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词风格及景物意蕴的美学研究.docx_第1页
黄庭坚词风格及景物意蕴的美学研究.docx_第2页
黄庭坚词风格及景物意蕴的美学研究.docx_第3页
黄庭坚词风格及景物意蕴的美学研究.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年第 1 期o,1,15九江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ournal of iujiang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dition)( 总第 176 期)( sum 176)黄庭坚词风格及景物意蕴的美学研究赖雪芳(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5)摘要:学界对黄庭坚词的研究,历来偏重于语言雅俗并存方面,然而,对黄庭坚词的研究 依然有较大的空间,尤其是黄庭坚词中景物与美学关联有待进一步探索。山谷词风格具有 多样性:有的风格豪迈,有的清新秀丽,有的典雅隽永,有的新趣奇崛。本文试图发掘山谷词 中的美学意蕴,还对词中茶与黄花意象展开探析。关键词:黄庭坚词风格景物意蕴美学韵味中图分类号: 7. 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3 _ 458(15)1 _ 36 _(4)黄庭坚词方面的研究主要词的风貌、意境及 语言的雅俗并存方面。周裕锴的 试论黄庭坚词 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其词内容广泛和风格多样, 康瑾娟的 黄庭坚的词研究 研究了黄庭坚词题 材类型、雅俗并存等方面,黄宝华的 论黄庭坚 词 探讨黄庭坚词雅俗并存关系。但黄庭坚词的 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空间,尤其是将西方美学理论 与黄庭坚词中景物结合研究,仍然具有相应的新 颖度。笔者主要从山谷词的风格、词中的景物意 蕴、词中的美学等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一、透视影响山谷词风的因素北宋年间,黄庭坚出生于江西修水上游的分 宁县双井村。在赣西北,幕阜山横亘于鄂赣边界, 与南面的九岭山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两条平行 的屏障,修水在其间流贯而过,注入鄱阳湖。分 宁县当时属于江南西路洪州,双井村在县西二十 里,因修水有二井而得名,其地产茶,亦名双井, 这种茶曾被欧阳修推为“ 草茶第一”1。黄 庭坚 在词中有关于修水的记载“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 翠光交映虚亭。”生长在山清水秀、树木葱郁的 环境中,灵山修水孕育了一代文学宗师和书法大 家黄庭坚。黄庭坚乡人说:“ 黄庭坚所著诗书勃奥,乃得自山林秀气。”生 长在这样的江南环境 下,或多或少会影响其词中关于景物描写的韵味, 甚至对其词风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黄庭坚的父亲对其词的影响,主要从其父亲 的人生品格和父亲诗文的风格来分析。黄庭坚的 父亲黄庶,虽一生仕宦不达,但父亲的为人的守 正不阿,持议不挠的品德对黄庭坚的影响较大。 黄庶公诗,有 伐檀集 传世,崇尚杜甫、韩愈, 清高脱俗中时露奇崛之态,父亲的这些特色后来 也为黄庭坚所传承。庭坚从小聪慧,父亲去世后,清寒的家境变 得更加困顿艰难。从此,跟着舅父李公择读书, 他受舅父的影响不仅在才学上,还有道德人品的 熏陶。在 别集 卷十,他称舅父:“ 内行冰清 玉洁,视金珠如粪土,未始凝滞于一物。” 跟随舅 父游学淮南,庭坚十五岁时,李公择正监涟水军 转般仓,涟水军属淮南东路。这时的黄庭坚仍不 脱放任豪纵的习气,这些在词里均有体现。二、黄庭坚词的风格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今存 山谷词,完整 的词有 18 余首,数量多于秦观,略可与柳永、 周邦彦相当。“ 黄庭坚词中有两种风格颇异的作基金项目:云南民族大学校级课题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编号 1459 ) 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14 _ 1 _ 9作者简介:赖雪芳(1989 _ ),女,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13 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至魏晋南 北朝文学。品。一为描写男女风情的,多写狎妓、艳遇和离 思、别恨。另一类是个人言志抒怀的作品。”3( 一) 风格豪迈黄庭坚的词风格多样,豪迈也是其词的风格 之一。有 念奴娇:“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 眉新绿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老子平生,江南江 北,最 爱 临 风 曲。 孙 郎 微 笑, 坐 来 声 喷 霜 竹。”词中洋溢着豪放气概、乐观情绪。 贺 圣朝:“ 脱霜披茜初登第,名高得意。樱桃荣宴 玉墀游,领群仙行缀。佳人何事轻相戏,道得之 何济?君家声誉古无双,且均平居二。”此词写初 次登第时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心 情,词的风格是豪迈奔放的。 鼓笛慢“ 千骑风 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平坡驻马,虚弦落 雁,思临虏帐。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 虚弦落雁和封侯万 里” 都是满怀壮志的词,也是豪情与洒脱之词。 黄庭坚的词有表达人生理想的词,呈现出慷慨悲 凉的气 息, 在悲凉中带有一种豪迈和遒 劲。 像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一漏天, 屋居终日似乘船风流犹拍古人肩。” 将慷慨激 昂、悲壮苍凉的感情注入词中。( 二) 清新秀丽和朴实质朴山谷词中词汇丰富,有传统的典雅之词,有 大量的方言俗语,黄庭坚把它们糅合在一起,创 造出山谷词独有的风格,兼具清新秀丽与朴实质 朴之风格。如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 路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 能解,因风飞过蔷薇。”4通过寻觅春的踪迹,来 抒写伤春意绪,再加上黄鹂的声音本来就婉转动 听,所以更凸显词的清新、自然。像 西江月 用惠洪韵:“ 细细风清憾竹,迟迟日暖开花。香 帏深卧 醉 人 家, 媚 语 娇 声 娅 姹。” 词 中 景 物 竹、 花、香帏都是比较清秀的景物意象,媚语都是比 较柔和清丽的听觉描写。 清平乐饮宴“ 采莲 一曲清歌,急檀催卷金荷。醉里香飘睡鸭,更惊 罗袜凌波。” 这是一首典型的江南采莲词,早晨采 莲唱的歌是清新的,清香的荷花味,睡着的鸭子 都能闻到,清丽的歌声使平静的水面上,都荡起 了涟漪。 卜算子:“ 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於恨。禁止不得泪, 忍管不 得 闷。 天 上 人 间 有 底 愁, 向 个 里、 都 谙 尽。” 词中“ 管不解、“ 忍管”、“ 个里” 等都是民 间俗词,使用民间俗词,使要表达的更为朴实真 挚。 河传:“ 心情老懒。对歌对舞,犹是当时 眼。巧笑倩妆,近我衰容华鬓 思量好个当年 见好杀人,天不管。” 这首词用比较亲切的语 言将心情抒写出,语言通俗易懂,这也是其词风 质朴的体现。 望江东 写到“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 将暮。” 书信是古代生活中普通的交流媒介,用通 俗简单的字句,将无人传信这件事表达出,实质 写自己思念故乡之感,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对故乡 的质朴之情,实算得上山谷作词的独特风格。 好 事近汤词 是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口语命名的。 黄庭坚的词雅俗并存,词中善于用口语、俗语。 如 归田乐引 江城子 好女儿,这些通俗 词中,有许多写的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三) 典雅隽永清人黄了翁评道:“ 一往深秀,吐属隽雅绝 伦。”“ 在文学观方面,黄庭坚常常宣扬温柔敦 厚的诗学观。”5虽然这种文学观在很大程度上是 带有避祸而自我抑制的因素,但这种文学观大概 也会影响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的 词论在对 北宋词人所作的论评中则说:黄即尚故实,而多 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6 减字木兰 花登巫山县楼作 写到“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 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巫山古县, 老杜淹留情始见。拨闷题诗,千古神交世不知。 云阳台下,更值清明风雨夜。知道愁辛,果是当 时作赋人。” 历来写宋玉台、巫山、云阳台的诗人 颇多,如唐沈佺期 巫山高 云:“ 为问阳台客, 应知入梦人。” 山谷在此处,运用宋玉台、巫山 台、云阳台相关典故,委婉将愁绪表达出,看到 这些典故,感想颇多,留在读者心中的韵味是久 远的,是隽永的,愁绪将一直萦绕在读者心中。 南歌子:“ 诗有渊明语,歌舞子夜声。” 语 言雅丽,韵味隽永。其雅词如 满庭芳 北苑 龙团,还有被近代俞陛灵评为:“ 清婉有致” 的 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婉而有韵,丽而 能雅的 南歌子( 槐绿低窗暗) 等雅词。( 四) 新趣奇崛38赖雪芳:黄庭坚词风格及景物意蕴的美学研究 减字木兰花中秋无雨:“ 醉送月衔西岭 去。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前年江外。儿 女传杯 兄 弟 会。 此 夜 登 楼。 小谢清吟慰白 头。” “ 衔” 字形象生动有趣,使整个画面活起来了,有 了一种活跃的生命感。 更漏子:体妖娆,鬟婀娜,玉甲银筝照座。危 柱促,曲声残,王孙带笑看。休休休,莫莫莫,愁拨个丝中索。了 了了,玄玄玄,山僧无碗禅。 这首词以三叠字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是奇蕴呈现朴质轻快、平易恬退,情境构思不沾不脱、 灵动飞扬,表现手法不言其妙、其妙自现。除此之外, 满庭芳 咏茶:“ 北苑春风, 方圭圆璧,纤纤棒,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这首词 是咏茶词,却通篇不见一个茶字,翻转于名物之 中,从侧面将茶刻画出来,上片写贡茶之贵,联 想巧妙,纤纤玉手,研茶沏水。下片写邀朋呼伴 集茶盛会。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韵事,说明品茶 的雅之所在。 满庭芳咏茶 写茶叶“ 生动传特的,读起来趣味至极,全词的跳跃性大。上阕神,更具审美意趣。”8山谷词集 中写茶的名写美人的体态妖娆,发式婀娜,还有玉甲,但接 着没有写美妙的琴声,而是写琴声很急促的结束, 王孙还在看着美女和古琴笑。黄庭坚诗中的奇崛 峻峭的手法在词中同样有所体现。下阕以三叠字 开头,急促的将愁绪传达出,最终用“ 了了了, 玄玄玄”,写出无奈之苦,将口语般的词语用在词 中,这也是山谷词独有的一绝。山谷历经坎坷磨难,颇多郁愤之慨,为抒发 胸中的不平,其词在语言上奇崛跌宕的特征。 醉 落魄:“ 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 休休 莫。”7“ 陶 陶 兀 兀 争名争利休休莫 。” 这种奇突不平的语势,正是为抒发不平的 胸臆。山谷打破传统词的一些范式,造成其词的 别致,在审美感受上新鲜奇崛。三、透视黄庭坚词中景物意象的意蕴黄庭坚词涉及内容丰富,词题材多样,记游、 写景、 怀 古、 赠 答、 送 别、 说 理、 谈 禅、 咏 物、 男女恋情等都有,确实是“ 无一不可人,无事不 可言。” 黄庭坚词中有许多景物描写,有写梅花、 雪花、杏花、桃李、竹、松、黄花等。( 一) 茶景物意蕴黄庭坚的咏物词 中以咏茶词较为著 名, 如 品令茶词 篇。词的审美意趣,往往是在静默 观察中慢慢咀嚼领略得来的。而要使读者咀嚼领 略词的审美意趣,便要求词人创造出能够吸引人、 打动人的审美情境。黄庭坚词 品令茶词 上 阕介绍茶,下阕写品茶的雅趣。 阮郎归 写到 “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胯斗圆 方,研膏入焙香。” 抒写采茶到烘焙茶的过程。黄 庭坚的咏茶诗词抒写尽管不是热情奔放、词采绚 丽,但却能独辟蹊径,脱去一切庸常语句,其意篇还有 念奴娇茶 阮郎归茶 西江月 茶 等。( 二) 黄花景物意象山谷词中黄花意象描写颇多,黄花有两种含 义:一直娇嫩的女性,如黄花闺女;二是指黄菊, 即指黄花的一种。历来关于菊花的诗词颇多,如 陶渊明的 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 列。” 白居易的 咏菊“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 初开晓更清。” 元稹的 菊花 “ 不是花中偏爱 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而写黄花的诗词有李清照 的 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 和 醉花阴“ 人 比黄花瘦”。宋代的文人尤爱写黄 花,宋代李清 照、辛弃 疾、 陆 游、 陈 与 义、 陈 师 道、 晏 几 道、 刘克庄、吴文英、朱敦儒、叶梦德、蒋捷、吕本 中、刘辰翁、张孝祥等人都写过黄花的意象,元 代元好问的 朝中措“ 黄花日日重阳”。清代纳 兰性德的 浣溪 沙 写 到“ 黄花时节碧云 天”。 古代写黄花的文人很多,各朝各代均有,宋代尤 其热衷于黄花意象,黄庭坚作为宋代的著名文人 之一,黄花在其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据笔者梳 理统计,黄庭坚 18 余首词中,有近十首词中写 到黄花意象。 南乡子 写到“ 落帽晚风回,又报黄花一 番开。黄菊满东篱,与客携壶上翠微,已是有花 兼有酒。”秋天是黄花开的季节,这金黄色的秋 季,与友人一边喝黄花酒一边赏黄花,惬意极了。 黄庭坚的 鹧鸪天 写到“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 生莫放酒杯干。紫菊黄花风露寒,平沙戏马雨声 干。”黄菊即黄花可以抵抗住秋的寒霜,依然挺 立开放。 重九“ 黄花当户,已觉秋容暮。云梦 南州逢笑语,心在歌边舞处。” 黄花是秋季的象征。 更漏子“ 紫萸黄菊繁华处,对风庭月露。 愁来即便去寻芳,更作甚、悲秋赋。” 点绛唇 “ 浊酒黄花,画檐十日无秋燕。梦中相见,起作南 柯观。” 故人喜欢边赏黄花边喝菊花酒,黄花意蕴 着闲情雅致,意蕴着时节,意蕴着秋的悲凉。除 外,还有 鹧鸪天 的“ 黄花白发相牵挽”、 清 平乐 的“ 黄花当户”、 减字木兰花 的“ 白发 黄花帽” 等都是关于黄花意象的抒写。四、黄庭坚词中的美学韵味探究黑格尔在 美学 第一卷中曾说过:“ 在艺 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 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9山谷在这首 望江 东 中,词开篇写“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 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展 现出一片朦胧的艺术境界,表达主人公对远方亲 人的思念。既反映了客体的真实和美,又表现了 主体的情思意绪。黄庭坚把离愁别绪写得细腻, 采用遐想中的意识的流动,表现人物的热烈的思 念和失落感。 文心雕龙宗经 篇说:“ 故文能 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 不杂,三则事信而部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 体约而不 芜, 六则文丽而不 淫。”1易 中 天 在 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 说:“ 六义实质上体现 了审美理想的六条标准。以今观之,它是文学创 作和文学批评的真善美原则。”11黄庭坚的词情感 真挚,直率地将情感表达出 来, 如 拔 掉 子 “ 归去来,归去来,携手旧山归去来。” 很清晰的 将归乡之情呼之出来,这种情感是真切的,是美 好的。山谷词的刻画表现出深刻的美学韵味。他精 于绘画鉴赏,有很高的绘画美学素养,对绘画和 书法都要求有“ 韵”。这种理论对词创作会产生一 定的影响。像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天涯也 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 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1全词通过梅花,把天涯、垂老与少年、 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比较,表现出对当局者横加的政治迫害的不满。黄庭坚词善于描摹逼真 的形貌,通过形象的画面传达出生动的气息。首 先栩栩如生的表现出人物形貌,进而展现出他的 精神气质,精神气质通过形象外化,这些均是真 善美的呈现。黄庭坚词的风格及景物的美学意蕴,它作为 文化瑰宝,其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值得后人品味、 挖掘、探讨的远不止这些。参考文献:1黄宝华. 黄庭坚评传 m. 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8. 6.马兴荣,祝振玉校注. 山谷词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3孙望,常国武. 宋代文学史 m. 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 ,6. 348.4傅德岷,卢晋. 品宋词 m. 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1. 49.5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393.6马兴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