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江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doc_第1页
湖北省汉江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doc_第2页
湖北省汉江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doc_第3页
湖北省汉江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doc_第4页
湖北省汉江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汉江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简 本) 2 0 1 4 年年 8 月月 汉江雅口航运枢纽 工程 鸟瞰图 - i - 目 录 1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1 1.1 任务由来 .1 1.2 工程位置、开发任务及规模 .1 1.3 工程项目组成 .2 1.4 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 1.5 工程施工与布置 .5 1.6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概况 .8 2 环境现状环境现状.11 2.1 工程区环境现状 .11 2.2 环境敏感对象及保护目标 .14 2.3 区内主要环境问题 .14 3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19 3.1 工程环境合理性分析 .19 3.2 工程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21 3.3 工程施工期影响源 .23 3.4 工程运行期影响源 .25 3.5 工程运行期影响源 .27 4 主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29 4.1 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29 4.2 工程带来的其它主要影响 .31 5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43 - ii - 5.1 水环境保护措施 .43 5.2 鱼类保护措施 .45 5.3 陆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49 5.4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52 5.5 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 .53 5.6 水土保持方案 .55 5.7 环境监测 .59 5.8 环境保护投资及经济损益分析 .61 6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65 6.1 公众参与过程 .65 6.2 公众意见结果统计 .65 6.3 公众意见反馈与处理 .67 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70 7.1 总体结论 .70 7.2 建议及要求 .70 - 1 -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任务由来 根据 2011 年 11 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汉江雅口 航电枢纽建设业主的请示的回复意见”的批示意见,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专班 启动了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前期研究工作。 为加快雅口航运枢纽前期筹建工作,做好筹建期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根 据环境保护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环发200513 号文),2012 年 8 月,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管理局委托中国水电顾 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南院”)承担了雅口航运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中南院组织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多次实地踏勘,对工 程影响区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开展了 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在独立或与相关科研院所单位合作完成各项专题和专项 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完成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 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是根据报告书(咨询稿)进行编制,简述了雅口航运枢纽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结论。 1.2 工程位置、开发任务及规模 工程名称:雅口航运枢纽 工程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雅口航运枢纽位于汉江中游襄阳钟祥河段,其坝址位于襄阳宜城 市下游 15.7km 处流水镇雅口村,上距襄阳市区约 80km。是汉江干流湖北省内梯级 开发中的第 6 级,上距丹江口水利枢纽 203km,下距河口 446km。 开发任务: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灌溉、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 工程等别:根据渠化工程枢纽总体设计规范(jts182-1-2009)和防洪标准 (gb50201-94),航道等级级,设计通航船舶吨级 1000t,水库总库容在 101.0 亿 m3,相应枢纽工程等别为二等,规模为大(2)型。枢纽主要建筑物由船闸、电站厂房、 泄水闸和挡水坝等组成,鱼道为次要建筑物。依据枢纽等级划分标准,永久性水工 建筑物级别主要建筑物为 2 级,次要建筑物为 3 级,临时建筑物为 4 级。 工程规模:将库区 52.67km 航道由现状的级提高到级,船闸通航船舶 - 2 - 1000t。汉江雅口航运枢纽正常蓄水位 55.22m,相应库容 5.41 亿 m3,装机容量 75.6mw,多年平均发电量 3.24 亿 kwh。工程总投资 32.09 亿元,单位千瓦投资为 42624 元/kw。 工程主要特性表见附表 1。 1.3 工程项目组成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由永久工程、临时工程、移民安置工程(包括库区防护等专项 工程)等 3 部分组成,其中永久工程包括泄水闸、挡水建筑物、电站厂房、过鱼设施、 通航建筑物等组成,临时工程包括导流工程、施工辅助工程 2 部分,其具体组成如 表 1.3 所示。 表 1.3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项目组成表 工程项目工程组成 船闸 由上下引航道、上下闸首、闸室和导航墙组成,总长 452.5m,船闸级别为级,设计代表船队1000t级双排双列 1顶4驳船队;闸室有效尺寸:180233.5m(长宽门槛水 深)。 泄水闸 泄水闸布置于主河床及滩地上,左接电站右接船闸,共布 置40孔,闸孔净宽14m,坝轴线方向溢流前缘总长度 684m,采用开敞式闸室,宽顶堰平底板方案。 电站厂房 厂房坝段内安装7台贯流式灯泡式发电机组,单机容量 10.8mw,总装机容量75.6mw,水轮机转轮直径7.06m。厂 区建筑物主要包括发电厂房和升压站两大部分。发电厂房 包括进水渠及进水口平台、7个机组段、安装场、副厂房、 尾水渠及尾水出口平台等建筑物。 土石坝 挡水建筑物采用碾压式土石坝结构,根据枢纽的布置方案, 由右岸土石坝、左岸土石坝及连接段组成,总长1322.5m, 其中右岸土石坝510m、连接段(船闸与泄水闸间)149m以及 左岸土石坝663.5m。土石坝采用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坝 顶高程为59.0m,坝顶宽度为8m。 枢纽 建筑物 鱼道 采用横隔板式槽式鱼道,主进口布置在电站厂房尾水渠左 侧,并与布置在电站尾水平台上集鱼系统相连。鱼道总长 度为495m,坡度1/90,鱼道净宽2.0m。 坝顶交通桥 坝顶交通桥由跨船闸、跨泄水闸及电站等几部分组成,桥 梁总长度1087m,其中跨船闸段380m,跨泄水闸及电站段 707 m。桥梁主跨为变截面箱梁,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 心板结构。 航标工程 该河段全线布设一类电气化助航标志。新建航标共78座, 其中:示位航标(含小型灯塔)16座,侧面标58座,鸣笛标2 座,界限标2座。 库区堤防加固见移民工程。 永久 工程 配套 工程 枢纽管理区 布置在汉江右岸、坝轴线上游,紧靠枢纽。枢纽管理区占 地 7.5hm2,建筑面积 12500m2。 临时 工程 导流工程采用三期导流 一期修建左岸导流明渠及纵向围堰,由右侧主河床导流; 二期围右岸土坝、船闸、泄水闸及厂房,由左岸明渠过流; 三期左岸土坝施工,由已完建右岸泄水闸泄流,右岸船闸 - 3 - 工程项目工程组成 通航。 施工辅助企业 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工厂(金属结构拼 装厂、综合加工厂、汽车停放保养厂等)、施工仓库、供水、 供电及通讯系统及其他。 生活办公区 施工生活区与办公区布置分左右岸布置,左岸为主营地, 利用部分民房,另修建部分生活办公房 场内交通工程 进场道路 0.5km、施工便道 8.55km 及码头 2 处,临时施工 便道中 5.9km 计入大坝施工区及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新 增临时施工便道 2.650km 土石料场土料场 1 个,雅口土料场 施工辅助 工程 弃渣场 弃渣场共设 3 处,其一为沿汉江左堤上游外滩堆弃,其二 为沿汉江右堤上游外滩堆弃,其三为莺河河口左岸汉江外 滩。 生产安置 库区淹没的均为两岸堤防以内的河滩地,基本为当地居民 收入的补充来源,建设征地生产安置人口为 22426 人,其 中:水库影响区 22323 人,枢纽工程建设区 93 人 移民安置 搬迁安置 建设征地搬迁安置总人口为 1729 人,推算至规划水平年 2018 年,搬迁安置总人口为 1805 人,全部位于枢纽工程水 库区内,农村移民房屋搬迁采用集中建房、分散建房二种 方式 堤防加固 堤身加高培厚、堤防渗漏处理、护坡加固 3 种类型,其中 两岸汉江大堤护坡长度为 39km 库区堤防 浸没处理 浸没处理初拟开挖明沟排渍方案,其中右岸浸没影响范围 拟开挖横向支沟与宜岛大沟连通,将地下水排至坝下,左 岸浸没影响范围拟开挖支沟与现有排涝沟渠连通,增加抽 排泵站规模。撇洪渠 30km,防浸没排水沟 48km 移民 安置 工程 专项设施 复建 工矿企业附属设施、交通设施及水利电力设施等。 环境保护工程 水处理设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水土保 持措施、生态修复等 1.4 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根据枢纽综合利用要求,枢纽建筑物主要有船闸、泄水闸、电站厂房、鱼道、 土石坝等组成。船闸布置在右岸(主河槽位置)、厂房布置在右岸,中间布置 48 孔泄 水闸,并在右岸滩地预留二线船闸位置。枢纽总体布置沿坝轴线从右到左依次为右 岸土石坝、船闸、连接段、泄水闸、河床式电站厂房、泄水闸、左岸土石坝,枢纽 布置沿坝轴线长 2282m。 1.4.1 泄水闸 泄水闸选择开敞式闸室结构型式,泄水建筑物采用平底闸宽顶堰。泄水闸闸孔 48 孔,主河槽布置 38 孔,电站左侧导流明渠位置布置 10 孔,下游滩地高程至 47m。右侧泄水闸底槛高程 43m,左侧泄水闸底槛高程为 45m,闸孔孔径 14m。泄 - 4 - 水闸采用钢筋砼开敞平底闸型式,重力式闸墩,空箱式岸墙,弧形钢闸门,液压式 启闭机。闸室底槛高程右侧泄水闸为 43.0m,左侧泄水闸为 45m,闸顶高程 59.0m, 底板顺水流向长 31.0m。闸墙上部总宽 35.5m,闸顶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门机轨道 梁、油管箱梁、启闭机房、坝顶公路桥。 1.4.2 通航建筑物 船闸闸室尺寸为 180m23m3.5m(长宽水深)。引航道直线段长度 426.5m,宽 度 75.6m,上游引航道水深 3.0m,下游引航道水深 2.4m。 船闸主要水工建筑物包括上闸首,下闸首,闸室,上、下游导航墙,靠船墩, 上、下游引航道。上闸首位于坝轴线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 u 型结构。下闸首 位于坝轴线下游侧,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 u 型结构。闸室总长度 180m,共分 11 段,采用整体坞式结构。导航墙采用半重力式结构。上下游停泊段长度均为 170m。 上下游引航道底高程为分别为 43.50m 和 42.9m,左岸边坡坡比为 1:2.5,坡顶高程分 别为 55.5m 和 53.5m,在坡度中间设 2.0m 宽马道一条。引航道底宽 75.6m,引航道 中心线与船闸中心线相距 16.2m。 1.4.3 电站厂房 根据枢纽总布置方案,发电厂房布置于左岸低漫滩临水一侧,厂房坝段为挡水 建筑物的一部分。厂区建筑物主要包括发电厂房和升压站两大部分。厂房坝段沿坝 轴线方向全长 219.70m,其中主机段长 155.00m,安装间及装卸场位于主机间右侧长 64.70m。进水口坝顶高程 60.00m,副厂房布置在主机间下游侧的尾水管顶板上,尾 水闸墩高程 57.50m。升压站(主变压器、开关站、出线平台)布置于安装场下游右侧, 高程 52.40m,为敞开式。进厂公路由右岸土石坝连接段顶引入至厂房下游回车场, 下游回车场布置在安装间下游侧,高程 52.40m。上游进厂方式利用坝顶公路引至装 卸场左侧回车场(闸门安装检修平台),回车场高程 60.00m。 1.4.4 土石坝 根据枢纽的布置方案,由左岸土石坝、右岸土石坝及连接段组成,坝轴线长 2282m,其中土石坝段长 1160m。土石坝由左岸连接段 380m、电站泄水闸连接段 180m、船闸泄水闸连接段 100m 以及右岸连接段 500m 组成。 坝顶高程为 59.0m,坝顶宽度为 10m,坝顶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土石坝 最大断面位于左岸连接段,最大坝高约 14.0m。上游坝坡坡比为 1:3.0,坡面用混凝 - 5 - 土六角块护砌,层厚 0.3m,坝坡坡脚采用抛石护坡,坡比 1:6,护坡坡顶高程 51.50m。下游坝坡设压浸平台,平台顶高程 52.00m,顶宽 10m,坡面采用混凝土六 角块护坡。平台以上坝坡坡比为 1:2.5,坡面用混凝土六角块护砌,六角块厚 12cm,下设 15cm 砂垫层;平台以下坝坡坡比为 1:3.0,坡面用混凝土六角块护砌, 六角块厚 12cm,下设 15cm 砂垫层。 在坝轴线上游侧 2.5m 处设一道塑性混凝土防 渗墙,土坝与混凝土建筑的连接采用侧墙式连接。 1.4.5 鱼道 鱼道主进口布置在电站厂房尾水渠右侧,并与布置在电站尾水平台上集鱼系统 相连。上游水经专用补水渠进入补水系统,再经补水系统与集鱼系统之间隔墙上的 补水孔进入集鱼系统,以滴水声诱鱼。鱼道出口布置在电站厂房进水渠浮式拦漂排 的上游。 鱼道总长度为 495m。鱼道池室长度取 2.5m,水深 h 取 2m,鱼道每隔 10 个鱼 池设置一个长 5m 的休息池,设隔板,隔板底部开过鱼孔口,一侧开一个过鱼孔口。 鱼道明渠段侧墙顶高程 56.5m,鱼道暗涵段采用灯光诱鱼,鱼道观测室采用光电设 备自动计数。 上游补水渠进口底板高程 50m,设一平板闸门,用于防洪及补水渠流 量调节。补水渠出口高程 48m,下泄水流击打在下游水补系统的水面并通过补水系 统与集鱼系统之间隔墙上的补水孔进入集鱼系统。补水渠长 142m,补水系统与集鱼 系统长均为 128m,悬挑于电站厂房尾水管上,顶部高程 48.0m。补水系统、集鱼系 统、会合池、主进鱼口底部高程均为 46.0m。 1.4.6 业主营地 业主营地布置于右岸土石坝上游,对现有场地进行填筑抬高,设计高程为 59.0m,场地布置考虑便于以后生产生活需要,也可以与枢纽建筑物结合形成相对封 闭的管理区域,场地占地面积 7.50hm。业主营地建设包括综合了办公楼、船闸管理 所、接待中心、职工宿舍、活动中心、食堂、仓库、变电所、消防站、室外球场等 建筑物建设及绿化措施。 1.5 工程施工与布置 1.5.1 施工总布置 根据工程建筑物布置及施工导流的特点,结合工程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左 - 6 - 右岸均布置施工场地,其中以施工强度较大的右岸为主。两岸不设桥梁进行沟通, 在一期、二期导流时段设有临时码头沟通两岸,在三期围堰修建完成后,可通过已 完建的右岸坝顶与三期围堰联系两岸交通。所以部分施工临建设施,如混凝土系统、 综合加工厂等场地,在施工期内均能使用右岸场地,左岸施工物资运输可通过枢纽 建筑物和三期围堰。该方案布置相对集中,便于今后生产管理运行需要。 1.5.2 施工辅助企业 砂石料加工系统:砂石加工系统布置在马头山石料场。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 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为 6.50 万 m。砂石加工系统按 2 班制生产,经计算,砂石加 工系统处理能力为 500t/h、生产能力为 400t/h,场地占地面积 7.0hm。 混凝土生产系统:混凝土系统布置在枢纽左岸进场公路南面的平缓场地。根据 施工总进度安排,枢纽工程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为 6.50 万 m,按 3 班制考虑,经 计算混凝土系统设计生产能力 210m/h,初拟设置一座 hl240-4f3000l 混凝土拌合 楼(额定生产能力为 240m/h)、一座 hl120-3f1500l 混凝土拌和楼(额定生产能力为 120m/h)可满足混凝土高峰月生产需要,场地占地面积 2.50hm。 施工用电、用水:为满足施工用电需要,本阶段施工用电从邓林变接线,电压 等级 110kv。施工用水直接取自汉江。 1.5.3 施工交通 a) 施工对外交通 宜城市区公路交通网四通八达,能达鄂、豫、川、陕,襄荆高速(g55)、207 国 道及省道 251、306(随南公路)从宜城市区穿过。坝址两岸均有公路通往宜城市城关 镇,左岸有乡道与 s218 相接,右岸为防洪堤堤上公路,路面宽约 68m,往西可接 宜璞孔线至 g207。 b) 场内施工道路 本枢纽所在左岸距离 s218 约 330m,且无集中居民区,左岸进场公路考虑与 s218 接线;右岸可通过防洪堤北行至宜城市,亦可西行接宜璞孔线至 g207。场内 道路总长 13.14km,其中 5.90km 已计入各分区占地,新增施工道路 7.24km,其中进 场道路 0.50km,为永久道路。 - 7 - 1.5.4 料场规划 据设计资料,围堰填筑的粘土料和右岸土坝、连接土坝用料从土料场挖取,共 需土料 8.10 万 m。雅口土料场位于左岸流水镇雅口村余家湾,距雅口坝址约 2km, 有乡村公路相通,路况良好,交通便利。料场分布于由汉江级阶地构成的岗地上, 顶部高程 62.3m,可开采范围长约 500m,宽 100200m,可开采面积约 7.00hm。 地表为耕地,种植西瓜、油菜等农作物。 根据主体设计,本项目砂砾料采用外购方式获得。本项目从附近石料场外购, 综合考虑砂、砾料需要量及料场储量,马头山石料场主要作为砼骨料场,金牛山及 东山石料场作为块石料场,石料场目前正在开采,本项目可通过外购方式获得。 土料场马头山石料场 1.5.5 弃渣场规划 本项目弃渣场条件较好,左右岸坝址上游均有滩地,面积大,弃渣容量大,完 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两岸堤防内均为灌溉条件较好的耕地,而坝址上游有大面积 的内陆滩涂,目前被当地农民利用耕种,枢纽建成后将被淹没,可利用本项目弃渣 将这部分堤外滩地进行抬高,减少淹没,经土地整治后可继续耕种,而本项目为径 流式电站,弃渣场设置于枢纽工程区上游滩地所占用的有效库容对电站运行影响非 常小,因此本项目可将枢纽工程区弃渣场设置于坝址上游滩地。 根据导流程序及土石方平衡计算成果,本项目共规划 3 处渣场,左岸弃渣场主 要承担导流明渠和围堰拆除弃渣,右岸弃渣场主要承担围堰拆除、厂房及泄水闸弃 渣。各弃渣场面积分别为:右岸上游弃渣场 20.09hm、左岸上游弃渣场 23.00hm和弃渣场 60.00hm,弃渣场均位于库区,其中、弃渣场与枢纽工程 区相邻,弃渣场结合减少弃渣占地及景观环保,避免渣料过江转弃等因素的考虑, - 8 - 将其布置于左岸上游约 3.5km 的淹没区河滩地,各弃渣场渣脚高程均低于正常蓄水 位。 1.5.6 施工导流 a) 导流 本项目采用分期导流,各期围堰均采用土石围堰。一期利用左侧河滩地开挖形 成明渠,明渠在现有河滩地上进行开挖,无需设置围堰;二期围右侧主河床,修建 右岸船闸、右岸 38 孔泄水闸及厂房,最大堰高 13.5m,二期围堰使用 2 年;三期围 导流明渠,修建左岸 10 孔泄水闸及土坝,最大堰高 11m,三期围堰使用 1 年,期间 利用三期围堰枯水期挡水发电,不提高三期围堰等级。 b) 截流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二期主河床及三期明渠截流时段均为 11 月中。截流流量 标准采用截流时段 510 年一遇月或旬平均流量。本工程选用 11 月份 10 年一遇月 平均流量作为截流设计流量,设计流量为 1790m/s,二期、三期截流戗堤高程分别 为 50.50m、50.00m。二、三期截留均采用单向单戗堤立堵进占截流方式。 c) 初期蓄水 雅口航运枢纽为平原微丘地区闸坝式水电站,死水位对应库容 3.03 亿 m,无调 节库容。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首台机组发电时间为第 5 年 10 月初,即为下闸蓄水 时间,下闸设计流量取 10 月份 10 年一遇月平均流量,对应的下闸设计流量为 4030m/s。闸坝工作门设计工况为动水启闭,厂房机组具备发电条件时,闸坝工作 门即可下闸挡水发电,蓄水历时非常短,67 天即可蓄至正常蓄水位。 1.5.7 施工进度 总进度编制原则以导流程序为控制条件,以提前发电为目标,并充分考虑到汉 江为常年通航河流,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满足施工期通航要求。工程总工期 4 年 10 个月,施工准备期 11 个月,发电工期 35 个月,完建工期 12 个月。船闸具备通航条 件的工期为 34 个月,首台机组发电工期为 46 个月(含占直线工期的 11 个月施工准 备期)。平均施工高峰人数约1200 人。 - 9 - 1.6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概况 1.6.1 建设征地实物指标 根据本阶段实物指标调查成果,本工程建设征地涉及 3 个市(区)8 个乡镇(办事 处)36 个村(场),工程建设征地涉及土地总面积为 9147.92hm2。陆地面积 5467.22 hm2:其中枢纽工程水库区 4967.46 hm2,枢纽工程建设区 375.69 hm2,其它水利工 程建设区 124.07 hm2。水域面积 3680.70 hm2,其中:枢纽工程水库区 3571.41 hm2, 枢纽工程建设区 109.29 hm2。 水库淹没影响人口 1378 人,其中:农业人口 271 人,非农人口 1107 人。淹没 影响房屋面积 81332.4m2,影响工业企业 2 个,个体工商 27 个,专业项目主要涉及 机耕道 2.2km,港口 1 处,码头 2 处,人渡 2 处,光缆 2.5km,电缆 3km,抽水泵站 3 处,排水涵闸 9 处。 1.6.2 移民安置规划 至规划水平年 2018 年,雅口航运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生产安置的人口为 23401 人, 全部采用有土安置方式,规划在本村开垦耕地或本乡范围内调剂耕地进行安置。本 工程移民生产安置的标准为:计算单元内人均标准高于 1.2 亩时按 2 亩配置,原人 均耕作地低于 2 亩时按现状标准。 2012 年雅口航运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 55.22m 方案建设征地搬迁总人口为 1729 人,全部位于枢纽工程水库区,推算至规划水平年 2018 年,搬迁人口为 1805 人, 全部采用分散后靠安置。本次移民新址占地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 80m2,人均综合用 水定额为 120l/人日,用电标准为 400kwh/人年。 1.6.3 专业项目改(复)建规划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专业项目主要涉及机耕道 2.2km,港口 1 处,码头 2 处,人 渡 2 处,光缆 2.5km,电缆 3km,抽水泵站 3 处,排水涵闸 9 处。机耕道、光缆、 电缆采用货币补偿的方法进行处理。3 处提水泵站均采用就近复建或改建的方式进 行处理。为解决襄东分蓄洪区和襄西分蓄洪区内的排水,排涝及浸没区影响,本阶 段进行了初步规划。 a) 排涝设计 将雅口航运枢纽库区淹没影响的 9 处涵闸分别进行封堵、扩孔重建,原址重建 2 处,分别为白家套闸和沽河沟闸;封堵处理涵闸共 7 处,分别为野鸡城闸、南河 - 10 - 闸、黄家沟闸、龚垴闸、安垴闸、官庄闸、南洲闸。 b) 浸没处理 对库区浸没地段进行预测,地面高程位于建库后浸没临界地下水高程以下的地 段将可能产生浸没影响。拟从汉江右岸宜城汉江大堤堤首至雅口枢纽沿大堤内侧一 定距离设置浸没水排水沟,排除由大堤处浸没渗水。排水沟底宽 2m,高 2m,两侧 边坡 1:1.5。长度为 25km。从汉江左岸王集镇新洲村至南营街办南洲村沿大堤内侧 一定距离设置浸没水排水沟,排除由大堤处浸没渗水。排水沟底宽 2m,高 2m,两 侧边坡 1:1.5。长度为 23km。两岸的浸没渗水均由各原排水涵闸或新设排涝泵站排 至汉江。 1.6.4 库区堤防 a) 堤身加高加固 针对小何营村防护区、惠家洲村防护区现状堤防堤顶高度、堤顶路面宽度不达 标以及边坡陡、单薄等现象,对其进行加高培厚处理。两处汉江堤防抬高至二十年 一遇汉江回水防洪要求,堤顶加宽至 6m,小何营村防护堤堤顶高程加高至 61m,惠 家洲防护堤堤顶高程加高至 60m,两侧坡比采用 1:3.0。临外侧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 面。 b) 堤防渗漏处理 为保证堤防土层的渗透稳定,防止堤基条件的进一步恶化,需对堤基进行防渗 处理。根据渗流机理和不同地形、地质条件,在防渗工程中应用并发展了水平铺盖、 垂直防渗等技术措施。通过各种垂直防渗比较,射水成槽法具有工艺合理,工序衔 接紧密,设备配套完整且自成系统,适应地层范围广,成墙垂直精度高,施工布置 灵活,事故处理难度小及造墙性价比高等显著优点。因此本工程堤基垂直防渗采用 射水法造砼防渗墙。参照类似工程经验,射水造墙厚度取 0.22m。 c) 上游坡加固 汉江大堤堤防坡面未进行人工混凝土护坡,蓄水期由堤防挡水,蓄水后堤防基 础常年处于水位之下浸泡软化,坡面受波浪冲刷、磨蚀、淘蚀的作用会影响到堤防 的安全,库岸稳定性差。本次规划主要对蓄水后可能危及堤防等设施进行防护处理。 两岸临外侧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面。护脚基础应埋置于水库死水位下 1m 且落在坡 底线或稳定的库岸岸坡上。两岸汉江大堤护坡长度为 39km。 - 11 - - 12 - 2 环境现状 2.1 工程区环境现状 2.1.1 自然环境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建设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等环境敏感区。 雅口航运枢纽位于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南襄盆地高程约 86.099.0m,地势向西南倾斜,四周垄岗、残丘高程 130220m;南部江汉平原地 势低平,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程 23.040.0m;东部为大洪山低山区,地势北 高南低,山顶高程 600900m,主峰 1055m,一般切深 500700m;西部为鄂西中 山峡谷亚区,为大巴山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程一般 2000m 左右,高者 26002800m。区内汉江展布区为一自北向南的谷地,地面高程约 5375m,河床宽度一般 8002000m。 雅口航运枢纽位于丹江口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其径流由丹江口调度下泄及丹江 口雅口区间来水组成。2010 水平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后,丹江口水库多 年平均下泄水量为 258 亿 m3,丹江口至雅口坝址区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90 亿 m3, 则调水后雅口航运枢纽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约为 348 亿 m3,多年平均流量为 1100m3/s。 丹江口建库前(19561967 年),皇庄站年输沙量为 1.19 亿 t,丹江口建库后 (19682010 年),丹江口以上来沙基本上全被拦蓄在丹江口水库内,皇庄站年输沙 量为 0.19 亿 t,不到建库前的 15%。 2.1.2 生态环境 a) 陆生生态 雅口航运枢纽评价区自然植被包括2 个植被型组、4 个植被型、18 个群系,评价 区总面积为 223.02km2,汉江两岸的河滩地发育良好,季节性出露水面后即被垦殖为耕地, 种植有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植被覆盖率达 69.81%,但林地面积较小,森林覆盖率仅 为 9.07%(扣除灌丛),低于宜城市森林覆盖率 31.9%。由于多年的人为活动干扰,区 域内原生植被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植被和半人工植被。且区域内乔木种 类单一,其中意杨为主要树种,既为防护林又是较好的用材林,常栽植于堤岸、河 - 13 - 滩地或江心洲中;池杉和水杉则多为行道树或庭院观景树种,常成带状分布或散生 于庭院中;其他树种还包括旱柳、枫杨、楝树、八角枫等。根据实地调查及查询相 关资料,评价区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评价区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 4 纲 20 目 44 科 81 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3 种, 全部为鸟类,普通鵟buteo buteo、黑鸢milvus migrans、红隼falco tinnunculus;湖北省 省级保护动物 26 种,其中两栖类 5 种、爬行类 2 种、鸟类 18 种、兽类 1 种,分别 为:两栖类的中华大蟾蜍、黑斑侧褶蛙、泽陆蛙、饰纹姬蛙、湖北侧褶蛙;爬行类 的黑眉锦蛇、乌梢蛇;鸟类中的凤头、白鹭、绿头鸭、环颈雉、普通燕鸥、珠颈 斑鸠、大杜鹃、戴胜、家燕、金腰燕、红尾伯劳、棕背伯劳、黑枕黄鹂、黑卷尾、 八哥、灰喜鹊、喜鹊、乌鸫等;兽类中的狗獾。 b) 水生生态 鱼类资源:据湖北鱼类志记载,调查江段所在的汉江丹江口以下江段分布 鱼类 93 种。20032004 年水库渔业研究所在丹江口以下汉江中下游调查到鱼类 81 种。综合以上资料及 2009 年 5 月在王甫洲至崔家营汉江江段的渔获调查,并根据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中卷)、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下卷)、 中国动物志 鲇形目、中国淡水鱼类检索等文献对部分种名及分布进行校核 订正,王甫洲至崔家营汉江江段及其支流北河、南河及唐白河分布鱼类共有 72 种, 分别隶属于 7 目 16 科 58 属。综合近年来的调查结果,工程评价区域内无国家级重 点保护鱼类分布;湖北省重点保护鱼类有多鳞白甲鱼和细尾蛇鮈 2 种。多鳞白甲鱼 在评价河段资源量已很少,和细尾蛇鮈在调查江段有少量分布。 鱼类“三场”:2004 年 5 月8 月对汉江中游和支流唐河、白河进行了产漂流性 卵鱼类产卵调查,汉江中游干流产漂流性卵鱼类共有 16 种。根据所产卵的形态,可 以分成两种类型,即典型漂流性型(四大家鱼、长春鳊、赤眼鳟等)、微粘型型(翘嘴 鲌、银鮈等)。中游干流有庙滩、宜城、关家山、钟祥、马良共 5 个四大家鱼产卵场, 其他经济鱼类有庙滩、襄樊、宜城、关家山、钟祥、马良、陈家口共 7 个产卵场, 小型鱼类遍布中游有 15 个产卵场,总产卵量 163.26 亿粒,其中四大家鱼 0.933 亿粒, 占 0.57%,其他经济鱼类 3.64 亿粒,占 2.23%,小型鱼类 158.69 亿粒。支流唐、白 河没有四大家鱼产卵,其他经济鱼类有新甸、朱集、埠口、常庄 4 个产卵场,小型 鱼类有 5 个产卵场;总产卵量 5.30 亿粒,其中其他经济鱼类 0.75 亿粒,占 - 14 - 14.15%,小型鱼类 4.55 亿粒。 汉江中下游产粘性卵鱼类产卵场,目前还未见有资料报道。根据 2004 年调查, 产卵鱼类主要有鲤、鲫、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鲇、黄尾鲴、泥鳅、花等鱼类。 根据鱼卵附着基质的差异可以分为主要以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及水中草质漂浮物为 基质的粘性卵,如鲤、鲫、鲇、花等和主要以砾石为基质的粘性卵如黄颡鱼、瓦 氏黄颡鱼、黄尾鲴等。 c) 水土流失 根据 2006 年 4 月 29 日水利部公告第 2 号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 区的公告 ,本项目所经的宜城市、襄城区和襄州区不涉及国家级防治区。根据 2000 年 8 月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鄂政发200047 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 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本项目所在的宜城市、襄城区和襄州区位于湖北省水土 流失重点治理区,项目所在地区水土流失容许值为 500t/kma。项目区土壤侵蚀类 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以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对土壤母质进行剥蚀、搬运和沉 积为主,土壤颗粒被水流冲刷的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营养元素也随之流失。 水土流失主要是片蚀和面蚀。 2.1.3 环境质量现状 汉江流域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农业污染源和禽畜养殖污 染源,工业废水涉及行业有化工、医药、纺织、化肥、造纸、食品等行业。根据 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湖北省环保局,2000 年 1 月)划分,工程坝址所在 江段水环境功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库区其他 支流未制订相应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复函意见,评价按类标准执行。2013 年 7 月我院委托深圳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工程区的汉江干流上游、坝址、下游等 4 个断面进行了现状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除溶解氧、总氮超标外, 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类标准。 环境监测成果表明,枢纽区空气质量现状良好,达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优良,监测点昼夜噪声值变化幅度很小,达到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2.1.4 社会环境 宜城市属于襄阳市管辖,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西长 76km,南北宽 - 15 - 53km,版图面积 2115km,现辖 8 个镇、2 个街道办事处、1 个工业园和 1 个省级经 济开发区。2012 年宜城市总人口 56.97 万。2012 年宜城市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gdp)201.9 亿元,可比增长 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3.33 亿元,可比增长 2.0%;第二产业增加值 109.91 亿元,可比增长 18.0%;第三产业增加值 48.69 亿元, 可比增长 14.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366 元,比上年增加 2107 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 9639 元,比上年增加 1258 元。 2012 年 7 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共确定地下 文物点 12 处,包括官庄汉代墓地、豪沟圈墓群、王家岗墓地、童梅墓群、童梅村三 组六朝墓地、何骆村六朝墓地、茅草集三组六朝墓地、太山庙墓地、谭垴三组明清 墓地、谭垴三组水塔汉代墓地、南河村庙台墓地、雅口村墓地等,仅王家岗墓地为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均未定级。 根据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对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实地调查表明,查明汉江雅口航运 枢纽工程沿线及周边地区设置采矿权 2 处,宜城市霸王山军光石料厂、宜城市利通 采石场;矿产地 2 处,分别是宜城市官庄耐火粘土矿区和宜城市西山铝土矿、耐火 粘土矿区;被压覆矿产资源为宜城市霸王山军光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经计算压 覆资源量 58.6 万 m3,无压覆已查明的矿产资源。 2.2 环境敏感对象及保护目标 2.2.1 环境敏感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环境敏感区的定义,结合工程所 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分析,雅口航运枢纽工程建设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工程回水末端涉及襄阳崔家营省级湿地公园(大坝游览区)、 淹没线距离岘山森林公园最近 270m,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库区江段涉及宜城市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取水口距离坝址 24.2km。 2.2.2 环境敏感对象 雅口航运枢纽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对象见表2.2.2。 2.3 区内主要环境问题 a) 自然灾害频发 区域内洪涝灾害和旱灾交替发生,特别是区域内丘岗比重大,土地保水性差, - 16 - 遇年降水不足年份,容易发生旱灾,使农业产量下降,旱灾为本地区最严重的自然 灾害。 降水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洪涝和干旱较为频繁。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洪 涝和干旱时常发生。先后于 1954、1964、1975、1983、1996、1998、2003、2005 年 发生八次大的洪涝灾害;先后于 1966、1968、1972、1978、1988、1994、2000 年发 生七次大的旱灾,尤其是 2000 年,汉江中下游发生了百年罕见的旱灾,沿汉江多处 打坝取水,东荆河断流,旱灾损失十分严重。 b) 水库上游水体污染 工程上游汉江段沿岸城乡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排放,使上游水体受到污 染,对汉江的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水体中氮含量偏高。汉江中下游城市工业、生活 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排入下游河道或汉江,支流唐白河、竹皮河等污染严重,加上 农业面源的大量排入,对汉江水质的影响较大,污染物超标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数 次发生了“水华”现象。汉江于 1992 年枯水期(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首次发生“水华” 现象后,于 1998 年、2000 年同期再度发生,范围扩大到沙洋至武汉江段,水体中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呈褐色,严重影响了供水安全。 c) 森林生态功能减弱,水土流失加剧 区域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但森林覆盖率仍然较低,种群结构尚未恢复,资 源质量亏损和生态功能减弱还在延续。森林的林种和树种结构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