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视域下的医患法律关系属性.docx_第1页
法理学视域下的医患法律关系属性.docx_第2页
法理学视域下的医患法律关系属性.docx_第3页
法理学视域下的医患法律关系属性.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法学医学与申学2013年3月第34卷第3a期总第4 72期法理学视域下的医患法律关系属性-*朱翠微摘要: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说,医患法律关系应该属于独立的医事法调整的对象,属于社会法法域。这一判断既有其理论依 据又颇具实践价值:它能为订立独立的医事法提供理论基础,为运用多元化机制解决医疗纠纷提供理论支点,为构建和谐 医患关系提供视角转换,即从“医一患”二维视角转换为“国一医一患一社”四维视角。 关键词:医患法律关系,社会法,医事法中图分类号:r一05。d9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3)03007504attributes of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risprudence zhu cuiweischoolof marxis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risprudence,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belongs to an independent medical law in the scope of social lawthis viewpoint has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value:it can provide us a theoretical basis to make an independent medical law-and a theoretical fulcrum to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mechanism to re solve medical disputes。as well as a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which is changed from the“doctorpatient”two dimen sional perspectives to the“countrydoctorpatientsociety”four 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to establish 3 harmoniou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key w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ociallaw。medicallaw1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医患法律关系的属性和法律适用直接决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医患纠纷日渐增多, 了医疗纠纷的归责和赔偿原则,也决定了医疗纠纷的处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层面的因理模式,可以说医患法律关系性质之争其实是法律适用 素都有其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医患之间出现纠纷之争,其实质是责任分配方式之争,是利益保护方式之 后,解决路径不畅,在救济层面出现无力的状况,这不得争,是风险承担方式之争。因此,医患法律关系的属性 不引起法律界人士的深思。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如何妥善地为医患法律关系定性是 1987年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妥善处理医患纠纷的核心,这也是以追求社会公正为目是我国第一部处理医疗事故的专门法规。这个行政法标的法律所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了医患法 规虽说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适用中也导致律关系的属性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医患法律关 了很多难题。鉴于办法的种种问题,2002年国务院 系,以期为解决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法 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 学理论上的探索和尝试。 例旨在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以期营造平等、友善2关于医患法律关系属性的论争 的医患关系。然而,条例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 目前,我国学界对医患关系的属性大体有如下五种条例颁布至今,医疗纠纷没有缓和的趋势,反而愈演 认识:(1)医患法律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这也是最 愈烈。条例施行后,不但旧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 为主流的一种观点;(2)医患法律关系是一种经济(消 决,鉴定机制、赔偿标准及其免责条款等问题又浮出水 费)法律关系;(3)医患法律关系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 面。另外,由于条例的出现,形成了民法通则与条 (4)医患法律关系属于一种社会法律关系;(5)医患法律例的适用之争。可以说,现行法律对医患关系的调整 关系既不是一种横向的民事法律关系也不是一种纵向 不足以应付解决日益激化的医患冲突,而随着最高人民 的行政法律关系,而是一种斜向的法律关系。 法院几项司法解释的出台,理论界也展开了有关医患法民事法律关系说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 律关系性质的争论,并于2000年后逐渐达到高潮。都是主流观点。此种观点认为,医患关系具有一般合同的特征,主要在于:其一,医患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其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医患关系意思表示的一致性;其三,权利义务对等性。*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基本业务费项目“作为基本人权的健康权该类合同当然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不能由此否认其合及其实现”,项目编号:2011qy043medicine and philosophy。mar 2013。vol 34no 3a,total no 472万方数据鲨堡兰堡塑工塑匡星鎏堡差墨墨壁二二鲞墨塑医学与哲学201 3年3月第34卷第3a期总第4 72期同法律关系的性质,而应视为其作为医疗服务的特殊行 义国家广泛流行的法律体系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法律 业性质所决定。另外,当前司法实践中处理医患纠纷的 体系是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法律部门而形成 法律依据主要是民事法律。的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其中,部门法是指同类 经济(消费)法律关系说也可称之为消费权益说。法律规范的总称,而关于它的划分标准问题则是学界争 持该观点的学者主要有王学峰1、陈祥健和詹云燕心、 议较大的问题,主要观点有如下几种:(1)单一标准论 董文军j、林秀芹和刘淑芬。划等。他们认为,自然人在(调整对象论);(2)双重标准论(调整对象+调整方法);患病期间求医问药并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属于生活消(3)多重标准论(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其它)。 费。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护作上述理论也许可以解释一些法律部门的划分,但是 为弱者的个体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给予消费者安全权、其本身有不可克服的缺陷。首先,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 知情权、赔偿权、组团权等最基本的权利,而患方拥有的 时适用多重标准不符合逻辑学中的“同一次划分的标准 基本权利与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是一致的,可见其符合 必须统一”的规则,在逻辑上犯了“多标准交叉划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而从法律适错误。其次,既然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都是法律部门划 用的效果上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比民法通则、分的标准,那么两者是什么样的关系?两个标准是缺一条例更适于保护患者利益。不可还是择一即可?最后,由于调整对象比较抽象、模 持行政法律关系说的胡晓翔墨3认为,国家主体医疗糊,调整方法比较具体、清晰,在实践中,如果把两个标 卫生事业中的医方,是实际负责兑现向全民提供基本医准结合,第一个标准容易被第二个标准吸收和异化,从 疗保障的政府行为的职能部门,这就使得医患关系中必而使得调整对象说反而依附于调整方法说。最后这一 有一方为行政主体,有别于一般的民事合同和经济合同理论便引申为“要形成一个法律部门,此种社会关系的 关系。他还从宪法的规定和行政合同的特点两方面出质必须达到需要特种法律调整方法的程度”。这样,双 发,论证医患关系与行政合同关系大体上是相符的,但标准说便沦为实质上的调整方法一标准说。在这种背 也有其特殊性。景下,我国的一些学者近年来开始反思,批评部门法划张赞宁卟1则从医学科学与医疗行为的本质特征人 分的标准,甚至质疑部门法划分的必要性。 手,揭示出医患关系并不具备民事法律关系所必须具备基于此,笔者赞同用“主客观二标准说”8理论来对 的主体平等、双方自愿及等价有偿互惠互利三大特征中现行法律体系进行划分。所谓的客观方面,是指社会环 的任何一个特征,同时也不存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境业已造就出某种特殊的客观社会关系和相应的法律 的关系。因此,他首次提出了医事法既不调整横向的民关系领域;所谓的主观方面,是指法学家对某类法律规 事法律关系,也不调整纵向的行政法律关系,而是调整 范及其与客观基础间的关系进行解释,以及法学界和社 斜向的医事法律关系的一门独立的法律体系的理论。会对某种解释的普遍认同。其中主观方面是主导性的,孔繁军71则认为,主流学说是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市 其影响因素有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思维方式、法律文 场化改革相一致的,是法学对医疗卫生经济改革的诠 化的背景和传统、社会关系的变迁和发展等,而在其中 释,但不是法学独立思考的结果,而从法学的角度看,生 起决定性的因素应是每一法律中所包含的目的和追求, 存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学应该高举人权大旗, 即价值目标。法律的产生是因为现实社会的需要,而这 为医疗改革提供法学的思维和视角。从人权的角度看, 需要与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寓于法律之中的法律 医患法律关系的性质主要体现为公民的生存权保障问 价值目标是法的精髓所在,它揭示了法的存在意义和存 题,属于社会法律关系范畴。在目的,相对于调整对象而言无疑是更本质、更深层的3对论争问题的前提批判及其解决东西。所以法的内在精神理应体现在部门法学的划分 仔细研究上述论争,可以看出,除了主流观点外,其 中。它几种学说是有着内在共同点的,表现在:首先,都看到 笔者认为,所有的法律都为了实现社会正义,但不 了主流观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无力,都把实践中的问 同法律部门实现正义的途径是不同的:私法主要追求的 题归结为医患法律关系的定位不准。其次,除了行政法 价值目标是经由对自由的保护而追求正义,公法主要追 律关系说外其他几种学说在宗旨、原则和理念上都没有 求的价值目标是经由对秩序的维护和对公权力的限制 本质上的差异。之所以产生看似不同的学说而且彼此 而实现正义,而社会法主要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经由对公 互不相容,其原因在于,他们所采纳的部门法学说本来 平的追求而实现正义。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私法就没 存在着缺陷。如若能把他们论争的前提性问题即部门 有实现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目标、公法就没有追求自由和 法理论厘清的话,这些纷争也许会得到一个较好的解 公平的价值目标,而社会法就不追求秩序和自由了,而 决。是从其各自的主旨上进行判断。我国现有的部门法理论是形成于苏联并在社会主按照此标准,笔者认为,我国法律体系应该按照其medicine and philosophy,mar 2013,vol 34。no 3a,total no 472万方数据鎏里兰堡堕工塑堡墨鎏堡差墨墨丝二鲞里塑医学与哲学2013年3月第34卷第3a期总第472期内在逻辑结构分为私法、公法和社会法三大法域,而每 义上使用,即指一种法学思潮或者理念凹。在第三种意 个法域下涵盖着各自独立但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 义上使用社会法,并且为了行文的方便做如下概括:社 按照这种新的法律体系结构,医患关系首先应该是属于 会法是保障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明确政府提供 医事法调整范畴,而医事法应该有其独立品格,是独立公共服务义务制度的一类法律领域。这样做的基本根 的法律部门(类似斜向法律关系说),属于社会法法域据在于:如果社会法仅在狭义或中义的范围内使用,我 (类似社会法律关系说)之下。我国的法律体系应是在们就没有必要用社会法的概念,直接使用具体的部门法 宪法统帅之下的三大法域,每个法域涵盖各自的部门名称,如社会保障法或劳动法即可,而在更广泛的意义 法,见图1。上把社会法看作一种思潮、一种理念更是意义不大。社 会法存在的价值恰恰是它能包含诸多无法涵盖于传统宪法(统帅1公法或传统私法领域内的法律,为社会权的具体实现提供法律依据,为法律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有效的 框架,为法律理念的贯彻提供现实载体,其意义深远。私法社会法公法而按此划分,医患法律关系属于社会法法域,并且在部门法层面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应属于独立的医事法所调民法、商法、婿姻1f经济法、社会保障法、1f埘法、行政法,诉i登法、法、国际法中私法l劳动法、医事法、教育ll军事法、国际法中公法整。这种定位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的价值。部分等j【怯公益事业法等j【郭分等首先,医患法律关系所关涉的是公民的健康权,健图1 我国法律体系不惹图康权属于社会权范畴,社会权作为最基本的人权,应该 通过总结对上文论争各种观点可见,除了民事法律得到独立的保护。关系说之外的几种观点在法律理念方面其实并没有本其次,笔者认为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 质的区别,其各种观点在关于法律体系的新的划分中都具有较强的正的外部效应,属于准公共产品。从经济效 属于社会法范畴:斜向法律关系说其实就是处于公法与 率的角度看,无论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都 私法之间的社会法的形象说法,只不过斜向法律关系说 会导致某些活动的过度或不足,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 的概括只道出了其形式,没有抽象出其实质;消费者权率,此时,政府的供给与财政的介入符合优化资源配置 益保护法本身属于经济法范畴,在更广义上来说也属于效率的要求。从理论上讲,准公共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 社会法领域,因此,消费法律关系说能在实践中大行其 供方式或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 道也是有着其自身的逻辑基础的;社会法律关系说在某 在实践中,对于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准公共产品的提 种意义上是最接近本质的说法,达到了一定的理论深 供方式的决定,一般取决于外部效应的大小。当外部效 度,但社会法律关系说的问题在于它还需要对其所提出 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产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因 的问题做出进一步深入的论证,例如它需要对其所提出此,政府要承担起那些具有明显正外部效应的民生项目 的社会法概念做出限定,它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社会法支出责任,比如对公民的基本医疗的投入。 的概念,究竟是把社会法作为一个法域还是把社会法作再次,之所以说社会连带思想是论证的医患法律关 为一个法律部门。需要指出的是,行政法律关系说虽然 系属于社会法的基础,是因为社会中必然存在强弱之 也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但把医疗机构等同于行政机构的 分,而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并非一成不变,社会没有理 观点还是显得较为突兀,因而实践中也较少有追随者。 由抛弃弱势群体;并且即使一个弱势群体消失了,另一 4理论基础及其实践价值 个弱势群体也会产生。社会对弱势群体同样存在依赖,在法律体系的这种新的划分方式中,社会法的出现 社会主体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 颇为引人注目。最早社会法是因为20世纪以来伴随着 相互发展的。任何一个群体如若脱离其他群体就无法 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以个人主义为本 独立存在。不同群体间只有进行有效的团结合作,才有 位的法律解决不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促使 可能实现自身价值并创造出一种超过各个群体简单相 大陆法系的法学家对此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的概念。在 加的社会“合力”,即社会整体效应;社会有机体的潜能 社会法的概念提出后,学者们对于社会法的内涵外延仍 才能得以充分的向正向意义上释放。如果一个社会中 然没有统一的看法,在国内外学者中社会法至少被使用 的不同群体存在过多的摩擦和冲突,社会机体的潜能便 于四种层面:其一,狭义的社会法,即指社会保障法。其 会被无端地耗费,社会本身迟早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 二,中义的社会法,即指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的总称,或 伤。因此,社会不同群体应通过团结合作获得“共赢”而 者还可以包含一些法律进来,但在实践中属于与民法等 不是“共损”。因而,医患之间最终在责任分配上所采取部门法同等位阶。其三,广义上使用,即与公法、私法相的风险社会化方式也是由此直接导出的。 并列,指独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第三法域。其四,泛最后,从程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演进是法律发展的medicine and philosophy。mar 2013vol 34no 3a。total no 472万方数据鎏堡堂塑堕工塑垦星鲨堡羞墨曼丝二二鲞墨塑医学与哲学2013年3月第34卷第3a期总第4 72期必然轨迹也是社会的最终要求。在医患法律关系层面 本性趋势下,医方势必会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寻求对自 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患方是天生的弱者,在身 身最佳的结果,我们也无需对此进行道德上的鞭挞。 体状况上处于最虚弱状态,且和医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状如果我们转换视角,转为国一医一患一社的四维视 况中,因此,完全用平等保护的方式势必会对患方不利。 角,问题就会简单许多。第一,国家作为保障公民生存 因而,为追求实质正义,在医患法律关系领域的权利保权和健康权的义务主体,要承担起提供保障公民健康权 护原则应是倾斜保护而非平等保护,这种貌似形式不正 所需的基本医疗设施、物品、人员、制度安排等。这样就 义的做法恰恰是为了追求实质的正义。 不会把保证公民基本医疗的义务推给医院,让医院不堪这样确认医患法律关系的属性也有着重大的实践 重负从而走向市场化的趋利道路,引发医患矛盾。第 意义。首先,这一论证为订立独立的医事法提供理论基二,在发生纠纷之后的责任承担上,要充分考虑到医事 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规范医疗行为提供一系列全 行业自身的特点,引入医疗风险社会责任险制度,适度 面、具体、明确而合理的标准和尺度,订立独立的医事分担由于医疗行业的风险性所导致的合理风险,改变由 法作为调整医事领域、医患关系的基本法。同时废止 医方或患方独自承担风险的境况,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行政性法规,使得对于医患法律 医患之间产生纠纷的可能,又在纠纷发生后提供了多元 关系的调整能做到统一、高效,并避免多部法律“同台竞 化的渠道供当事人选择,特别是社会力量作为中介进入 技”的尴尬。 医患之间,可以弱化医患之间的直接冲突。第三,在纠 其次,这一论证为用多元化机制解决医疗纠纷提供纷解决后的责任承担上,由当事人和社会分别承担医疗理论支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由各种性质、功风险。 能、程序和形式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构成的整体系参考文献统,在这种多元的系统中,各种制度或程序既有其独立i王学峰医患法律关系的定位j河南医学研究,2005,14(4):369371的运行空间,又能形成一种功能互补,以满足社会和当2 陈祥健,詹云燕医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