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苏州市农村金融情况的调研汇报一、苏州农村金融发展基本情况(一)苏州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概况苏州现有全国性大型银行6家、全国性中小银行9家、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1家、农村商业银行6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6家;银行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462家,从业人员24672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是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两家“农”字头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和存贷款额均达县域地区总量一半以上。加上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全辖农村地区营业网点超过1100家,均衡分布于所辖各个乡镇;经营状况比较正常,内部控制比较规范,赢利能力逐年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经营良好、分工协作、功能基本齐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至2010年3月末,苏州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76.1亿元,其中县域地区6417.5亿元,占比54.3%;全辖各项贷款余额9074.7亿元,县域地区4729亿元,占比54.3%,较2009年末分别上升0.1和1.6个百分点。(二)“三农”金融服务情况至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生产经营等“三农”经济发展,全辖涉农贷款余额3420.2亿元,较上年增长23.7%。随着苏州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苏州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资金,支持辖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近年来,苏州各金融机构为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适应“三农”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国有商业银行为农村金融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化农村地区营业网点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农村金融机构在探索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便捷的银行结算服务、对外融资承诺的同时,还针对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新型经济组织,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如为农民进口喷气织机(主要集中在吴江和太仓两地)提供远期信用证等新型金融产品。辖内人民银行积极为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一是推进小额支付清算服务力度。2009年全辖小额支付业务发起和收到笔数分别为135.1万笔和185.6万笔,发起金额和收到金额分别为593.6亿元和977.6亿元,其中县域地区小额支付业务发起和收到笔数分别为21.9万笔和63.9万笔,发起金额和收到金额分别为201.4亿元和368.7亿元。二是加快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积极完善农村地区企业、个人征信系统,至2009年末,全辖共录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10.1万户,其中县域地区录入8.2万户,及时与经贸部门合作,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平台,拓宽银企合作渠道。同时,积极部署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各县级市开展试点,每个县选择一个乡镇,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大力宣传发动,开展农户信用档案采集,新采集农户信用档案2万份。三是及时为失地农民提供足够的小额创业贷款,运用利息补贴机制,扶持农村地区微小型企业。以昆山市为例,为解决失地农民创业融资难问题,该市专门成立农村担保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末,累计为4106户农户提供担保23283万元。对1189户贷款户的跟踪调查显示,创业小额贷款带动效应明显,一是激发了广大市民自主创业的热情。全年发放创业小额贷款8797万元,比上年增长25.35%。二是助推了一批市民就业增收。调查的贷款户中,失地农民、4050大龄人员、下岗人员、帮扶对象和伤残人员占比分别为23.5%、23.3%、9%和9.4%。这些贷款户通过小额贷款扶持,缓解了资金紧缺燃眉之急,扩大了生产规模,新增劳动力就业3252名,全年实现经营收益42151万元,比上年增长20.78%。四是及时为县域企业提供外汇金融服务。2009年,全市累计办理外资企业外汇登记数815笔,其中县域地区办理登记485笔;累计进口付汇金额580.8亿美元,实际到货金额644.2亿美元,其中县域地区付汇244.2亿美元,实际到货331.8亿美元;发放出口核销单241.7万张,核销收汇890.6亿美元,其中县域地区发放131.3万张,实际收汇386.6亿美元。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情况(一)村镇银行部分农村商业行抓住村镇银行试点的有利时机,积极在湖北、山东、苏北等地设立村镇银行,真正实现跨区域经营。2007年8月,常熟农商行在湖北恩施咸丰县发起设立第一家村镇银行,至2009年末,辖内6家农商行累计在异地共设立8家村镇银行和16家分支机构。2009年12月,由南京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的昆山鹿城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该行注册资本1.6亿元,其中南京银行持有51%,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与票据承兑及贴现等业务。(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严格按照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小额贷款公司政策指导工作。截至2010年3月末,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22家,季末贷款余额突破52亿元,支持了1500余户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三)南北挂钩金融合作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通过南北挂钩,参股苏北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资本扩张。2007年7月,常熟农商行战略参股启东农信联社20%股份;之后,东吴农商行战略参股泗洪农村合作银行20%股份,并与盐城市区农信联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家港农商行分别与海门农信联社、兴化农村合作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吴江农商行战略参股射阳农信联社20%股份。三、涉农贷款余额及其结构变动情况(一)涉农贷款总量至2009年末,全市涉农贷款合计3420.2亿元,同比增长23.7,按用途分,农林牧渔业、支农贷款余额分别为58.8亿元和3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8.1%,其他涉农贷款2982.6亿元,同比增长23.4%;按主体分类,农户、企业和各类非企业组织贷款余额分别为217.6亿元、3028.8亿元和1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1.9%和40.2%,涉农贷款占总贷款的40.2%,有力支持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二)涉农贷款主体分布从主体分布看,农村企业、农户、农村各类组织贷款余额分别为3004亿元、217.6亿元和170亿元,分别占涉农贷款总额的87.8%、6.4%和5%;从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58.8亿元,占1.72%,支农贷款余额378.9亿元,占11.1%,其他涉农贷款(主要是县域及县域以下工业企业)贷款余额2982.6亿元,占比达87.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26.7亿元,同比增长68.6%,增幅较平均增幅高出了44.9个百分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1686.5亿元,同比增长17.4%;农户贷款217.6亿元,同比增长40%。表一: 涉农贷款中“农林牧渔业”贷款行业分布情况单位:亿元项目2009年末余额比年初增减增减比例%农林牧渔业贷款58.757.8215.4农业贷款31.700.682.2林业贷款1.750.8696.6畜牧业贷款1.550.6776.1渔业贷款3.721.7588.8农林牧渔服务业贷款20.033.8623.9(三)涉农贷款地区分布从涉农贷款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反映出苏州各地区在涉农信贷资金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张家港、昆山和常熟占比较大,分别占23.3%、20.4%和20.2%。吴江、太仓和市区等区域占比较低,反映出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性。表二: 涉农贷款中不同地区贷款分布情况单位:亿元地区2009年末余额占比(%)市区171.115.0常熟690.6620.19张家港795.3823.26昆山696.3920.36太仓406.7611.89吴江659.919.29全市3420.2100(四)农村地区二、三产业贷款情况苏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发展圈,受上海浦东改革开放等因素影响,苏州县域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从贷款来看,截至2009年末,在全市金融机构对县域及县域以下贷款中,对一、二、三产的贷款余额分别为82.6亿元、1691.亿元和2295.1亿元,占全市一、二、三产贷款的比重分别为80.1%、72.6%和41.9%,特别是近年来对三产的贷款增量已超过二产,显示出苏州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四、本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问题和矛盾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制约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农村金融供给总体不足,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有发展创业的小额信贷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求,更有各类银行卡等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要求金融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方式更加便捷,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在这些方面显然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农村资金供求失衡。随着苏州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水平没有相应增长,如2009年,县域贷款新增1410亿元,站全市贷款总量的57.7%,低于县域经济总量占比3.3个百分点。二是商业性金融支农弱化。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投放于农村地区信贷资源基本稳定,增长较缓,其中大部分信贷资源投入大客户,增量贷款大多向城区和非农业转移,部分商业银行调整或削减农村基层网点设置,没有切实承担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三是政策性金融支农范围狭窄。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市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虽然开始涉足商业性支农业务,但是由于体制、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型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政策性银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四是新型金融组织起步迟缓。尽管国家加大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但新机制的运行迟迟不能走上正轨,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依然是农行和农商行,差别化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创新激励作用难以得到体现,区内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有所抬头。(一)正规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力度上有所不足尽管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没有减少,但在区域分布上,除了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外,各大银行基本上都有所收缩,网点集中到经济发达的乡镇上,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的工作主要由“两农”金融机构承担。以2009年末的数据为例,县域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575亿元和1753亿元,占县域存贷款总额的43.2%和38.9%。但从近几年的农村信贷情况来看,小额信贷不断下降,对“三农”信贷支持的力度仍然不足。1、农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要面向“三农”,服务县域经济,但同时又必须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规律办事。那么,服务三农的定位与对股东价值回报的最大化,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有一定矛盾。即使从长远看,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推进,县域经济一定会有较快发展,国家也会对农村金融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但从金融机构效益考核的角度很难过多投放于“三农”。2、在经营机制的角度而言,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系上,已经逐步建立起适合企业信贷的有效运作机制,但在“三农”信贷投放过程中,由于其量大、单笔金额小、风险程度高的特点,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信贷管理体系,而这对于多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来说是难以承担的。3、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而言,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农村金融业务市场薄弱、风险程度高、管理难度大;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其服务的项目在赢利能力上可能不及其他产业,不仅如此,由于担保不足和信用环境缺失等先天性缺陷,银行信贷投入较多往往风险很大。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在投放“三农”贷款时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和解决,最好的方法还是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合理的信贷价格和适当的政府扶持来完善“三农”服务。(二)农村信用环境不佳抑制农民信贷资金投放在苏州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城乡差距已经逐步淡化,农民信贷投放不足的主要问题在于信用环境缺失和资金来源不足。1、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有待完善。农村金融环境最大的不足,在于可担保的财产明显缺乏。银行机构出于控制信贷风险的角度,需要对信贷资金进行资产抵押,但是由于土地所有制等原因,很少农民能够通过抵押房地产获得融资,所以银行机构急需通过创新集体担保和集体信用的方式来控制信贷风险,这其中不可或缺的是政府的引导和诚信环境的建设。而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环境不重视,农村信用环境相对城市来讲比较薄弱。在具体的工作政策措施出台、资源整合方面,对农村金融都没有相应的支持。目前我市仍然存在着农民或农业企业因经济实力不足而担保难、贷款难的实际问题,都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完善或建立,使银行信贷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放贷支持“三农”发展的积极性。2、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待拓宽。农村金融机构有其天生的局限性,最存款主要的来源是地方财政、中小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存款最主要来源之一的中小企业存款由于企业经营资金紧张,信贷控制严格,因而存款来源更为匮乏,加上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较多导致波动剧烈,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稳定发展。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上收作用不容小视,担保、典当等机构的快速成长对金融机构的抽水作用也日益明显,农村金融机构陷入资金来源紧缩的窘境。目前,苏州市部分农商行计划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来增强金融服务实力,也有农商行积极通过增资扩股来补充资本金,这对改善农商行金融服务有所帮助。但是,农村金融机构还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合理信贷需求,同时也才能避免农村金融机构的边缘化。(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品种简单,综合实力相对不足1、金融服务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多层次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区域经济的发达需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相配套,农村商业银行受体制、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创新力度不足,金融工具单一,仍然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信贷期限、品种和方式不能适应、满足各类农村经济主体的需要。中间业务仅仅局限在代理保险、代收代付、代签汇票等简单的业务范畴内,且总量较小,基本上没有承诺或担保类中间业务,个人金融产品严重匮乏。尤其是银行卡业务,由于受区域、结算速度、品牌因素的影响,发展前景不明,未采用统一信用卡品牌的农商行银行卡存在明显的规模瓶颈。2、受资本等多种因素限制,难以满足“三农”经济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执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管理,在从紧货币政策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比较明显。由于受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传统的资产业务持续高速扩张的方式难以为继,一方面是存贷款总量的增长速度受到抑制,受当地经济发展波动的影响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是由于单户企业及集团客户贷款比例限制,农商行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需求。五、关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建议(一)强化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功能,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和业务转型继续立足“三农”,树立“大农业”观念,充分发挥农商行联系面广、服务优、人熟地熟的优势,为农村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开发适应新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探索综合化经营和业务转型,满足农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力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1、增强信贷服务能力。积极开发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信贷产品,如土地规模化经营贷款、银团贷款、仓单质贷款等,满足优质农业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积极支持农村地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中介组织、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的金融服务力度,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保证农产品价值在市场交易中充分实现。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开办医疗消费贷款、个人委托消费贷款、住房装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业务,设计与农民消费特点相适应的期限、额度、还款方式和利率定价方式。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采取综合授信的形式,拓展农户贷款的对象,实行一类一策的贷款方式,满足广大农户对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需求。2、加快中间业务创新,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逐步开办诸如结算、汇兑、资金拆借、担保、租赁、代理收付、代理保险、代保管等中间业务,提供咨询、保险、产销信息、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发挥对农村经济的综合服务服务功能,同时农商行要借助目前已开办的各类银行卡、全国联网等优势,开办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为农民提供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二)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1、2007年1月,为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试点工作,银监会印发了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之后人行和银监会又颁布了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指导性原则,但是在试点城市中不包括江苏地区。建议扩大贷款公司建立范围,在我市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试点,按照管理规定的原则,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建立适合农村薄弱经济发展需要的、扶贫、造血型小额贷款组织(即贷款公司),为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弱势农民群体及时脱贫致富。2、引导、鼓励和参与建立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将村镇社区信用合作组织列为新型银行业机构,鼓励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发起设立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2007年,银监会又制定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引导、鼓励、参与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微观主体,集聚农村地区小额闲余资金,填补微小型金融机构和产品的空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推进金融机构跨地区投资经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有利于解决区域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资金营运率不高的问题。应积极引导、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利用现有条件,参股、收购、重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积极到苏中、苏北地区甚至长三角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股、参股当地金融机构。(三)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相关制度建设1制定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法规。从法律层面就农村金融的性质、主体、业务范围、监管方式、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做出更为明确规定。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切实防范系统性农村金融风险,推进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2建立和完善民间金融准入、存款保险和破产制度。尽管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已经逐步降低,但还仅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放宽种类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使具备一定规模、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有序地注册登记,并接受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和破产制度,由农村存款保险机构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并为金融组织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在竞争中被淘汰的组织则应按照市场原则和法律程序实行破产退出,以避免不必要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保证农村金融组织和市场的健康高效运行。3完善农村土地财产权法律制度,探索建立包含土地使用权、收益权、继承权、抵押权的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试行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为抵(质)押标的的贷款担保制度。4建立市场化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和金融风险规避机制。运用财政税收杠杆,降低农村吸收资金在当地使用的成本,鼓励农村资金回流,确定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资金来源总量,运用于当地的比例,有效增加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总量;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实行强制性农业巨灾保险,建立农业保险风险专项基金。(四)加快进行利率化市场改革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以小额信贷为主,由于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易受自然、市场等因素影响,因此贷款风险较高,再加上每笔贷款数额虽小,但都需进行贷前审查贷后监管等,相应管理成本较高,这些都需要市场化的利率来弥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定价能力,实现贷款利率与资金供求关系的同步变动,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资源按市场规律有效配置的基本标志。应尽快在农村推出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参考的利率市场化建设体系,以更高的价格覆盖农村金融投放所需的更高成本,满足农村金融客户的合理信贷需求。另外,考虑到“三农”的弱质性,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应设计相应的补贴机制,降低借款农户或企业的实际财务成本,以财政补贴杠杆来撬动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唯美句子】 走累的时候,我就到升国旗哪里的一角台阶坐下,双手抚膝,再闭眼,让心灵受到阳光的洗涤。懒洋洋的幸福。顶 3 收藏 2【唯美句子】 一个人踮着脚尖,在窄窄的跑道白线上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又走回来。阳光很好,温暖,柔和。漫天的安静。顶 7 收藏 7【唯美句子】 清风飘然,秋水缓淌。一丝云起,一片叶落,剔透生命的空灵。轻轻用手触摸,就点碎了河面的脸。落叶舞步婀娜不肯去,是眷恋,是装点?瞬间回眸,点亮了生命精彩。顶 11 收藏 9【唯美句子】 几只从南方归来的燕子,轻盈的飞来飞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其乐融融的山林气息,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让人心旷神怡。顶 0 收藏 2【唯美句子】 流年清浅,岁月轮转,或许是冬天太过漫长,当一夜春风吹开万里柳时,心情也似乎开朗了许多,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早晨,踏着初春的阳光,漫步在碧柳垂青的小河边,看小河的流水因为解开了冰冻而欢快的流淌, 清澈见底的的河水,可以数得清河底的鹅软石,偶尔掠过水面的水鸟,让小河荡起一层层的涟漪。河岸换上绿色的新装,刚刚睡醒的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悄悄的露出了嫩芽,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好像是交头接耳的议论着些什么,又好象是在偷偷地说着悄悄话。顶 3 收藏 4【唯美句子】 喜欢海子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仅是因为我喜欢看海,还喜欢诗人笔下的意境,每当夜深人静时,放一曲纯音乐,品一盏茶,在脑海中搜寻诗中的恬淡闲适。在春暖花开时,身着一身素衣,站在清风拂柳,蝶舞翩跹的百花丛中,轻吹一叶竖笛,放眼碧波万里,海鸥,沙滩,还有扬帆在落日下的古船,在心旷神怡中,做一帘红尘的幽梦。顶 0 收藏 2【唯美句子】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你只在乎闲云野鹤般的采菊东篱、身心自由,置身置灵魂于旷野,高声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悠悠然永远地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利禄的隐者。顶 1 收藏 3【唯美句子】 世俗名利和青山绿水之间,你选择了淡泊明志,持竿垂钓碧泉绿潭;权力富贵和草舍茅庐之间,你选择了宁静致远,晓梦翩跹姹紫嫣红。顶 2 收藏 3【唯美句子】 那是一株清香的无名花,我看到了它在春风夏雨中风姿绰约的模样,可突如其来的秋雨,无情的打落了它美丽的花瓣,看着它在空谷中独自凋零,我莫名其妙的心痛,像针椎一样的痛。秋雨,你为何如此残忍,为何不懂得怜香惜玉,我伸出颤抖的双手,将散落在泥土里的花瓣捧在手心。顶 4 收藏 5【唯美句子】 滴答滴答,疏疏落落的秋雨,赶着时间的脚步,哗啦啦的下起来。听着雨水轻轻地敲击着微薄的玻璃窗,不知不觉,我像是被催眠了一样,渐渐的进入了梦乡。顶 3 收藏 5【唯美句子】 在这极致的悲伤里,我看到了世间最美的爱,可谁又能明白,此刻的我是悲伤还是欢喜,也许只有那拨动我心弦的秋季,才知道潜藏在我心中的眼泪。顶 4 收藏 3【唯美句子】 看着此情此景,我细细地聆听。像是听到了落叶的呢喃,秋风的柔软,在这极短的瞬间,他们一起诉说着最美的爱恋,演绎着永恒的痴缠。当落叶安详的躺在大地,露出幸福的模样,你看,它多像一个进入梦乡的孩子。突然发现,秋风并非是想象中的刽子手,原来它只是在叶子生命的最后一刻,让它体会到爱的缠绵,飞翔的滋味。顶 1 收藏 1【唯美句子】 很感谢那些耐心回答我的人,公交上那个姐姐,还有那位大叔,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本地人,但我们遇到的一个交警协管,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姐,她是上海本地人,很和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安全员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6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九上化学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农肥企业年终总结
- 带病返乡工作汇报
- 置业顾问培训
- 为军服务护士工作总结
- 家电销售培训教程
- 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员工离职工作总结
- 新疆奎屯市第八中学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GB/T 45345-2025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工程用直流磁控溅射银镀层镀层附着力的测量
- 无人机教员聘用协议书
-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 脑科生理病理图谱解读
- 足球教练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
- 产地证培训讲义
-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课件
- 养殖场远程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 二手车转让免责协议书范本
- 化粪池及隔油池清洁服务方案
- 骨科患者辅助器具选择与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