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doc_第1页
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doc_第2页
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doc_第3页
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doc_第4页
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西南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 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工程编号:B20090011 院 长: 江 涛 总 工 程 师: 杨金川 审 定: 彭盛恩 审 核: 王顺富 项 目 经 理: 岳建国 项目副经理: 张宿国 技 术 负 责: 周 勇 编 制: 周 勇 勘察证书等级:综合类甲级勘察证书等级:综合类甲级 勘察证书编号:勘察证书编号:220133kj 建筑企业资质证书建筑企业资质证书 资质证书等级:壹级资质证书等级:壹级 资质证书编号:资质证书编号:B2014051000039 安全生产许可证号:安全生产许可证号:(川川)JZ 安许证字安许证字2004000563 二二九年十月九年十月 目目 录录 一、基坑工程专项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一、基坑工程专项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1 1、工程概况及设计总说明、工程概况及设计总说明.1 1.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 1.2基坑工程专项设计总说明基坑工程专项设计总说明.1 1.3施工组织方案总说明施工组织方案总说明.2 1.4工程管理目标工程管理目标.2 2、设计依据、设计依据.3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3 4、降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降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4 4.1 降水设计.4 4.2 降水井结构.5 5、防止降水过程中砂粒流失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的措施、防止降水过程中砂粒流失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的措施.6 6、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支护体系设计说明)、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支护体系设计说明).7 6.1支护桩计算支护桩计算.8 6.1.2 A-B-C-D-E段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基坑西侧、北侧)段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基坑西侧、北侧).17 6.1.3 E-F段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基坑东侧)段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基坑东侧).27 6.2 施工组织施工组织.34 7、变形监测、变形监测.39 8 土方工程土方工程 .41 9 抗浮锚杆设计与施工抗浮锚杆设计与施工 .43 9.1 单锚抗拔力确定单锚抗拔力确定.44 9.2 锚杆直径与长度锚杆直径与长度.44 9.3 锚杆配筋锚杆配筋.44 9.4 锚杆钢筋和锚固砂浆间锚固长度的验算锚杆钢筋和锚固砂浆间锚固长度的验算.45 9.5钢筋锚入抗水板长度钢筋锚入抗水板长度.45 9.6 锚固体材料锚固体材料.45 9.7 主筋导向支架设置主筋导向支架设置.45 9.9 锚杆材料防腐及灌浆锚杆材料防腐及灌浆.46 9.10 防水处理防水处理.46 9.11 锚杆检测锚杆检测.46 9.12 抗浮锚杆施工组织设计抗浮锚杆施工组织设计.46 二、质量控制措施二、质量控制措施.48 1、质量保证体系及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及制度.48 2、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49 三、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三、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50 1、管理目标、管理目标.50 4、安全检查与奖罚、安全检查与奖罚.57 5、环境保护和节能方案、环境保护和节能方案.58 四、工期保证措施四、工期保证措施.59 五、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五、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63 六、服务体系保障能力六、服务体系保障能力.64 1、施工过程中服务、施工过程中服务.64 2、工程后期服务、工程后期服务.64 七、应急预案七、应急预案.65 1、预防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防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5 2、深基坑土方护壁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深基坑土方护壁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6 3、大雨对基坑护壁影响应急预案、大雨对基坑护壁影响应急预案.67 4、降水及基坑开挖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影响应急预案、降水及基坑开挖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影响应急预案.67 5、触电事故应急预案、触电事故应急预案.69 7、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应急预案.70 一、基坑工程专项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一、基坑工程专项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及设计总说明及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由地上 1 幢 20F 高层建筑、3F5F 裙楼和无地上建筑的纯地下室组成, 地下室总建筑面积 7332.00m2。地上 20 F 高层办公楼,高度 71.1077.10m,裙楼地 上 35F,高度 12.9019.90m。均设 3 层地下室,与无地上建筑的纯地下室相通。基 坑周长约为 214.0m,深度约 15.00m。 根据成都地区的基坑设计施工经验,本基坑拟采用管井降水、锚拉桩结构支护。 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使用时间约 12 个月(从基坑开挖、支护完成后计算) 。 1.2 基坑工程专项设计总说明基坑工程专项设计总说明 本工程的基坑工程专项设计分别由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土石方开挖、抗浮锚杆 设计四部分构成。 根据西南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的工程特点、地理位置、施工季节等要素及本工 程所收集的周边建筑物的资料作为设计依据,根据现行的规程规范进行计算,详见各 专项设计内容。 1.2.1 基坑降水基坑降水 根据工程所在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成都地区常用降水施工方案,拟采取管 井降水的方式,共选用 15 口管井,能保证本工程的降水和施工。本工程的基岩埋深在 22.023.0m,降水井深度取 27.5m,降水井类型为潜水完整井。 1.2.2 基坑支护基坑支护 根据周边情况,本工程分三个段面进行支护设计。A-B-C-D-E 段、E-F 段、F-A 段(详见附图) 。经计算后的设计简述如下: (1)A-B-C-D-E 段:采用锚拉桩结构。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共 48 根,桩长 22 m,桩径 1.2m,桩间距为 2.5m,护壁厚度 20cm;锚索采用预应力锚索,共设 2 道, 位置-6.0m 和-9.0m,长度为 18.0m(5 束)和 15.0m(4 束),桩顶设置冠梁一道,截面 尺寸 1200mm800mm。 (2)E-F 段:悬臂桩。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23 根,桩长 24 m,桩径 1.6m,桩 间距 2.5m,护壁厚度 20cm,桩顶设置一道冠梁,截面尺寸 1600mm1000mm。 (3)F-A 段:锚拉桩结构。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19 根,桩长 22 m,桩径 1.2m,桩间距 2.2m,护壁厚度 20cm。锚索采用预应力锚索,共设 1 道,位置-7.5m, 长度 18.0m(5 束) ,桩顶设置冠梁一道,截面尺寸 1200mm800mm。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尽力保证基坑施工过程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我公 司结合前两次专家评审的意见,对本工程的桩顶位移再次进行了校核,其最大位移值 都在规范许可范围内,根据调整后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设计的基坑已离周边建筑物距 离较远,最近处都超过 5 米,因此周边建筑物的基础实际产生位移会远小于桩顶计算 的最差工况位移。 1.2.3 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开挖 土石方机械施工在挖孔桩施工完后进行。在施工过程中灵活调度,充分发挥铲车、 装载机的效率,将土方进出口设在场地西南角,出口狭窄,土石方向外运输的组织和 管理较困难。出入口地面作硬化处理,并配备冲洗设施,有专人负责对进出车辆及路 面进行保洁。施工现场照明保证达到施工照明要求。 土石方开挖主要是由机械进行作业,部分边角和清底的工作由人工进行。 要求现场项目部做到施工合理分层,工序合理,组织有序。 1.2.4 抗浮锚杆设计抗浮锚杆设计 我公司通过重新设计的单根锚杆的抗拔力设计值为 R=224kN,由现场点施工后进 行抗拔试验,按试验单位确定的抗拔力再计算间距,进行施工。 抗浮锚杆的防水作业由主体施工单位在底板施工的时候进行施工。 1.3 施工组织方案总说明施工组织方案总说明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尽力保证基坑施工过程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我公 司结合前两次专家评审的意见,组织人员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了调整,力争做到“质 量为本、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达到“安全第一、质 量第一”管理目标。公司强调施工项目部注重以下内容: 13.1 注重施工过程的监测工作注重施工过程的监测工作 根据第三方监测单位的监测选点意见,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选定观测点进行监 测,每次监测后的成果上报现场监理,在出现监测预警的时候,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1.3.2 重视基坑降水观测重视基坑降水观测 本工程的降水作业时间较长,降水深度较大,在降水过程中由于土(石)层的含 水率的降低会产生一定的附加沉降。 我公司现场项目部安排专人进行降水过程的现场仪器观测,并和建设单位委托的 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数据比对。发生监测数据预警时,由监测人员通知现场施工负责 人立即停止降水,并通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进行专项措施方案 (如采用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 ,待专项方案完成,报监理确认并同意后再行降水。 1.4 工程管理目标工程管理目标 1.4.1 质量目标:分项工程验收达到合格,确保基坑稳定、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及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 1.4.2 工期目标:本工程计划有效施工工期 126 天。 1.4.3 安全目标:不发生四级以上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减少轻伤事故。 2、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2.1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西南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2.2西南电力设计院科研设计楼总平面图及周边建筑物的地基和主体资料; 2.3 采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有: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 50330-2002)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4) 岩土锚杆(锚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BJ 50010-2002) 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7)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8)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111-98) 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0) 混凝土结构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13)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 28-86) 2.4成都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 (成建委发2009494 号)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的西部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其东部是新华夏系 龙泉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单元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脉、 东达龙泉山,惯称成都坳陷。 3.2 土层分布及特征 勘探深度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第 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和白垩系灌口组(K2g)泥岩。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3.2.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杂填土:色杂,主要由砖瓦块及少量粘性土等组成,结构杂乱,松散,稍密, 湿。 素填土:灰、黄灰色,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砖、瓦碎屑等组成,稍密(以可塑 为主) ,湿。 3.2.2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 中砂:灰黄色。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稍密、 稍湿饱和、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部和卵石土层中。 卵石:灰黄色、褐黄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 亚圆形。一般粒径 39cm。部分粒径大于 12cm,混少量漂石。充填物主要为中砂, 混少量砾石和粘性土,含量约 1530%,以弱风化为主,稍湿饱和,按卵石土层的 密实程度、N120 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以及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根据成都地区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51/T50262001)可将其划分为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 卵石三个亚层。 卵石土层顶部埋深 3.905.00m。 3.2.3 白垩系灌口组(K2g)泥岩 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可见灰白色矿物(石膏)斑点、团块及其 条带,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强风化泥岩和中等风化泥岩两个亚层,场地泥岩顶板埋深 22.024.20m,标高 473.24475.59m。 以上各土层的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 3.3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水。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 主要补给源,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渗透性,含水层厚度约 18.0m,渗透 系数 K 约为 25m/d。 3.4 场地周边情况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东风路 18 号(成华区东风路 3A 地块内) ,地块西 侧与望平街相通,其它三面与西南电力设计院院区相邻,交通方便。 4、降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降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 根据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并结合成都地区常用的降水施工经验,拟采取管 井降水的方式。基岩埋深在 22.023.0m,降水井深度取 27.5m,降水井类型为潜水完 整井。降水后的地下水位距离基坑底面不小于 0.5m。 4.1 降水设计 4.1.1 主要水文参数选取: 静止水位: hw=4.0m 渗透系数: k=25.0m/d 含水层厚度: H=18.0m 基坑降深: S=16.0m 降水面积: F=3400m2 降水井半径: 0.28m 4.1.2 降水设计: 1)假设降水半径 r0: 32.9m F r 0 2)确定系统影响半径 R0: 00 rRR 509.12mkHSR2 542.01m 00 rRR 3)求假设大井(R0=345.3m)的涌水量(潜水非完整井计算): 大井涌水量: =9096.05(t/d) )lg(lg73 . 0 )( 00 rR LHkS Q 单井允许进水量:=678.69t 3 120kLrq s 井点最少数: 15(口) 1 q Q n 4)当 n=15 时,群井干扰流量: =631.04t )/(lg( )2( 366 . 1 1 00 s nn ww rrnR SSHk Q nQQ 故该工程需 15 口降水井可满足降水要求。 4.1.3 降深预测:( 求场地基坑中心点降深和 12 号挖孔桩位置) n rrrn R k nQ HHS 21 02 lg 366 . 1 基坑中点:S=22.0-5.3=16.7m16.0m,满足设计降深。 12 号挖孔桩位置:S=18-1.8=16.2m 经验算,由于挖孔桩底部已进入隔水层,孔内水位最多降到地表下-19.0m 左右, 因此挖孔桩应做好带水作业施工方案。 4.1.4 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位下降,会使地下水降落范围内的土层附加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地面和建 筑物的附加沉降。降水后,地下水位下降 16.0m 左右,16.0m 的地下水位下降会对卵 石层增加的附加应力约为 60.0kPa。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卵石层参数(统一按稍密卵石 层考虑) ,因地下水下降产生的附加沉降为: mmh Es p S0 .21 0 . 16 45 60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规范 (GB50007-2002) ,可不考虑此沉降对建筑物影响。 4.1.5 降水井布置 基坑布井的周长约为 232.0m。降水井考虑到基坑人工挖孔桩施工,主要按基坑周 边进行布置,并结合基坑的特殊情况,平均间距在 16m 左右。在基坑的长边中部,降 水井间距取小值,在其他位置,取大值。降水井的布置详见基坑支护及降水井平面 布置图 。 4.2 降水井结构 井深 27.50m; 管径 280mm 上部管 15.0m 滤水管 12.50m 缠丝距 1.5mm 填砾 510mm(含水层 d50 为 1mm,填砾规格 5d5010d50) 拟采用 3040 t/h、扬程大于 30m 的深井泵抽水,排水管径为 350400mm。 4.3 技术要求 由于本工程施工降水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础全部施工完为止,持续时间较长,抽 水过程中卵石层中的砂粒流失可致使卵石架空、地面沉陷,从而对已有建筑物和市政 道路造成破坏。故我公司将采取如下措施防止砂流失: 4.3.1 孔径不小于 560mm(保证填砾厚度100mm); 4.3.2 空压机活塞联合洗井,洗井后要求:抽水时含砂量(中、细砂的含砂量)分别小 于 1/2 万、1/1 万,单井出水量不大于 650m3/口天。 4.3.3 结合单井的地质情况,降水井上部 15m 不得用过滤管以达到深井降水的目的, 并在过滤管上用沙网包裹减少出沙量,井位附近无细砂层的降水井先降水,以控制出 砂量并确保降水施工不影响基坑的持力层原状土结构,和减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 4.3.4 成井过程中认真记录地质情况,在砂层分布地段宜增设滤水管,同时控制该 部分填砾直径,以 0.5cm 左右为宜。最上段 3m 范围用黄泥封顶。 4.3.5 在砂粒含量高的卵石层中,采用 0.41cm 填砾作为滤水层,滤水管丝距采 用 1.5mm,同时采用细砂窗网布包缠滤水管,以起到防止砂粒流失。 4.3.6 沉砂池进行不定期清理沉淀物。 4.4 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要求 4.4.1 抽水前应统一测一次各井静止水位; 4.4.2 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 4.4.3 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后,可每天观测一次水位;水位观测允许误差为: 5cm。 4.4.4 绘制水位降深值 S 与时间 t 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 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 4.4.5 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 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取保达到降水深度。 4.4.6 抽水设备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4.4.7 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沟,防止渗漏。 4.4.8 更换水泵时,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 4.4.9 现场应备用 120KW 发动机一台,当发生停电时,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 降水。 4.5 沉砂池的布置及修建 通过排水量及现场初步情况共布置 3 口沉砂池,采用钢制沉砂池,池高 1.2m,长 为 2.5m,宽为 1.2m,池中分为三格。 5、防止降水过程中砂粒流失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的措施、防止降水过程中砂粒流失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的措施 由于本工程施工降水从人工挖孔桩开挖开始至后浇带施工完和地下室防水做完 为止,持续时间较长,抽水过程中卵石层中的砂粒流失可致使卵石架空、地面沉陷, 从而对已有建筑物和市政道路造成破坏。故我公司将采取如下措施防止砂流失: 5.1、成井过程中认真记录地质情况,在砂层分布地段宜增加过滤网,同时控 制该部分填充的砾石直径,以 0.5cm 左右为宜,最上段 3m 范围用黄泥封顶; 5.2、在砂粒含量高的卵石层中,采用 0.41cm 回填砾石作为滤水层,滤水管 丝距采用 1.5mm,同时采用细砂窗网布包缠滤水管,以起到减少砂粒流失; 5.3、在成井过程中,保证足够的洗井时间; 5.4、抽水必须连续,中间不能间断; 5.5、降水初期,考虑到工期因素,可先用大泵(6080 t/h)进行排水,待出水 稳定后,再换小泵进行基坑降水。 6、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支护体系设计说明)、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支护体系设计说明) 基坑四周均有建筑物。基坑西面为 7 层的建筑物,独立基础,振冲碎石桩复合地 基,砖混结构,距离基坑边缘 912.5m;基坑北面为 47 层的建筑物,距离基坑边缘 7m 左右;基坑东面为西南电力设计院职工住宅大楼,设两层地下室,距离基坑边缘约 9.5m;基坑南侧为西南电力设计院住宅楼,6 层,预制桩基础,框架结构,距离基坑 边缘约 6.5m 左右。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对基坑的西侧、北侧采用双排预应力锚索的锚拉桩,以严 格控制支护桩的桩顶变形和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基坑南侧由于桩基础的因素,只能施 工一排预应力锚索;基坑东侧由于西南电力设计院的地下室,无法施工预应力锚索, 故采用悬臂桩支护。 根据周边情况,本工程分三个段面进行支护设计。三个段面分别为:A-B-C-D-E 段、E-F 段、F-A 段。 详细设计如下: (1)A-B-C-D-E 段:采用锚拉桩结构。桩采用人工挖孔圆桩,桩长 22 m,桩径 1.2m,桩间距为 2.5m,护壁厚度 20cm;锚索采用预应力锚索,共设 2 道,位置-6.0m 和-9.0m,长度为 18.0m(5 束)和 15.0m(4 束),桩顶设置冠梁一道,截面尺寸 1200mm800mm。 注:A-B-C 段西面为 7 层的建筑物,独立基础,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砖混结构, 距离基坑边缘 912.5m。在施工(凿井、降水、基坑开挖)前,应对 7 层的建筑物周 边作详细观察,有无地面开裂与沉降,再确定是否对其基础周边进行灌浆加固处理。 (2)E-F 段:悬臂桩。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长 24 m,桩径 1.6m,桩间距 2.5m,护壁厚度:20cm 桩顶设置一道冠梁,截面尺寸 1600mm1000mm。 (3)F-A 段:锚拉桩结构。桩采用人工挖孔圆桩,桩长 22 m,桩径 1.2m,桩间 距 2.2m,护壁厚度 20cm。锚索采用预应力锚索,共设 1 道,位置-7.5m,长度 18.0m(5 束) ,桩顶设置冠梁一道,截面尺寸 1200mm800mm。 (4)桩间土均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厚度 8cm。 具体设计详见设计图纸(附:设计图) 。 6.1支护桩计算支护桩计算 6.1.1 F-A段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基坑南侧)段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基坑南侧) 支护简图支护简图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内力计算方法增量法 规范与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基坑等级一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01.10 基坑深度H(m)15.000 嵌固深度(m)7.000 桩顶标高(m)0.000 桩直径(m)1.200 桩间距(m)2.20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有无冠梁 有 冠梁宽度(m) 1.200 冠梁高度(m) 0.800 水平侧向刚度(MN/m) 7.480 放坡级数 0 超载个数 3 超载信息超载信息 超载超载类型类型超载值超载值作用深度作用深度作用宽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距坑边距形式形式长度长度 序号序号 (kPa,kN/m)(m)(m)(m) (m) 110.000- 210.0002.00015.0007.000- 350.0007.00015.0007.000- 土层信息土层信息 土层数 6坑内加固土 否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20.000外侧水位深度(m)20.000 内侧水位是否随开挖过程变化否 弹性法计算方法m法 土层参数土层参数 层号层号土类名称土类名称层厚层厚重度重度浮重度浮重度粘聚力粘聚力内摩擦角内摩擦角 (m)(kN/m3)(kN/m3)(kPa)(度度) 1杂填土1.5018.0-8.0010.00 2素填土0.5019.0-10.0020.00 3中砂3.0018.8-3.0015.00 4卵石17.5021.015.08.0040.00 5强风化岩0.5022.015.0- 6中风化岩10.0023.08.0- 层号层号与锚固体摩与锚固体摩粘聚力粘聚力内摩擦角内摩擦角水土水土计算计算m值值抗剪强度抗剪强度 擦阻力擦阻力(kPa)水下水下(kPa)水下水下(度度) (MN/m4)(kPa) 120.0-20.00- 220.0-20.00- 350.0-30.00- 4260.00.0036.00分算90.00- 5150.040.0035.00分算70.00- 6300.0200.0045.00分算150.00- 支锚信息支锚信息 支锚道数1 支锚支锚支锚类型支锚类型水平间距水平间距竖向间距竖向间距入射角入射角总长总长锚固段锚固段 道号道号 (m)(m)()(m)长度长度(m) 1锚索2.2007.50015.0018.0010.00 支锚支锚预加力预加力支锚刚度支锚刚度锚固体锚固体工况工况抗拉力抗拉力 道号道号(kN)(MN/m)直径直径(mm)号号(kN) 1350.0014.6315021.00 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弹性法土压力模型:经典法土压力模型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层号层号土类名称土类名称水土水土水压力水压力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调整系数调整系数调整系数调整系数调整系数调整系数最大值最大值(kPa) 1杂填土分算1.0001.0001.00010000.000 2素填土分算1.0001.0001.00010000.000 3中砂分算1.0001.0001.00010000.000 4卵石分算1.0001.0001.00010000.000 5强风化岩分算1.0001.0001.00010000.000 6中风化岩分算1.0001.0001.00010000.000 设计结果设计结果 结构计算结构计算 各工况:各工况: 内力位移包络图:内力位移包络图: 地表沉降图:地表沉降图: 冠梁选筋结果冠梁选筋结果 钢筋级别钢筋级别选筋选筋 As1HRB3355D25 As2HRB3353D16 As3HPB235d8200 截面计算截面计算 截面参数截面参数 桩是否均匀配筋 否 受拉筋范围圆心角(度) 120.0 压区拉区纵筋比值K 0.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50 桩的纵筋级别HRB335 桩的螺旋箍筋级别HPB235 桩的螺旋箍筋间距(mm)200 弯矩折减系数0.85 剪力折减系数1.00 荷载分项系数1.25 配筋分段数四段 各分段长度(m)6,6,8,2.00 内力取值内力取值 段段内力类型内力类型弹性法弹性法经典法经典法内力内力内力内力 号号 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计算值设计值设计值实用值实用值 1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702.600.00821.17821.17 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0.00624.030.000.00 最大剪力(kN)228.27307.41313.87313.87 2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554.66220.68648.26648.26 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888.771985.431038.751038.75 最大剪力(kN)501.24495.74689.21689.21 3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240.30308.75280.85280.85 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1428.65325.771669.741669.74 最大剪力(kN)554.14260.51761.94761.94 4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0.700.000.810.81 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225.450.00263.49263.49 最大剪力(kN)287.700.00395.58395.58 钢筋选型钢筋选型 段段选筋类型选筋类型级别级别钢筋钢筋实配实配计算计算面积面积 号号 实配值实配值(mm2或或mm2/m) 基坑内侧纵筋HRB3357D2534363638 1基坑外侧纵筋HRB3357D2534363293 箍筋HPB235d8200503-1726 基坑内侧纵筋HRB3357D2534363293 2基坑外侧纵筋HRB33510D2549094619 箍筋HPB235d8200503-1726 基坑内侧纵筋HRB3357D2534363293 3基坑外侧纵筋HRB33516D2578547673 箍筋HPB235d8200503-1726 基坑内侧纵筋HRB3357D2534363293 4基坑外侧纵筋HRB3357D2534363293 箍筋HPB235d8200503-1726 加强箍筋HRB335D162000201 锚杆计算锚杆计算 锚杆参数锚杆参数 锚杆钢筋级别RRB400 锚索材料强度设计值(MPa)1320.000 锚索采用钢绞线种类1 7 锚杆材料弹性模量(105 MPa)1.950 锚索材料弹性模量(105 MPa)1.950 注浆体弹性模量(104MPa)3.000 土与锚固体粘结强度分项系数1.300 锚杆荷载分项系数1.250 锚杆内力锚杆内力 支锚道号支锚道号锚杆最大内力锚杆最大内力锚杆最大内力锚杆最大内力锚杆内力锚杆内力锚杆内力锚杆内力 弹性法弹性法(kN)经典法经典法(kN)设计值设计值(kN)实用值实用值(kN) 1626.77890.35861.81861.81 锚杆自由段长度计算简图锚杆自由段长度计算简图 支锚道号支锚道号支锚类型支锚类型钢筋或钢筋或自由段长度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锚固段长度 实配实配计算计算面积面积锚杆刚度锚杆刚度 钢绞线配筋钢绞线配筋实用值实用值(m)实用值实用值(m)(mm2)(MN/m) 1锚索5s15.28.010.0700.0675.914.63 整体稳定验算整体稳定验算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1.00m 滑裂面数据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s = 1.941 圆弧半径(m) R = 17.529 圆心坐标X(m) X = -2.631 圆心坐标Y(m) Y = 10.105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安全系数: K s M p M a Mp被动土压力及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