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言语实践观照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地研究论文.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类号:_ 密 级:_ : 300 单位代码:_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学 号:_ 姓 名:_ 专 业 名 称:_ 学 院:_ 指 导 教 师:_ 论文提交日期:2014 年 6 月 1 日 王敏 公开 1 1 6 4 6 1111041007 g632 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教育学院 宁 波 大 学 宁 波 大 学 言 语 实 践 观 照 下 的 初 中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设 计 研 究 言 语 实 践 观 照 下 的 初 中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设 计 研 究 王 敏 王 敏 冯铁山 教授 万方数据 分类号: g632 密 级:_ : 300 单位代码:_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学 号:_ 姓 名:_ 专 业 名 称:_ 学 院:_ 指 导 教 师:_ 论文提交日期:2014 年 6 月 1 日 王敏 公开 1 1 6 4 6 1111041007 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教育学院 冯铁山 教授 万方数据 a thesis submitted to ningbo university for the masters degree the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practice candidate: wang min supervisors:professor feng tieshan faculty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zhejiang p.r.china june 1,2014 万方数据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宁波 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 意。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签名:_ 日期: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波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签名:_ 导师签名:_ 日期:_ 万方数据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比例,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 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更是阅读能力的形成及 发展的本体。本课题试图将语文阅读教学和语文言语实践相结合,意在用言语 实践的本体观念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旨在探讨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评述国内外对言 语实践本体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言语实践观照下的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 研究现状;界定核心概念。 第二章为本论文的调研及问题呈现部分。本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 言语实践的本体观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设计 各个环节(目标制定、内容挖掘、过程安排、评价实施)的实际情况。第二部 分是在实证基础上,厘析出以下五方面问题:言语实践的语用要求缺失;设计 环节的自主意识淡薄;设计视角的师本位倾向;教学评价维度片面单一;教学 评价实施模式单一。第三部分是在把握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从 本质上看,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言语实践本体观念淡薄、 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以师为本的传统惯性延续。 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本论文从语言哲学(本体层)、学习心理 学(规律层)、语文阅读学(本质层)和系统科学(方法论)四个层面来论证 阅读教学言语实践本体观的合理性。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学理探析部分。分别从大纲及课标的规定精神、学生学 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初中阅读教学的规律三个层面进行论证,力图寻找及证明依 据言语实践本体观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第五章是本研究的实践探索部分。在探寻了言语实践本体对语文阅读教学 设计的可观照性基础上,进行实际的设计实践及课堂实践。即通过研读、观摩 成功案例,依照言语实践的理念要求制定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执教实践,提出在言语实践观照下的阅读教学目标制定、内容挖掘、过程安排 及评价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言语实践;阅读教学设计 万方数据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ii the study o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practice in junior school abstract the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however, developping the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need to rely on the chinese practice. this research plan combining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and chinese language practice and guiding the reading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practice.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that explore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com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language practice ontologydomestic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design of chinese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define the core concept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part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 problem presentation. the first part is to mast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t all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e second part is clearing out the following five problems: lack of pragmaticlanguage practice requirements; design aspects of the independentconsciousness;design view of teacher centered tendency; teachingevaluation dimension one-sided singl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a single on the empirical basis. the third part is reserch the source of a careful study of this problem based on clear the problems.in essence, above problems issue from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peech practice noumenon consciousness, the profound effect of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inertial continuation of teacher- centered traditional .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is article, this part is to demonstrate the rationality of language practice ontology separately from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ontology layer),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law), chinese reading(essential layer) and system science (methodology).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theory analysis part, this part tries to find and prove the feasibility on the basis of language practice ontology concept to guid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design separately from thespirit of syllabus and curriculum , the law of students learn the language and reading teach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to argument.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last part of this research. the last part is the actual design practice and classroom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designing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万方数据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depend on language practice. this study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reading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language practice view on the basis of observing the successful cases and personal design practi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chinese of junior school,language practice,reading teaching design 万方数据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iv 目 录 引 言 . - 1 - 1 绪论 . - 3 - 1.1 研究目的 . - 3 - 1.2 研究意义 . - 3 - 1.3 文献综述 . - 3 - 1.3.1 言语实践本体的探寻 . - 3 - 1.3.2 基于言语实践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 - 6 - 1.4 概念界定 . - 10 - 1.4.1 言语 . - 10 - 1.4.2 言语实践 . - 12 - 1.4.3 基于言语实践理论的阅读教学设计内涵与价值取向 . - 13 -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和问题探析 . - 16 - 2.1 调查准备. - 16 - 2.1.1 调查目的的确定 . - 16 - 2.1.2 调查方法的制定 . - 16 - 2.1.3 调查对象的选择 . - 16 - 2.1.4 研究资料的收回 . - 17 - 2.2 问题呈现. - 17 - 2.2.1 言语实践的语用要求缺失 . - 17 - 2.2.2 设计环节的自主意识淡薄 . - 18 - 2.2.3 设计视角的师本位倾向 . - 19 - 2.2.4 教学评价维度片面单一 . - 20 - 2.2.5 教学评价实施模式单一 . - 21 - 2.3 问题归因. - 22 - 2.3.1 言语实践本体观念淡薄 . - 22 - 2.3.2 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 . - 23 - 万方数据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2.3.3 以师为本传统惯性延续 . - 23 - 3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 - 25 - 3.1 语言哲学的“语言是存在的家”的理论 . - 25 - 3.1.1 语言是存在之家 . - 25 - 3.1.2 语言哲学视野的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本体观审视 . - 26 - 3.2 学习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 . - 27 - 3.2.1 建构主义教育观 . - 27 - 3.2.2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建构主义观 . - 27 - 3.2.3 建构主义视野的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本体观审视 . - 28 - 3.3 语文阅读学的“言意转换”理论 . - 29 - 3.3.1 语文阅读教学的言意转换本质 . - 29 - 3.3.2 言语转换理论视野的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本体观审视 . - 29 - 3.4 系统科学的“要素协同”理论 . - 30 - 3.4.1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协同网络 . - 30 - 3.4.2 系统科学视野的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本体观审视 . - 32 - 4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学理分析 . - 34 - 4.1 符合大纲、课标规定精神 . - 34 - 4.1.1 符合课标语文实践性本质观念的精神 . - 34 - 4.1.2 符合课标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 . - 35 - 4.2 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 - 35 - 4.2.1 符合汉语学习言形意圆融会通的规律 . - 36 - 4.2.2 符合汉语学习的习学规律 . - 37 - 4.2.3 符合汉语学习的“学知用”相辅相成规律. - 38 - 4.3 符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 . - 39 - 4.3.1 符合视域融合规律 . - 39 - 4.3.2 符合自读自悟规律 . - 40 - 4.3.3 符合言意互推互进规律 . - 40 - 5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 - 43 - 万方数据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vi 5.1 言语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 . - 43 - 5.1.1 案例透析以人教版八年级故宫博物院 为例 . - 43 - 5.1.2 言语实践教学目标制定的实施建议 . - 44 - 5.2 言语实践教学内容的挖掘 . - 45 - 5.2.1 案例透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为例. - 46 - 5.2.2 言语实践教学内容挖掘的实施建议 . - 47 - 5.3 言语实践教学过程的安排 . - 49 - 5.3.1 案例透析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 为例. - 49 - 5.3.2 言语实践教学过程安排的实施建议 . - 52 - 5.4 言语实践教学评价的实施 . - 54 - 5.4.1 案例透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台阶为例 . - 55 - 5.4.2 言语实践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 - 56 - 6 总结与反思 . - 58 - 6.1 研究结论. - 58 - 6.2 研究不足. - 58 - 参考文献 . - 59 - 附录 a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 . - 63 - 在 学 研 究 成 果 . - 65 - 致 谢 . - 66 - 万方数据 宁波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 1 - 引引 言言 随着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理念逐渐深 入人心,推动了人们语文教学观念的变化和教学理念的革新,促进语文课程建 设和教学的发展转向。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 下,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综合性、教学的实践性等理念仍然停留在观念层 面,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尚未得到彻底的清除或改造,教师们仍固守应试教育 阵地,遵循着以考试为指向、以考点为内容、以频考 1为手段、以成绩为评定标 准的路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观念的错位必然导致教学行为的异化。从语文教学目标看,以提高应试分 数为指向,生搬硬套三维目标的制定标准,常常透露出大而空的飘虚和生拉硬 拽的拼凑感;从语文教学内容上看,注重语文知识的讲授、训练和识记,强调 课文情意梳理的规训化、条理化与模式化;从语文教学方法看,教师满堂灌、 满堂问成为教学的常态,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压抑沉闷的课堂环境,满堂问 的教学方式虽然体现了热闹积极的课堂氛围,但实质上是教师放弃指导,学生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虽然活泼但仍停留在已有认知水平,难以越升。 从语文教学评价看,过程性评价停留在好坏的是非判断和死板的道德规训,终 结性评价以考试为唯一方式,分数即学生一切水平的说明。 另外,从语文教材方面看,当今文选型的语文教材采取的仍然是主题单元 的编排体例,以课文为主体,按照或文体、或内容、或知识、或能力等维度标 准进行组团构建单元,各篇文章在主题单元中扮演例子的角色。这样的主题单 元编排方式有利于语文教师对主题方向的把握。但是被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最 初并不是为教材专门准备的,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心情感体验的圆融表达,不 会因为迁就课文单元主题而淡化其他方面丰富的内涵,这样就要求师生在教学 过程中对课文进行多次加工,在加工把握的过程中,单元主题的提示就成了指 导方向的灯塔,避免了教师随意教、学生随便学的弊病,当然这是理想的应然 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不能忽略一个事实,虽然各篇文章发挥的是例子 作用,但每篇文章自成体系,同一单元的文章相互没有必然联系,导致在实际 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把精力都投放在围绕每篇课文的内容分析、知识梳理和 技能训练之上,本质上还是在遵循文章学倡导的的学习规律,忽视了语文课的 1 郭思乐.生本教育:最大限度地依靠生命自然突破东方考试文化圈的一种思路和实践j.课程 教材 教法,2006,(3):5. 万方数据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 2 - 言语生成性,导致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无法真正纳入体系来 落实。 透过以上现象,问题的实质其实是对语文本体认识的错位,语文的“义理 教学本体”和“知识教学本体”仍支配现今许多地方的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 为,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尤其是对中考毕业班的影响最甚。语文的言语 本体、语文教学的言语实践本体理念仍被忽视,导致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求的 “综合性”、“实践性”落成空话,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真正提高,造就出许 多“高分低能”的“优秀生”。从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设计是 抽象的教学理念向具体的教学操作转化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理解语文教 学本体观念且融汇贯通地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既是提高语文阅 读教学质效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导引语文教师规范教学行为的根本途径。本 人选取“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为题,力图从理论和 实践上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进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万方数据 宁波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 3 -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首先,通过言语实践本体论的多维度论证,凸显其合理性,以期获得初中 语文教师的认可,从理论层面引起他们对语文教学本体观念的关注,并且能够 有意识的纠正自己错位的语文教学本体认识。 其次,通过研究,依据言语实践教学本体理念,遵循学生言语生成规律, 制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操作指导建议,以便尝试者能秉承言语实践的本体 观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1.2 研究意义 首先,在思想态度层面,通过对语文教学言语实践本体论的合理性及可行 性考证,以及教师从学理上对语文阅读教学言语实践本体理念的认可和接受的 考察,助其端正语文教学本体论认识,有意识的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其次,在实践层面,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及问题 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阅读教学设计可行的改进方案,来获得一线教师对体现 言语生成规律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认可和信任,争取在一线语文阅读教学中 尝试实践运用,有效改善愿意借鉴本文研究结果的初中一线语文教师的阅读教 学实效。 1.3 文献综述 1.3.1 言语实践本体的探寻 对本体问题的追问,也就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探讨,在语文教育界中 自古有之。什么是语文,秉承什么样的理念来进行语文教育是语文界专家学者 和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探讨、明晰的。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领 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了详实的相关研究,这也为我们正确认 识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本体做了前期铺垫。本绪论将主要从语言学、词源学 以及心理学三个维度来阐述与分析。 1.3.1.1 从语言学的分析来看 致力于明晰自己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界的许多研究者对其做出了深入的分 析,明确阐述了语言、言语及各不同的研究领域。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为语言而 非言语,并最终确立了语言学界的语言-言语分立学说。在西方,早在 19 世纪 中期,德国语言学家威廉 冯 洪堡特(w.humbodt)就认为可以把语言活动分 为两个方面:言语和语言, 并且提出了至今广为人知的名言:有限手段的无限 万方数据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 4 - 使用。20 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德南 德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对“语言”及“言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及梳理,意在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是“语言”而非“言语”。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明确的解释说: “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 2德国语言 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致力于对“存在”问题的探究,其 对语言的认识也建立在存在论基础之上,提出话语理论。他认为“话语是人们 借助语词符号进行的赋义活动” 3,具有强烈的“体验性、 境遇展示 性、动作性等特征” 4。可见,索绪尔和海德格尔对语言的认识从根源上 就不同:索绪尔从认识论出发,而海德格尔从存在论出发。苏联学者米.米.巴 赫金(m.m. bakhtin)主张对话主义,视动态的言语为其对话理论的研究对 象,可见巴赫金也认为语言和言语从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这里的“话语”从 属于言语领域,体现个人的主体意识 5。同样我国语言学家也多采取语言-言语 相互分离的观点,如王希杰把语言比作语言世界中的潜在物,是需要等待组合 呈现的,而言语才是显性的经验的事实 6。这证明王希杰对语言和言语的认识与 西方语言学家相一致。类似的论述,举不胜举,这样,言语就从语言学的研究 对象中被划分出来并跟语言对立,属于动态的运用语言的行为活动及结果。 依据“语言-言语分立”说审视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它们虽然独立于作者 而存在,但它们是作者情感的表达,思想的交流,均属于作者个人的言语创造 活动。因此,这些文章作为作者个人的言语作品理应属于言语的范围,而不单 是语言的领域。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师生在课堂并不是对这些言语作品进行语 言分析,而是凭借它们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各项表达交流能力。我国 学者李维鼎、李海林等人也批判当前的语文课偏向教授语言、视语文教材为语 法书籍的现状,认为语文教科书是作为言语作品而存在的,是语言和思想的统 一、文字和情感的融合,语文课应以言语为中心。我们以往满堂灌的讲授语文 知识、秉承“八字宪法”来进行语文教学则是在知识本体观下进行的,这样的 本体观、教学方式是符合语言学领域要求的,但不符合新课标规定的培养学生 语文能力的要求,不符合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的品性和言语作品的实质。所以, 从语言学的角度,语文即言语,语文教学即言语实践的本体观是我们站在前人 2 索绪尔著,高明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5. 3 任华东.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8:47. 4 任华东.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8.48. 5 箫净宇 李尚德.从哲学角度论“话语”巴赫金语言哲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2,(5):135-136. 6 王希杰.语言本质的在认识j.云梦学刊,1994,(4):8 万方数据 宁波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 5 - 肩膀上明晰出来的。 1.3.1.2 从词源角度的追溯看 俗话说,名正则言顺,任何事物都需要从词源学上进行探究,语文学科也 不例外。语文学科的“语文”这一名称,有一个曲折的变更过程。清政府颁布 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意味着我国语文课程从政府规定的层 面正式分科设立,癸卯学制作为我国首个由政府制定并且实际推行的学制把语 文课程命名为“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但由于当时语文学科教授的内容 已经远远超出“文字”、“文学”的范围,因而实际的语文教育使用着多种名 称,而使用最多的是“国文”一名。民国政府建立之后,社会各领域都在进行 改革,在此时的教育改革中,语文课程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称谓实 现统和,被一并命名为“国文”。但随着人们对语文课程探索与认识的发展, 逐渐认识到“国文”一名的局限性。“国文”中的“文”实指文言文,在名称 上排除了白话文及口语,这违背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 的推动下,语文学科内容进行了巨大的变更,此背景推动了语文课程名称的进 一步修订,形成了“国语”、“国文”两个名称的共存。直到新中国成立之 后,语文课程的名称才由“国语”、“国文”统一变更为“语文”,但这并不 表示“语文”一名被最终认可,反而更为众说纷纭。在当时的学术界关于“语 文”这一课程名称出现了多种论说,如“语言文章” 说、 “语言文学” 说等 等,但这诸种说法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于是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多次 对语文课程的名称进行了阐述。叶圣陶解释“语文”的本意为:“平常说的话 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7这不仅是对语文的正名,也包含着对 语文能力的培养要求。叶圣陶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确曾强调 说:“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 8 “语文”一名的变更过程,向我们呈现的不仅是名称与教学内容趋于一 致,而且反映了社会发展要求及人才需求。追溯语文名称的长久发展变化,我 们知道语文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知识,解读文章作品的课程,而是要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而在强调人才培养的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 要培养具有较强表达交流能力及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才。能力及素养是学生在语 文实践活动中潜移暗化形成的,这就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形态必须发生转变,由 7 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8 7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9. 万方数据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 6 - 教师的讲读分析变为学生真正的依靠自我,让自己的言语能力生发于言语实践 活动中,对言语作品的理解融汇于言语实践行为中,这一语文教学理念彰显的 正是言语实践的本体观。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言语实践本体观念是语文 课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遵循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必然结果。 1.3.1.3 从心理机制的描述看 语言学家致力于语言和言语的对立研究,并将语言视为语言学的研究对 象,而言语则被从语言学领域中排除,归属到心理学研究范畴。尽管学者们对 语文的本质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对言语的心理机制做了深入的探究和描 述,并致力于探讨语言的施为性及生活意义,彰显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有利 于我们认清语文教学的本真。李维鼎将语文教学解释为言意互转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尤其强调“生活”的作用,这其实是强调语文的实用性, 学语文就是学理解、学表达,学以致“用”。英国语言学家约翰.兰肖.奥斯汀 (john langshaw austin)则更进一步提出“言语行为”概念,认为人们说话就 是在行事。强调言语的施为意义,言语不仅“致用”,而且本身就是“用”的 体现。李海林则认为语文即言语交际,提出了关于言语的“心理-言语”理论模 式和操作模式,言语表达是为了言语接受,没有言语接受,即没有听和读的需 要,也就不会产生说和写的行为,它们实质上是为了交际活动的需要。由此可 见,以上学者对言语机制的剖析都首先默认了一个活动前提,即言语的表达和 接受都是为满足“用”的目的,同时又都强调需要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 的言语能力,这一切都向我们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活动实践本真。 1.3.2 基于言语实践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在言语实践本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平台使用协议规定内容
- 向诚信低头1500字15篇
- 公务员保密知识培训心得
- 音响设备采购风险控制分析报告
- 旅游平台移动端用户体验分析报告
- 2025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城市道路拓宽改造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城市规划研究
- 体育表演康复医学技术发展动态分析报告
- 2025年智能家居系统互联互通标准与产业推进创新模式深度研究报告
- 防蚊培训课件
- 北方民族大学《高等数学Ⅱ》2025-2026学年期末试卷(A卷)
- 2025年医院血透室人员培训工作计划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必做题(附答案)
- 国企返聘人员管理办法
- 2025年高考真题-政治(云南卷) 含答案
- 2025年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药品注册培训课件
- 2025电力现代供应链与仓储管理
- 2025年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尿毒症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