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设计.doc_第1页
道岔设计.doc_第2页
道岔设计.doc_第3页
道岔设计.doc_第4页
道岔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铁路轨道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直线尖轨直线辙叉5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平面布置设计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专业名称:铁道工程学生姓名:邓凯文学 号:1208120807指导教师:向俊 2015年9月 第一部分 设计内容与计算1、 工程背景及本设计意义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加快高铁建设已成为解决此瓶颈的主要途径。高速铁路的优点是载客量非常高。倘若旅程非以大城市中心为出发及目的地,使用高速铁路加上转乘的时间可能只跟驾驶汽车相仿,但高速铁路毋须自行驾车,较为舒适。另外,虽然高速铁路的速度比不上飞机,但在距离稍短的旅程(650公里以下),高速铁路因为无需到通常较远的机场登机,也不需要值机、行李托运和安检,故仍较省时。由于高速铁路的班次安排可较为频密,其总载客量亦远高于民航。高铁所能承安的旅客运输能力非常强大。目前各国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时间4分钟及其以下(日本可达3分钟)的要求,扣除维修时间4小时,则每天可开行的旅客列车约为280对;如每列车平均乘坐800人,年均单向输送能力将达到82000万人;如果采用双联列车或改用双层客车,载客高达1.65亿人。4车道高速公路客运专线,单向每小时可通过小轿车1250辆,全天工作20h,可通过25000辆。如大轿车占20%,每平均乘坐40人;小轿车占80%,每车乘坐2人,年均单向输送能力为8760万人。航空运输主要受机场容量限制,如一条专用跑道的年起降能力为12万架次,采用大型客机的单向输送能力只能达到1500万1800万人。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高速铁路问世35年以来,日、德、法三国共运送了50亿人次旅客。除德国1998年6月3日的ice884高速列车行驶在改建线上发生事故以及2011年7月23日中国甬温铁路事故外,各国高速铁路都未发生过重大行车事故,也没有因事故而引起人员伤亡。这是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所罕见的。几个主要高速铁路国家,一天要发出上千对的高速列车,即使计入德国发生的事故,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也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因此,高速铁路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与此成对比的是,据统计,全世界由于公路交通伤亡事故每年约死亡25万30万人;1994年全球民用航空交通中有47架飞机坠毁,1385人丧生,死亡人数比前一年增加25%,比过去10年的平均数高出20%。每10亿人公里的平均死亡数高达140人。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9.1万千米,居世界第二位;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8358千米,居世界第一位。到2012年低,高铁建成通车合计13000千米以上。随着中国高铁的发展,“四纵四横”铁路快客通道和六大城际快客系统的实现,高速铁路网预计将在2012年和2013年形成网络效应,这将对现有交通运输格局产生较大影响。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和投入运营,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可靠运力保证;有利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提供质量更高、更丰富的客运服务,满足旅客不同层次的需求;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可以发挥节约土地、能源以及安全性等比较优势,降低全社会的运输成本,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铁路现代化进程,带动中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进一步加快中国铁路客运高速化的进程。在亚洲(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主要体现在:一是修建高速铁路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都有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并按照规划逐步实施;二是修建高速铁路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更广层面的共识,特别是修建高速铁路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土地使用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以及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道岔是把一条轨道分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轨道,使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往另一条线路的基本设置。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道岔号码使用辙叉号来表示的,叉心两边工作边的交角,称之为辙叉角,辙叉角的余切值称之为辙叉号数。常用的道岔分为单开道岔,对称道岔,复式交分道岔和交叉度线。道岔是特殊的轨道设备,不仅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而且使用寿命也比其他设备短,现场的养护维修工作量大。我国最常用的单开道岔,其主线为直线,侧线由主线向左或向右岔出,也称左开道岔和右开道岔,其数量占各类道岔总数的90%以上。由于道岔具有数量多、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低、 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 与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它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线路的连接、交叉、连接与交叉的组合。常用的线路连接有各种类型的单式道岔和复式道岔;交叉有直交叉和菱形交叉;连接与交叉的组合有交分道岔和交叉渡线等。道岔是个大家族,最常见的是普通单开道岔。它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三个单元组成。转辙器包括基本轨、尖轨和转辙机械。当机车车辆要从a股道转入b股道时,操纵转辙机械使尖轨移动位置,尖轨1密贴基本轨1,尖轨2脱离基本轨2,这样就开通了b股道,关闭了a股道,机车车辆进入连接部分沿着导曲线轨过渡到辙叉和护轨单元。这个单元包括固定辙叉心、翼轨及护轨,作用是保护车轮安全通过两股轨线的交叉之处。大家可能已经发现,车轮在通过辙叉时,从两根翼轨的最窄处到辙叉心的最尖端之间有一段空隙,这就是道岔的有害空间。车轮通过此处时,有可能因走错辙叉槽而引起脱轨。设置护轨的目的也就在此,它要强制引导车轮的运行方向。尽管如此,这个有害空间存在限制了列车通过道岔的速度,对开行高速列车十分不利。解决道岔有害空间的根本之道,当然是消灭有害空间。既然普通道岔做不到,就必须研制特殊道岔活动心轨道岔。活动心轨最主要的特点是辙叉心轨可以板动。当我们要开通某一方向股道时,活动心轨的辙叉心轨就与开通方向一致的翼轨密贴,与另一翼轨分开,这样一来,普通道岔的有害空间就不存在了。实践证明,消灭了道岔有害空间,行车更加平稳,过岔速度限制较小,因而特别适合运量大,需要开行高速列车的线路使用。单开道岔按钢轨类型分类,有60,50,43/ m 钢轨单开道岔。单开道岔按道岔号码分类,有6,7,9,12,18,24,30,38号等,其中6,7号单开道岔仅用于厂矿企业内部铁路或驼峰下,其他各号则适用于铁路正线和站线,并以9 号及12号最为常用,在侧线通过高速列车的地段,则需铺设18号、24号等大号码道岔。道岔号码n按其所用辙叉角的余切计,即cot。按道岔平面形式分类,主要有直线尖轨直线辙叉单开道岔、曲线尖轨直线辙叉单开道岔、曲线尖轨曲线辙叉单开道岔等。按转辙器结构形式分类,有普通钢轨断面和特种钢轨断面的单开道岔、间隔铁式和可弯式单开道岔。按辙叉结构形式单开道岔的分类,有固定型和可动心轨型单开道岔。单开道岔按叉枕类型分类,有木岔枕道岔和混凝土岔枕道岔。2、 本设计方法及步骤1. 确定转辙器主要尺寸2. 确定辙叉和护轨几何尺寸3. 选择导曲线半径4. 计算道岔主要几何尺寸5. 导曲线支距计算6. 配轨计算7. 配置岔枕8. 绘制道岔总平面布置图三、设计计算确定转辙器的几何尺寸: 1、计算尖轨长度尖轨转辙角:现已知跟端支距则计算尖轨长 可采用标准长度钢轨的二分之一,实取尖轨长 调整后的转辙角2.计算尖轨尖端的前部基本长度q已知q统一采用2646 mm3. 计算基本轨后端长度 基本轨取一个标准轨长 l=12.5m 所以有: 二、确定辙叉及护轨的几何尺寸:1. 确定趾距和跟距根据设计资料可知:直线辙叉,n=9,辙叉角=62025,结构形式为钢轨组合式,辙叉趾n=1533mm,辙叉跟距m=2050mm。根据前端长求得趾距根据后端长求得跟距2. 计算护轨工作边长度展延长度lg根据轨道工程课本133页的计算方法,首先有a、 对于固定辙叉咽喉轮缘槽t1应该满足考虑到道岔轨距允许的最大误差3mm,及车轮对车轴弯曲导致内侧距减少2mm,可得,取t1=68mm终端轮缘槽t3应该保证等同于辙叉咽喉轮缘槽的通过条件,即有b、 查照间隔d1及d2,根据课本134页计算方法 d1需满足 d2需满足 c、护轨中间平直段轮缘槽,根据课本134页计算方法 结合已知资料:护轨冲击角g=1 20,c=0300 mm,取c=0mm 可求出=检算开口段末端处距接头的距离: 所以满足困难条件下的要求3、 计算翼轨工作边延展长度lw=x1+x2+x3+x4+x5=lw算出后,亦需检算翼轨跟端与辙叉跟端间距离d,要求:dlp/23、 选择导曲线半径:由课本第140页计算方法可得后插入直线段最短不得小于辙叉趾距n加上夹板长的一半即因圆曲线半径须取为10m整数倍,故取 即r=180m所以满足要求检算选用的导曲线半径能否满足动能损失要求:根据课本147页公式计算可得所以曲线半径满足要求4、 计算道岔主要几何尺寸:根据总布置图几何关系与140页公式,道岔理论全长道岔实际全长确定道岔后长确定道岔前长5、 配轨计算 根据课本142公式4-31进行8根钢轨的配轨计算 (查课本129页表格可得)50轨的轨头宽度可由课本第九页表格查到为70mm (查课本129页表格可得) (查课本129页表格可得)其中尖轨跟端轨距可由课本131页表查到,9号道岔的sh=1439mm (查课本129页表格可得)6、 导曲线支距计算由课本132至133页公式计算结果x0=0 y0=yg=144 终点处有计算结果见下表00.023040.99973014420000.034110.999420.0003120040000.045170.998980.0007528060000.056230.998420.0013238380000.067300.997730.00200505100000.078370.996920.00281652120000.089440.995990.00374820140000.100500.994940.0048010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