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医尸检程序规则问题的初探chinesejournalofforensicsciences,2010,no.1totalno.48鉴定论坛forensicforum法医尸检程序规则问题的初探邹晓华(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贵州贵阳550002)摘要:法医尸体检验作为侦查及司法鉴定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于各种死亡案件的查处及刑事诉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对此进行程序规范的相关法规,致使尸检过程中出现各种争议时,办案单位无法可依,难以处理.制定一部具有法律效力,可操作性强的尸体检验管理办法对尸检活动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很有必要.这既是规范执法活动保障办案的需要,同时更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关键词:尸体检验;组织标本;程序规范中图分类号:df795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6712072.2010.01.024文章编号:16712072一(2010)o1一o08403l法医尸体检验过程中遇到的程序性问题案例1谭某,男,17岁.因涉嫌抢劫被关押于某看守所,关押期间突发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为查明谭某死因,经死者父母同意.检察机关组织法医对谭某尸体进行检验并通知其家属到场见证.尸检中死者父母要求将法医提取的组织标本分为两份,其中一份交死者方自行送检.以达对检方进行监督之目的.对此,双方分歧较大,导致尸检一度受阻.经反复商议,检方与谭某家属达成一致:法医将尸检过程中提取的死者组织标本一分为二,一份作为检材使用.另一份由死者家属签名封存在办案法医机构内备用.从而使尸检工作顺利完成.案例2某市2007年发生一起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审查过程中跳楼死亡案件,处理过程中由于死者家属拒绝签字等原因,致使尸检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严重影响了案件调查和相关善后处理.2008年5月,本案在几十次反复工作无效情况下,经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同意,办案单位组织法医进行尸检,查明了死因,从而为本案查处及相关善后工作奠定了基础针对上述案例,结合当前我国法医尸检不尽完善之处,笔者发表以下几点看法,请各位同仁指正.2法医尸检时是否必须通知死者家属到现场见证我国法律对此已有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04条收稿日期:20090409作者简介:邹晓华(1964一),男,副主任法医师?84?规定:对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68条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99条对此进一步明确:”公安,检察机关在对死因不明的尸体进行解剖时,应当通知死者家属到场并让其在解剖通知书上签字.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或拒绝签字的,不影响解剖进行.对身份不明无法通知家属的,应在笔录时注明.”此外,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四条也规定:”对需要进行尸体解剖的.应当通知委托人或者死者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到场见证”上述规定的目的:一是保障死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及其他合法权益;二是保证法医尸检活动的正常开展.实践中,上述规定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到场”(是否必须让死者家属进入直接实施尸体解剖现场)存在不同理解,导致办案中的人为干扰.二是由于存在片面理解,个别办案单位在家属拒不到场或拒绝签字时不敢及时进行尸检,从而影响案件侦查.笔者认为,对于”到场”的问题,应通过制定尸检规范程序给予进一步明确.在此之前,对于确需让死者家属直接见证尸检过程的,办案单位必须注意:为防止死者亲属因缺乏法医专业知识而发生误判(如将尸斑当成外伤)及其他问题,应尽可能让死者家属委托具有专业知识人员或律师作为其代表进行见证.关于通知死者家属到场和签字的问题.应在充分理解规定本意并严格执行的基础上,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正确处置.对有条件通知的应当通知死者家属到场并在尸检前做好其工作,征得其理解支持,让其在解剖通知书上签字.这样做既体现了严格执法,同时也可因为办案透明度的增加而进步消除死者家属对鉴定过程的不信任,为下一步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善后处理)奠定基础.对于无法通知死者家属和死者家属虽经反复工作仍拒不到场或拒绝签字的,必须根据案件需要及时进行尸检.当然,无论死者家属是否到场.法医尸检过程都必须严格规范.如除按要求对死者家属不能到场原因进行注明外,还应采取笔记,录像,拍照等多种方式对检验过程作好准确,完整,清晰的记录并签名,妥善保存好各种检材资料.3死者亲属是否有权提取尸检组织标本法医尸检实践中,死者家属所提出上述要求的情况并不多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类似问题必定会有所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案中,谭某的身份为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关押之犯罪嫌疑人.由于其死亡发生在关押待审期间.案件及尸体处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二十七条之规定:”人犯在羁押期间死亡的,应当立即报告人民检察院和办案机关,由法医或者医生作出死亡原因的鉴定,并通知死者家属.”检察机关组织法医对谭某尸体进行检验正是按照这一规定进行.是否允许其家属提取死者组织标本,该条例没有相应规定.根据本案情况,查阅我国可能提供法律依据的各种法律,法规,如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监狱法及各种检验鉴定的相关规定等,我们也未找到禁止谭某家属提取其组织标本的规定.既然如此.办案单位难以拒绝死者家属提出的上述要求4对死者家属自行送检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本案中,如果让谭某家属按其要求提取死者组织标本,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如果死者家属将组织标本另作他用,甚至因此造成不良影响怎么办?二是即使用于送检.也可能涉及下列问题:4.1鉴定委托问题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158条规定,具有司法鉴定决定权的是我国公,检,法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尽管该法第121条和第159条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受害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具有申请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权利,但是否进行司法鉴定仍需由上述机关决定.按照上述原则,公民个人无权委托进行与刑事诉讼活动有关的司法鉴定.2005年10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正式实施.根据该决定,经司法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予以公中国司法鉴定2010年第1期(总第48期告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社会委托开展司法鉴定业务,从而为公民个人进行司法鉴定委托提供了可能.但规定”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为贯彻决定精神,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重新制定(修订)了本行业的鉴定规则.根据规则,公安,检察机关的鉴定机构受理鉴定的对象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其他侦查机关.不过实践中此类机构接受公民委托鉴定的情况并不鲜见.这是一种不规范的现象,需另作探讨.如果按现状,允许死者家属送检.他们还可通过法律服务机构进行委托从而达成鉴定目的.4.2鉴定结论效力问题本案中,谭某亲属送检后所取得的检验鉴定结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首先谭某亲属自行送检之行为有悖于目前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应该在已有鉴定的基础上进行.需提出申请理由并经批准.谭某亲属行为显然不属此列.其次从专业技术角度看.由于缺乏完整的尸体检验.仅仅将死者部分组织标本送检违背法医学鉴定基本原则.检验结果具有很大局限性.第三,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应建立在程序及实体均合法的基础上.按照这一原则,死者方的送检显然难以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必须符合委托鉴定程序:二是受理鉴定的机构必须具有合法的鉴定资格:三是必须保证送检材料的客观真实性;四是必须保证谭某组织标本按科学规范进行保存并具备鉴定条件.4-3鉴定争议解决的问题司法鉴定作为诉讼过程中的一项特殊科学活动.由于受鉴定人知识技能水平,阅历经验,情感等主观因素和设备及技术手段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局限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争议和矛盾在所难免.当前,同一问题出现不同鉴定结论从而影响案件正常诉讼.一直困扰着司法界.尽管刑事诉讼法,决定等对此有所规定,如决定第11条: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即鉴定结论出现矛盾和分歧时,通过专家出庭作证,专家之间的辩论等让法庭进行决定是否采信,但实践中,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当然,上述争议及解决方式主要针对刑事诉讼过程中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鉴定后所出现的争议.就本案而言,尚不属此列.因为如前所述,谭某家属自行送检所取得的结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值得商榷.但是,(下转第88页)?85?chinesejournalofforensicsciences,2010,no.1totalno.48响,这些影响方面包括:当事人,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群众监督等.所以司法鉴定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需要约束的,往往通过道德规范教育和约束,可以对法医学鉴定人员起到关键作用.内在约束是指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通过自己的信念,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自我道德评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道德修养的基点是自我的约束嘲.通过对自我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培养.我们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将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以公平,公正,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外在约束是指通过家庭道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和他人道德评价等外界手段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思想教育在培养司法鉴定人员良好职业道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法医学鉴定中,涉及社会广泛关注的死亡案件.法医学鉴定人会受当事人双方,警方,死者家属,人民群众,媒体的监督.这时鉴定人需要有高度责任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对案件进行合理评定,排除外界因素干扰.外界约束对鉴定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内在和外在约束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内在是司法鉴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内在根据.是内部原因:外界约束是司法鉴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外在条件,是外部原因.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总之.法医学司法鉴定过程中涉及了一系列伦理学问题.需要关注,研究,探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伦理学问题所引发的鉴定纠纷和投诉.准确,全面地理解法医学鉴定中的牵涉伦理学问题会进一步提高鉴定业务质量.使法医学鉴定更加科学,公平,准确,严谨.参考文献:【1】saukkopandknightb.forensicpathologym.thethirded.arnold.2oo4:5280.【2李桢,雷普平.曾晓锋,等.法医病理鉴定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5):185-188.3托娅,徐小龙,黄平,等.重大疾病遗传资源收集和保存,利用中的伦理学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05,10(5):32-33.4樊栓良,方杰,张平,等.医疗纠纷与尸检伦理j】.中国医学伦理,2oo4,12(6):18-19.5周洋,黄平,张平.吸毒人群法医学鉴定中的伦理学思考叨.中国医学伦理,20o7,2(1):2829.6】孙慕义,张金钟,边林.医学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o04:3858.(本文编辑:秦志强)(上接第85页)有一点却不能忽视,如果同意其要求而双方进行的鉴定结论又出现了分歧.那本案的平稳处理必定会出现诸多不利.因此.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并对上述行为可否作出明确规定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5建议通过制定尸体检验管理办法对有关问题进行规范法医尸体检验对于各种死亡案件的查处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项专业技术活动,它有自己的检验鉴定原则和要求.但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鉴定活动,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对尸体检验进行程序性规范的相关法规.虽然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对尸体检验有规定,但鉴于其自身性质,它们不可能对尸检过程作出更详尽规定.致使尸检过程中出现各种争议时,办案单位无法可依,难以处理.另外,由于缺乏相应法律支持,近年来由法医尸检提取死者组织器官所导致的争议已有发生,有的甚至引发民事诉讼如某地公安机关法医在对一死亡人员进行尸检时.死者家属对组织器官提取不理解.加之缺乏必要沟通而导致死者家属提起诉讼,要求公安机关赔偿并返?88?还死者器官.2007年3月21日国务院制定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该条例从器官移植管理,人体器官捐献,人体器官移植实施及相关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因医学需要所进行的器官移植活动进行明确规定.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使此项工作有法可依.从而大大推动了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发展,提高了医疗质量.法医尸体检验作为侦查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及它所固有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制定一部具有法律效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洞察及研究
- 城市化对鸟类影响-洞察及研究
- 平面设计在旅游目的地推广中的作用研究-洞察及研究
- 智能场馆管理系统-第1篇-洞察及研究
- 分布式文档同步机制-洞察及研究
- 支付服务风险评估-洞察及研究
- 回归分析与预测规范
- 会计出纳助理的技能要求和学历背景
- 动物性食品中癸氧喹酯残留检测方法的多维度探究与实践
-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创新与成效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课件
- 2024年旧楼简易改造合同范本
- 《火灾调查》课件
- GB/T 33629-2024风能发电系统雷电防护
- 2024-2025学年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 (上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学设计合集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基本不等式》课件
- 中国移动集客技能知识考试题库(浓缩600题)
- 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
- 2024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专题讲座课件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务》研学旅行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幼儿园小班语言大老鼠找小老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