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的发展.doc_第1页
儿童语言的发展.doc_第2页
儿童语言的发展.doc_第3页
儿童语言的发展.doc_第4页
儿童语言的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教委社科基金“八五”项目儿童语言的发展李 宇 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武汉(鄂)新登字11号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儿童语言的发展/李宇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isbn7-5622-1498-0i.儿h.李拉.儿童语言-研究w.h.0ertongyuyandefazhan儿童语言的发展oc 李宇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武昌桂子山 邮编:430079)新华书店湖北发行所经销 湖北沙市印刷一厂印刷责任编辑:王文戈 封面设计:甘 英责任校对:俞 鸣 督 印:朱 虹开本:8501168 1/32 印张:11.75 字数:293千字版次:1995年6月第1版 1998年4月第2次印刷印数:2001-3000 定价:12.00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向承印厂调换。序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喜悦。经过满怀希望的劳作,李宇明完成了儿童语言的发展(以下简称发展)一书。这是他的新喜悦。能否善于处理研究工作中各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一个学者的成熟程度。读了这部发展,我感觉到宇明比较成功地处理好了五对关系:(一)共性和特性 语言有共性,有特性。没有共性,建立不起普通语言学;没有特性,汉语就不成其为汉语。儿童有共性,有特性。全世界的儿童都有许许多多区别于成年人的共同之处,但是,汉族的儿童又有不同于外族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语言发展上必然会出现不同于外族儿童的特殊规律性。发展一书,充分利用了汉族儿童语言发展的材料,同时重视了与西方儿童语言发展的比较,借以深化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认识,建立起富于特点的理论框架。(二)继承和创新 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才能形成学术发展的滚滚长河。发展一书,对前人成果作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书中,既有儿童语言研究小史的述评,论说了西方的研究、前苏联的研究和我国的研究;又有儿童语言发展基本理论的述评,涉及了“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等后天环境论,“先天能力说”、“自然成熟说”等先天决定论,“皮亚杰的认知说”、“规则学习说”、“社会交往说”等先天后天相互作用论。另一方面,对于好些问题,比如制约儿童语言发展的遗传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诸因素,儿童语言交际和语言学习的模式,儿童的语言发展策略,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等等,作者都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儿童语言学。诚然,在儿童语言学未来的走向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对原有的成果特别是各种理论进行反思和检验,力求从新的领域、新的角度建立起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体系。“否定-超越-再否定-再超越”,这是学术发展的正常公式。(三)事实和理论 事实和理论构成一部论著的经纬。发展一书,一方面尽可能吃透有关的事实,一方面尽可能加强问题分析的理论高度。作者对于儿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影响研究方法的各种因素,对于应用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总结。在分别讨论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具体事实的时候,比方词汇部分在讨论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等的发展的时候,语法部分在讨论“的”字及相关结构和各种句型句式的发展的时候,都重视个案与群案、横向与纵向、观察与实验等常用的调查方法和推演、数理统计、相关因素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的运用,处处讲求论实结合,使内容显得血肉丰满。(四)描写和解释 描写偏重于从微观上对事实作客观的反映,解释偏重于从宏观上对事实作理论的阐明。发展一书,由于既重视事实,又重视理论,因而必然既重视描写,又重视解释。仅以“语音系统的发展”一章来说,第一节“语音发生的准备”,分别描写非自控音阶段,咕咕音阶段,呀呀语阶段;第二节“音位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分别讲述语音知觉和语音的发生;第三节“语音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分别讨论“fis”现象和“假失”现象,连续说和间断说,影响语音发展的因素。综观这一章,开始偏重于描写,接着在描写中出现较多的解释,最后则把主要精力用在解释上面。这样的论说,给人以由表及里步步深化的层次感。(五)据点和视野 学问要专,视野要宽,这是提高研究工作质量的保证性措施。首先,做学问要有据点,不能东跳西窜当“流寇”。不然,一生匆匆过去,到头来可能在研究工作中根本没有出现过自己,或者说,根本没有留下自己的印迹。同时,做学问又要尽可能放宽视野,远望近看。这样,才有助于打开思路,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地探讨所研究的问题。发展一书,是属于语言学领域的一部儿童语言学专著。作者研究的是汉族儿童语言的发展,论题有明确的辖域,便于分为若干专题作穷尽性的挖掘。但是,作者深知了解相关学科对于搞好本项研究的重要意义,下功夫涉猎了发展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遗传学、文化学、文艺学等等学科,思考了相关的问题。正因如此,这部书使人感到专而不窄,思路比较开阔。1981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李宇明和萧国政、徐杰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蒋平和郎大地考入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都在我的指导下攻读现代汉语专业硕士学位。从此,他们帮我揭开了教师生涯中新的一个篇章,我则同他们结下了为缘分所扭合的师生情谊,一起跋涉,一道前进。时间造就人才。十多个年头过去,宇明也好,他的师兄弟们也好,都有成果不断问世。我经常同他们讨论“学者素养”的话题。我一向以为,一个学者,要在研究工作中做出成绩,需要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素养。这就是:厚实基础+惊人毅力+灵敏悟性+有效方法+良好学风。如果问: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回答是:悟性。悟性是能否创新的各种素养之中最重要的素养。以走路来作比,走路要靠双脚,但又不能只靠双脚。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脑指挥脚,全身协调。要走出新路,脑比脚更为重要。宇明有长足进步,特别是能够处理好研究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显得比较成熟,这跟他注意培养悟性同时又颇为有效地调动起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关。我想,这对于更加年轻的学者们是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总有两面性。需要特别郑重地提醒两点:第一,在处于顺境的时候,不要忘了过去曾经有过逆境,更要想到将来可能还会遇到更大的逆境;在走上了平路之后,不要忘了过去曾经走过崎岖路径,更要想到今后可能还会碰到更大的坎坷。第二,在听到坏话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就是那么坏,坏得一文不值;尤其是,在听到好话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就是那么好,好得完美无缺。总之,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什么时候都要有分寸地对自己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儿童语言研究,在我国毕竟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目前还比较容易搞出成绩。如果脑子发热,现在就自鸣得意起来,这就等于自己给自己的学术生命打上句号了。作为一个教师,赞扬也好,提醒也好,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比自己更会走路和爬山,希望他们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没有力气了,坐在二十米的高度上,听到上头大声地喊:“先生,我们已经爬到了四十米的高度!”“先生,我们已经爬到了六十米的高度!”那么,我会摸着白胡子欢快地笑:“啊,他们上去了!”现在,我要问宇明,不,问所有的学生们:你们有没有决心立下这么个诺言?有没有?邢福义1994年12月20日序 邢福义(1)第一章 儿童语言学及其研究 (1)第一节 儿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价值 (1) 一、儿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一)狭义的儿童语言学 (1)(二)广义的儿童语言学 (2) 二、儿童语言学的研究任务 (4)(一)充分描述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 (4)(二)揭示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 (4)(三)解释发展过程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 (5)(四)探讨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6) 三、儿童语言学的研究价值 (7)(一)语言学价值 (7)(二)心理学价值 (9)(三)人类学价值 (9)(四)教育学价值 (9)(五)神经病理学价值 (11)第二节 儿童语言研究小史 (12) 一、西方的研究 (13)(一)西方的早期研究 (13)(二)行为主义框架内的儿童语言研究 (15)(三)心理语言学建立后的儿童语言研究 (16) 二、苏联的研究 (18) 三、我国的研究 (19)(一)五四前后的引进 (19)(二)1949年至文革时期的坎坷 (20)(三)文革后的进展 (20) 四、研究史评 (22)(一)发展特点 (22)(二)未来展望 (23)第一章附注 (26)第二章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 (29)第一节 后天环境论 (29) 一、模仿说 (30)(一)机械模仿说 (30)(二)选择性模仿说 (32) 二、强化说 (33)(一)斯金纳的基本观点 (34)(二)对强化说的批评 (34) 三、中介说 (36)(一)中介说的基本观点 (36)(二)对中介说的批评 (37)第二节 先天决定论 (38)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38)(一)乔姆斯基等人的基本观点 (39)(二)对先天能力说的批评 (40) 二、自然成熟说 (43)(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43)(二)语言能力自然成熟 (43)(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4)第三节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46) 一、皮亚杰的认知说 (47)(一)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观点 (48)(二)皮亚杰理论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看法 (49)(三)皮亚杰之后的发展 (50)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52)(一)规则学习说 (52)(二)社会交往说 (53)第二章附注 (55)第三章 语音系统的发展 (57)第一节 语音发生的准备 (57) 一、非自控音阶段 (57)(一)声音的听辨 (58)(二)声音的发生 (59) 二、咕咕声阶段 (60)(一)声音的听辨 (60)(二)声音的发生 (61) 三、呀呀语阶段 (63)(一)语音的听辨 (64)(二)声音的发生 (66)第二节 音位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68) 一、语音知觉 (69)(一)音位知觉 (69)(二)音位组合知觉 (71) 二、语音的发生 (72)(一)发音紧缩 (73)(二)发音策略 (74)(三)汉语语音发展的研究 (76)第三节 语音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78) 一、“fis”现象和“假失”现象 (79)(一)“fis”现象 (79)(二)“假失”现象 (80) 二、连续说和间断说 (81)(一)连续说 (81)(二)间断说 (82) 三、影响语音发展的因素 (85)(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85)(二)语言因素的影响 (86)(三)环境因素的影响 (88)第三章附注 (90)第四章 词汇语义系统的发展 (93)第一节 词汇量的发展 (93) 一、国内外的一些研究 (93)(一)国外的研究 (93)(二)我国的研究 (95) 二、关于儿童词汇量发展的问题 (96)(一)造成词汇量差异的原因 (96)(二)儿童词汇量发展的一些规律 (97)第二节 各类词的词量与词频 (99) 一、各类词的词量比 (99) 二、词语的使用频率 (101)(一)各类词的词频量 (101)(二)词频率 (102)(三)高频词 (102)第三节 实词的词汇-语义的发展 (103) 一、名词的发展 (103)(一)早期的发展 (104)(二)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105) 二、动词的发展 (106)(一)一岁前的理解 (106)(二)三岁前动词的发展 (106)(三)三岁后动词的发展 (107) 三、形容词的发展 (107)(一)四岁后是迅速发展期 (107)(二)描述物体特征的占绝对优势 (108)(三)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108)(四)从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109)(五)无标记早于有标记 (109)(六)颜色词的获得遵从一定顺序 (110)(七)空间维度词的获得遵循一定顺序 (111) 四、量词的发展 (111)(一)“个”是最活跃的量词 (112)(二)个体量词优先发展 (112)(三)临时量词后来居上 (113)(四)量词发展策略 (113) 五、人称代词的发展 (114)(一)人称代词的发展过程 (114)(二)人称代词的理解 (116) 六、指示代词的发展 (117)(一)近指的发展优于远指 (117)(二)指代个体事物的发展最快 (118)(三)远近参照点转换困难 (118)第四节 词义发展的理论问题 (119) 一、儿童语言的词义 (119)(一)三种类型的词义 (120)(二)日常词义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对象 (121) 二、原型及其语义特征 (123)(一)原型 (123)(二)语义特征 (124) 三、词义的发展 (125)(一)词义的泛化、窄化和特化 (125)(二)语义特征的调整 (128)(三)词义的深化 (130)第四章附注 (132)第五章 语法系统的发展 (135)第一节 语法发展的基本过程 (135) 一、独词句阶段 (135)(一)独词句阶段与语前阶段 (135)(二)语元与词 (137)(三)语元的数量和种类 (139)(四)句义范畴 (140) 二、双词句阶段 (141)(一)独词句阶段与双词句阶段 (142)(二)轴心结构分析 (144)(三)双词句的内部语义关系 (145) 三、电报句阶段 (147)(一)开始建立句子的基本模型 (147)(二)出现了一些语法类化现象 (148)(三)句子表意较为复杂化和明显化 (149) 四、语法感形成阶段 (150)(一)与电报句阶段的划界 (150)(二)语法感的发展 (151)第二节 句长和句法结构的发展 (153) 一、儿童句子平均长度的发展 (153)(一)国外的研究 (153)(二)中国的研究 (154)(三)句子平均长度研究的一些问题 (155) 二、单句结构的发展 (156)(一)吴天敏、许政援的研究 (156)(二)十省、市研究 (157)(三)协作组的研究 (157)第三节 结构助词“的”及其相关结构的发展 (160) 一、“np1+的( +np2)”的发展 (161)(一)np1+的+np2 (161)(二)np+的 (162) 二、“vp+的( +np)”的发展 (163)(一)vp+的+np (163)(二)vp+的 (164) 三、“ap+的( +np)”的发展 (165) 四、与含“的”结构发展有关的问题 (166)(一)含“的”结构的总体发展线索 (166)(二)语义难度与发展顺序 (167)(三)完全式与简略式 (168)第四节 被动句、否定句的发展 (169) 一、被动句的发展 (170)(一)无标记被动句的发展 (170)(二)有标记被动句的发展 (172)(三)被动句发展的有关问题 (173) 二、否定句的发展 (176)(一)单重否定句的发展 (176)(二)双重否定句的发展 (178)(三)否定意思的表达 (179)第五节 “把”字句、“给”字句的发展 (183) 一、“把”字句的发展 (184)(一)“把”字句的产生 (184)(二)“把”字句的进展 (185)(三)儿童“把”字句的一些特点 (188) 二、“给”字句的发展 (190)(一)由动词“给”到介词“给” (191)(二)介词“给”字句的发展 (192)(三)“给”字句的理解问题 (194)第六节 比较句、兼语句的发展 (196) 一、比较句的发展 (196)(一)比较句的产生 (196)(二)比较句的发展阶段 (197)(三)比较句的趋近成熟阶段 (198)(四)儿童比较句发展的特点 (200) 二、兼语句的发展 (203)(一)萌生阶段 (203)(二)发展阶段 (204)第七节 空间范畴及相关词句的发展 (206) 一、方位句的发展 (207)(一)儿童方位句的基本类型 (207)(二)儿童方位句发展的基本规律 (209) 二、空间方位词的发展 (211)(一)空间方位词发展的若干规律 (211)(二)制约儿童方位词发展的主要因素 (213)第八节 时间词句和时态范畴的发展 (215) 一、若干时间词语的发展 (216)(一)从具体到抽象 (216)(二)先“现在”后其他 (217)(三)由笼统到清晰 (217)(四)从适中概念向大、小两端发展 (217)(五)由简单到复杂 (218) 二、助词“过”的发展 (219)(一)“过1”与“过2” (219)(二)时间参照点问题 (221)第九节 疑问句的发展 (223) 一、疑问句发展的基本过程 (224)(一)萌芽期 (224)(二)产生期 (225)(三)发展期 (226)(四)完善期 (228) 二、疑问句发展的若干规律 (228)(一)“疑”“问”两要素 (228)(二)句法疑问标记的两种发展模式 (230)(三)问话的导向与期待 (231)第十节 复句的发展 (235) 一、复句发展的各种比例 (235)(一)单、复句发展的比例 (235)(二)各种复句大类的发展比例 (236) 二、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的发展 (237)(一)联合复句的发展 (237)(二)偏正复句的发展 (239) 三、分句结构和关联词语的发展 (240)(一)分句结构的发展 (240)(二)关联词语的发展 (241)第五章附注 (244)第六章 语用的发展 (249)第一节 语言功能的发展 (249) 一、“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学说 (250)(一)皮亚杰的基本论述 (250)(二)对皮亚杰看法的进一步研究 (252)(三)儿童的“原始”交际 (254) 二、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说 (255)(一)韩礼德对语言功能的分类 (255)(二)语言功能发展的三阶段 (256) 三、语言功能的分类及一个个案研究 (257)(一)关于语言功能的分类问题 (257)(二)一个个案的分析 (258)第二节 儿童对影响话语交际诸因素的把握 (263) 一、儿童话语的语境依赖度 (263)(一)语境依赖度 (263)(二)语境要素的语言化 (264)(三)语境依赖度的调节 (265) 二、交际对象与语码选择 (267)(一)对角色语言特征的把握 (267)(二)对角色关系的语言交际特点的把握 (268) 三、交谈话题和交际媒体 (270)(一)交谈话题的保持 (270)(二)使用交际媒体的变化 (272)第六章附注 (273)第七章 儿童语言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 (275)第一节 制约儿童语言发展的诸因素 (275) 一、遗传学因素 (275)(一)遗传学因素存在的证据 (275)(二)后天对遗传学因素的影响 (278) 二、语言学因素 (280)(一)语言因素的影响 (280)(二)语言运用因素的影响 (282) 三、心理学因素 (283)(一)大脑的心理机能 (283)(二)认知的发展 (285) 四、社会学因素 (286)(一)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287)(二)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 (288)(三)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 (289)第二节 语言交际与语言学习 (291) 一、语言交际和语言学习的一般模式 (291)(一)语言交际的一般流程 (291)(二)语言学习的程式 (291) 二、语言输入和语言内化 (293)(一)语言输入 (293)(二)解码 (294)(三)内化 (295) 三、语言输出和语言反馈 (299)(一)语言输出 (299)(二)反馈 (301) 四、语言学习环境 (304)第三节 儿童的语言发展策略 (305) 一、语言发展策略 (305)(一)语言理解策略 (306)(二)语言使用策略 (307)(三)语言发展策略的普遍性 (308)(四)策略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310) 二、偏向性策略 (311)(一)偏向性策略及其表现 (312)(二)格式化、泛化和窄化 (314)(三)相关语言现象的发展模式 (316)第四节 语言发展的阶段性与顺序性 (320) 一、语言发展的阶段性 (320)(一)阶段划分的依据 (320)(二)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阶段 (321) 二、语言发展的连续性 (322)(一)新现象的出现 (323)(二)系统整合 (325) 三、语言发展的顺序性及其成因 (327)(一)语言发展的顺序性 (327)(二)语言发展顺序性的成因 (329)第七章附注 (332)主要参考文献 (336)汉英人名对照表 (344)束卷语 (348)第一章 儿童语言学及其研究第一节 儿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价值一、儿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儿童语言学是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规律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当前的学科分类系统,习惯把儿童语言学置于心理语言学或发展心理学的门下,因为儿童语言是心理语言学和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因为从学术发展史上看,儿童语言的研究是由这两门学科发展起来的。但是,儿童语言学必然有自己特殊的研究任务,特别是近二三十年,儿童语言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理论语言学的支柱学科之一,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着眼于学术现状和学科发展潜力,它应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由于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儿童语言学又被称之为“发展语言学”(developmental linguistics)。(一)狭义的儿童语言学儿童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儿童语言学,只把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一般说来,母语( mother language)是人们掌握的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而且,认为母语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然获得(acquisition)1,不同于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学习,因此,把这种狭义的儿童语言学称为母语获得( motherlanguageacqui-sition)或第一语言习得(firstlanguageacquisition)。在研究儿童早期的母语获得中,人们主要探讨的是:语言的各子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义系统、语法系统)的发展,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以及与之有关的语言获得理论等问题。其实,狭义的儿童语言学无论在研究对象上还是对儿童语言学习、第二语言学习的看法上,都是有偏颇的。而且对它的狭义限定也不利于儿童语言学的健康发展。(二)广义的儿童语言学广义的儿童语言学,把儿童期的所有语言学习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儿童期,除有严重的学习语言障碍者外,一般儿童都能成功学会母语的口语;在现在的教育条件下,绝大部分儿童还要学习母语的书面语;有条件的儿童还学习一门或几门外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教育观念的进步,即使有学习语言障碍的儿童(如聋童2等)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语言康复(languagereha-bilitation)教育,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建或康复。因此,广义的儿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第一语言口语学习在这一方面,研究的时间跨度,应该从出生时起到少年期第一语言的口语发展成熟时为止。对方言较为复杂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还要研究儿童学习标准语和方言的“双言现象”(diglossia)问题。2)儿童书面语学习扫除文盲是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让儿童获得充分发展的最起码的条件。研究儿童书面语的学习,不仅要研究儿童文字的掌握和书面语特殊词语、句子格式和表达方式的掌握,而且还要特别重视研究口语和书面语的相互影响。比如对于汉族儿童来说,文字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记录书面语的符号系统,而且也是对语素的完善性的学习。可以说不掌握汉字,就难以很好地把汉语的语素区分清楚。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常常不知道“蜻蜓”的“蜻”和“清、青”的不同,三年级的学生不能够较好地理解“的、地、得”三个语素的不同。书面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口语的质量和语言理解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口语的发展也是儿童书面语学习的重要基础,巧妙地利用口语的基础来教习儿童学习书面语,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3)儿童的非第一语言学习不仅在民族杂居地区,儿童会自然地接触到“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和“多语现象”(multilingualism);而且,当今社会要求培养出大量的操双语者(bilinguals)和操多语者(multilinguals)。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儿童语言学有责任研究儿童第二语言、乃至第n语言学习的问题。4)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培建与康复盲(bind)、聋(hardofhearing)、弱智(retarded)、口吃(stut-ter)和失语症(aphasia)等有语言学习障碍儿童的语言问题,今天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聋童的语言康复,在当今科学的条件下已经有了希望,“铁树”可以“开花”了。这四个方面,其实代表了四种不同语言学习类型。只有全面研究这些语言学习类型,才能建立起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儿童语言学习理论,也才能够对儿童的母语口语发展认识得更为全面。所以,广义的儿童语言学不仅是为了照顾到“面”的全,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质”的高。目前的儿童语言研究主要以母语口语的获得为主,这是学术发展的限制,是儿童语言学没有成为独立发展学科的必然产物。从狭义的儿童语言学向广义的儿童语言学推进,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当今的学术背景下对儿童语言学提出的新的要求。需要声明的是,本书不是一部全面研究儿童语言学的著作,现有的研究状况也不允许就以上四个领域展开全面的讨论。本书的研究范围,基本限定在学龄前(六七岁之前)儿童的口语发展。二、儿童语言学的研究任务儿童语言学的研究任务,我们认为应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充分描述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建立在对其研究对象充分描述的基础上的。只有有了丰富、扎实、详细、全面的描述,才可能有进一步的科学规律的揭示和科学的理论解释;否则,科学的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顶多只能产生想当然的梦幻式的理论。当前的学术研究现状是: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过程还缺乏足够的了解,顶多只是有了一个粗线条的勾勒,而这种粗线条的勾勒,还仅限于学习英语等语种的儿童。对于语言的一些子系统的发展过程,还观察得不充分,描写得不充分。特别是儿童语音系统、语义系统的发展和儿童运用语言的情况,甚至还较少涉足。我国的儿童语言学起步较晚,发展道路也较为坎坷,因此对于汉族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更是知之不多。全面、扎实、详细地搜集儿童语言发展的材料,并以这些材料全面、扎实、详细地描述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将是儿童语言学界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要花大力气完成的一项急迫而又艰巨的工程浩大的任务。(二)揭示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描述是科学的基础,但不是科学的目的,科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揭示规律;也只有在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研究才具有科学上的意义。如果说描述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是“自然意义上的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揭示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才是“科学意义上的是什么”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已经揭示了一些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如:前置的语法形式比后置的语法形式先掌握,无标记成分比有标记成分先掌握3;一般疑问句比反问、设问等特殊疑问句先掌握4;肯定句比否定句先掌握;儿童先理解“感觉比喻”后来才能理解“关系比喻”等5。但是,所揭示的规律还是很有限,而且许多规律是在有限的材料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是否具有周遍性,也还有待于事实的检验。(三)解释发展过程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当研究由“自然意义上的是什么”(描述过程)升华到“科学意义上的是什么”(揭示规律)之后,还需要对“是什么”做出科学的解释,即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只有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才能认识到儿童语言发展的本质,使研究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就某种意义而言,科学的力量在于解释,解释是科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的追求。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人们已经做出了一些解释,比如,古典行为主义的模仿理论,乔姆斯基(n.chomsky)6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伦内伯格(e.lenneberg,又译勒纳伯格)的自然成熟理论和关键期学说,皮亚杰(j.piaget,又译皮亚热、皮阿杰、皮阿热等)的认知说等等。但是,这些解释有些已经证明有严重的缺陷,有些则只是目前还无法证明的假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论学说,大都不是儿童语言学家为解决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的,而往往是一些推论;而且,解释常是根据一定的学术观念做出的,与一定的学术派别相联系,所以,也常有其片面性。因此可以说,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解释,目前还是处于假说阶段,现有的任何一种理论学说,还都难以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被广泛接受。解释还是儿童语言学界长期奋斗的理论任务。吾师邢福义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充分”和从静态片断分析到动态多角验证分析等论文7中,强调语法研究要做到“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指出:“只有充分观察,才能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充分描写,才能有充分的反映;只有充分解释,才能有充分的认识。观察是描写和解释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观察,不可能有精确细微的描写,也不可能有一语破的的解释。就描写和解释之间的关系说,一般都是描写中有解释,解释中有描写。”邢福义先生的这段精彩论述,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可以用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上。(四)探讨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体现着科学的价值,也是验证科研成果真伪的一个方面,甚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因此,把科研成果付诸应用,是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责无旁贷的社会使命。当然,作为基础学科的儿童语言学,不一定要解决应用的具体实践问题,但是关于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探讨应用的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说,就是探明儿童语言学“有什么价值”和“怎样实现它的价值”的问题。当然,这一问题也是相关的应用学科所关心的问题。儿童语言学的成果,已经在第二语言教学和儿童心理、儿童教育、语言康复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发挥了令人鼓舞的作用。但其应用潜力尚未充分发挥,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人们对儿童语言学成果的应用还是“拿来主义”的,缺乏冷静的应用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研究。三、儿童语言学的研究价值儿童语言学具有多学科、多方面的的研究价值。就其目前发挥作用较多的领域来看,其研究价值主要有五个方面:a、语言学价值;b、心理学价值;c、人类学价值;d、教育学价值;e、神经病理学价值。(一)语言学价值20世纪下半叶的理论语言学,在所谓的“乔姆斯基革命”的冲击下,由探讨语言的符号系统而转为探讨人类所普遍拥有的语言能力。探讨人类所普遍拥有的语言能力的途径公认有三:a、概括人类语言的共性。多数学者认为,语言共性是人类普遍语言能力的表现。b、儿童语言的发展。对儿童语言的研究,不仅可以看到人类获取语言能力的过程,而且,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动态展开的慢镜头,从中可以观察到人类语言能力的一些细节。有人甚至提出,从人类语言共性所推断出的人类语言的普遍能力,需要经过儿童语言发展的检验,才能成为定论。c、病理语言学的研究。通过对语言障碍者的语言缺陷的观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考察人类的语言能力。比如,乔姆斯基及其追随者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形成的、受遗传因素决定的东西。这一假说就是由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做出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都是一个无限的集合,但是儿童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种语言最基本的规则,可以说出或听懂他从未听到过的句子。而且,一般人都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乔姆斯基及其追随者认为,对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的事实,只能用天生的语言能力来解释。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并不见得是科学的最后结论,但是,却对本世纪下半叶的语言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我们对这一学说是持保留态度的,但是这一事实却表明了儿童语言学在当代语言学中的价值。著名人种学家默多克(g.p.murdork),1959年在他的世界人种学资料( worldethnographicsample)和不同语言中双亲称谓词比较(cross-languageparalelsinparentalkinterms)中,发现世界许多语言中,双亲称谓词在发音和结构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布拉格学派的主将、美国纽约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雅可布逊(r.jakobson),在为什么叫“妈妈”和“爸爸”8这篇有影响的论文中,从儿童语言对人类语言影响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类型相似性。他认为,这是儿童的“儿语词”进入到成人语言中的结果。雅可布逊的研究,是儿童语言研究在语言类型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人类语言的起源与发展,是语言学的一个困难而又充满魅力的课题。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了语言起源的一些假说,但是对于语言发展的史前面貌则无从推测。苏联学者斯捷潘诺夫曾经指出:“言语产生的过程,从总体上说,重复着儿童语言发展(个体发生)的过程,而这后者从总体上说又重复着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系统发生)。”9依照进化论的个体发育是种系发育的缩影的观点,儿童语言学的研究对于揭示人类语言的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虽然儿童语言的发展不会是人类种系语言发展的简单重现。例如,儿童在掌握有声语言之前,已经可以使用体态语(bodylanguage)进行交际;许多语言学家也相信,在人类进化出有声语言之前,人类也有一个使用体态语进行交际的漫长时期。汉族儿童的是非问中的“吗”问句,先用于一般的询问句,后来才发展出反问句10;黄国营“吗”字句用法初探11一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现代方言现象的研究,认为在汉语的发展史上,“吗”字句由单纯询问的功能发展出反问的用法。这种个体发生与种系发生的平行现象,是不胜枚举的。(二)心理学价值语言既是心理活动所凭借的一种工具,又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体现。因此语言(包括文字)和各种语言活动,既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又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儿童语言的发展,反映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所以,从来就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许多重要的心理学观点,都得益于他对儿童语言的观察和研究,便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作为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的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飞速发展,也表明儿童语言学的重要的心理学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多重大的心理学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儿童语言学的参与或验证。(三)人类学价值人类与一般动物的质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使用符号和创造符号的能力。因此,一些西方学者把“人”定义为“符号化的动物”。人类所使用和创造的符号很多,如手势、体态、电码、旗语等等。但是,意义最重大、系统最完善、作用最巨宏的,就是语言和在语言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因此研究语言和语言行为,是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