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5卷 第 2期 vol?25 no?2 钦? 州?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qinzhou university 2010年 4月? apr ?, 2010? ? ?收稿日期 2009- 12- 20 ? ?作者简介 李若晖 ( 1972- ), 男, 湖南长沙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 ?詹剑峰先生称之为 道物不二!, 见其所著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第 233 249页。参看张 松如: 老子说解#, 济南: 齐鲁书社, 1998年版, 第 127 128页。 试论先秦道家思想 李 若 晖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 上海 200433) ? ?摘? 要 ? 道家指的是以老子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作为中国第一位哲学家, 老子对后世具有 深远的影响, 而其思想的核心即 道!。老子思想, 有其独特的方法论, 即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有无相生!,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哲学方法是一种负的方法。老聃、 柏矩、 阳子居、 关尹、 列御寇、 杨朱等是老子的 主要的弟子。杨朱是从老子到庄子思想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庄子是道家的另一重要学派。其维系了老聃 的正统。庄子思想即是以人生哲学为中心的。其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 庄子 内篇 逍遥游篇#、 齐物论# 中。庄子后学, 可分为述庄派、 无君派、 黄老派三大派。述庄派以继承阐发庄子思想为宗旨。无君派对庄子思 想有重要的改造。黄老派的思想特点与庄子也相去较远。 ? ?关键词 ? 道家; 道家思想; 老子; 庄子 ? ?中图分类号 g127?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8314( 2010) 02- 0049- 06 ? 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 数千年来, 始终与居于 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 相互对立, 相互补充, 共同 汇成中华思想文化的主流。道家思想迥异于儒家 阐发的 内圣外王!的政治哲学, 而以 道法自然! 的自然哲学为框架, 培育中华民族的智者气象, 发 展博大精深的智慧之思, 探讨宇宙之本源、 生命之 奥秘、 人生之真谛。坚持特立独行之品格, 常以异 端面貌出现。其玄思宇宙, 洞见本根, 具有犀利的 批判锋芒, 在中国思想史上独具特色。 一、老子的思想 ? 所谓%道家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可名于 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可名为大。 !万物遵循道 的运演而运动, 但道自身却并不干预万物的运动。 不但道依自己的本性而存在, 万物也各依自己的 本性而存在( ( 这就是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 法道, 道法自然。 !由此, 老子取消了殷代以来至 高无上的人格神。 ? 另一方面, 道也是真实的存在者 ?。老子认 为: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可 见, 道是有象有物的, 但却难以为感官所察觉, 更 难以用语言表述: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 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 钦州学院学报 第 25卷 ? ? ?以下参看汤一介: 昔不至今#,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第 93 101页。 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道常无 名!;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于是, 老子否定了 认识的可能性, 并由此建立了他的政治哲学。 ?2?柔论 ? 只有关于道的知识才是真知, 但道不可知, 因此所有的知识都是虚假的: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智慧出, 有大伪!, 因此必须 绝圣弃智!、 绝学无忧!。因此, 道即是虚, 智 即是愚: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 而愈出!, 虽智大迷!。虚谦与无知才是道的显 现: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 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 欲 先民, 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处 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 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要安于现状, 知足常 乐: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祸莫大 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古知足之足, 常足 矣!。弃绝欲望, 更加必要: 见素抱朴, 少私寡 欲!。老子由此勾勒了自己的理想国: 小国寡 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使 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 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不 相往来。 !既是顺应自然, 则人对于外物显现为 柔弱: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 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 柔弱处上。 !表现在行为上, 即 无为!: 道常无 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 为 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为 而无不为。 !淮南子 原道篇#对于 无为而无 不为!的解释是: 所谓无为者, 不先物为也; 所 谓无不为者, 因物之所为也。 !在现在的人中最 能做到 无为!的, 莫过于婴儿: 含德之厚, 比于 赤子。毒虫不螫, 猛兽不据, 攫鸟不搏。骨弱筋 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和而朘作, 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口夏, 和之至也。 !因此, 人们都应 复归于婴儿!。 ?3?方法论 ? 老子思想, 有其独特的方法论, 即 有物混 成, 先天地生!, 有无相生 !, 道常无为而无不 为!?。 ?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作为一种方法看, 是 逆推法!, 即由天地万物的存在而向上逆推以求 其本原。在老子#中讲宇宙本原的地方, 大都是 用这种方法。除了第 25章 有物混成, 先天地 生!之外, 其他有如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第 40章 ); 又如: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夫物芸 芸, 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第 16 章 )。老子用这种追根溯源的逆推法, 是要从相 反的方面探求天地万物存在的原因和根据。这样 推理的公式是: 有甲的存在, 必有有甲存在的原 因, 这是由果推因。 ? ? 有无相生!这个命题, 表明了老子在概念之 间寻求对应关系的哲学方法。最为典型的为第 2 章: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也。 !这种在概念之间寻 找对应关系的方法, 是老子用来建立哲学体系的 重要方法。从 有!找对应的 无!, 这在理论思维 上、 在哲学方法上,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这意 味着, 老子要求人们通过感觉经验去寻找超越感 觉经验; 从时空中的存在去寻找超时空的存在。 这种在概念之间找对应关系的方法, 说明老子不 仅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矛盾性, 而且看到了事物之 间的矛盾性的互相转化。为了防止转化的实现, 老子认为最好先使事物处于转化的相对应的方 面, 所以他说: 知其雄, 守其雌。知其荣, 守 其辱! (第 28章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肯 定 负!的方面以便保存 正!的方面, 或者说是对 否定的肯定才能达到对肯定的肯定。因之老子在 找寻概念的对应关系中包含着对 否定!意义的 深刻认识。 ? ? 总的来说, 老子的哲学方法是一种负的方法: 其 任务不在于, 对于不可知者说些什么; 而仅仅 在于, 对于不可知是不可知这个事实, 说些什么。 谁若知道了不可知是不可知, 谁就总算对于它有 所知。 ! 2 ? ?4 ? 老子弟子及后学 ?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 隐君子也。 ! 因此老子并不以聚徒设教为务, 也未游说诸侯, 这 导致老子自身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流传长期不为人 所知。但庄子#书中仍然记载了几位老子弟子, 使我们对于初期老学得以略知一二。 ? ?庄子 庚桑楚篇#: 老聃之役 (按: 役, 学 徒, 弟子 )有庚桑楚者, 偏得老聃之道, 以北居畏 垒之山。 !他 居三年, 畏垒大穰!, 畏垒之民认为 他是 圣人!, 欲奉以为君。 庚桑子闻之, 南面 而不释然!; 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并教导 50 第 2期 李若晖: 试论先秦道家思想 弟子说: 举贤则民相轧, 任知则民相盗。 大乱之本, 必生于尧舜之间, 其末存乎千世之 后。千世之后, 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庚桑 楚深得老学精华, 一方面在区域范围实践老子 思想, 一方面还聚徒传授老学, 这对于老学的传 播无疑有重要意义。 ? 另一个弟子柏矩则见于庄子 则阳#: 柏 矩学于老聃, 曰: %请之天下游。 财货 聚, 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 聚人之所争, 穷 困人之身使无休时!, 现在的统治者们, 匿为物 而过不识, 大为难而罪不敢, 重为任而罚不胜, 远 其途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 日出多伪, 士民安得不伪! 夫力不足则伪, 智不足则欺, 财不 足则盗。盗窃之行, 于谁责而可乎?!这就把老子 正言若反!的思想外化为现实批判。 ? 第三个是 庄子 寓言篇#的阳子居。阳子 居见老子, 曰: 向者弟子欲请夫子, 夫子行不闲, 是以不敢。今闲矣, 请问其过。 !老子曰: 而睢睢 盱盱, 而谁与居? 大白若辱, 盛德若不足。 !阳子 居蹙然变容曰: 敬闻命矣! ! ? 据庄子#书, 问学于老聃者也有三人。一是 崔瞿。庄子 在宥篇#: 崔瞿问于老聃曰: %不 治天下, 安藏人心? 墨氏兼爱, 是无父也。 !其尽心上篇#又说: 杨子取为我, 拔一毛以利天下, 不为也。 !这 为 我!, 吕氏春秋 不二篇#则谓之 贵己!, 淮 南子 氾论篇#说得更明白: 全性保真, 不以物 累形, 杨子 之所立也, 而孟子非之。 ! 全性 保 真!, 无疑是早期道家的根本思想, 与老子#思 想有着继承关系, 更开启了此后的庄子思想。 由此可见, 杨朱是先秦道教从老子到庄子思想 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二、庄子及其后学 ?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者, 蒙人也, 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 与梁惠王、 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其著书 十余万言, 大抵率寓言也。 !汉代学者一般认为庄 子为宋人, 如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唐司马贞 索隐#引刘向 别录#云: 宋之蒙人也。 ! 汉 书 艺文志#班固自注: 名周, 宋人。 !淮南子 修务篇#汉高诱注: 庄子名周, 宋蒙县人。 ! ? ? 郭沫若曾说: 庄子这一派或许可以称为纯 粹的道家吧? 没有庄子出现, 道家思想尽管在齐 国的稷下学宫受着温暖的保育, 然而已经向别的 方面分化了: 宋钘、 尹文一派发展而为名家, 田骈、 慎到一派发展而为法家, 关尹一派发展而为术家。 道家本身如果没有庄子出现, 可能是已经归于消 灭了, 然而就因为有他的出现, 他从稷下三派吸收 他们的精华, 而维系了老聃的正统, 从此便与儒、 墨两家鼎足而三了。在庄周自己并没有存心以 %道家 总是 以自己的意见为是, 以别人的观点为非即 故有 儒墨之是非, 以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 ! ? 既然每一个人的 言!都是根据自己有限的 立场, 那么人们若这样各按自己的片面观点辩论, 即便能争出个胜负来, 实质上也无法决定哪一面 真是真非。 ? 要达到对于道的体悟, 就必须超越有限, 从一 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 庄子把这叫作 照之于 天!: ?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 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 自知则知 之。故曰: 彼出于是, 是亦因彼。彼是, 方生 之说也。虽然,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方可方 不可, 方不可方可; 因是因非, 因非因是。是 以圣人不由, 而照之于天, 亦因是也。是亦彼 也, 彼亦是也。 明!就是 照之于天!。 是!和 彼!在其是非对 立中, 像一个循环无尽的圆, 但从道的观点看事物 的人, 就好像是站在圆心上, 他理解在圆环上运动 着的一切, 但自己却不参加这些运动。之所以如 此, 就是因为他已经超越有限, 从更高处看事物。 ? ? 从道的立场来看, 物与物之间的区别都是一 种从有限立场所得的所谓知识。齐物论#说: ? ? 道行之而成, 物谓之而然。恶乎然? 然 于然。恶乎不然? 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 然, 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 无物不可。故为 是举莛与楹, 历与西施, 恢恑憰怪, 道通为一。 其分也, 成也; 其成也, 毁也。凡物无成与毁, 复通为一。 万物无论如何歧异, 都是由道而生。所以从道的 观点来看, 万物虽不同, 可是都是道的显现, 即 通为一!。因此, 每一具体之物都不过是道的一 种显现, 又如大海之于每一朵浪花。于是, 每一具 体之物也就无所谓成, 也无所谓毁。此即 庄 子 内篇 大宗师#之 孰能以无为首, 以生为 脊, 以死为尻, 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 吾与之友 矣。 !如果一定要强求, 则犹如 今之大冶铸金, 金 踊跃曰: %我必且为镆铘 莫寿 乎殇子, 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 与我为一。 也只有体悟到这一点的人, 才能够 不知悦生, 不 知恶死!, 于是 哀乐不能入!, 最终超脱于世间 的一切尘俗。这一境界, 即 堕肢体, 黜聪明, 离 形去知, 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当达到了这一境 界时, 就能成为至人, 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能 热, 河汉而不能寒, 疾雷破山、 飘风震海而不能惊。 若然者, 乘云气, 骑日月, 而游乎四海之外。 ! ? ?3 ? 庄子后学 ? ? 庄子后学, 可分为述庄派、 无君派、 黄老派三 大派 ?。 ? ? 述庄派以继承阐发庄子思想为宗旨。他们明 确提出了以道为万物 本根!, 庄子 外篇 知 北游#: 52 第 2期 李若晖: 试论先秦道家思想 ?合 彼神明至精, 与彼百化, 物已死生 方圆, 莫知其根也, 扁然而万物自古已固存。 六合为巨, 未离其内; 秋毫为小, 待之成体。 天下莫不沈浮, 终身不故; 阴阳四时运行, 各 得其序。惽然若亡而存, 油然不行而神, 万物 畜而不知: 此之谓本根。 万物百般变化, 有死有生, 有方有圆, 但它们却都 不知道自己之所以如此的根据。实则这根据就是 道。道的作用是 若亡而存!, 不可感也不可知 的, 因而万物虽有其根而不自知。 ? 道显现于人则为性: 道者, 德之钦也; 生者, 德之光也; 性者, 生之质也。性之动, 谓之为; 为之 伪, 谓之失! ( 庄子 杂篇 庚桑楚#)。可见, 性 是人生而具有的禀赋, 是人的本然状态。如果改 变这本性, 就会产生人为, 人为会产生虚伪, 虚伪 就是道的丧失。只有至人能保持这种本性醇和不 散。庄子 外篇 达生#中的至人 将处乎不淫 之度, 而藏乎无端之纪, 游乎万物之所终始, 壹其 性, 养其气, 合其德, 以通乎物之所造!。 物之所 造!即道。至人能保养其本性, 是其不离、 不散、 不失。与此相反, 今人之治其形, 理其心, 多有 似封人之所谓, 遁其天, 离其性, 灭其情, 亡其 神。 !但圣人也非有意保全其天性。庄子 杂篇 则阳#: 圣人达绸缪, 周尽一体矣, 而不知其 然, 性也。 !圣人玄通万物, 周遍一体, 都出于自然 之性, 是不知其然而然的。因而述庄派之论性于 其他诸子不同, 既不是孟子的 性善!, 也不是荀 子的 性恶!, 更不是告子的 无善无恶!。述庄派 的人性是超于善恶之上的。这一观点也为古代道 家的人性论奠定了基础。 ? 无君派对庄子思想有重要的改造。本来, 庄 子对于现实社会也有着激烈的批判, 但那只是最 终逃于无何有之乡的理由。无君派则不同, 他们 激烈地抨击现实社会, 锋芒所及, 当时及历代统治 者, 无不在其横扫之列。庄子 外篇 胠篋#: ?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 鸡狗之音相闻, 网罟 之所布, 耒耨之所刺, 方二千余里。阖四境之 内, 所以立宗庙社稷, 治邑屋州闾乡曲者, 何 尝不法圣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其君而盗 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并与其圣知之法 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之名, 而身处尧舜 之安, 小国不敢非, 大国不敢诛, 十二世有齐 国。 庄子 杂篇 盗跖篇#也说: 小盗者拘, 大盗者 为诸侯。诸侯之门, 义士存焉。 !在现实社会中, 强权就是一切, 有了它, 不但可以窃国, 而且还可 以把仁义道德、 真理正义也一起窃走。那么, 是不 是天下有像尧舜那样的明君就好了呢? 不是! 盗跖篇#就把矛头直指历代圣君: ? ? 世之所高, 莫若黄帝, 黄帝尚不能全德, 而战涿鹿之野, 流血百里。尧不慈, 舜不孝, 禹偏枯, 汤放其主, 武王伐纣, 文王拘羑里。 此六子者, 世之所高也, 孰论之, 皆以利惑其 真而强反其情性, 其形乃甚可羞也。 即使退而言之, 古圣王并无败德, 是否就天下之人 皆可全其性了呢? 不是! 庄子 外篇 在宥#: ? ? 昔尧之治天下也, 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 性, 是不恬也; 桀之治天下也, 使天下瘁瘁焉 人苦其性, 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 非德也。 非德也而可长久者, 天下无之。 ? ? 贤君的楷模是尧, 而暴君的典型是桀, 但他们 治天下, 无论是苦之还是乐之, 都破坏了人恬愉无 知的自然本性, 因而也就没有高下之分。从这个 角度来看, 所谓圣贤和盗贼也就没有什么区别。 庄子 内篇 骈拇#: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 盗 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 所死不同, 其于残生 伤性, 均也( 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 !只 有无知无欲, 才能达到所谓 至德之世!。庄 子 外篇 马蹄#: 夫至德之世, 同与禽兽居, 族 与万物并, 恶乎知君子小人哉! 同乎无知, 其德不 离; 同乎无欲, 是谓素朴; 素朴而民性得矣。 !没有 人与物的区别, 没有贵与贱的等级, 人的社会就是 物的自然, 只有在这样的世界中, 才能达到 至 德!, 人才能保有自我的天性。 ? ? 黄老派是庄子后学中年代较晚的一派, 其思 想特点与庄子也相去较远。黄老派站在道家立场 上, 吸收容纳了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学说, 兼及道 德、 仁义、 法术, 从而形成了庄子学派中比较重视 统治术的一个支派; 这一派明确阐发了君无为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未来五年新形势下混凝土工程行业顺势崛起战略制定与实施分析研究报告
- 未来五年高压负荷开关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与商业创新机遇分析研究报告
- 未来五年PBT长丝行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分析研究报告
- 未来五年低合金钢筋钢(钢坯)行业直播电商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社区运营人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幼儿园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方案
- 钢结构安装质量控制技术方案
- 教学评估体系优化方案
- 城市排水系统自动化改造方案
- 加强黄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和保护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年度得到 · 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4-2025)
- 小学一年级10以内加法口算卡片直接打印A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电站土地租赁合同3篇
- 《水产品加工车间设计标准》
- GB/T 17145-2024废矿物油回收与再生利用导则
- 《阿茨海默病的护理》课件
- 4.1.2 河流地貌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 放疗皮肤护理健康宣教
- 【9上英YL】芜湖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 (2024年版)重庆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 配偶财产赠与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