主要是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没有从法律的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宋代的商税;漆侠的宋代经济史就是从宋代征税的条例和规定、宋代的商税网、两宋商税的扩大和影响等方面,以历史和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宋代的商税种类、场务、税额的变化。中国政法大学邱雁在其硕士论文宋代商税法律制度探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其论述范围相对宽泛,没有着力叙述商税的征收管理制度。总之,迄今为止,法律史学界对宋代的商税制度研究还不全面,特别是对宋代纳税主体商人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充分重视,往往只是关注商税则例、商税的管理制度,大多把学术目光投向了征税机关及其征税办法,对宋代纳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却少有人问津。除此之外,大多历史学在研究宋代商税时,大都从微小切口入手研究商税的某一方面的内容,目前的学术文章没有对宋代商税形成系统性的体系,没有全方位的对宋代商税的征收机关、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内容、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特点进行整体性的研究。鉴于此,本文拟对宋代商税征税的机关和管理制度的内容、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特点等方面的探讨。2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一、宋代商税征收管理机关据宋史食货志下八记载:商税,凡州县皆置务,关镇亦或有之,大则专置官1监临,小则令佐兼领,诸州仍令都监、监押同掌”证明两宋时期,封建政府在上至京都,下至县、镇、渡口、墟市、草市等等地方都设有商税的征收管理机构,机构的名称多为务。宋会要辑稿食货15、16、17所记载熙宁十年四京及23路共有2060个场务,较“旧额”增加了193个,总体呈现了一种增加的趋势。宋朝作为五代的终结者,对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进行矫枉过正,形成了比前代更加集权的政治体制,在财政上更是如此,故宋的商税征收管理制度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的管理制度。(一)中央商税管理机关宋代的中央商税管理机关发生了两次重要变化,先是由三司主管全国赋税,具体的事务由三司下设机构盐铁司具体负责,到元丰改制时把原本属于三司主管商税的权力划归为户部,户部下设金部具体管理商税征收,都商务院纳入太府寺的管理体系中。下面将从两个阶段梳理宋代中央商税管理机关。元丰改制前的中央商税管理机关盐铁司。北宋初期,四京及23路各都税务、税务、税场、场务等最高管理机构为三司。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中记载“敕某:天下之食货,皆领于三司,故朕常难于置使,而又考慎其属以称之。尔以文学为官,而政2事尝有所试,清明敏达,可使治烦。往践厥官,其知所守矣。可。”而在宋史职官二也有相关记载:“三司使使副使判官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三部副使三部判官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据此可知三司统领天下食货,以总国计,商税属于食货的一个门类,当然归三司所管,但具体属于三司?心囊凰荆眉绦贾局腥鏊镜闹霸稹!端问贰肮俣酚旨窃兀骸把翁铺煜律皆笾酰厥小忧髦拢宰拾罟谩戎铺煜虏聘持克昃溆形蓿破涑鋈耄约瓢罟谩;浚铺煜禄凇案持毒啤鳌麓拢怨罟谩!逼渲醒翁尽胺终破甙福阂辉槐浮浑邪浮?(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001页。2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第167页。3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三曰商税案,四曰都盐案,五曰茶案,六曰铁案,七曰设案”由此可见,宋代的商税主要由三司中的盐铁司主管,再往下细分则是盐铁司的商税案主管天下税收和税务。统治者出于统治平衡的考虑,曾经削减过三司的财权,也曾增加过其权力,因为宋代从未改变其把财权集中于中央的思想,总体上来说三司主管全国税收的基本局势从未被打破,三司一直都牢牢的控制着整个国家的财政税收权。宋初以来的职官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机构重叠,既无定员、无专职,又有许多徒有其名而无所事事的冗闲机构和官员;二是莅其官而不任其职,官职名实之间悖离、混乱。为改变这种局面,恢复机构的职能,官尽其力,宋神宗赵顼于元丰元年进行改革,把三司裁并于户部,中央财政管理主体发生变更,户部登上管理财税的舞台。元丰改制后形成了双层管理体系户部中的金部和太府寺。元丰五年改制后,随着尚书六部体制恢复元丰改制前一直由三司总领的国计,改制后归入户部管理。宋史职官三有关户部的记载点明了户部执掌国计的情由:“户部国初,以天下财计归之三司,本部无职掌,止置判部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充,以受天下上贡,元会陈于庭。元丰正官名,始并归户部。掌天下人户、土地、钱谷之政令,贡赋、征役之事其属三:曰度支,曰金4部,曰仓部。”商税又具体归户部三个部门中的哪一个部门?有宋史为证;“参掌天下给纳之泉币,计其岁之所输,归于受藏之府,以待邦国之用。勾考平准、市舶、榷易、商税、香茶、盐矾之数,以周知其登耗,视岁额增亏而为之赏罚。凡纲运不濡滞及负折者,5计程帐催理。”可知商税由户部中的金部掌管。至于太府寺则分化了户部的财权,针对于商税,它只是对京都的都商务税具有管辖权。元丰改制前,太府寺的职权只限于掌供香币、神席,校造斗升衡尺而已,元丰改制后其权力大大加强,和户部一起分割了原先属于三司的财权。宋史载:“掌邦国财货之政令,及库藏、出纳、商税、平淮、贸易之事凡商贾之赋,小贾即门征之,大贾则6输于务凡课入,以盈亏定课最、行赏罚”说明太府寺不仅具有一定的财权,而且拥有对税收官员的考核权。另有记载太府寺下属25个分支机构,其中下辖都商务:“掌7收京城商旅之算,以输于左藏”,进一步的明证太府寺对于商税的直接管辖局限于京城,与户部对商税的管辖不冲突,正如汪泽铎所说:“应当说明,元丰官制有寺监不治外事3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900页。4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001页。5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005页。6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112页。7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112页。4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原则,故司农、太府寺所掌基本上局限于京畿地区。”宋朝南渡后,宋高宗三年罢太府寺,把太府寺划入户部,自此户部成为宋代商税唯一的中央管理机关。元丰改制前,中央一级的商税管理机构是三司,三司的最高长官为三司使,三司使又称计相是管理财税的第一人,故其是商税的最高主管官员,三司下面具体由盐铁司负责商税,盐铁司使或副使是商税的具体负责官员。三司使的权力过大,下属的成员过多,行政效率低下,致使其在元丰元年被裁撤,其所管的财权划归户部,商税具体由户部中的金部主管。金部主管全国的商税,商税由户部的尚书侍郎总领,其下金部郎中或金部员外郎具体主管,金部共有70多名官吏。元丰改制后京都的商税管理权划入太府寺,太府寺的卿或少卿就成了京城商税系统的最高主管官吏。(二)地方商税管理机关宋太祖削平诸割据势力后,为了断绝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稳固来之不易的政权,他决定把地方财权、税收直接收归中央,遂直接命令京朝官监州军税,旨在收地方要害权力,太宗即位后,普遍派专官监税,不令地方执掌商税。之后才慢慢的放权由地方知州、县令执掌一地商税。1、路级商税征收管理机关宋太祖时设立道、州、县三级地方政权,太宗时改道为路,其后路的数量一直都在增加,到元丰八年全国共有23个路一级的政权,设置道或?返某踔允羌忧慷缘胤秸俚募喙埽罄粗鸩窖莼梢患墩芬患墩俺俅碇醒胝灾荨亟屑喙埽返闹饕聿苹乖蛭怂荆首怂局鞴芤宦返纳趟埃魑怂镜淖耸乖蚴枪芾硪宦飞趟暗淖罡吖僭薄吩刈耸拐乒芤宦凡聘骋怨醒牒涂氐牟普颐磕甑剿舾鞑拷屑觳榇颊瞬幔补倮粲刑澳樵蛳蛑醒牖惚怂竟芾砩趟爸饕峭鹬荨菰鹬亍卦僭鹬诿竦姆绞剑患都兜淖镏噶睿钪帐迪质战缮趟啊溆普酿赖模行撕笤俅沃厣辏骸爸霉僬埔宦凡聘持耄此甓钋秕分喙眩炱浠狡淝犯海怨谏稀湟杷浚虿朴弥崆罚袂橹萜荩倮糁诙瑁苑梦识喑轮芯弥拢蚬福蛄畋竟偎婢?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运。或别置随军转运使一员。或诸路事体当合一,则置都转运使以总之”。转运司在以后的管制改革中,其权力逐渐被削减,但理财权始终掌握在它的手中。2、州县级商税征收管理机关宋代知州、县官总理一州、一县军权、政权、财权,故在州县一级商税管理机关和最高主管官吏是同一的。按宋史职官志的记载,知州的权力为:在政权方面,总理郡政,发布教化条例,教化民风,管理狱讼、听断之事;军权,掌管一州军权;财权,管理一州赋役、狱讼之事,商税的征收属于赋役,所以也应归知州管理。州的财政监察权归通判,在职制上其与知州共同掌管一个州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具有一定的理财权,但其侧重于对知州的监管,但若是如武臣节度使以下至刺史署理州政或兼知州及重臣知判府时,则通判一般会成为一州财政的负责人,那么具体负责商税的管理事务是哪一属官?一州通常会下设录事、司户、司法、司理等各曹参军,具体由司户参军管理一州之商赋,史载:“乾道六年,(任)汪大猷乞令司户专主仓库。职制令:粮料院无专监,录事、司户参军同知,仍分掌给纳。绍兴申明,司户同书狱事。”可知司户掌管一州之财政,又据:“庆元四年十一月十一日,臣僚言:和州见今所管户籍,较之三十年前已不啻五倍之多,自守倅而下,除知录、司理各管狱事外,祗有防御判官一员。凡直司签厅公事与省司仓谷库、常平财谷,尽责于判官一人之手,委是(官)阙事。臣窃惟和之与楚,事体一同,今楚州已蒙朝廷与辟置司户一员,亦乞照楚州体例,从朝廷添置司户一员。诏令本路诸司公共奏辟一次。”说明司户添置的由来,以及其所掌握的权力主要为一州的户籍、赋税、仓库,协助判官处理本州的财政和赋税事宜。按宋史职官志记载:“掌总治民政、劝课农、桑、平决狱讼。有德泽禁令,则宣布于治境。凡户口、赋役、钱谷、振济、给纳之事皆之,以时造户版及催理二税。”县令总领一县政治、司法、财权,可推测县令兼掌一县商税。同时州县大的税务,一般都会专门设置官吏监临,小的税务则由令、佐兼任主管官吏。州级政权在知州和通判的总领下设都兼、监押,具体主管商税。(三)基层征税机关8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112页。6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北宋时在开封、洛阳、大名府、应天府四地,南宋时在临安等共五地设立都商税院,由都商税院具体管理五地的商税和税场,据宋会要食货所记载熙宁十年开封府都商税院下辖42个场务,洛阳都商税院下辖22个税场,大名府都商税院下辖31个税场,应天府下辖9个税场,都商税院不仅具体执行中央的商税政策、征收商税,还具体管理下辖的场务。据宋会要辑稿记载,都商税院的职能是“掌京城商贾廊店市收”,机9构由“并以京朝官、诸司使副、三班三人监,所领有拦税数钱之名”构成。因都商税院所处的莫不是政治经济中心,故朝廷对它们的管理较其他场务更加严格,在账目上被要求一日一报即“禁城门每收税钱,仰次日将历及钱送商税院,委本监官将门历点数,批10历赴门”,同时各都商税院还肩负着防止宋人资助少数民族的责任,在发现“应以银寄蕃部首领”则“听人纠告。犯者家财尽底没官,以所犯物赏告者”,以维护宋朝国家安全。宋政府在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地方设立商税务或商税院,在州县一级多设场务,对于边远设立场务成本过高的地方(大多为乡村),当朝为了不损失税收,往往采用“买扑”办法。买扑简单的说就是政府出让商税征收权,承包人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给当朝而获得商税征收权的一种公权力让渡制度。买扑制具体的内容如宋会要食货记载:首先“承买场务三年为界”即承包期限为三年;再次“期满前一年许自陈,接续承买,勘会无欠,给帖”讲明续期承包的条件:承买人期满前及时表示继续承包的意思,并无亏欠“承包费”的情形;其次“有欠或不自陈,及别招承买抵当家业最多人,其次,虽业11小而愿预纳三年净利者,亦听给”说明了对承包人的要求即要么家业大抵押多者要么就是提前把三年“承包费”给付;最后“败折场务买扑等钱保人当填纳者,委提举司具12拖欠年限、岁丰凶及保人家力,当给日限申司农司详度指挥”反映了当时承买有风险,政府有时要求承买人提供保人担保。买扑场务的危害特别严重,当国家征收商税的权力转移到权贵豪强手中,他们为了盈利往往不择手段的征收商税,造成征收体系混乱,严重影响了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到了熙宁三年实行“实封投状”相当于现在的招投标,价高者得之,不仅给竞买人造成了巨大损失,还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遂于哲宗9(清)徐松:送会辑要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525页。10(清)徐松:宋会辑要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525页。11(清)徐松:宋会辑要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211页。12(清)徐松:宋会辑要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234页。7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元祐三年在右正言刘世安的建议下“遂罢实封法,参酌中道立为定额”。宋朝场务监临官的选派有两种方式,一是中央朝廷直接任命,二是在京朝官的举荐。这两种方式一直是主导的选派税务官方式,虽经元丰改制有所差异,但变化的只是选派部门发生了变化,主要的选派方式仍是直接任命和举荐。天禧三年,寇准上奏:“如此,国家所得至少,所损乃多。若令三司与减日赁之直,仍许取便收市官曲,亦不烦酬14奖。其外县场务,并令三司举官监辖。从之。”说明三司具有选派场务监临官的权力。除三司选派外,在京各级朝官可以向朝廷举荐合适的场务监临官,这种方法史称“保举法”。庆历五年二月有大臣给宋仁宗上奏,保举法“不唯上侵宰执之权,又下长奔竞之路。”,这时欧阳修上书辨称:“臣企窃详臣僚上言,悉涉虚妄,盖由近日陛下进退大臣,该更庶事,小人希和,欺罔天聪”,并进一步举例论证自己的正确“方今上自朝廷,下至州县,保举之法多矣。只如台官,亦是两制以上举,以致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刑部详覆等官,三路知州、知县、通判,选人改京官,学官入国学,班行迁阁职,武臣充将领,选人入县令,下至天下茶盐、场务、榷场及课利多处酒务,凡要切差遣,无小15大尽用保举之法”。欧阳修的这篇奏折也是对场务税官采用保举法选派的明证。元丰改制后,商税管理权划归户部,全国场务监官的选任权就分别由吏部和中书省掌控。如上所述,我们可知元丰改制后商税管理系统有两条并行的直线,一条为户部主管的天下税场,另一条为太府寺主管开封府都商税院,税官的选任则由不同系统拥有人事任免的机关掌握,户部主管的场务监官就由吏部选任,开封都商税院的税务监官就由中书省任免。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面对“在京堂除差遣,累有增改,尚书吏部缺少官多”的现状,遂裁定:“左藏库、三京留司御史台、商税院、进奏院,并中书省16省差。”明确了开封商税院的监当官由中书省任免。此外,吏部对其全国场务监当官的选任,在此就不再论述。续资治通鉴长编同时记载:“吏部言:请诸科利场务三万贯以上举官如故,岂不及处从本部差。注罢京西、京东、河北、陕西转运使责差法。17从之。仍诏如有不职,听转运司别举官以闻”说明改制后仍保留原先的保举法,在京各级朝官仍可以举荐场务税官。1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23页。14(清)徐松:宋会辑要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069页。1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00页。1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11页。1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68页。8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宋代场务监当官官小位卑,一般是在京朝官或地方高级官吏由于违法或因政治原因而被贬职担任的,他们同时兼任禁榷物的征收工作,工作量大,但只要违反律令一般都会受到朝廷的告谕或处罚,其处境十分艰难。苏辙在一首诗中写道:“阆中虽近蜀,监18税本闲官。岂足淹贤俊,聊因长羽翰。”表达了苏辙对张唐英的惋惜,从诗中我们也可以品出作为一名监税官其地位是多么低下。18(宋)苏辙:栾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78页。9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内容在商税法令具体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征税官吏征收酷如杀人、商人偷经私捷小路等违法行为,为了以儆效尤、维护国家税收政策的权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政府通过诏令的形式不断修正原有的商税则例,这些诏令就构成了商税征收管理制度的内容,本文加以总结概括,详述如下:(一)商税的税种及抽税标准征收商税的税种及抽税标准是检验征税管理机关及基层征税机关是否违法征税的一个标准,随意在基本税种之外增加税种,变更现有抽税标准,这都是对征税法令的藐视,都会受到征税监管机关的处罚。以法令形式对这两者进行规定,避免了征税官吏自创名目,骚扰商人,保护了商人的合法权益。1、商税的税种按照物品的用途可把商税分为生产资料性商品税和生活资料性商品税。宋代生产资料性商品一般只要进入流通领域都会被纳入征收商税的范围,大到牛马、驴、骡等大型生产性的牲口和车船,小到由木制、铁制或木铁共同制成的农器或者手工业工具,按照征税则例的记载都要依例缴纳商税。针对生产性商品中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朝廷在特殊时期往往会进行免税,官方表述为免去农器或耕牛的商税,但在具体执行中则由于种种原因大打折扣,朝廷也只能通过责察和晓谕的方式执行自己的政令,具体到一路一州一县到底是怎么实施的则不得而知,大多与朝廷的旨意背道而驰。生活性商品多为布帛、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布帛和粮食则是最主要的征收对象,布帛位于商税则例中的首位,布帛和粮食关乎国家的国计民生,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宋朝政府对布帛粮食的控制就很严格,一方面由官方出资经营布帛粮食,另一方面由民间商人主导布帛粮食流通,对于民间商人经营布帛粮食征收商税,大多为直接抽取商品以供官方用度。其他的生活琐碎小产品虽然在商税则例上不允许收税钱,但从朝廷屡次下达诏令要求对农民贩卖鸡鸭果蔬不予收税的情形,可见地方政府往往对征税则例以外的物品进行征税。10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按照按商税征收方式,宋代的商税可分为住税和过税,根据马临端在文献通考对宋代征税则例的记载,对经过税务的商品征收的税为“过税”,每一千文钱征收二十文钱即商品价值的2%,对在店铺进行销售的商品征收的税为“住税”,每一千文钱征收三十文钱即商品价值的3%,按照商税则例的规定,折合起来就是每一千文价值的商品征收税率为5%。但是对过税则会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路途愈是遥远,商品到达目的地途经的场务就愈多,每个场务都可以对途径的商品进行征税,所以说过税征收的比率往往大于住税。例如:吕陶责备宋神宗时川茶的征税制度,提出一次性可以贩卖蜀茶有19两千五百万斤,“流转三千里之内过税每斤收二文,五场共计十文”可见仅仅流转三千里之内就有五次对过税的征收,过税的征收比例达到了10%,远远高于住税。这也说明宋朝廷口惠而实不至,没有真正的按照商税则例上的规定进行征收商税。宋朝政府一方面要维持三冗的政治体制,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财用支持其边防和岁贡,国库枯竭,所以就不计后果的创制了一些基本税种之外的税目,具体如下:力胜钱。“力胜”的意思为船体长、船面宽、船规模的规格,用“石”或“料”作为重量单位,其实就是表示船舶可以装载货物的重量。“力胜税”就是对船车所有者或租赁者按其运输货物的总量而进行的征税。原则上对往来的空船是不征力胜税的,庆元条法事类规定“诸空船,二收草堡力胜钱者,杖一百,许人告”但这也说明实际操作中有部分官吏对空船虚喝收力胜钱,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再次对于过关渡津的船舶所载货物并不是无差别的征税力胜钱,而是根据宋朝政府制定的“物名则例”和“件名则例”征税,但具体到现实征收过程中则往往发生畸变,即使是国家免税商品也经常被各种理由征收力胜钱。当朝者在特定时期为了促进某种商品的流通,会下诏免去力胜钱,例如史载熙宁六年苏浙一带大丰收,而淮南一带歉收,但是因为力胜钱过高,商人不愿意运粮食到淮南,宋朝中央政府为了沟通有无,特下令免力胜钱。市例钱。此为北宋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市易务所创的一种新税目,因为当时官府不给聘请的专栏发放报酬,故只能由他们自己创收,才有“官税一百,专栏等合得市例钱,20官中遂以为定例”,当时就出现了专栏为追求私利,乱征市例钱的现象:“苎麻一斤21收钱五钱,山豆根每斤收钱五钱,却向客人要市例钱十文”,这种恶劣的情形必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